摘要,介紹,分布範圍,生長環境,形態特徵,聲譽,套用,栽培技術,栽培歷史,技術,病蟲害防治,科研成果,主要價值,觀賞價值,經濟價值,主要品種,花會文化,名園簡介,洛陽牡丹園,王城公園,西苑公園,牡丹公園,國色牡丹園,濱河公園,國際牡丹園,神州牡丹園,中國國花園,鬱金香花園,其它觀賞點,牡丹文化,
摘要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原產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現在這一地區尚有野生單瓣品種存在。為落葉亞灌木。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
花卉,花大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牡丹以洛陽、菏澤牡丹最富盛名。
牡丹在我國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以其雍容華貴、美艷絕倫而被稱做花中之王 歷來被奉為庭園觀賞花卉的上品,牡丹象徵著富貴、吉祥、幸福、繁榮。千百年來,其天姿國色為天下花圃爭輝,更為歷代詩人、書畫家稱頌。而今,牡丹的相關產業已經遍地開花,但在栽培技術、生產規模、產業化程度等方面上都達不到市場要求,造成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
介紹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牡丹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別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藥、花王、富貴花
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藥是同一個詞——---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科屬:真核域 Eukarya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目:毛茛目Ranales科:毛茛科 Ranunculaceae
種:牡丹 P. suffruticosa(其他的
分類系統將芍藥科作為
毛茛科(
Ranunculaceae)芍藥屬(
Paeonia)。)
分布範圍
原產中國,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
生長環境
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採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
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這是歐陽修在《洛陽牡丹圖》中的名句。
歐陽修強調“地脈”,什麼意思?這決不是說洛陽的土地肥沃,氮、磷、鉀不缺,而首先是指洛陽的地氣、王氣。
洛陽牡丹甲天下,得益於洛陽的山川形勝。而洛陽的山川形勝,托起了十三朝古都、六朝
陪都,坐上了105位皇帝。君臨天下,才有了讓他們“養眼”的牡丹;有了裝扮他們首善之地人居環境的牡丹;有了他們粉飾太平的牡丹。
洛陽這個地方很怪。牡丹長得好好的,但到了外地,就慢慢退化了,至少是花朵沒有過去大了。而外地的牡丹本來一般化,到了洛陽,一下就變支楞了。這是一位園林工作者的感覺。其實,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古人云:“種植好牡丹,必取洛陽土。”除卻人為的因素,洛陽確實是牡丹的天堂。“洛陽居三
河間,古善地。”其氣候基本與中國“二十四節氣”同步,四季分明,很符合牡丹的生長周期。“立春”時節,牡丹的幼芽開始膨大,並逐漸綻裂,而這時洛陽的平均氣溫已回升到0℃以上,適宜牡丹發芽。“穀雨”時節,洛陽氣溫穩定在17℃左右,牡丹自然進入開花期。洛陽冬季沒有東北寒冷,夏季沒有南方濕熱,有利於牡丹的冬眠、越夏。
河洛地區有黃河、洛河、伊河等眾多河流,由於它們的共同沖積,形成了洛陽盆地。洛陽盆地土地肥沃,且黏性較大,這對相對喜愛稍顯乾旱而怕澇的牡丹生長十分有利。
2004年4月,
河南省地質調查院和洛陽市地礦局還公布一項科研成果,經過對560平方公里土壤的考察研究,發現洛陽一帶土壤的各種微量元素,特別是錳、銅、鋅、
鉬元素明顯高出其他地區,其中錳的有效態含量是其他地區平均含量的20多倍。這些微量元素能有效促進植物細胞生長,促進葉綠素、糖類、酶類的合成及花蕾的形成。洛陽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如此豐富,在於伊洛流域廣泛分布著古老火山岩,經過億萬年的風化、沖積、搬運,形成了洛陽適宜農作物種植尤其是花卉種植的特色。由此可見,“種植好牡丹,必取洛陽土”,這一民間諺語千真萬確,而歐陽修的“洛陽地脈花最宜”,也不是一句虛話、套話。
人為和自然的結合,叫天人合一。洛陽牡丹得到大自然的愛憐,得到皇帝的垂青,得到庶民的鐘情,得到文人騷客的推波助瀾,定然會開出國色天香,“競夸天下無雙艷”,“萬家流水一城花”。
形態特徵
根系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鬚根。株高1-3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複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複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台閣性花。
聲譽
“洛陽牡丹甲天下”,這是千百年來人們對洛陽牡丹的讚譽,故洛陽有“牡丹城”之稱。在我國只有山東菏澤的牡丹可與之比美,洛陽牡丹之所以著名,與其歷史和環境密切相關。在極盛的宋代,品種多至100餘種,品名也極為雅致,有的冠以姓氏,如魏紫、姚黃;有的標以產地,如丹州紅;有的以其形態和花色取名,如繡球、九蕊珠、無瑕玉等等。現在還特地新辟專門培植牡丹的花圃,牡丹品種已達370餘個,其中魏紫、姚黃、豆綠、墨魁、二喬、嬌容三變等名貴品種數十個,植株100多萬株。
套用
洛陽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洛陽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台種植;在園林綠地中自然式孤植、
叢植或片植。也適於布置花境、花壇、花帶、盆栽觀賞,套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藥,花瓣可釀酒。
栽培技術
