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區

牡丹區

牡丹區,隸屬於山東省菏澤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黃河下游南岸,北靠鄄城,東接鄆城、巨野,南鄰定陶、曹縣,西與東明相連,西北一隅瀕臨黃河,與河南濮陽市隔河相望。介於北緯30°39″—35°53″,東經114°48″—116°24″之間,總面積1450平方千米,東北距濟南市220千米。

牡丹區是是菏澤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戲曲之鄉”、“書畫之鄉”、“武術之鄉”、“民間藝術之鄉” 和“中國牡丹城”。是中國最大的牡丹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和觀賞旅遊區。

截至2018年,牡丹區下轄7個街道,12個鎮。

截至2017年末,牡丹區總人口150.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0.5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93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03.0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9.5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9.6:35.5:54.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牡丹區
  • 外文名稱:Mudan District
  • 別名:中國牡丹之都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山東省菏澤市
  • 下轄地區:7個街道,12個鎮
  • 政府駐地:東方紅西街999號
  • 電話區號:0530
  • 郵政區碼:274009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黃河下游南岸,菏澤市中部偏西
  • 面積:1450平方千米
  • 人口:150.5萬(2017年總人口)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
  • 著名景點:曹州牡丹園,百花園,曹州書畫院
  • 火車站:菏澤站,菏澤南站等
  • 車牌代碼:魯R
  • 行政區劃代碼:371702
歷史沿革,地名由來,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現狀,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土壤類型,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衛生事業,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基礎建設,環境保護,歷史文化,牡丹文化,曲藝戲劇,民間藝術,風景名勝,地方特產,風味小吃,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牡丹區前身為菏澤市(縣級),因境內盛產牡丹,且被譽為“牡丹之鄉”,故名牡丹區。

