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波蘭共和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6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波蘭共和國(英語:The Republic of Poland),簡稱波蘭,首都華沙,位於歐洲中部,西與德國為鄰,南與捷克斯洛伐克接壤,東鄰俄羅斯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北瀕波羅的海。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全境地勢平坦,礦產資源豐富。面積312705平方公里,海岸線528千米,全國共有16個省、314個縣。截至2023年1月,總人口為3774.9萬人,主要為波蘭族,此外還有德意志、白俄羅斯、猶太等少數民族,多數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官方語言為波蘭語

波蘭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維亞等部落的聯盟。公元9、10世紀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紀進入鼎盛時期,18世紀下半葉開始衰落。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三次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哈布斯堡王朝瓜分,1918年11月11日,恢復獨立。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戰後建立波蘭共和國,後改名為波蘭人民共和國。二戰後,波蘭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1989年,波蘭政治經濟體制實施轉軌,同年12月29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將5月3日定為國慶日。

波蘭是中等已開發國家,是中東歐地區重要的農業、工業國和人口最多的國家。波蘭是世界貿易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洲聯盟成員國。2021年,波蘭國內生產總值為5744億歐元。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早期歷史,建立與統一,第一共和國,外族統治,第二共和國,二戰時期,人民共和國,第三共和國,地理環境,區域位置,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行政區劃,區劃詳情,主要城市,國家象徵,國旗,國徽,國歌,國花,人口,政治,政體,憲法,議會,政府,司法,政黨,政要,經濟,綜述,農業,工業,財政金融,貨幣,旅遊業,對外貿易,外來投資,對外援助,外來援助,文化,宗教,習俗,名人,節日,飲食,軍事,交通,公路,鐵路,空運,水運,管道運輸,社會,教育,科技,民生,電力,通信,媒體,工薪,治安,外交,外交政策,對外關係,中波關係,旅遊,主要景點,文化遺產,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

波蘭國家起源於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夫舍等部落的聯盟。
6~10世紀中葉,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開始逐步解體,封建土地所有制產生。
10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了其它部落。皮亞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建立了早期封建國家,開始了皮亞斯特王朝的統治。
1025年,博萊斯瓦夫一世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成為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

建立與統一

12世紀中葉,博萊斯瓦夫三世死後,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達200年之久。
13世紀,波蘭屢遭蒙古人侵襲。在蒙古第二次西征中的里格尼茨戰役,波蘭損失極為慘重。
1287~1288年,克拉科夫保衛戰中,波蘭人不僅擊退了蒙古人,還聯合匈牙利人給予蒙古很大打擊。
1320年,瓦迪斯瓦夫一世統一大波蘭小波蘭、庫雅維,在克拉科夫加冕為波蘭國王。卡齊米日三世又統一了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西波美拉尼亞)與東波莫瑞東波美拉尼亞)還分別為布蘭登堡條頓騎士團占領。西里西亞則被波希米亞王室占領。
1385年,為抵抗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立陶宛大公國實行了王朝聯合,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亞蓋洛為波蘭國王。
1410年,波蘭立陶宛聯軍在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了條頓騎士團以毀滅性打擊。
1466年,收復了東波莫瑞。

第一共和國

1505年,議會通過憲法,規定未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頒布法律,從而削弱了王權,招致外來勢力干預。面對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議會在盧布林通過了成立統一的波蘭第一共和國的決議,首都從克拉科夫遷到華沙。波蘭共和國成為一個多民族的農奴制聯邦國家,國土面積最大達到100萬平方千米。
17世紀後半期,波蘭的農奴制進入了危機階段。
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內部也分崩離析。
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自由否決權
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併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
1655年,波蘭-瑞典戰爭爆發,波蘭丟失部分領土。第一次北方戰爭初期,波蘭被迫追隨俄國參戰。
1733~1735年,俄、奧與法、西、撒丁為爭奪波蘭進行了戰爭,嚴重破壞了波蘭主權和國家經濟。
18世紀後半期,波蘭生產關係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啟蒙運動影響下,中小貴族和新興資產階級發起愛國革新運動,但受到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武裝干涉。
三遭瓜分
1772年5月,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三國在彼得堡會談,同年8月5日,簽署第一次瓜分波蘭的條約。據此,波蘭喪失了約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波蘭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1863年起義
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簽訂第二次瓜分波蘭的協定,經第二次瓜分,波蘭成為僅剩領土20萬平方千米,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俄羅斯的傀儡國,波蘭國王未經沙皇許可,不得與外國宣戰與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奧簽訂第三次瓜分波蘭的協定,同年10月24日,普魯士也在協定上籤署。根據該協定,波蘭領土被全部瓜分。俄羅斯吞併了立陶宛、庫爾蘭、西白俄羅斯和沃倫西部,把邊界推進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線,共12萬平方千米,人口120萬。奧地利占領了包括克拉科夫、盧布林在內的全部小波蘭和一部分瑪佐夫舍地區,共4.75萬平方千米,人口150萬。普魯士奪得其餘的西部地區、華沙、其於部分的瑪佐夫舍地區,共5.5萬平方千米,人口100萬。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蘭國家滅亡,從歐洲地圖上消失了123年之久。
概括在三次瓜分波蘭的過程中,俄羅斯奪占的領土約占原波蘭領土的62%,共約46萬多平方千米,普魯士奪占約20%,共約14.11萬平方千米;奧地利奪占約18%,共約12.18萬平方千米。

外族統治

拿破崙在1805~1807年期間一系列輝煌的戰役中打敗了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時,波蘭人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解放者。拿破崙占領華沙不久,波蘭人蜂擁而至,開始支持拿破崙的事業,其中包括在索莫謝拉戰役中的波蘭槍騎兵團。
1809年,拿破崙一世在波蘭中部建立華沙公國,作為法蘭西的一個衛星國。拿破崙失敗後,華沙公國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為波茲南公國,受普魯士管轄,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國(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在其主要地區成立了波蘭王國,由俄國沙皇兼領國王。
1830年11月29日,一批貴族青年在華沙舉行起義,結果失敗。
1846年,克拉科夫起義也遭失敗,克拉科夫被併入奧地利
1848年,波蘭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奧當局廢除農奴制度。
1864年後,波蘭王國資本主義有了很大發展,19世紀七八十年代,完成產業革命。此後成立了波蘭國家民主黨波蘭無產階級黨波蘭社會黨和波蘭王國社會民主黨(後改名為波蘭王國和立陶宛社會民主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國家民主黨投靠俄羅斯,社會黨右派投靠奧、德,只有社會民主黨和社會黨左派堅決反對戰爭。