栽培歷史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據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亦矣."又據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牡丹這一名稱的發現,標誌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
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近代生物學先驅
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家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
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
隋代,
隋煬帝(公元605-618 )時“闢地周二百里為
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代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
李隆基之召,到
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顏色不相同(《龍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顏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裁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顏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著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台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中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唐代洛陽人宋單父,精於園藝,他種的牡丹,紅白斗色,變異千種,被時人尊稱為花師,驚服他有“幻世之絕藝”。惜此高超絕藝,無著錄傳世。宋歐陽修《
洛陽牡丹記風俗記第三》載,宋時有一複姓東門、人稱“門園子”的人,是一位牡丹接花高手,富豪人家都請他嫁接牡丹,秋天接花,到來年春天見花再付錢,接活一株,價值五千。
張邦基《墨莊漫錄》亦載,
宋徽宗宣和年間,洛陽有一位歐姓花師,用藥壅培白牡丹根下,次年花開淺碧色,人稱“歐家碧”,極為珍貴,每年作為貢品,供奉朝廷。
宋代洛陽牡丹的栽培管理,在擇地、栽植、澆灌、施肥、修剪、防蟲害、防霜凍以及嫁接、育種等栽培技術方面,總結出一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明清時期,牡丹的栽培技術更加趨於完善。花工們從牡丹的種、栽、分、接、澆、養、醫、忌等8個方面進行了科學總結,並付諸實現。古代洛陽牡丹的栽培技術,至今對牡丹的生產仍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代洛陽人在恢復和繼承矛盾傳統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各種技藝均得到迅速發展,尤其是對牡丹的促成栽培技術,已能使其從9月上旬到翌年自然花期之前近200 天。牡丹花期控制技術已基本達到花隨人意,周年開花。
宋代
(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並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
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
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家家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北宋。之後,隨著
政治中心的轉移和
洛陽名園的毀夷,至南宋時,四川
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盛。從
陸游的《天彭牡丹譜》中所列60多個品種看,大都是從洛陽引進的。明代,盛極一時的
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許多是從洛陽引進的老品種。清代,
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而代之,洛陽牡丹又直接或間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淵源關係,足見洛陽牡丹的傳播和影響。當今洛陽牡丹更傳到義大利、德國、法國、日本、美國、荷蘭、
南非、澳大利亞和中國台灣、香港等地區。
牡丹栽培歷史可列表如下。朝代年代栽培中心
隋581-618洛陽
唐618-907長安
五代907-960洛陽
北宋960-1127洛陽
南宋1127-1279天彭
明1368-1644亳州
技術
牡丹的園藝品種,是從野生種經長期的自然雜交,人工選擇培育進化而來的。
一、土壤選擇與整地
牡丹的園藝品種,是從野生種經長期的自然雜交,人工選擇培育進化而來的。野生牡丹長期在高山森林邊緣和林間隙地的環境條件下形成了特有的遺傳性狀,其性宜涼畏熱、喜燥厭濕。
栽種牡丹應選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質壤土。若土壤過於粘重,就要加以改良,即用沙和充分腐熟的廄肥摻拌,然後深翻40~50cm。在長江流域(或降水較多的地區)則要做成高床或種在有一定坡度的土地上,以防積水爛根。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ph值6.5~7.5)為好,過酸過鹼的土壤不適合牡丹生長。
二、栽植季節與方法
牡丹雖是木本小灌木,但和大多數木本植物不同,一般樹木以冬季和早春栽植為好,而牡丹必須在十月上旬至十一月下旬栽植成活率最高,次年長勢強勁。十一月份以後,栽植越晚第二年長勢越弱甚至死亡;即使成活也要到第三年才能逐漸恢復正常生長。因此,牡丹栽植季節的選定極為重要。
在栽植方法上,古時洛陽花農就有豐富的經驗。據《洛陽花木記》記載:“凡栽牡丹不能太深,深則根不行花不發旺,以‘瘡口’(根莖交接處的原栽植痕跡)齊土面為好。”又有挖土坑須量花根長短,為深淺之準。坑要寬大而平,土要肥而細,還要在坑下築一小土墩,上尖下寬,將新栽牡丹於土墩上坐定,然後整理花根,讓根自然垂下,勿使彎曲,然後覆土……”,這一栽植方法沿用至今。
在栽植前將斷根、病根剪除,用500~700倍甲基異柳磷和甲基托布津(多菌靈也可)混合液浸泡10~20分鐘後栽植。覆土後還要將整株稍向上提,使根順直,再逐層將土填實。栽後即澆水,使根和土壤緊密結合。