建置沿革

據安邱固堆出土文物考證,遠在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時期,就有先民在境內繁衍生息。
曹州牡丹園曹州牡丹園
上古時期,牡丹區為堯舜主要活動地區之一。據牡丹區胡集鄉(古成陽城)堯王寺村出土的文物和有關專家考證證實,堯及其母死後就葬在胡集鄉堯王寺村。
西周曹國北境,有鄸邑、郊邑。
屬東郡。
西漢為句陽(今菏澤市小留鎮))、葭密(今牡丹區葭密寨)、呂都等縣地,均屬濟陰郡。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於今市區置乘氏縣,屬濟陰郡。
北宋初屬曹州,崇寧元年(1102年)曹州升為興仁府,乘氏縣屬之。
大定六年(1166年)廢乘氏縣入濟陰縣,大定八年(1168年)濟陰縣城為黃河水淹沒,曹州與濟陰縣遂徙治所於故乘氏縣城(今菏澤市區)。
洪武元年(1368年)省濟陰縣入曹州。洪武二年(1369年)徙曹州治所於今曹縣城,洪武四年(1371年)降曹州為曹縣。正統十一年(1446年)復於故乘氏縣城置曹州。
牡丹魂雕塑牡丹魂雕塑
雍正二年(1724年)曹州升為直隸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直隸州又升為曹州府,以原州治所在地置菏澤縣以為府治。
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菏澤縣屬岱南道(次年更名濟寧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屬曹濮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於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國民黨山東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年(1941年)2月抗日民主政權於巨野、菏澤毗連地區設巨菏縣,屬魯西行政區第二專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9月於縣境西北部、東明東部設立南華縣,屬魯西南專區。同年12月巨菏縣與鄆南縣合併為鄆鄄巨菏四縣邊區(縣),屬晉冀魯豫第十七(運西)專區;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11月鄆鄄巨菏四縣邊改建為臨澤縣,仍屬晉冀魯豫第十七專區(1944年8月改稱冀魯豫第八專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2月又分為臨澤、鄆巨2縣,此臨澤縣在今市境西北部,時臨澤與南華2縣均屬冀魯豫行政區第八(運西)專區第二辦事處管轄。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南華縣復屬魯西南專區
1949年8月南華、安陵縣撤銷,大部併入菏澤縣,南華縣之一小部併入東明縣,菏澤縣屬新設的平原省菏澤專區。同年3月原屬菏澤縣的菏澤城關區升為縣級,直屬於冀魯豫行政區,同年8月冀魯豫行政區撤銷,直屬平原省菏澤專區,為專署駐地。
1953年8月改為菏澤城關鎮,屬菏澤縣。1952年11月菏澤縣隨菏澤專區劃歸山東省。
牡丹區夜景牡丹區夜景
1958年12月菏澤專區撤銷,改屬濟寧專區。1959年7月復置菏澤專區(1967年改稱菏澤地區),菏澤縣仍為專署駐地。1960年1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1963年3月撤市復縣。1983年8月撤銷菏澤縣,設立菏澤市。
2000年6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菏澤地區和縣級菏澤市,設立地級菏澤市。菏澤市設立牡丹區,以原縣級菏澤市的行政區域為牡丹區的行政區域。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6年,菏澤市轄37個鄉、鎮、街道,其中鄉21個、鎮11個、城區街道5個。
1989年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菏澤市馬垓回族鄉,將其行政區劃歸胡集鄉,西馬垓村劃歸都司鄉。
1995年1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牡丹鄉、岳程莊鄉,設立牡丹街道、岳程街道,其管轄範圍和機關駐地不變。
1996年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都司鄉、吳店鄉、大黃集鄉,設立都司鎮、吳店鎮、大黃集鎮,其管轄範圍及駐地不變。
2000年1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李莊集鄉,設立李莊集鎮,其管轄範圍和機關駐地不變。
2000年6月,國務院批覆,撤銷菏澤地區,設立地級菏澤市,原縣級菏澤市改設牡丹區,隸屬菏澤市管轄。
2001年1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牡丹區36個鄉、鎮、辦事處改設為24個。2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佃戶屯鄉,設立佃戶屯街街道其管轄範圍和駐地機關不變。同時,將丹陽辦事處、岳程辦事處、佃戶屯辦事處納入菏澤開發區管理。牡丹區所轄鄉、鎮、辦事處減少至21個。
2004年9月,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撤銷杜莊鄉,以原杜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萬福街道,機關駐原杜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何樓鎮,以原何樓鎮的行政區域設立何樓街道,機關駐原何樓鎮人民政府駐地。
至2005年,牡丹區下轄2個鄉、12個鎮、7個街道。

區劃現狀

截至2018年,牡丹區下轄7個街道,12個鎮。牡丹區人民政府駐東方紅西街999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71702001000
東城街道
371702002000
西城街道
371702003000
南城街道
371702004000
北城街道
371702005000
牡丹街道
371702009000
何樓街道
371702011000
皇鎮街道
371702100000
沙土鎮
371702101000
吳店鎮
371702102000
王浩屯鎮
371702103000
黃堽鎮
371702104000
都司鎮
371702105000
高莊鎮
371702106000
小留鎮
371702107000
李村鎮
371702108000
馬嶺崗鎮
371702109000
安興鎮
371702110000
大黃集鎮
371702112000
胡集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牡丹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地處黃河下游南岸,華北平原的東南邊緣。北鄰鄄城縣,東接鄆城縣、巨野縣,南與定陶區、曹縣接壤,西與東明縣相連,西北一隅瀕臨黃河,與河南省濮陽市隔河相望。介於東徑115°11′—115°47′,北緯35°02′—35°28′之間,總面積1450平方千米。東北距省會濟南市240千米,北距鄄城縣城37千米,東南距定陶區城22千米,西距東明縣城33.5千米。南北縱距48千米,東西橫距55.5千米。