第二共和國

1916年11月,德國政府許諾建立“獨立的波蘭國家”,同年12月底,德、奧成立了“波蘭臨時國務會議”,並在波蘭青年中徵兵,社會黨人畢蘇斯基被任命為臨時國務會議的軍政部長。
1918年8月29日,蘇俄政府頒布法令,宣布廢除俄羅斯帝國與普、奧簽訂的關於瓜分波蘭的一切條約,承認波蘭人民享有“獨立和統一的不可否認的權利”。同年10月、11月,奧匈帝國和德國趨於崩解,從而為波蘭的復國形成了有利的國際條件。同年10月28日,奧占區的波蘭愛國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蘭清算委員會”。同年11月7日,社會民主黨人在盧布林成立了波蘭共和國臨時人民政府。同年10月23日,華沙組成了波蘭政府,同年11月11日,該政府由畢蘇茨基領導。盧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員會也宣布接受畢蘇茨基領導。同年11月18日,畢蘇茨基在華沙組成聯合政府,他成為波蘭共和國的國家元首。
1919年12月8日,協約國最高委員會在巴黎和會上通過決議,同意重建波蘭國家,承認波蘭共和國,並建議在俄波之間劃一臨時分界線,即沿著格羅德諾、布列斯特、赫魯別舒夫、普熱米代爾、直到喀爾巴阡山一線。然而,波蘭政府力圖恢復1772年的俄波邊界線。為此,新成立的波蘭共和國發動了對新誕生的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的戰爭,史稱蘇波戰爭
1920年4月,波軍進占烏克蘭白俄羅斯廣大地區,蘇俄紅軍進行反擊,將參與干涉的波軍趕出了國境,並將戰火燒到波蘭的首都華沙,但最後在華沙戰役中蘇俄軍隊被波軍擊敗,波蘭軍隊雖然取得了最後軍事上的勝利,但是自己也力不勝任的戰爭弄得民窮財盡,最後雙方同意媾和。
1920年7月12日,英國外交大臣寇松代表協約國致電蘇俄建議停火,停火線大體是巴黎和會決議中規定的分界線,故稱“寇松線”。同年7月22日,波蘭要求停戰。
1921年3月,議會通過憲法,波蘭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史稱波蘭第二共和國。同年3月18日,波蘭與蘇俄在里加正式簽訂《波蘭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和平條約》,即《里加條約》。其主要內容是:締約雙方承認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獨立,劃定了波蘭東部邊界(將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西部地區劃歸波蘭),這時波俄邊界線約在寇松線以東150英里處。根據該條約,波蘭獲得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蘇俄在這場戰爭中損失了大片領土,這也為二戰時蘇聯和德國分割波蘭埋下了伏筆。另外,根據1919年巴黎和會決議,波蘭獲得了東波莫瑞和波茲南地區,但澤(後波蘭改為格但斯克)被闢為國際自由市,西里西亞的大部分仍歸德國,波蘭領土面積共38.8萬平方千米。
1926年5月,畢蘇斯基發動軍事政變並上台,自任總理,在波蘭境內實行獨裁統治,逮捕議會中反對他的人,宣傳法西斯主義。另外,他積極和納粹德國的元首希特勒合作,簽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8年,波蘭共產黨被解散,黨的主要領導人也被害。

二戰時期

1938年10月,希特勒向波蘭提出波蘭走廊的問題,並向波蘭發出戰爭威脅。
1939年9月1日,德國以閃電戰突襲波蘭,迅速侵占波蘭大部分領土。同年9月17日,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以建立東方防線為由,命令60萬蘇聯紅軍越過蘇波邊界,進攻波蘭東部,占領了西烏克蘭和西白俄羅斯。同年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蘇、德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瓜分了波蘭。同年9月28日,德軍攻陷華沙,波蘭再次淪亡。波蘭人民開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戰爭。
1940年4月,納粹德國在波蘭建立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典型代表的多個集中營,用於處置數百萬猶太人和來自波蘭、蘇聯等國的俘虜。
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並全部占領了波蘭領土,而後蘇聯與波蘭流亡政府建立外交關係。
1942年,流亡政府在國內建立了國民軍,同年,蘇聯支持的波蘭共產黨人建立了波蘭工人黨和人民軍。
1943年,由於發生了蘇聯屠殺波蘭軍人的卡廷森林事件,流亡政府再次和蘇聯斷交。
1944年元旦,在工人黨的倡議下,成立了全國人民代表會議,由貝魯特任主席。
1944年7月22日,全國人民代表會議在海烏姆組成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頒布了具有歷史意義的《七月宣言》,宣告波蘭新國家誕生。
波蘭(波蘭共和國)
死亡工廠--奧斯維辛集中營
1944年8月,蘇聯紅軍推進到了華沙的近郊,在英國的流亡政府為了在新生的波蘭國家主權不受蘇聯侵犯,命令在華沙的地下國民軍發起起義,這就是著名的華沙起義
根據雅爾達波茨坦會議的決定,確定了波蘭東、西部邊界,東部以寇松線為波蘇邊界,西部波德邊界則向西推移至奧德尼斯河,並把什切青和施維諾威斯劃入邊界的波蘭一側。這樣,波蘭的版圖整體西移了200多千米,面積也比戰前縮小了約7.6萬平方千米,大約是損失了20%的領土。

人民共和國

1944年7月21日,成立波蘭共和國(波蘭語:Rzeczpospolita Polska)。
1947年,波蘭舉行議會選舉,蘇聯支持的貝魯特當選為總統,社會黨人西倫凱維茲任政府總理,波蘭走上了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西方的流亡政府基本被排斥在權力中心之外。
1948年12月,波蘭工人黨和波蘭社會黨合併,成立了波蘭統一工人黨,貝魯特任總書記。政府把大中工業、交通運輸、銀行收歸國有,實行了土地改革,動員人民完成恢復國民經濟的三年計畫,國家經濟狀況和人民生活有了改善。
1949年10月7日,波蘭同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外交關係。
1950年起,波蘭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的六年計畫。
1952年7月22日,正式定國名為波蘭人民共和國。是華沙條約組織經濟互助委員會成員。執政黨是波蘭統一工人黨,首都華沙。並通過波蘭人民共和國憲法,薩瓦茨基當選國務委員會主席,貝魯特被任命為部長會議主席。
1956年3月,貝魯特病逝於莫斯科,奧哈布繼任第一書記。
波蘭(波蘭共和國)
格但斯克
1956年,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雪夫的“非史達林化”,給整個社會主義東方陣營都帶來了巨大的衝擊,波蘭就在當時發生了著名的波茲南事件
1956年8月4日,波蘭統一工人黨決定撤銷1949年11月對原波共領導哥穆爾卡等人的批判和譴責,並將其從監獄裡釋放出來。同年10月19日,哥穆爾卡當選為中央委員。在蘇波兩黨會談中,哥穆爾卡反對蘇聯對波蘭內政的干涉和壓力,堅持走“波蘭自己的道路”。同年10月21日,哥穆爾卡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把發展消費品生產和農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主要任務。但由於蘇聯模式的嚴重缺陷無法根本克服,在以後的兩個五年計畫期間,國民經濟比例依然嚴重失調。
1970年12月,格但斯克發生罷工騷動,後來發展成流血衝突。
1980年7月,因提高物價導致民眾不滿引發了全國性的罷工。同年10月,東歐第一個獨立的工會組織——“團結工會”在波蘭成立,萊赫·華勒沙當選為團結工會領導人。
1981年12月13日,波蘭宣布進入戰時狀態,團結工會被取締。1983年7月,戰時狀態結束。
1989年4月,議會通過了團結工會合法化和實行議會民主等決議。同年6月,團結工會提前舉行的議會大選中獲勝,成立了以其為主體的政府。同年12月29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