栽培密度應視培植目的而定。若作長期觀賞用,株行距以80~120cm為宜(每畝460—1040株);若培育商品牡丹銷售,株行距50~60cm(每畝1850~2670株)。
三、常用繁殖方法
牡丹繁殖方法分為有性繁殖(播種)和無性繁殖(嫁接、分株)兩種方法,但以無性繁殖為主,其中尤以嫁接、分株套用為多。
1、播種
播種繁殖由於繁殖係數大,多用於培育砧木和雜交選育新品種。藥用牡丹栽培則主要用種子繁殖。
牡丹在野生狀態下主要以種子繁育後代。經人工長期培育後,牡丹雄雌蕊退化,多變為花瓣,大多失去結實能力。因此無性繁殖成為保持牡丹優良性狀的主要繁殖方法。據觀察,牡丹花型進化程度越高(即花朵層次多、起樓),雌雄蕊退化越嚴重,結實的可能性越小。只有單瓣、半重瓣的品種和鳳丹可以結種子。
牡丹種子的採收一般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莢果內種皮由白色變為蟹青色為度。牡丹種喜嫩不喜老。沒有充分老熟的牡丹種子其很多特性尚未固定,種下後不但容易發芽,還易產生變異,形成新的品種。老熟的牡丹種子當年 播種萌芽率低,部分種子到下年才萌動發芽。
牡丹種子播種後,15~20天后開始生根,到翌年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開始發芽出土,提前撤去覆蓋物,若干旱少雨可10~15天澆水一次,四月份以後可隨澆水施入稀薄糞肥。按此法播種兩年後可起苗用於嫁接或移植,3—5年後即可陸續開花。但未經嫁接的播種苗大多開白色單層花,極少數開紅粉色多層花。
2、嫁接
嫁接是繁殖牡丹優良品種,並能保持品種優良、品種遺傳性狀的最好方法,可以較快地大量繁殖,提高優良品種的繁殖係數。通過嫁接,提高牡丹觀賞品質和套用價值。
⑴、砧木的選擇
嫁接砧木用2~3年生鳳丹或芍藥播種苗的根;根莖粗1cm以上的播種實生苗作砧木,嫁接成活率高且成活後植株生長旺盛。
⑵、接穗的選擇
接穗宜選健壯植株上一年生粗壯萌櫱枝,其髓心實,嫁接後易髮根存活;次之為上部當年生枝,因健壯芽子飽滿的當年生枝含營養物質較多,利於傷口癒合成活。接穗一般長約6~10cm帶有健壯的頂芽和一個或幾個小側芽。接穗要即剪即接,不可久放。
⑶、嫁接方法
①枝接:牡丹枝接時間一般在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進行,氣溫以15~28℃為宜。具體方法是:
挖出砧木去淨根上泥土,放入500倍甲基異柳磷和托布津混合液中浸泡15~20分鐘,取出後晾乾藥液。切去砧木上有芽眼的根莖以上的部分,用利刃從中間劈開,插入已削好的接穗,要把形成層對齊(即皮層相互對齊);若砧木和接穗粗細不一致,只要一面對齊即可。用麻皮從上到下綁緊,再用稀稠適中的泥糊均勻塗抹在切口上,務必要把傷口完全糊住。按規定深度栽植,栽植深度以傷口與自然地面齊為宜。隨後封土為壟,壟高以能把接穗完全埋沒為度,過深影響成活率,過淺接穗易乾枯。20天內不可澆水,以免影響癒合;次年三月上旬成活出土,一般成活率達80%以上。成活後若干旱三月中旬後每半月澆一次水,澆兩次水中耕鋤草一次;四月下旬後每月可施肥一次,以糞尿為好,亦可施尿素(每畝5公斤左右);六月下旬可施一次磷鉀肥(每畝5~7公斤);兩年後即可出圃銷售或移栽。
②芽接:牡丹的芽接主要用於更換品種或培養一株多花色(什樣錦)的植株。芽接時間以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為宜,操作時間宜在10~17時,此時皮層宜分離、粘合。將砧木上嫁接部位的腋芽連同形成層一起取下,保留完整的木質芽基;用同樣方法將接穗上的芽剝下,迅速套在砧木的芽基上。注意二者要相互吻合,最後用嫁接膠帶紮緊。接後一個月,認定接芽已成活時,揭開膠帶去掉砧木上贅芽。砧木上的葉片應保留,使養分集中於接芽,利於當年形成飽滿花芽,翌年即可開花。
③皮下接:時間必須在九月上旬至十月上旬。氣溫20~25℃時傷口易癒合。接穗長4~8cm,多選花芽;在接穗下部2~3cm處兩面各削一刀,長削麵約3cm、短削麵約1cm,削口要平滑。選植株粗壯側枝作砧木,在其上部光滑的枝段側面,削一個2~3cm長的接口。將接穗稍斜插入砧木切口底部,使二者形成層密接對緊;若粗細不一致,一側對準即可。用嫁接膠帶、麻繩等材料從上向下綁縛接口,然後用塑膠袋將接穗及接口罩住,在距接口1cm處將塑膠袋口紮緊,能保溫保濕,避免雨水滲入,提高成活率。
3、分株
分株亦稱分根。牡丹是叢生灌木,多數品種根須處經常產生不定芽而萌發枝幹。一叢正常開花的多年生牡丹有多達十餘條枝幹,每枝下有3~5條根供給養分、水分,而各枝又是相互連線的,因此在分株繁殖時必須看準其根相互連線的關係,順其“紋理”自然之勢進行分株,切不可亂扯硬分。在洛陽,分株繁殖多在十月上旬進行,最遲不得晚於十一月底。若適時分株,牡丹新生根很多,來年長勢旺盛;分株過晚,其新生根少而短,來年發芽時因新生根較少,吸收水分養分能力差,苗株長勢弱甚至死亡。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是保證牡丹種苗質量,提高觀賞品質和商品價值的關鍵環節。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病蟲害防治的基本原則。
在洛陽主要危害牡丹的病害有:牡丹的紅斑病、牡丹灰霉病、牡丹褐斑病、牡丹炭疽病、牡丹鏽病、牡丹病毒病、牡丹環斑病等。防治方法: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噴撒多菌靈、退菌特、托布津等,五月至八月每20天左右噴石灰倍量式的波爾多液。
危害牡丹的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根結線蟲、蠐螬、金針蟲等,地上害蟲介殼蟲類和刺蛾類等。
防治地下害蟲的方法:每年分別在三月中下旬、九月上中旬用500倍的甲基異柳磷灌根,或在牡丹根部周圍撒施呋喃丹顆粒劑,操作方法為:環繞牡丹根部周圍開溝,溝深5cm,撒施呋喃丹後覆蓋,可防治根結線蟲、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
防止地上害蟲的方法:用500倍的甲胺磷和500倍的氧化樂果混合後噴霧或用800—1000倍的殺撲磷噴霧防治。
科研成果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由於洛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園藝大師們巧植善種,培育出許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變異千種,名品日增,譽滿全國,遂有"
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自古洛陽人愛花成俗.邵雍的"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開花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
滿城方始樂土無涯"的名詩,正是這種習俗的真實寫照.