地形地貌

牡丹區屬黃河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沖積厚度一般為20—30米,地形西高東低,自北向南呈崗窪相間、東西向帶狀分布,海拔高度57.2—44米,地面坡降1/6000—1/10000。
牡丹區地貌類型有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淺平窪地3大類型:
河灘高地
主要分布在黃河灘地、趙王河故道兩側,由古河道長年淤積而成,呈條帶狀,兩側為較陡坡地,面積35.1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2.81%。
緩平坡地
分布在河灘高地與窪地之間,遍布全區各鄉鎮,面積較大,地面平緩,帶狀分布,面積為841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67.32%。
淺平窪地
分布在河套地區,呈階梯相連狀,地面平緩,面積為373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29.87%。

氣候特徵

牡丹區地處中緯度地區,位於太行山與泰山、沂山之間的南北走向狹道之中,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主要特點夏熱冬冷,四季分明。春旱少雨,南北風頻繁交替,氣溫回升快,春夏過渡迅速;夏季高溫高濕,以偏南風為主,降雨比較集中;秋季雨量逐漸減少,以偏北風為主,降溫較快;冬季雨雪較少,多偏北風,氣候乾冷。全年光照充足,熱量豐富,雨熱同季,適於農作物生長,但降雨時空分配不均,異常天氣較多。氣溫有偏暖走勢,極端溫度(最高、最低)有減弱趨勢,大風時數和最大風速明顯減小。
日照
牡丹區平均日照時數2298.8小時,最多2512.3小時(1986年),最少2081.8小時(2003年),平均日照百分率52%,全年日照百分率最大值57%(4月),最小46%(7月)。
氣溫
牡丹區累年平均氣溫14.2℃,年平均氣溫最高值15.1℃(1998年),最小值13.6℃(1986、1991年),年際較差最大值31.2℃(2000年)。全年氣溫平均日較差10.0℃,月平均日較差最大值11.3℃。春秋月平均日較差較大,為11.3—10.3℃。冬、夏月平均日較差較小,為8.7—11.1℃。極端最高氣溫40.9℃,出現於2005年6月23日。極端最低氣溫-16.5℃,出現於1990年1月31日。
降水
牡丹區平均年降水量593.6毫米,最大年降水量884.3毫米(出現於2003年),最少年降水量353.2毫米(出現於1986年),降水的年際變幅較大。一年內,各季、月雨量分布相差很大,夏季最多,平均341.5毫米,秋季次之121.8毫米,春季101.2毫米,冬季最少20.1毫米,冬春季降水年際變幅較大,冬季無雨、春季10毫米以下降水的年份較多。
牡丹區春夏兩季(3—8月)盛行南風,按16個方位的風向統計,主導風向為S(正南)風,其次是SSE(南南東)風。秋冬季(9月—次年2月)盛行北風,主導風向為N(正北)風,其次是SSE(南南東)風。全年而言,南風略多於北風,最多風向是S(正南)風,其次是N(正北)風。

水文概況

河流
黃河流經牡丹區西北部,境內長14.9千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60億立方米。牡丹區屬淮河流域。境內河流經過多年連續治理,已形成了以東魚河北支和洙趙新河為骨幹的兩個內河水系,共轄支流27條。境內乾、支流河道總長度419.23千米。
洙趙新河:境內長50千米,流域面積926.43平方千米。境內瀝水匯入洙趙新河的支流主要有:漁沃河、經一溝、經二溝、韓樓溝、豐產溝、太平溜河、安興河、徐河、洙水河、七里河南支、七里河北支、南底河、老賈河、黑河、老趙王河、臨濮沙河、北韓樓溝、張海溝、沙土溝。境內總長度232.32千米。
東魚河北支:本屬東魚河支流(東魚河流經本區西南邊境,長5.5千米,境內流域面積僅有14.49平方千米,故未列入境內水系),是接納牡丹區南半部排水的唯一幹流,境內長20.4千米,流域面積320.67平方千米。境內瀝水匯入東魚河北支的支流主要有金堤河、刁屯河、南七里河、沙河、賈河、王秀生河,經一溝南段、崗上溝。境內總長度111.01千米。
湖泊
牡丹區境內無自然湖泊。城區內“青年湖”,位於曹州路南側,廣福街西側,占地面積14.35公頃。原屬明代修築城垣時遺留的取土坑。20世紀70年代命名為“青年湖”。後經連通、挖深、護岸,並建有供遊船過往的拱橋和亭、台、禽雕,已成為重要的水上景點。“萬花湖”位於城區東北牡丹辦事處,是20世紀80年代在窯場取土坑的基礎上開挖的人工湖,占地面積17.33公頃,因地處牡丹花卉基地而得名。