第三共和國

1986年,由於蘇聯的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巴契夫的內外政策開始採用向右轉的“新思維”,並給東歐國家鬆綁,蘇聯和東歐的局勢開始動盪。
1988年,波蘭政府的價格改革引起民眾不滿。
1989年2月至4月,波蘭統一工人黨團結工會等反對派舉行圓桌會議,經討論,統一工人黨同意團結工會合法。同年6月,波蘭舉行全國大選,團結工會獲99%的參議院席位。同年9月12日,團結工會的塔德烏什·馬佐維耶茨基組成以團結工會為主導,包括統一農民黨和民主黨的聯合政府。原統一工人黨領導人雅魯澤爾斯基出任首任總統,任期6年。同年12月29日,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定改國名為波蘭共和國,紅底戴王冠的白鷹恢復為波蘭的國徽。史稱波蘭第三共和國。波蘭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議會民主,經濟上實行以私有化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
1990年11月,波蘭舉行大選,萊赫·華勒沙在第二輪投票中當選總統,他提出“建設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國”,經濟上發展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取消對土地自由買賣的限制和對外政策強調向整個歐洲和世界開放等。
二戰中被蘇聯和納粹聯手滅亡之後的波蘭流亡政府一直存在到1990年12月,波蘭政府繼承的是倫敦流亡政府的法統。在華沙皇宮舉行的新任波蘭總統就職儀式上,倫敦流亡政府總統將波蘭第一共和國國旗、憲法原件和總統印信交給了萊赫·華勒沙
1995年,華勒沙在總統競選時輸給克瓦希涅夫斯基。在經濟上,波蘭的轉軌帶來了陣痛。但波蘭依然成為前歐洲前共產主義國家中經濟轉軌最成功的幾個國家之一,實現了經濟的飛速增長。
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03年6月,波蘭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加入歐洲聯盟。2004年5月1日,波蘭正式加入歐洲聯盟
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協定會員國。
2022年7月15日,波蘭生效的一項法律取消了設在最高法院內的紀律檢查庭,波蘭希望此舉能夠為其獲得歐盟資金鋪平道路。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波蘭位於歐洲大陸中部,中歐東北部,面積312705平方公里。最南端為北緯49°00′,最北端為北緯54°50′,最東端為東經24°09′,最西端為東經14°08′。北臨波羅的海,南接捷克和斯洛伐克;東鄰白俄羅斯,西接德國;東北和東南部則與俄羅斯、立陶宛以及烏克蘭接壤。南北長649千米,東西相距689千米。邊界線總長3538千米,其中海岸線長528千米。
波蘭

地形地貌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地形圖
波蘭全境地勢平坦、廣闊,河湖密布72%的面積在海拔200米以下,國土大部分處於低矮的波德平原,略有起伏,平均海拔173米。地勢南高北低,中部下凹。北部多冰磧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邊境為蘇台德山貝斯基德山。主要山脈有喀爾巴阡山脈和蘇台德山脈。其中喀爾巴阡山脈構成了波蘭同捷克斯洛伐克烏克蘭的國界。

氣候

波蘭屬海洋性向大陸性氣候過渡的溫帶闊葉林氣候。氣候溫和,冬季寒冷潮濕,平均氣溫-10℃至5℃;春、秋季氣候宜人、雨水充沛;夏季涼爽,平均溫度為15℃至24℃。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波蘭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煤、硫磺、銅、銀產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截至2020年底,已探明硬煤儲量644.2億噸,褐煤232億噸,硫磺4.9億噸,銅銀30.3億噸。其它資源還有鋅、鉛、天然氣、鹽、琥珀等。天然氣儲量約1439.2億立方米。頁岩氣儲量3460億立方米至7680億立方米。
森林資源
森林(綠地)面積92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9.6%。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自然風光

行政區劃

區劃詳情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地圖
1998年7月,議會通過了政府制定的關於地方自治機構改革方案,決定將原有的49個省調整為16個省,同時重新設立縣制,由省、鄉兩級改為省、縣、鄉三級,共設16個省,314個縣,2479個鄉。新機制於1999年1月1日啟動。
波蘭行政區劃
序號
省份
首府
1
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Kujawsko-Pomorskie)
比得哥什和托倫
2
大波蘭省(Wielkopolskie)
波茲南
3
小波蘭省(Małopolskie)
克拉科夫
4
羅茲省(Łódzkie)
羅茲市
5
下西里西亞省(Dolnośląskie)
弗羅茨瓦夫
6
盧布林省(Lubelskie)
盧布林
7
盧布斯卡省(Lubuskie)
戈茹夫和綠山
8
馬佐夫舍省(Mazowieckie)
華沙
9
奧波萊省(Opolskie)
奧波萊
10
波德拉謝省(Podlaskie)
比亞韋斯托克
11
濱海省(Pomorskie)
格但斯克
12
西里西亞省(Śląskie)
卡托維茲
13
喀爾巴阡山省(Podkarpackie)
熱舒夫
14
聖十字省(Świętokrzyskie)
凱爾采
15
瓦爾米亞-馬祖里省(Warmińsko-Mazurskie)
奧爾什丁
16
西濱海省(Zachodniopomorskie)
什切青

主要城市

華沙
波蘭(波蘭共和國)
華沙風光
首都華沙(Warsaw)是波蘭的第一大城市,人口179.42萬(2020年12月),年平均氣溫白天12℃,夜間3℃。是全國的工業、貿易及科學文化中心,也是全國最大的交通運輸樞紐。華沙位於中部平原,坐落在維斯瓦河中游,橫跨此河,面積517.2平方千米,是中歐諸國貿易的通商要道。
波茲南
波茲南位於波蘭中西部的瓦爾塔河流域的平原上。全市面積261.3平方公里,人口60萬,是大波蘭地區的經濟、科技、文化和金融中心,也是波蘭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目前,波茲南正努力發展成為“東方的蘇黎世”。
道路交通系統往往被人們比作是經濟發展的“血管”。波茲南的位置恰好處於傳統貿易和交通線的交匯點上;往西可達巴黎,往東經華沙和柏林可達莫斯科,往南可達巴爾幹半島各國,往北經波羅的海可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其鐵路和公路的密集度是波蘭其他地區所無法比擬的。據統計,波茲南每100平方公里擁有81.3公里的公路和11.7公里的鐵路。在對外航空方面,波茲南機場主要與德國的杜塞道夫有航班來往,但還準備開闢前往哥本哈根及歐洲其他城市的航線。
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市位於波蘭南部離華沙約300千米的維斯瓦河畔,2020年總人口為77.9萬,是波蘭最大的文化、科學、工業與旅遊中心。
革但斯克
革但斯克市位於波羅的海沿岸維斯瓦河的入海口,2019年總人口為47.1萬,是波蘭北部最大的城市,與索波特、格丁尼亞兩市形成龐大的港口城市聯合體——三聯城。其他重要城市還有羅茲、卡托維茨、波茲南等。
波蘭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約為8∶5。旗面由上白下紅兩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構成。白色不僅象徵古老傳說中的白鷹,而且還象徵著純潔,表達出波蘭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願望;紅色象徵熱血,也象徵著革命鬥爭取得勝利。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國旗
波蘭國徽盾徽。紅色的盾面上繪有一隻頭戴金冠、舒展雙翼的白鷹。紅、白兩色是波蘭人民喜愛的傳統顏色,也是國旗之顏色。白鷹象徵波蘭人民不屈的愛國精神。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國徽
波蘭國歌為《波蘭沒有滅亡》。18世紀,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三次瓜分,整個國家淪亡達123年之久。波蘭人民決不甘當亡國奴,波蘭著名愛國將領東布羅夫斯基在義大利組織志願兵團,其中的一位指揮員維比茨基寫下了著名詩篇《波蘭沒有滅亡》,用蕭邦的《馬祖爾卡》舞曲為主旋律,作為波蘭軍團的戰歌。1926年,正式定為波蘭國歌。
波蘭(波蘭共和國)
三色堇
波蘭國花為三色堇,是歐洲常見的野花物種,花朵通常每花有紫、白、黃三色,故名三色堇。該物種較耐寒,喜涼爽,開花受光照影響較大。三色堇常用花語:沉思,快樂,請思念我。
截至2023年1月,波蘭總人口為3774.9萬。其中波蘭族約占96.5%(2021年全國普查數據),此外還有德意志、白俄羅斯、烏克蘭、俄羅斯、立陶宛、猶太等少數民族。官方語言為波蘭語。全國約九成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截至2020年末,波蘭城市人口為2290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約60%,農村人口1536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0%。人口分布較為集中的城市包括:華沙、克拉科夫、革但斯克三聯城、羅茲、弗羅茲瓦夫、波茲南等。在波蘭的華僑華人為1萬人左右,主要集中在華沙等大城市。