洛陽地區具有豐富的牡丹資源,是中國野生牡丹的原生地之一。據統計,
中國芍藥屬牡丹組植物共有8種、兩個變種、1個亞種、1個變型,其中洛陽就有兩個種。以這些洛陽原生種為主,繁育並形成了中國以洛陽為中心的
中原牡丹品種群,輻射、傳播至全國各地,並不斷繁衍,形成當地的生態型品種。據統計,如今包括傳統品種、新品種和從國內外引入品種,洛陽共有960個牡丹品種,占全國牡丹品種總量的67.25%,洛陽已經成為中國牡丹資源的重要分布地和最早的栽培地,而且也是中國乃至世界牡丹的栽培中心之一。
洛陽市地質礦產局和省地質調查院完成的一項科研成果證明,洛陽牡丹開得碩大鮮亮確實與洛陽的獨有地脈有關。
據介紹,伊河
洛河帶來的火山岩元素沉積下來,使洛陽土壤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錳、銅、鋅、鉬明顯高出其他地區,其中錳的含量平均高出26.7倍,加上該地區適宜的氣候,使得洛陽牡丹具有了得天獨厚的生長條件。
當前,洛陽牡丹獲得省級以上科研成果40多項,中國花卉博覽會金獎20個;率先在國內制定執行牡丹種苗、盆花質量標準;率先申請註冊牡丹“地理標誌”,初步實現了標準化生產。當前牡丹年產值達10億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和日本、美國、荷蘭、紐西蘭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今,洛陽新建了一批高檔次牡丹觀賞園,為延長花期專門建造了高山牡丹園、晚開牡丹園,使全市牡丹高檔觀賞園達到12個,觀賞面積達4000多畝,牡丹自然花期從每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並通過人工技術措施,實現花開花落隨人願,催花牡丹四季開放。
河南洛陽依靠科技力量,對多個品種牡丹進行無性繁殖技術研究,大力培育推廣新品種。當前,洛陽已擁有黑、紅、黃、綠、白、紫等9大色系的牡丹品種1100多個,數量達4000多萬株。
2007年4月2日,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經專家論證認定,洛陽
邙山為中國野生牡丹最主要的發源地,位於洛陽
國家牡丹園內的“鳳丹牡丹林”,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現存的數量最大的“千年牡丹群”。
據介紹,邙山古代又稱
鳳凰山,“鳳凰山牡丹”簡稱鳳丹牡丹。漢代就有鳳丹牡丹的藥用記載,距今已有1900年的歷史。
專家指出,牡丹枝條屬半木質結構,很難長得高大,一般壽命在百年左右。洛陽國家牡丹園內的千年鳳丹牡丹群,非常壯觀又獨具特色,花期長達一個多月。
當前全國牡丹野生種有8個品種,其中河南就有6個,洛陽是中國野生牡丹最主要的發源地。專家認定,傳播牡丹的歷程為洛陽、四川、
陳州、亳州、曹州。
主要價值
觀賞價值
經濟價值
牡丹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牡丹全身還都是寶,花、種、根、粉都有著很高的經濟價值。除觀賞外,其根可入藥,稱“丹皮”,可治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等。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載:“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藥載本草。神農嘗百草總結出《神農本草經》,將牡丹列為“中品”,“除癥結瘀血,安五臟”。此外花瓣還可食用,其味鮮美。如今洛陽不斷開發以牡丹為特色的產品,牡丹酒、牡丹系列化妝品、牡丹精油、牡丹保健茶系列產品,以及牡丹月餅、牡丹餃子、牡丹滋補靚湯等一系列新型牡丹食品。如今,洛陽市已經申請獲得牡丹精深加工方面的國家專利20餘項,為牡丹研究成果的轉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此外,洛陽郵政局還開發出“千枚牡丹”個性化郵票系列產品,深受收藏愛好者的喜愛
在種植設計上,牡丹常構成園林的主體,形成牡丹景觀,多則千株或沒數萬株,或叢植,或群植,如
王城公園、西苑公園,暮春時節,牡丹盛開,奼紫嫣紅,花團錦簇,艷冠群芳,蔚為壯觀。另外,用於鮮切花,被用作插花觀賞和禮儀之花。二是作為藥用。牡丹根中含有的
牡丹酚原疳,為主要藥用成分,具有鎮痛散瘀和抑菌作用。三是用於食用。據史料載,牡丹花的食用始見於宋代。牡丹花瓣、花粉經化學分析,具有對人體有益的多種物質,食之有病可醫,無病可增加營養,強身健體。烤鴨的飲食文化中,有菜餚、花酒、點心等,從用料上講,有以花為主料者,有為輔料者,牡丹花在烹調上有煎、炸、蒸、釀等製法。
洛陽牡丹作為商品進行交易,見於唐代記載。白居易《移栽牡丹》詩中有“金錢買得牡丹栽”的詞句。其價值有數十千買一株的,有數萬買一株的,還有“一朵值千金”的。牡丹花王姚黃、花後魏家花嫁接苗的一個接頭竟值錢五千。明代亳州人尚以黃金購洛陽牡丹一株魏家花者。民國時期,由於戰爭頻仍,民不聊生,牡丹“花價甚廉”(李健人《洛陽古今談》)。當代洛陽牡丹商品化生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建立了商品生產基地,採用國營、集體、個體一齊上的優惠政策,至1990年商品牡丹發展至600畝,總株數達百萬株以上。除滿足國內市場外,還開闢了國外市場,出口到法國、日本、美國、義大利、南非等國家和地區,使洛陽牡丹譽滿天下,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洛陽牡丹也有代言人了,他的名字叫“