土壤類型

牡丹區境內有潮土和鹽土兩大土類,4個亞土類,5個土屬,107個土種。潮土有褐土化潮土、潮土和鹽化潮土3個亞類。褐土化潮土有7個土種,潮土有30個土種,鹽化潮土有39個土種,鹽土有9個土種。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牡丹區境內水資源總量30621.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8316.3萬立方米,地下水22305.4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總量43379.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231.9萬立方米,地下水15613.8萬立方米,客水(黃河水)25534萬立方米。
地表水資源
牡丹區可利用量地表水資源來源於大氣降水,控制降水徑流主要靠河道節制閘攔蓄和坑塘滯蓄。境內共有河道節制閘28座,一次攔蓄降水徑流量1372.3萬立方米,可利用量960.7萬立方米。有可蓄水坑塘面積873.7公頃,一次蓄水量2118.6萬立方米,可利用量1271.2萬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
牡丹區可利用量地下水資源主要指淺層淡水。淺層淡水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2—60米之間,是境內的主要水資源。地下深層淡水,主要分布在地面以下100—900米之間。由於長期大量開採,補給非常困難,貯量急劇減少。

土地資源

截止2016年底,牡丹區(含開發區)土地總面積14.28231萬公頃,耕地面積9.288131萬公頃,園地面積560.35公頃,林地面積4627.57公頃,草地面積172.3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面積2.928786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面積6424.37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8199.59公頃;其他土地面積669.72公頃,人均耕地0.068公頃。

礦產資源

牡丹區位於菏澤市中心部位,區域地理位置優越,礦產資源具有良好的地質背景。至2015年底,區內發現礦產資源主要有6種,分別為:煤、石油、天然氣、地熱、粘土、水氣礦產等。
石油主要分布在李村鎮和高莊鎮,與中原油田相通,儲量約2億噸。
天然氣儲量約120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李村鎮一帶。
煤主要分布在東北部,與巨野煤層相連。地熱資源較為豐富,劃分為3個地熱異常帶,包括菏澤市中心地區、佃戶屯地區、沙土地區,均屬於中低溫、地熱田。
礦泉水資源不太豐富,已發現可飲用礦泉水1處牡丹泉,為含碘、鍶、重碳酸氫化物型礦泉水。

植物資源

牡丹區常見農作物有禾木科、豆科、錦葵科、旋花科等,共23類,568個品種。還有等樹木和牡丹芍藥木瓜山楂二紅杏等以及野生植物和藥材。境內林木植物有51科,106屬,228種,其中喬木112種,灌木及小喬木108種,藤木8種。

動物資源

牡丹區境內畜禽品種資源主要有、羊、狗、、雞、鴨、、鴿、鵪鶉等,名特家畜家禽有魯西黃牛、青山羊、小尾寒羊、麻雞、鬥雞等,其中魯西黃牛青山羊小尾寒羊被譽為“三大國寶”。
水生動物資源常見魚類有4目,12科,60種。其中鯉形目中的鯉科最多,青魚草魚、馬口魚、赤眼鱒鯽魚、日本白鯽、銀鯽、秋鯇、等30多種;鯰形目中有鮑科、鯰科、鬍子鯰科等。鱸形目中有鱧科、暇虎魚科、攀鱸科、刺鰍科等;含鰓目中有合鰓科。