政治

政體

波蘭實行議會民主制,總統為國家元首,負責維護憲法和國家的安全。總統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

憲法

1997年4月,波蘭國民大會(眾參兩院聯席會議)通過新憲法。新憲法於1997年10月生效。新憲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和以社會市場經濟為主的經濟體制,規定: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立法權,總統和政府擁有行政權,法院和法庭行使司法權;波經濟體制的基礎為經濟自由化、私有制等原則;波武裝力量在國家政治事務中保持中立。根據新憲法,如總統否決了議會或政府提交的法案,議會可以五分之三的多數否決總統的決定。

議會

波蘭議會由眾議院和參議院組成,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任期4年。眾議院議員460名(實際現有459人),參議員100名,均通過直接選舉產生。議會的主要職權是:制訂和頒布法律;通過關於規定國家活動基本方針的決定;對其他國家權力機關和管理機關的活動實行監督;任免部長會議或其個別成員;批准以若干年為期的國民社會經濟計畫;批准年度國家預算;通過同意政府執行上年度預算結果和國民社會經濟計畫的決議;議會也可組織特別委員會,對激起公眾強烈反響的具體事件進行調查,並可通過不信任投票來體現對政府的不信任等。
本屆議會於2023年10月成立。眾議院席位分配情況(2023年12月):法律與公正黨190席,公民聯盟(以公民綱領黨為主體)157席,波蘭2050黨33席,人民黨32席,新左翼黨26席,自由與獨立聯盟18席,庫奇茲運動3席。新參議院席位分配情況(2023年12月):法律與公正黨34席,公民聯盟、波蘭2050黨、人民黨和新左翼黨共61席,無黨派人士5席。

政府

波蘭總理由總統提名,議會任命。各部部長由總理提名,議會任命。
本屆政府於2023年12月成立。內閣名單如下:總理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公民聯盟),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瓦迪斯瓦夫·科西尼亞克—卡梅什(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人民黨),副總理兼數位化部部長克日什托夫·加夫科夫斯基(Krzysztof Gawkowski,新左翼黨),法務部長亞當·博德納(Adam Bodnar,無黨派人士),外交部長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Radosław Sikorski ,公民聯盟),歐盟事務部部長亞當·什瓦普卡(Adam Szłapka ,公民聯盟),內政部長馬爾欽·凱爾溫斯基(Marcin Kierwiński ,公民聯盟),文化與民族遺產部部長巴特沃梅伊·顯凱維奇(Bartłomiej Sienkiewicz,公民聯盟),財政部長安傑伊·多曼斯基(Andrzej Domański,公民聯盟),國有資產部部長博雷斯·布德卡(Borys Budka ,公民聯盟),體育與旅遊部部長斯瓦沃米爾·尼特拉斯(Sławomir Nitras,公民聯盟),教育部長芭芭拉·諾瓦茨卡(Barbara Nowacka,公民聯盟),衛生部長伊莎貝拉·萊什齊納(Izabela Leszczyna,公民聯盟),基礎設施部部長達柳什·克里姆查克(Dariusz Klimczak,人民黨),發展與技術部部長克日什托夫·海特曼(Krzysztof Hetman,人民黨),農業農村發展部部長切斯瓦夫·謝科爾斯基(Czesław Siekierski ,人民黨),氣候環境部部長保利娜·海寧格—克洛斯卡(Paulina Hennig-Kloska,波蘭2050黨),基金和地區政策部部長卡塔日娜佩烏琴斯卡—納文奇(Katarzyna Pełczyńska-Nałęcz,波蘭2050黨),家庭、工作和社會政策部部長阿格涅什卡·傑米亞諾維奇-邦克(Agnieszka Dziemianowicz-Bąk ,新左翼黨),科學部部長達留什·維喬雷克(Dariusz Wieczorek,新左翼黨 ),工業部長瑪熱娜·查爾耐茨卡(Marzena Czarnecka,無黨派人士 ),老年人政策部部長奧克瓦—德雷夫諾維奇(Marzena Okła-Drewnowicz,公民聯盟),社會平等部部長卡塔日娜·科圖拉(Katarzyna Kotula,新左翼黨),公民社會部部長兼公共利益委員會主席阿格涅什卡·布琴斯卡(Agnieszka Buczyńska ,波蘭2050黨),部長理事會成員托馬什·謝莫尼亞克(Tomasz Siemoniak,公民聯盟),部長理事會成員馬切伊·貝雷克(Maciej Berek ,無黨派人士),部長理事會成員揚·格拉別茨(Jan Grabiec,公民聯盟)。

司法

波蘭最高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最高法院對下屬法院的審判活動實行監督。法官由總統任命,現任最高法院院長瑪烏格熱塔·馬諾夫斯卡(Małgorzata Manowska),2020年5月就職。總檢察院是國家最高檢察機關,主要職責是領導和監督下屬檢察院的工作,該職由法務部長兼任。現任總檢察長阿達姆·博德納(Adam Bodnar),2023年12月就職。

政黨

根據1998年實施的新政黨法,必須收集1000名以上成年人的簽名才可建立政黨。目前已註冊登記的政黨有200多個。2023年在議會選舉中獲得議席的主要黨派有:
(1)法律與公正黨(Law and Justice):在野黨。2001年6月成立,黨員超過4.5萬人。該黨具有保守主義和基督教民主主義性質。政治上,主張實行政治家財產公開制度,建立強有力的反腐機構,嚴懲犯罪分子;實行向家庭傾斜的政策,特別是為不富裕的多子女家庭提供國家補助,鼓勵生育。外交上,主張親美融歐,同時在歐盟內部強調自主權,堅定維護本國利益,重視拉緊同其他中東歐國家關係,對俄強硬。現任黨主席雅羅斯瓦夫·卡欽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
(2)公民綱領黨(Civic Platform):執政聯盟成員。2001年1月成立,黨員約3.3萬人。該黨兼具保守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和基督教民主主義色彩。主要綱領為:實行自由市場經濟、大力發展教育,同貪污腐敗作鬥爭,使國家非政治化及對農村進行結構改造。外交上,積極主張全面融歐,與鄰國發展睦鄰關係。現任黨主席唐納德·圖斯克(Donald Tusk)。
(3)波蘭2050黨(Poland 2050):執政聯盟成員。由西蒙·霍沃夫尼亞(Szymon Hołownia)在2020年總統選舉中獲得第三名後作為一項具有中間派特徵的波蘭社會政治運動建立。該黨派在意識形態上支持綠色政治和基督教民主原則,也融合了自由主義、社會民主主義和保守主義的一些元素,主張社會市場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現任黨主席西蒙·霍沃夫尼亞(Szymon Hołownia)。
(4)人民黨(Polish People's Party):執政聯盟成員。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東歐劇變後,於1990年5月重新創立,黨員約8.7萬人(截至2021年12月)。該黨在意識形態上具有中間主義,新平均地權主義,基督教民主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的性質。主張國家扶持農業,提供免費教育和醫療,放緩私有化步伐,反對單一稅制,支持歐洲一體化。現任黨主席弗瓦迪斯瓦夫·科希尼亞克–卡梅什(Władysław Kosiniak–Kamysz)。
(5)新左翼黨(New Left):執政聯盟成員。2021年由原民主左翼聯盟和春天黨組合成立,有約2萬(截至2022年)黨員。該黨為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為波主要中左翼力量之一。主張彌合社會分歧,消除體制轉軌影響,打造更公平經濟制度,注重社會世俗化、性別平等、LGBT權益、氣候變化議題。現任共同黨主席弗沃吉米什·查扎斯特(Włodzimierz Czarzasty)和羅伯特·比得隆(Robert Biedroń)。
(6)自由獨立聯盟(Confederation Liberty and Independence):在野黨。2018年12月成立,原為參選歐洲議會選舉而成立的右翼政黨聯盟,後作為正式黨派保留。持歐洲懷疑主義,主張簡化司法程式,普遍減稅,賦予父母參與決定孩子所接受教育內容的權力,希望通過強化自身國防建設減少對軍事聯盟的依賴。現任黨主席雅努什·科爾溫-米克(Janusz Korwin-Mikke)、羅伯特·溫尼斯基(Robert Winnicki)、阿圖爾·季安博爾(Artur Dziambor)、格熱戈日·布勞恩(Grzegorz Braun)。