小破孩”。4月8日上午10時,“小破孩”代言洛陽國家牡丹園新聞發布會如期舉行。洛陽國家牡丹園用洛陽人自己創作的動漫角色進行形象代言,標誌著洛陽文化產業的第一個“卡通大使”誕生。
主要品種
洛陽牡丹演化的結果,使得牡丹的觀賞價值大大提高,但也造成了牡丹有性繁殖能力的降低。千百年來,洛陽花師們正是利用牡丹的這種演化、變異,經過自然和人工選擇,創造出數以百計的牡丹新品種,對花卉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洛陽牡丹品種的顏色是隨著新品種的培養而不斷增多。洛陽野生牡丹為白色的楊山牡丹和
紫斑牡丹以及其他牡丹種,經過人工栽培後,唐時出現了黑色(如軍容紫),宋代出現了黃色(如姚黃等)、綠色(如歐家碧)、紫色(如左花等)和複色(如添色紅)以及奇特的轉枝花(如潛溪緋)等。此外,洛陽牡丹還出現了許多過渡性的花色。而今,洛陽牡丹的花色甚豐,有紅、白、粉、黃、紫、藍、綠、黑及複色等9大色系,五彩繽紛,萬紫千紅。截止1990年的統計,洛陽牡丹品種屬紅色系的204個,白色系67個,粉色系133個,黃色系11個,紫色系69個,藍色系26個,綠色系4個,黑色系20個和複色系4個,總計538個。矛盾品種的命名,或以姓氏,或以產地,或以花色,或以花形。以姓氏得名者如姚黃、
魏紫、歐家碧;以產地得名者如洛陽春、潛溪緋、壽安紅;以顏色取名者如鶴翎紅、胭脂紅。一些牡丹花,則冠以俊美的品名,如醉
楊妃、玉天仙、二喬等。還有寓意深妙而又典雅的稱呼,如
瓔珞寶珠、飛燕紅妝、雪夫人、粉香奴等。每個品種差異分明,各具特色。
由
國際牡丹園培育的黑桃皇后、東籬銀南等6個新品種正式通過有關部門鑑定,至此,洛陽牡丹由2007年的1030種增至為1036種。
記這些年來,以洛陽牡丹研究所為龍頭,我市的高等院校、園林單位等協同攻關,牡丹科研隊伍不斷壯大,已使我市的牡丹研究進入了基礎理論、高新技術實用性開發研究的新階段,為洛陽牡丹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僅拿牡丹品種這一項來說,我市當前已超過千種。如今通過國家花卉協會認定的洛陽牡丹品種已經達到960個,數量在國內外城市中遙遙領先。
2008年春節從花色單一到品種繁多,由國內品種到國外品種,洛陽春節催花牡丹在多年探索發展基礎上,當前催花品種已達50多個.奼紫嫣紅的各色牡丹裝點節日市場,美化百姓生活.
在素有
牡丹之鄉美譽的邙山鎮,數萬株催花牡丹在園藝工人的精心照料下,舒展枝條,吐露嬌蕊,一株株各色牡丹枝繁葉茂,生機盎然。我市催花牡丹數量從當初幾千盆已發展到當前的25萬盆,在洛陽
景陵牡丹園,技術人員通過摸索試驗,不僅掌握了國內牡丹品種催花技術,而且還使眾多國外品種在洛陽紮根開花。如今的品種有洛陽紅,珊瑚苔,白雪塔豆綠,二喬,
胡紅,首案紅,紫蘭魁等品種,還有國外品種芳紀.花徑和花王品種很多,2009年要催的品種有綠牡丹,
黑牡丹都要上市。
花會文化
宋代詩人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一文中寫道:“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此句即道出了洛陽的“地脈”使牡丹得天獨厚。
洛陽位於黃河中下游、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東端。這裡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非常適宜牡丹栽培。早在隋代的皇家園林——西苑中就開始大量地種植牡丹。
洛陽是久負盛名的古城,先後有十餘個朝代在此建都,被譽為九朝古城。洛陽牡丹始於隋、興起唐、盛於宋,沿續至今。洛陽牡丹以品種繁多,花色奇麗而名揚天下。故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名句,流傳於世。
如今的牡丹花會,從形式和內容上已大大超過了歷代。
1982年,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將牡丹定為市花,並將每年的4月15日至4月25日定為牡丹花會。自1983年以來已舉辦過十九屆牡丹花會。花開時節,整個洛陽城,呈現出花如海、人如潮、熱鬧非凡的海面。每屆來洛參觀牡丹的人次達百萬以上。其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洛陽牡丹遍植全城的大街小巷、公園、廠礦、機關、學校、賓館。尤其是中州大道兩旁的花帶中盛開的牡丹,使中外賓客一進入洛陽就感到“花城”的濃重氣氛。
主要參觀景點有“王城公園”、“國家牡丹園”、“中國國花園”、“神州牡丹園”、“花苑公園”、“牡丹公園”、“國色牡丹園”、“白馬寺”、“白園”等等。
市內各類觀賞牡丹80萬株,360個品種,紅、黃、綠、紫、粉、白、黑、藍八大色應有盡有。這裡展出的不僅有洛陽的古老品種,還有新育出的品種;不僅有四川、甘肅、安徽等地的國內珍稀品種,也有日本等國外品種,另外,還有一些原產於我國的野生牡丹品種等等。