人口

截至2015年,牡丹區常住總人口107.66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牡丹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90.54億元,增長9.4%,增幅全市第一,分別高於全省(7.4%)、全市(8.5%)2%,0.9%,人均生產總值及增長率居全市前列。地區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7.9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03.09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增加值159.52億元,服務業總量全市最大,增長11.4%,服務業對GDP貢獻率達到67%,拉動GDP增長6.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10.4:35.8:53.8調整為9.6:35.5:54.9,服務業占比全市第一,比去年同期提高1.16%(全市提高0.51%),提高幅度全市第一,服務業占比高於全市16.6%。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牡丹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9億元,增長16.8%,高於全市6.8%。新簽約過億元項目83個,新開工42個,在建193個,市重點調度項目個數和建設進度均居全市首位。
財政收支
2016年,牡丹區完成民生支出143.5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6.5%。
人民生活
2017年,牡丹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70元,比上年增加1682元,比全市平均水平(17222元)高1448元,居全市第二位,但比全省(26930元)低8260元。同比增長9.9%,收入增速穩步回升,高於全省(9.1%)0.8%,與全市持平,居民收入增長跑贏GDP(9.4%)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80元,增長8.9%,高於全省0.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9元,增長9.7%,高於全省1.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高於城鎮居民0.8%。

第一產業

2017年,牡丹區糧食總產79.5萬噸,實現“十四連豐”;經濟作物面積達到55萬畝,新增牡丹種植面積0.8萬畝、林地面積1.5萬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88個、家庭農場401戶、標準化養殖示範場6個、高效節水農田2.2萬畝;發放農機購置補貼3250萬元,新增各類農機1234台(套);新增規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市級龍頭企業、省級龍頭企業3家、2家、1家,分別達到133家、36家、4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被評為國家級示範園。

第二產業

2017年,牡丹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3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6億元,增長9.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提高5.7%;完成進出口總額8.2億元,增長12.2%。

第三產業

2017年,牡丹區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完成83.54億元,占服務業比重達到52.37%,高於全市(51.6%)0.77%,比上年同期提高0.71%,提高幅度高於全市(0.4%)0.31%,全市第一。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及提高幅度居全市前列。騰訊“為村”上線596個,新發展淘寶鎮2個、淘寶村19個,電商企業發展到3400家,活躍網店3.2萬戶,實現電商交易額266億元、增長70.5%。
國內貿易
2017年,牡丹區四大商貿物流園區、八大專業市場、十大商貿綜合體和20家商貿物流企業持續發展,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4億元、市場交易額714億元,分別增長10.6%、13%。
旅遊業
2017年,牡丹區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8.2億元,增長13.5%。

交通運輸

牡丹區境內京九鐵路新亞歐大陸橋在市區十字交匯,日東、濟廣、德商等高速公路於此呈“米”字型分布,與濟南、鄭州、曲阜等機場均全程高速貫通,可快速通往全國各大城市和世界各地。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6年,牡丹區取得科技成果110項,新增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家、市級1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市級5家,院士工作站2家。

教育事業

2017年,牡丹區新改擴建城區中國小8所、農村中國小80所、幼稚園24所,招錄教師470名,遴選優秀教師50名,城區學校“大班額”問題得到有效化解,農村學校“全面改薄”任務提前一年完成,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

文化事業

2017年,牡丹區新建鎮級綜合文化站2處、文化服務中心120個、文化廣場200個,新增農家書屋50家,免費送戲下鄉210場、送電影下鄉6084場,被國家曲協評為“全國曲藝之鄉”,成功承辦了東部10省市曲藝展演活動。新增有線電視用戶1.4萬戶,農村廣播“村村響”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配發全民健身器材245套。青年湖廣場、區生態廣場等7處無線區域網路免費開放。

衛生事業

2017年,牡丹區牡丹人民醫院通過三級乙等醫院驗收,13家鎮衛生院、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完成國醫堂建設,創建國家級民眾滿意鄉鎮衛生院2家,基本公共衛生人均補助標準提高到50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全市率先啟動。