政要

現任總統:安傑伊·杜達,1972年出生,雅蓋隆大學法律專業博士學位,曾在雅蓋隆大學任助教。2005年加入法律與公正黨,歷任該黨議員團司法委員會顧問、法務部副國務秘書、國家檢察院檢察官、總統府副國務秘書。2011年當選眾議員,2013年出任法律與公正黨新聞發言人,2014年當選歐洲議會議員。2015年5月當選總統,2020年連任,任期至2025年8月。已婚,有一女。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
唐納德·圖斯克:總理。1957年出生,畢業於革但斯克大學。波體制轉軌後創立自由民主會、公民綱領黨,長期擔任公民綱領黨主席,多次當選波蘭眾議員、參議員,2007-2014年任波蘭總理,2014-2019年任歐洲理事會主席。2023年12月再次當選波蘭總理。

經濟

綜述

1989年劇變後,“休克療法”導致經濟一度下滑。1992年起經濟止跌回升,並逐步成為中東歐地區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加入歐盟後,經濟更是突飛猛進。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明顯下滑,但仍好於歐盟多數國家,為歐盟內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目前經濟總量穩居歐盟27國第6位,人均第19位。2020年,受疫情影響,波經濟下滑2.8%,經濟總量位列歐盟第6位。2021年,波蘭經濟復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7%。2022年,受烏克蘭危機影響,波經濟增速放緩,初步估計為4.9%。2023年上半年經濟出現小幅衰退跡象。
數據來源:歐盟統計局
項目
數據
國內生產總值 (GDP)
6550億歐元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GDP)
14600歐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
4.9%
貨幣名稱
茲羅提 (ZŁOTY)
兌換比率
1茲羅提=100格羅什 (GROSZ)
年平均匯率
1美元=3.86茲羅提, 1歐元=4.56茲羅提
通貨膨脹率
13.2%
失業率
5.2%

農業

波蘭是歐洲農業大國。2021年農業用地1495.29萬公頃。2021年農村人口1528.39萬,占全國人口的40.2%。農林漁就業人數113.78萬。2021年農業總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為1348.21億茲羅提,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14%。主要糧食農作物有小麥、黑麥、大麥、燕麥、甜菜、馬鈴薯、油菜籽等,主要出口的農副產品有肉、奶、蔬菜、水果、可可及其加工食品。肉製品、奶製品、蘋果、洋蔥、捲心菜和菜花等果蔬產量也居歐洲前列。2020年波蘭農食品出口額達340億歐元,比2019年增加20億歐元,創歷史新高;農食品進口223億歐元,同比增長4.9%,貿易順差增加11.4%,達117億歐元。農食品在出口總額中占比由13.3%增加到14.3%,其中對歐盟出口增長5%,達到272億歐元,占農食品出口總額的80%;向非歐盟國家出口增長17%,達到68億歐元。

工業

2021年工業總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為19475.7億茲羅提,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4.27%。工業部門從業人員324.6萬,占就業總數的21.6%。主要工業產品有煤炭、原鋼、小轎車、水泥等。
礦業
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2020年工業年鑑數據,2019年波蘭採礦業產值為575.38億茲羅提,較上年增長0.024%,占工業總產值的3.43%。
鋼鐵工業
2000年以來,波蘭鋼鐵產業經歷了衰退、重組、恢復和發展幾個時期。2019年鋼鐵(crude steel)產量910萬噸。
化學工業
波蘭化學工業企業數量多、產品範圍廣,但產業基礎薄弱,產能有限,產品內需旺盛,多數產品需要進口。本國主要化工產品有硫酸、氫氧化鈉、純鹼、丁二烯、甲苯、苯酚、己內醯胺、氮酸、合成氣氨等。其中化肥(特別是氮肥)生產占主要份額、產品出口比重高。據波蘭中央統計局《2020年工業年鑑》數據,2019年波蘭化學製品、化工產值702.8億茲羅提,同比增長2.75%,占整體工業產值比重約4.19%。
汽車工業
波蘭汽車工業的主要特點是:外資企業占主導地位,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技術標準高、品種齊全、加工生產增長較快。波蘭主要汽車製造商有菲亞特汽車波蘭公司、通用汽車波蘭公司(波蘭歐寶)、大眾汽車波茲南公司。根據波蘭中央統計局2020年工業年鑑數據,2019年波蘭汽車業產值(汽車,拖車和半掛車製造)1636.2億茲羅提,同比增長4.8%,約占整體工業產值的9.77%。汽車行業員工總數約20.6萬名,就業同比增長1.03%。汽車類產品出口1314.87億茲羅提,占波蘭出口總額的12.8%。2019年波蘭乘用車產量43.5萬輛,同比減少3.76%。
電子工業
波蘭是電視機顯示器和液晶顯示器以及多數品牌家用電器的重要生產地,根據歐盟家電製造商協會報告,2020年波蘭生產了3000萬台家用電器,其中包括 2400萬台大型家電,同比增加3%,價值超過230億茲羅提,增長5%,波蘭在歐盟家用電器生產中處於領先地位。
木材工業
波蘭木材業附加值較高,家具及木地板生產和貿易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世界第三大多孔纖維板生產國、第六大刨花板和硬纖維板生產國。根據波蘭經濟研究所數據,波蘭是世界上第二大家具生產國和歐盟國家中第一大生產國,2020年波蘭家具出口總值為111億歐元,最大市場是德國,約占34%市場份額,其他波蘭家具的出口市場包括捷克(占7.5%)、法國(占7.3%) 、英國 (占6.8%)以及荷蘭(占5.9%)。