洛陽牡丹花會,以花為媒,廣交朋友,發展經濟,振興洛陽。自從舉辦牡丹花會以來,大大促進了洛陽經濟的迅速發展,其意義遠遠超出了觀賞牡丹。
名園簡介
洛陽牡丹園
位於市區北部邙山310國道與
機場路交叉路口的附近。建於1992年,總面積10hm*m,栽植牡丹近6.7hm*m,380個品種,約10萬株。1994年從日本引進‘金帝’、‘太陽’等著名國外品種11個,200餘株。
王城公園
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總面積37.07hm*m.栽植牡丹13340 m*m,共19800株,有320個牡丹品種。並從日本引進20多個日該品種。建有牡丹閣、
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最多的一天,遊人達25萬人次,盛況空前。園內還有周王城城牆遺址、漢墓壁畫地下展室和古建築風景區等,公園外的美術陶瓷公司出售精美的仿唐三彩工藝品。
西苑公園
位於洛陽市
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代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 1958年,總面積13.14hm*m. 種植牡丹10000m*m以上,近200個品種,共6000餘株。該園風景秀麗,植物配置優美,是觀賞牡丹的好地方。
全園占地面積13.3公頃,分為瀏覽區和生產管理區兩大部分。遊覽區面積占四分之三。該區觀賞植物按照"門、綱、目、科、屬"的進化系統分類,結合園林藝術及景觀需要進行配置,分為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單子葉植物三個區。此區現已從國內外收集引種120個科、300多屬的園林植物達八百多種。其中有中國特有的
鄉土樹種,又有國外名貴花木及珍奇植物,植物品種之多享譽中原。
公園內面積2.1公頃的園林建築,採用青瓦粉牆,玲瓏典雅的
江南園林風格,錯落有致,構思精巧,可謂匠心別具。以1.6公頃的人工湖為中心的遊覽區,依山傍水,建有瀛洲、牡丹二島,島上奇花異木,亭閣相映成趣;曲橋、
平橋、拱背橋、荷葉橋、
玉帶橋和樹樁橋相溝通。湖之西石山、瀑布飛流;東有
平川,花木繁茂;南有牡丹園,國色天香,雍容華貴;北有月季園、竹園、物種交替變幻。登高府瞰,湖光山色,綠樹紅花,遊人輕舟,盡收眼底。湖周垂柳依依,櫻花、碧桃爭奇鬥豔。一年一度的"櫻花、碧桃遊園會" 引得遊人摩肩接踵、紛至沓來。相伴花會盛世,不斷推陳出新的遊園活動,更是精彩紛呈,遊人如織。
牡丹公園
是洛陽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
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總面積5.87hm*m。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
牡丹花壇10個,總面積5660m*m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園中牡丹以花大色艷而為遊人稱道。
牡丹公園位於洛陽市澗西區國營大廠、科研院所和商貿中心,東連牡丹路,南臨西苑路,北、西同郊區工農鄉
唐村為鄰。牡丹公園始建於1956年,是在隋西苑遺址上規劃建設的以洛陽牡丹文化為特色,套用現代園林建築風格融水上娛樂、休閒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休憩公園。全園規劃用地總面64000平方米,綠地率 78.64%,綠化覆蓋率81.82%
牡丹公園的主要功能分區有:牡丹觀賞區、水上娛樂區、兒童活動區、花卉生產區。
占地面積30000平方米,種植草坪15000平方米,各類喬木4000株,花灌木4400株。植物種類豐富,季相變化鮮明,園林景觀優美,生態質量上乘,深受廣大中老年人歡迎。
花卉生產區,地處牡丹公園西北部,規劃用地5300平方米,建有溫室3棟,面積220平方米,每年生產草花約20萬盆,溫室花卉約3萬盆,對城市節日彩化、美化,活躍城市生活發揮重大作用。
國色牡丹園
國色牡丹園又名中國洛陽國家牡丹基因庫, 位於洛陽市區北部邙山310國道旁。建於1985年,1992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使遲來洛陽的遊人,也能欣賞到洛陽牡丹的天姿國色。位於洛陽市邙山中溝西。占地面積700畝,其中牡丹觀賞園分南園和北園,面積400畝,育苗300畝,蒐集國內牡丹園藝品種500餘個,野生種6個,培育新品種72個,數量50餘萬株,引進國外園藝品種100餘個,數量5萬株。年繁殖九大色系,品種齊全,花大色艷的優質商品牡丹30萬株。當前,已成為野生牡丹引種馴化,新品種培育和商品牡丹繁殖的國內最大生產基地。
2002年3月迎來了國色牡丹園發展的大好機遇,全面實施改擴建工程,新建了北院大門,停車場8000㎡,
休閒廣場10000㎡,旅遊公廁5座,鋪設園林新道20000m,人工湖1500㎡,擴大國內外牡丹精品觀賞園300畝,增加綠地20000㎡。栽植各類綠化樹木1.2萬株,園容園貌煥然一新,一個全新的國色牡丹將在牡丹花會笑
迎賓客。
濱河公園
洛河,自隋唐直至北宋五百餘年,經過千百萬勞動人民的治理,既有舟楫之便,又有風景之勝。那時的洛河,桃李夾岸,楊柳成蔭,長橋臥波,一年四季風景如畫。特別是“金風消夏”“半月橫秋”的時節,更是充滿詩情畫意。千餘年來,洛濱景色便使許多詩人流連忘返。早在三國時,