勞動就業

2017年,牡丹區新增城鎮就業1215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萬人,開展就業創業培訓9283人。

社會保障

2017年,牡丹區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420元、每人每年3600元,“五保”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5000元、3700元。

社會福利

2016年,牡丹區新建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0處、農村幸福院66處,農村五保人員集中、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4500元、3200元。

基礎建設

2017年,牡丹區10大片區、42個項目、3.2萬戶的徵收工作完成,新開工項目19個,在建達到40個。緯一路完成改造提升,劉民路城區至吳店段完成拓寬改造,國花大道建成通車,西安路南延、北外環東延、廣州路北延基本建成,環堤公園等重點市政工程啟動實施。提升改造黃河路、八一路、東方紅大街等城區道路10條,打通天香路、泰山路、大學路等斷頭路26條。新建停車場13處、健身廣場8處、便民市場6處、垃圾中轉站5座、城區公廁15座,七里河濕地公園一期投入使用,新增綠化面積12.6萬平方米、道路保潔面積60萬平方米,鋪設供熱管道7.8千米。新建、改造農村公路480千米,改造窄危橋110座,完成村級公路安全防護工程100千米;鋪設、改造安全飲水管道2330千米,新增農村飲水安全人口18.3萬人;完成改廁35090戶、危房改造1088戶、“氣代煤”1.2萬戶;“村收、鎮運、區處理”的城鄉環衛一體化實現區級統籌全覆蓋。建成美麗鄉村161個、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5個。

環境保護

2017年,牡丹區433件上級環保部門督察反饋問題全部如期整改;提升改造“散亂污”企業147家、取締159家,拆除1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605台;45個建築工地、29個拆遷市政工地全部實現“7個100%”和“5個100%”;城區1088家餐飲業戶和單位食堂全部安裝油煙淨化設施或改用清潔能源,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同比改善8.98%,藍天白雲天數增加29天。全面推行“河長制”,取締禁養區內養殖場112家,整治黑臭水體93處,埋設截污管道15.5公里,消除黑臭水體直排口69個,上級下達的水環境質量改善指標順利完成。高度重視依法集約用地,舉證備案全天候監測圖斑2661畝,拆除1025畝,組卷報征615畝,報批建設用地2390畝,通過2016年度土地衛片省級驗收。
牡丹區二十二中牡丹區二十二中

歷史文化

牡丹文化

牡丹在中國有數千年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從秦漢時以其藥用而載入《神農本草經》開始,便形成了包括藥物學、植物學、園藝學、地理學、歷史學、文學、藝術、戲劇、民俗學等多種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它可以窺視出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曹州牡丹曹州牡丹
從《詩經﹒溱洧》牡丹進入詩歌園地,牡丹即與文學發生了關係,秦漢時代以牡丹為藥用植物而載入藥物典籍,牡丹便與藥物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南北朝時,北齊畫家楊子華畫牡丹(或者早於北齊,民間畫家),則牡丹便進入了繪畫園地,自此後,畫牡丹者代有人出,牡丹便與藝術緊密結合起來。歷史記載,隋煬帝曾在洛陽建立西苑,並將牡丹移於西苑之內,自此牡丹進入園林,並與園藝學發生了關係。洛陽、菏澤等處牡丹,蔚為大觀,其種植逐漸向著園林化發展,由此便大大提高了它的觀賞價值。唐代特別看重牡丹,牡丹成了國運昌隆的標誌,種植、觀賞牡丹成為一種社會習尚。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留下了無數歌詠牡丹的佳章妙辭。宋代除了歌詠牡丹的
詩詞外,又出現了有關研究、記錄牡丹的專著,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等。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余鵬年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詩詞文賦及明間通俗文學以及雕刻、音樂、繪畫、服飾、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比比皆是,無可勝數。
牡丹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獨特方面,它是幾千年來圍繞著牡丹而產生的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和。它不但以文字、音像、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而且還有大量的以無形的、口頭的或展覽等形式表現出來,如一年一度的菏澤國際牡丹花會,即是其一。
曹州牡丹有著濃厚的旅遊氛圍。明、清以來,曹州牡丹甲于海內。清承德乾《過毛氏園》詩云:“微吟小醉踏春行,瞥見園林百媚生。也有天姿曾識面,幾多國色不知名。芳菲莫怪美人妒,瀲灩應關花史情。坐久景閒心亦靜,綠楊深處傳流鶯。”由此詩可見,曹走亦是文人學士雅會品題之所。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即有兩篇寫及曹州牡丹。