財政金融

中央銀行
波蘭國家銀行(NBP)是波蘭的中央銀行,執行《憲法》、《國家銀行法》和《銀行法》賦予的職權。上述三部法律確保了波蘭國家銀行相對於其他機構的獨立性。主要職責是:穩定貨幣、管理外匯儲備、確保金融體系安全。
政策性銀行
國民經濟銀行(BGK)是波蘭主要國有銀行。該行的主要任務是:通過運作包括歐盟援助基金在內的公共基金,執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經濟計畫和地區發展項目。
商業銀行
波蘭主要商業銀行有波蘭全民儲蓄銀行(PKO BP)、波蘭Pekao銀行、波蘭出口發展銀行(BRE)、荷蘭國際銀行(ING)、千禧銀行(Millennium)、Sandantor銀行、合作集團銀行(SGB)、波蘭合作銀行(BPS)、花旗銀行(Citibank)、滙豐銀行(HSBC)等。絕大多數銀行是綜合性銀行,部分銀行從事投資銀行業務,提供諮詢服務、股票和債券發行擔保等。抵押銀行發展較迅速。所有的大銀行和越來越多的小銀行提供網上銀行服務。
中資銀行
2012年6月,中國銀行(盧森堡)有限公司波蘭分行在華沙開業,成為首家在波蘭正式運營的中資銀行,經營本外幣存貸款、匯款、外匯買賣、貿易融資及保函等業務。2012年11月,中國工商銀行華沙分行在波蘭開業,可提供賬戶管理、外匯匯款、國際結算、貿易融資、公司信貸等金融服務。2017年5月,中國建設銀行盧森堡子行波蘭分行正式開業。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設有工作組。2015年海通證券完成對葡萄牙聖靈銀行收購後,其波蘭分行更名為海通銀行波蘭分行,成為中東歐地區唯一的中資投資銀行。
證券市場
華沙證券交易所(WSE)於1991年成立,經營股票、期貨、債券交易、投資憑證、衍生工具和期貨交易,是中東歐地區僅次於維也納證券交易所的第二大證券交易市場,有800多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135萬億茲羅提(2520億歐元)。
波蘭《證券法》規定,股票市場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外國投資者購買在波蘭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其購買量占上市公司股份10%以下的,不需向證券委員會報告;購買量占上市公司股份10%以上的,每增加購買5%都必須向證券委員會報告;購買量達到上市公司股份25%或以上的,需證券委員會許可。
2021年波財政收入為4948.44億茲羅提,支出為5212.17億茲羅提,財政赤字263.73億茲羅提。截至2021年底,波蘭外債總額為3657.36億茲羅提,至2022年底外匯儲備為1565億歐元。

貨幣

波蘭貨幣為茲羅提。波蘭《外匯法》規定,茲羅提為可自由兌換貨幣。在金融機構、兌換點(KANTOR),茲羅提與美元、歐元等自由兌換貨幣可互相買賣。茲羅提匯率實行完全自由浮動,中央銀行可對外匯市場實行干預。2021年3月31日,歐元兌茲羅提匯率為1歐元=4.6603茲羅提,美元兌茲羅提匯率為1美元=3.9676茲羅提。2016年12月12日,波蘭財政部發布公告稱,從即日起,波蘭茲羅提與人民幣實現直接交易。2021年3月31日,人民幣兌茲羅提匯率為1人民幣=0.6053茲羅提。

旅遊業

2021年接待外國遊客645.74萬人次。遊客多來自德國、英國、烏克蘭、義大利、法國、俄羅斯、西班牙、以色列、瑞典、白俄羅斯、荷蘭、立陶宛等。主要旅遊勝地有首都華沙,沿海城市革但斯克、索波特和什切青,以及托倫、奧爾什丁、南部古城克拉科夫、山城扎科帕內、克雷尼察和東部的比亞沃維扎森林區等。
主要進口石油、汽車、鋼鐵、合成材料及工業成品油等。主要出口汽車、內燃機、橡膠製品、鋁製品、農產品等。
2021年,波蘭主要進、出口貿易夥伴及占外貿進、出總額的比例如下:
進口:德國(20.9%) 中國(14.8%) 俄羅斯(5.9%)
出口:德國(28.8%) 捷克(5.9%) 法國(5.7%)
服務貿易出口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包括海運、空運、鐵路、公路、內河、管道、電力傳輸及相關服務業)(26.8%);旅遊(19.6%);法律、會計、諮詢、社會調查、廣告及其他商業服務(16.6%);通訊及信息(12.3%);建築業(2.9%);維修保養(2.8%);研發(2.4%);金融業(1.4%)。服務貿易進口主要包括:旅遊(21.2%);交通運輸(20.4%);法律、會計、諮詢、社會調查、廣告及其他商業服務(17.3%);通訊及信息(11.2%);智慧財產權使用(8.6%);維修保養(2.7%);建設服務(2.5%);金融業(2.1%);建築業(1.5%)。
2021年波蘭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約合248億美元(數據來源:OECD),主要投資國為德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瑞典、美國、英國等。
波蘭對外提供援助,援助對象為東非國家、塔吉克斯坦和摩爾多瓦等部分獨立國協國家、阿富汗巴勒斯坦等。
自2004年加入歐盟後,波蘭主要從歐盟獲得資金。據波蘭相關統計,入盟15年,波蘭獲得歐盟資金約1594億歐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科技研發、區域發展等方面。2021年5月,7500億歐元歐盟重建基金計畫獲得27個歐盟成員國批准。歐盟國家將投資大量資金髮展綠色經濟、數位化和改善自然環境,增強經濟凝聚力和競爭力。波蘭作為2021-2027年長期歐盟預算和歐盟重建基金最大受益國之一,將獲得1364億歐元補貼和342億歐元貸款,即約7700億茲羅提資金。歐盟重建基金中最大部分是“恢復和復原基金”(RRF)。在RRF基金項下,波蘭將獲得239億歐元補貼和342億歐元貸款。
約90%的波蘭人信仰羅馬天主教,少部分信仰東正教或基督教新教。教會在波蘭影響力很大,前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被波蘭人視為民族驕傲,2014年4月保羅二世被羅馬教廷認定為“聖人”。聖誕節是波蘭人最重要、最喜愛的節日。
波蘭人真誠、豪爽、重感情,社交場合衣著整齊、得體。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要與被介紹過的客人握手並自報姓名;在親朋好友之間相見時,習慣施擁抱禮;與女士見面還可施吻手禮。
在波蘭,如與對方見面必須事先約好,貿然到訪屬不禮貌行為,甚至會被拒絕見面。無論商務還是私人約會,一定要準時。去家裡拜訪,按慣例要給女主人送鮮花。
波蘭人喜歡送花,藉以傳達他們不同的感情:玫瑰花為“愛情”的象徵;石竹花含有“機智”和“快樂”之意;蘭花被看作“激情之花”;菊花為“墓地用花”;波蘭人最愛的花是象徵歡樂和幸福的“三色堇”。送花的數量特別有講究,送單數是慣例,送雙數則失禮,不受歡迎。
無論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宴會上,都要祝酒。在波蘭,人們見面交談忌諱打探個人收入、年齡、宗教信仰、情感等隱私。

名人

普偕彌克

節日

波蘭法定假日
日期
假日
1月1日
新年
1月6日
三王節
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
復活節
5月1日
勞動節
5月3日
立憲紀念日
5月或6月的第一個星期四
基督聖體節
8月15日
聖母升天節
11月1日
萬聖節
11月11日
國慶節
12月25日
聖誕節
每周六、日
公休日

飲食

波蘭人飲食習慣上以西餐為主,也喜歡亞洲餐。具體而言,波蘭人平時以吃麵食為主。他們愛吃烤、煮、燴的菜餚,口味較淡。在飲料方面,他們還愛喝咖啡和紅茶。在飲用紅茶之時,波蘭人大都愛加入一片檸檬,並且不喜歡茶水過濃。在飲食禁忌方面,波蘭人主要不吃酸黃瓜和清蒸的菜餚。波蘭人在人際交往中非常喜歡請客吃飯。在宴請客人時,波蘭人有不少的講究:一、忌諱就餐者是單數。他們認定此乃不吉之兆。二、在吃整隻的雞、鴨、鵝時,波蘭人通常講究要由在座的最為年輕的女主人親手操刀將其分割開來,然後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盤之中。三、不論飯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爭取多吃一點,並要對主人的款待表示謝意。四、口中含著食物講話,在波蘭人看來,是很粗魯的。
美食烹飪
波蘭烹飪地區性明顯,在北部,有很多菜以魚為主,在中部,有很有名的湯菜流傳,在南部,有酸白菜湯和羊奶做成並燻黑的乾酪。大部分波蘭菜餚不加化學添加劑,用純自然的方式做成,用龍蝦黃油配蕪菁甘藍做成的蛋糕;麋鹿肉用山楂葉子做配菜。波蘭人吃飯時先喝湯,湯的種類有甜菜湯、蛋花冷湯、大麥湯有的大麥湯還加上蛋和香腸。主餐的種類有不少,常見的有:炸豬排薄餅和軟起司以及各式的洋水餃,種類有肉、馬鈴薯、起司或藍莓等。
波蘭的酒文化
波蘭伏特加(wodka)在全世界享有盛譽,主要有“精品伏特加”(wyborowa)、“牛草伏特加”(zubrowka)、“高級伏特加”(luksusowa)和“貝爾維德爾伏特加”(belvedere)等品牌。從歷史記載中古老的波蘭特產酒飲料的生產先是啤酒、蜂蜜酒(okowita)、波蘭燒酒“帕利科托夫卡”(palikotowka)(舊稱生命之水烈酒)之後才是伏特加酒。