曹子建說他在河畔遇到一位神女,他就借題發揮寫了一篇《
洛神賦》。號稱
初唐四傑的王勃、
楊炯、盧照鄰、
駱賓王曾徘徊洛賓,不忍離去。
唐高宗時,上官儀循著河堤,緩轡詠詩,洛濱景色之佳,可以想見。
國際牡丹園
洛陽國際牡丹園,地處機場路與
連霍高速公路洛陽西出口交匯處的邙山鎮,與
洛陽古墓博物館隔機場路相望。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奇異絢麗的國內外牡丹名品,獨具特色的建園設計,將使之成為國內高品位的牡丹觀賞園與國際牡丹名品生產示範基地。
是中原地區最大的晚花牡丹園及中外牡丹精品園,占地約30公頃。當前,該園已栽植國內牡丹品種300多個、日本、法國、美國等牡丹品種100多個、以及中國芍藥品種300多個。牡丹自然花期為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自建園開始,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光臨,是“洛陽牡丹花會”與“五一黃金周”期間賞花的好去處。 洛陽國際牡丹園觀賞區由國際牡丹精品區、國內牡丹精品區、中外名優芍藥區、中外寒
牡丹區等四部分組成,主要有四大特點,即“精、晚、新、奇”。
神州牡丹園
花是美的象徵,愛美是人類的天賦。賞花是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精神文明之舉。
牡丹觀賞區內定植牡丹30餘萬株,匯集國內外牡丹品種400多個,姚黃、魏紫、洛陽紅、火鍊金丹、飛燕紅妝、玉版白、二喬、狀元紅、豆綠、
盛丹爐、藍田玉、墨撒金、潑墨紫、茄藍丹砂、夜光白、
青龍臥墨池、嬌容三變、首案紅、
趙粉、胡紅、大棕紫、
王紅、丹爐焰、冰凌罩
紅石、洛神、似荷蓮、硃砂壘、赤龍換彩、凌花曉翠、銀粉金鱗、御袍黃、
葛巾紫、酒醉楊妃、冠世
墨玉、珊瑚台、
貴妃插翠、寶石蘭等傳統名品,雍容華貴,盡顯芬芳;日該品種海黃、金閣、金帝、新七福神、白王獅子等;法國金色愛麗絲等海外奇葩爭奇鬥豔,各展英姿。
數百畝的牡丹花爭相鬥艷,形成花的海洋,赤、橙、黃、綠、青、藍、紫萬斑爭榮。蝶戀蜂戲,鳳舞龍翔,汪洋恣肆,光彩映天。春風拂面,陽光燦爛,和風熙瑞,天地生輝,設身處地,亦仙亦幻,使人心曠神怡。遊客處處笑語,猝然妙趣橫生,情意絲絲纏綿,與花比美,以花比心,連連道奇稱頌,不僅浮想聯翩,怦然心動,又可提筆述懷:“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花應知我非世情,與爾相看動幽感。”
有稀世珍品──中華國粹百米牡丹藝術長廊;國韻閣內坐落著中國最大的
漢白玉歐陽修的雕像──洛陽牡丹甲天下的歷史見證,四周陳列了20餘幅當代國畫大師的精品佳作,向中外遊客系統講述了洛陽牡丹發展的輝煌歷程;富貴樓內大型室內寫真噴繪,圖文並貌,集中全面展示了
牡丹文化、牡丹技術、牡丹套用、牡丹藝術等,使人們深刻地了解了牡丹與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發展的內在聯繫。
神州牡丹園的優勢之一是科技優勢。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神州牡丹園立足文化、依託科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走在國際前沿。當前,我園已同
中國林科院、中科院上海植物研究所、
上海植物園、上海復旦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等大型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的業務關係,國家“863”牡丹科研試驗示範基地已落戶神州牡丹園,牡丹高科技育種和新品種培育計畫正在實施之中。為了加大牡丹的科研發展力度,我園先後投資600多萬元,用於牡丹的科研和開發。並高薪聘請了10多名牡丹、芍藥知名專家和博士後從事科研開發,把我園建成中國一個牡丹芍藥科研中心。
中國國花園
中國國花園位於
洛南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
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
洛浦公園南堤。總規劃設計面積1548畝。
自西向東共分為六個景區,即:西入口景區、牡丹文化區、牡丹歷史文化區、堤面游賞區、東入口景區、生產管理區。其中種植牡丹300餘個品種20餘萬株,種植喬、灌木及各類植物100多個品種 200餘萬株。在環境布置上以植物見長,自然流暢,突出體現了傳統
皇家園林的造園風格。
中國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艷冠群芳的牡丹,千姿百態的植物、奇石疊翠的山巒、風情各異的亭台、碧水蕩漾的湖泊、
古豐古韻的建築……美景無限,占盡風流,國花園之美、之情、之幽,堪稱洛陽園林之翹楚。
中國國花園的東主入口景區,主體是古建築群,額基部的彩繪生動逼真,栩栩如生,繪有牡丹、
鳳凰的彩圖,象徵著富貴、吉祥,並附有洛陽著名的旅遊景點龍門石窟、
白馬寺和享有盛名的“洛陽唐三彩”,個個色彩斑斕、絢麗多彩!