曲藝戲劇

牡丹區有“曲山書海”之稱,是山東琴書、山東快書的發祥地。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是牡丹區曲藝的鼎盛時期,有專業曲藝隊1個,業餘曲藝隊30多個。流行曲種牡丹區流行的代表曲種有山東琴書、山東快書、河南墜子、山東大鼓、山東落子、花鼓、竹板書、大鼓書、評詞、弦子鼓、三弦鉸子書、道情、鶯歌柳書等。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隨著社會辦學的興起,菏澤城區先後成立了菏澤中原藝校、齊魯音樂學校等10餘所藝術類學校,均設立了曲藝專業,都是以“說”的門類為主,主要有相聲、小品、竹板書、山東快書等曲種。

民間藝術

牡丹區的民間藝術主要有麵塑、泥塑、骨雕、刻瓷、剪紙、木雕、雕塑等,主要代表人物有李芳清、李效普、趙繼仲、趙東民。麵塑大師李芳清,為全國麵塑三大流派之一李派正宗傳人,他和時振山一起獲得聯合國授予的民間藝術家稱號。李效普是菏澤麵塑創新性代表人物,曾獲得中國民間藝術“百花”獎,中央電視台作過專題報導。泥塑以趙繼仲、趙東民父子為代表。趙繼仲是著名民間彩塑藝人,其作品被人民大會堂蒲松齡紀念館等全國多處著名展覽館收藏。趙東民被“泥人張”收為徒弟,其作品《老農新話》等被收入中國雕塑年鑑。

風景名勝

牡丹區
曹州牡丹園曹州牡丹園”建於1982年,面積1200畝,是世界上品種最多,面積最大的牡丹園,集中了曹州牡丹從古到今的發展成果,是曹州牡丹觀賞、旅遊、生產、科研中心。園內有參觀點30餘處。主要有牡丹主觀賞區,包括品種資源圃、花色圃、花型圃。芍藥大全圃,隨著牡丹、芍藥早、中、晚品種的調整,實現了牡丹、芍藥花期對接。國花館,一樓大廳鋪裝了大理石地面,在大廳正對入口處及廳東、西兩側鑲鉗了大型牡丹圖案。大廳中央放置青銅鑄牡丹寶鼎,兩側布設十二花神青銅雕塑,東為歷史廳、西為文化廳。二樓為牡丹精品圖譜。三樓為文化藝術廳。
牡丹區
曹州百花園曹州百花園占地面積約6.67公頃,植有九大色系、820餘種、10餘萬株牡丹;另植有近300個品種、6萬餘株芍藥。牡丹優良品種薈萃、名品眾多是百花園的最大特色,特別是500餘株百年以上老齡大株牡丹,枝繁葉茂,花朵累累。其中一株400餘年牡丹,高盈丈,冠5米,花達400餘朵,稱為“牡丹王”。牡丹區自育自繁牡丹名貴新品400餘種,從國外引種牡丹珍品40餘種,國內培育的牡丹先後獲國內國際大獎100餘項,是菏澤牡丹重點觀賞園。
牡丹區
曹州古今園為明初洪武年間王梨莊王氏先人王猛創建,經明末戰亂,常年失修,日漸荒蕪。到清乾隆年間,王梨莊歲貢王孜誦(號花村),捐資重修“萬花村”花園,後因天災人禍,花園又一度蕭條。清末,以王愈昌為首再次重修花園。曹州古今園主要栽培牡丹,約有百餘個品種,並植有多種花灌木,尤以檜柏編製造型(習稱"松編")為其特色。編塑成城樓、牌坊、動物等造型,曾榮獲全國第二屆花卉博覽會上獲三等獎。在以大田牡丹為特色的菏澤,規模小巧的古今園頗具"小家碧玉"的韻味,略有江南園林情趣,特色較為鮮明。
牡丹區
凝香園凝香園也稱“正春園”,位於菏澤城東嶽程辦事處岳樓行政村。始建於元末明初,原為袁姓所有,稱“袁家堂”花園,後來袁家敗落,被明代萬曆三十八年進士,工部尚書,菏澤城東何樓村人何應瑞購得,又稱“何園”,著名的“何園白”、“何園紅”牡丹,為此園所出。
牡丹區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
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冀魯豫邊區革命紀念館位於菏澤市城區趙王河畔,是在楊得志、段君毅、趙健民等老同志的倡導和組織下,經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批准,得到國家和貴州省資助而興建的一座大型跨省革命歷史紀念館。江澤民總書記親筆為紀念館題寫館名。朱鎔基總理為紀念館批撥了專項資金。該館於1998年4月奠基,2000年5月建成開館。占地13.2公頃,建築面積11700餘平方米,總投資4000餘萬元,集展廳、畫館、廣場建設於一體。主體建築由展廳和全景畫館組成。展廳分為序廳和星星之火、浴血抗日、逐鹿中原、革命兒女四個大廳。