軍事

1943年10月12日建立波蘭人民軍。1990年更名為波蘭軍隊,將8月15日定為建軍節(1920年8月15日,波蘭軍隊在華沙近郊擊退蘇俄紅軍進攻並轉入反攻)。總統為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任主席的國防委員會是最高國防決策機構。國防部為最高軍事行政機關。總參謀部是最高軍事指揮機構,負責指定軍隊發展規劃。2013年7月,波總統簽署法令,對波軍指揮系統進行改革。國防部長領導波軍總參謀長、各軍種司令。總統可在總理要求下指定戰時總指揮。總參謀部負責制訂軍隊發展規劃,為總統、總理及國防部長提供防務建議。總參謀長是萊蒙德·安德萊伊查克(Rajmund Andrzejczak)中將,2018年7月就職。
2009年9月,波軍最後一批義務兵退役,波軍職業化改造初步完成。自此,波軍開始根據自願原則招收士兵。截至2022年,波蘭現役軍人人數約為17萬人。2022年國防開支為約16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22%(數據來源:波蘭國防部)。2023年國防開支預計達國內生產總值的4%。

交通

公路

波蘭是歐洲第五高速大國,多條國際公路貫穿波蘭,可輻射整個歐洲大陸。公路總長42.98萬公里;有2589萬輛小轎車,414萬輛載重汽車;客運量1.68億人次,貨運量19.5億噸。
Via Carpatia:是連線北歐和南歐的重要交通走廊,在波蘭境內長度約700千米,超過75千米通車,近300千米在建。Via Carpatia 路線整合了立陶宛、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希臘、克羅地亞和土耳其等國的交通系統,連線波蘭和立陶宛波羅的海港口與黑海、愛琴海和亞得里亞海港口以及位於該地區的配送和物流中心。
Via Hanseatica:連線德國、波蘭、俄羅斯、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很大程度上與E28重合。
Via Baltica:波蘭通過歐洲E67高速公路,與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芬蘭相連線。
穿越波蘭的國際線路包括:E28:與德國接壤-波茲南-華沙-與白俄羅斯接壤;E30:與德國接壤-萊格尼察-弗羅茨瓦夫-卡托維茲-克拉科夫-與烏克蘭接壤;E40:與德國接壤-茲戈熱萊茨-萊格尼察-弗羅茨瓦夫-卡托維茲-熱舒夫-與烏克蘭接壤;E65:與捷克共和國接壤-斯克拉斯卡波倫巴-萊格尼察-綠山城-大波蘭地區戈茹夫-希維諾烏伊希切;E67:與捷克共和國接壤-庫多瓦-茲德魯伊-華沙-比亞維斯托克-Budzisko-與立陶宛接壤(沿波羅的海);E75-與捷克共和國接壤-切申-琴斯托霍瓦-彼得庫夫特雷布納爾斯基格但斯克。

鐵路

波蘭鐵路總長19326公里,其中標準軌鐵路19326公里(包括電氣化鐵路12137公里);客運量2.45億人次,貨運量2.38億噸。
根據歐盟高速鐵路規劃,波蘭2025年前計畫建設華沙-羅茲-波茲南-弗羅茨瓦夫高速鐵路,總長度約為712千米,截至2020年底此項目仍在規劃中。目前,波蘭鐵路公司(PKP)運營時速為200千米/小時的城際快鐵,連線三聯城-華沙-克拉科夫-卡托維茲-弗羅茨瓦夫等波蘭主要城市。
波蘭運營的鐵路線是三個國際貨運走廊(RFC)的一部分:RFC5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RFC8北海-波羅的海,RFC11“琥珀”。PKP貨運公司是歐盟第二大貨運公司,擁有位於波蘭主要城市的25個轉運站,其中6個位於東部邊境附近,以及2個物流中心。PKP貨運馬拉舍維奇目前擁有4個功能齊全的場站,可處理貨櫃和散件貨物;Medyka-Żurawica是與烏克蘭接壤的物流中心。波蘭也位於中歐班列重要換軌節點,九成中歐班列通過或抵達波蘭。

空運

波蘭現有13個國際機場,其中12個為地區級空港,重要空港位於華沙、克拉科夫、革但斯克、波茲南、弗洛茨瓦夫和卡托維茨。主要國際機場是華沙蕭邦國際機場。
截至2020年,波蘭開設的定期航班航線的飛機有84架,同43個國家、87個城市有定期航班,國際航線198條;客運量363萬人次,貨運量8萬噸。主要國際機場是華沙蕭邦國際機場。

水運

波蘭主要港口包括革但斯克、格丁尼亞、什切青、希維諾烏伊希西切、波利采、科沃布熱格等。革但斯克港是波羅的海大型的貨櫃碼頭和石油中轉碼頭,其DCT碼頭貨櫃吞吐量居波羅的海第二位。自2017年4月1日起,中遠海運集運開通遠東至革但斯克港直航服務,以革但斯克港為母港,支線輻射波羅的海其他港口。希維諾烏伊西切港是液化天然氣處理和倉儲碼頭,其他地區級港口如科羅布塞格、達爾沃夫、埃爾布隆格主要發揮旅遊和漁港的作用。
內河航運線總長3768公里,內河貨運量346.5萬噸,內河客運量98.6萬人次;海運貨運量958.7萬噸,海上客運量148.7萬人次。共有遠洋船隻130艘,其中貨船82艘,貨船載重255.4萬載重噸;海運商港6個,貨物吞吐量9666.3萬噸,其中轉運1439.1萬噸,主要海港有革但斯克、格丁尼亞、希維諾烏西切、什切青等。

管道運輸

石油及其產品輸送主幹管道總長2483公里,管道輸送量4985.5萬噸。

社會

教育

波蘭人重視教育,早在1773年便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教育部。2014年國際教育機構Pearson發表的“全球教育制度排名報告”顯示,波蘭教育位列世界第十,在歐洲位列第五,僅次於芬蘭、愛爾蘭、英國及荷蘭 。從2017年9月1日起,波蘭實行新的國民教育體制,取消國中,分為國小8年、普通中學4年或職業技術學校2至5年。高等教育一般為3或5年。著名高等學府有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1364年)、華沙大學(1816年)、波茲南密茨凱維奇大學(1919年)、華沙工業大學等。

科技

波蘭擁有較厚實的科學基礎和優秀的科學傳統,在數學、天文、物理、化學等基礎研究領域,以及農業、新材料、新能源、礦山安全等套用技術領域,具有較強的優勢和特色,在某些方面居歐洲或世界先進水平。2020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波蘭名列第38位。