鬱金香花園
位於洛陽
北邙山機場西路路口東,占地200餘畝,種植有不同花色的鬱金香50餘種,牡丹近百種,並有芍藥、月季、百合等各種名貴花卉,園內建有中外風格的廊柱、假山、花架、風車、屏風、花池等
園林小品,富有情趣,是旅遊和攝影愛好者的好去處。
其它觀賞點
牡丹文化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先後有夏、商、西周、
東周、東漢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
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洛陽東傍
嵩山,西依秦嶺,南含
伊闕,北靠邙山。自古就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山拱載,形勢甲天下”之譽。洛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牡丹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故有“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之稱。牡丹為我這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邇;以也其造化鐘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洛陽牡丹栽培始於隋朝,隋煬帝(605-618年)“周二百里為西苑……易州進二十箱牡丹”,並記述了牡丹品種名稱。宋高承也稱“隋煬帝世始傳牡丹”。可見洛陽為中國最早的牡丹栽培地之一。
當時,姚黃出自洛陽司馬坡的姚氏家,
魏花出自晉宰相魏仁溥家。洛陽地方留守
錢惟演賞之曰:“人謂牡丹花王,‘姚黃’真可謂王,而‘魏花’乃後也”。
北宋時洛陽不僅成為中國牡丹栽培中心,同時出現了一批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為牡丹研究推廣及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景佑元年(1034年)歐陽修著有《洛陽牡丹記》,列舉牡丹名品24種,總結了牡丹栽培、育種經驗,記述了洛陽人種花、賞花習俗。這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牡丹專著。其後周師厚(1082年)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列舉牡丹109種,芍藥41種。元佑年間(1086一1093)張峋撰《洛陽花譜》,列牡丹119種。這些專著對促進當時牡丹發展及後人研究牡丹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在改革開放國泰民安的今天,在邁進21世紀繼往開來的今天,雍容富貴,情系萬眾的洛陽牡丹必定會益增美艷,倍崇尊榮。洛陽牡丹飲譽天下,得益於牡丹譜記的傳世,它是研究牡丹的極為珍貴的文獻資料。洛陽牡丹的譜記資料甚為豐富,專門記述洛陽牡丹的名著就有宋代
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和《洛陽花木記》。建國後,洛陽人好花之俗更盛。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改革的深入,開放的擴大,經濟的快速發展,洛陽市黨政領導充分利用這一良好民俗,以花為媒,廣交朋友,開發牡丹資源為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1982年9月,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通過決議,定牡丹為洛陽“市花”,並決定每年4月15~25日舉辦洛陽牡丹花會。從1983~1990年,洛陽已成功地舉辦了8屆牡丹花會,每屆接待海內外遊客均在數百萬人次。花會期間還舉辦牡丹燈會、經貿洽談會和一些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洛陽文化藝術品也相得益彰。生產企業和民間藝人向“專、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牡丹石、剪紙、玉雕、刺繡等牡丹工藝都有相應發展,從不同角度豐富了牡丹藝術的百花園地;以牡丹為特色的化妝品、工藝品、飲品、用品等得到逐步開發;而在花會期間,《千枚牡丹》個性郵票發行儀式、牡丹婚典、牡丹攝影繪畫展、盛唐歌舞《千年牡丹情》等活動的舉辦,“十萬宮廷樂舞”、洛陽剪紙、“唐三彩”、“
洛陽牡丹栽培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理、保護、開發,使牡丹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繁榮。
到了唐朝,作為陪都的洛陽,牡丹的種植更加廣泛,洛陽牡丹品種更加豐富,並出現了從事牡丹專業人員。“洛人宋單父,善種牡丹,凡牡丹變異千種,紅白斗色,人不能知其術。”當時牡丹至少有5種顏色:殷紅、深紫、桃紅、通白、黃色,同時出現了重瓣品種。後唐莊宗(923-926)曾“在洛陽建臨芳殿,殿前植牡丹千餘本”,其規模不亞於長安唐宮。
北宋時,洛陽牡丹規模為全國之冠。牡丹出“洛陽者,為天下第一也”。洛陽人對牡丹不呼其名,“直曰花。其宰謂天下真花獨牡丹”。“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況為遨遊。”可見,牡丹人養牡丹、賞牡丹已成為民風民俗。其時,牡丹的栽培技藝普遍提高,在播種繁殖的同時,用嫁接的方法固定變異,牡丹“不接則不佳”,使得新品種不斷出現。
縱觀洛陽牡丹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中國歷代興亡的演變史。難怪李格非嘆曰:“天下之治亂,侯於洛陽之盛衰;洛陽之盛衰,侯於園輔之廢興”,此言甚誠。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鹽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洛陽具有豐富的牡丹文化,它是
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華夏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從唐宋開始出現的讚頌牡丹的詩詞、歌賦、小說、故事已經繪畫、刺繡等量大且內容豐富。由於人們對洛陽牡丹的至愛,千百年來流傳的關於洛陽牡丹的種種神話故事和趣聞逸事更是家喻戶曉。人們把牡丹比作造福人類的天使,反抗強權的正義化身,把她塑造成美麗、善良的仙女等等,寄託了人們的理想和願望。建國後,洛陽考古發掘墓葬中發現的有關表現牡丹內容的珍貴文物,以及現存的古代建築上的牡丹紋飾,是研究牡丹史、繪畫史、建築史、雕刻藝術史等不可多得的資料。表現牡丹題材的戲劇歌曲、影視音樂以及工藝美術等作品爭奇鬥妍,琳琅滿目。洛陽牡丹文化的發展,推動著河洛地域周邊牡丹文化的發展,為形成中國的牡丹文化奠定了基礎。
洛陽文化藝術品也相得益彰。生產企業和民間藝人向“專、精、特、新”方向共同努力,
牡丹石、剪紙、玉雕、刺繡等牡丹工藝都有相應發展,從不同角度豐富了牡丹藝術的百花園地;以牡丹為特色的化妝品、工藝品、飲品、用品等得到逐步開發,使牡丹文化藝術得到空前繁榮。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和眾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產規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體系以及具有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