地方特產

牡丹區
牡丹牡丹區以“牡丹”著稱。菏澤牡丹,花大色艷,雍榮華貴,明清時已“譽滿齊魯”、“甲于海內”,有9大花系,10大花色,種植面積達12萬畝,品種1237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生產、科研、出口基地和觀賞旅遊區。
在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花卉類牡丹獎111枚獎牌中的81枚。
2002年,菏澤牡丹在首屆全國牡丹花展中榮獲總獎牌數128枚中的86枚。
牡丹區
曹州耿餅菏澤市栽培柿樹有上千年歷史,主要品種有九月青、八月黃、大二糟、小二糟、牛心柿等。柿子因頂面光潔平滑如明鏡,被稱為“鏡面柿”。因菏澤古稱曹州,所以又叫“曹州鏡面柿”,曹州耿餅由鏡面柿加工而成,產於菏澤市趙王河兩岸。曹州耿餅肉質柔軟,個大味美,含有甘露醇、黃銅苷、VC等多種營養成份,具有降火、涼血、生津化痰等療效。耿餅自生白霜,呈顆粒狀,具有獨特風味。

風味小吃

牡丹區
曹州燒餅魯西南名吃之一,其狀圓如月,紅中透黃,外焦里嫩,香酥可口,其製作方法:選用小麥精粉,經和、發酵、盤、揉等道工序,按扁包上用香油、食鹽、花椒、茴香面等多種佐料而成的油瓤,再經切花盤沿,塗上一層糖稀,表面沾上芝麻仁,貼入爐內烘烤而成。
牡丹區
水煎包
水煎包,魯西南名吃之一,其狀扁圓,上下呈金黃色,外酥里鮮,口感甚佳,因其餡不同,分為羊肉、豬肉、素菜水煎包多種,其餡無論是葷素均加蔥、姜、五香粉、香油、細鹽調製,皮為小麥粉面發酵,將包子放入平底鍋內少許時間,再加面水,後澆香油,翻一遍出鍋即成,成為深受歡迎的食品。

著名人物

東晉政治家卞壼
北魏文學家溫子升
唐代軍事家徐懋功
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郭子興
明朝工部尚書何應瑞
明朝戶部尚書郭允厚
清兩江總督馬新貽
民國國民黨立法委員李漢三
民國山東省政府主席何思源
抗日名將趙登禹
抗日名將姜玉貞
菏澤縣獨立營營長王登倫
中共中央軍委辦公廳副主任展征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晁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