民生

根據2003年《成立國家醫療衛生基金及普遍醫療保險法》,波蘭建立了全國性的醫療保險體制。波蘭醫療體系可分為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兩種,在波蘭按時繳納社保,本人及家屬可以享受當地公共醫療。私立醫院預約等待時間短,患者可以要求醫院安排可以講英語的醫生。波蘭實行醫藥分離,醫院看病,藥店賣藥。據波蘭中央統計局統計,2020年,波蘭人預期壽命為76.6歲,男性預期壽命為72.6歲,女性為80歲。
2021年國民經濟各部門的人均月工資為5682.97茲羅提(約合1472美元)。2021年全國有醫師129893名,牙醫師34874名,藥劑師28436名,護士214533名,助產士28388名。

電力

波蘭位於西歐供電系統(UCTE)、東歐供電系統(獨立國協/波羅的海國家)和北歐供電系統(Nordel)三大電力系統的交匯處。根據波蘭統計局數據,2019年,波蘭國內電力生產163988.5GWh,其中火力發電144937.1GWh,水力和可再生能源發電19051.4GWh,可再生能源在總發電量中的份額15.5%。2019年,波蘭總裝機功率47436.6MW,總可用功率46291.0MW,其中熱電廠36381.1MW,水力發電和非常規發電廠9909.8MW。
受能源轉型和需求增長的影響,波蘭需進口電力。2020年,波蘭進口電力創紀錄,專家認為電力進口將繼續保持增勢。根據波蘭電網(PSE)的數據,2020年,波電量進口超14.7TWh,同比增加28%,主要來源為瑞典(3.9TWh)、德國(3.5TWh)和捷克(3.1TWh),同時波蘭還向鄰國出口電力1.6TWh。2020年波電力淨進口略高於13TWh,占國內需求的8%。

通信

根據歐盟委員會《2020年波蘭數字經濟與社會指數報告》(基於2019年數據),波蘭在歐盟成員國數字經濟和社會指數(DESI)2020中排名23位。波蘭擁有歐盟最高的移動寬頻使用率和極具競爭力的價格,4G網路覆蓋率達99%。2020年,寬頻上網企業占比達98%,90%家庭可以上網。
波蘭政府重視網際網路和數位化建設,政府通過採取一系列措施打造數位技術集成和使用能力,但仍低於歐盟平均水平。網際網路普及率約85%,有15%的人口仍未接入網際網路,近一半仍缺乏基本的數字技能。越來越多波蘭企業使用社交媒體、電子信息共享網上銷售等數位技術。但根據數字強度指數,60%的公司數位化水平比較低(歐盟平均為39%),僅13%的中小企業有線上銷售,僅5%的中小企業向其他歐盟國家進行線上跨境銷售。14%的企業使用社交媒體(歐盟平均:25%),7%使用雲服務,8%使用大數據分析。

媒體

2021年,全國出版發行各類報紙雜誌共6295種,其中主要的綜合類報紙有《選舉報》《事實日報》《超級快訊》《共和國報》《法律日報》。此外,還有《政治周刊》《直言周刊》《論壇報》和《新聞周刊》等。
國家主要通訊社有波蘭通訊社(PAP)、廣播新聞社(IAR)。國家主要電台和電視台是波蘭廣播電台(Polskie Radio)和波蘭公共電視台(TVP)。1990年10月,眾議院通過關於允許開辦私營電台和電視台的法令。截至2021年底,共有321家廣播電台,其中全國性電台10家;電視台21家,其中全國性電視台19家。

工薪

根據波蘭統計局數據,2020年,波蘭的平均月薪為5411.45茲羅提,工業部門平均月薪為5453.15茲羅提,行政和支持部門平均月薪為4096.36茲羅提,非農社會保障體系平均每月退休和傷殘撫恤金為2455.07茲羅提,個體農民平均每月退休和傷殘撫恤金為1376.40茲羅提。
2021年,波蘭最低月工資標準上調至2800茲羅提,最低小時工資為18.30茲羅提。

治安

波蘭治安狀況總體較好,社會安定。不存在反政府武裝。根據波蘭警方公布的數據,2020年,波蘭刑事犯罪約47萬起,是來最低值,93%的波蘭人認為居住環境安全。波蘭法律規定,符合條件的個人經批准可持有槍枝。

外交

外交政策

波蘭於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約,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2007年12月加入申根協定。政治和經濟上立足歐盟,安全和防務上倚靠北約和美國,睦鄰周邊,積極構建全方位外交格局,力求在歐盟和北約中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更加注重維護自身利益,通過次區域合作及域外多元外交提升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影響力。現同195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2018年至2019年,波蘭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對外關係

同歐盟關係:波蘭以“依託歐盟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加強在歐盟內地位與作用”為外交重點,在保持獨立自主前提下主張加強歐盟內部團結和共同行動。高度重視歐盟單一市場建設、能源安全,提倡建設更有競爭力、開放和安全的歐盟。主張強化歐盟機構作用,提高決策效率,推動歐盟在國際舞台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2014—2020年度共獲得1195億歐元歐盟資金,成功爭取到包括碳排放交易免費額度在內的氣變補償。尚未加入歐元區。2015年,法律與公正黨政府掌權後,強調自主自決,力圖通過次區域合作及域外多元外交提升波在歐盟內話語權和“能見度”。2014年8月,波蘭總理圖斯克被推選為歐洲理事會主席,12月1日就任,2017年3月連選連任至2019年。2016年以來,歐盟對波國內司法、媒體等改革表達擔憂,2017年底歐委會根據歐盟條約第七條正式對波啟動審查程式,並多次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2021年歐盟以司法問題凍結波2021-2027財年撥款和疫後復甦基金,波憲法法院裁決歐盟條約中的部分條文不符合波憲法,雙方矛盾升級。2022年,波蘭擔任歐安組織輪值主席國。
同歐洲大國關係:波蘭視波德關係為波蘭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德國是波蘭最大貿易夥伴,是波蘭最大出口國、綠地投資國和貿易順差國,雙方經濟利益捆綁緊密,但存有較多歷史問題。視法國為傳統盟友,雙方在安全、政治、經濟、人文領域交流活躍。重視“魏瑪三角”(德國、法國、波蘭)機制。波蘭同英國系傳統盟友,在政治、經濟、安全等領域合作密切,波英在維護跨大西洋關係和歐洲安全問題上具有高度共識。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3日,波蘭外長拉烏表示已簽署一份給德國的外交照會,要求德國向波蘭支付約1.3萬億美元的二戰賠款,照會將被遞交給德國外交部。
同美國和北約關係
認為波美關係具有特殊重要意義,視美國為特殊盟友。2014年3月、6月,美國副總統拜登、總統歐巴馬先後訪波。2015年9月,波蘭總統杜達赴美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系列峰會。2016年4月,波蘭總統杜達赴美出席第四屆核安全峰會。2017年7月,美總統特朗普訪問波蘭並出席第二屆“三海(亞得里亞—黑海—波羅的海)倡議”峰會。2018年9月,波蘭總統杜達對美進行正式訪問。2019年2月,波、美在華沙召開“推進中東和平與安全部長級會議”,美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總統特別顧問庫什納等與會。6月,波蘭總統杜達訪問美國,雙方簽署關於加強美在波軍事存在的共同聲明。9月,波美簽署深化軍事合作聯合聲明。同月,美副總統彭斯訪波,雙方簽署《美波關於5G網路問題的聯合聲明》。2019年6月,波蘭總統杜達對美進行工作訪問,8月美國務卿蓬佩奧訪波期間波美簽署《加強防務合作協定》。9月,波美簽署深化軍事合作聯合聲明。同月,美副總統彭斯訪波,雙方簽署《美波關於5G網路問題的聯合聲明》。2020年6月,杜達總統訪美。同年8月美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波蘭。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波美關係迅速升溫,高層互訪不斷,兩國軍事安全合作水平達到新高度。2023年,波美繼續保持較高頻率高層互訪。
視北約為國家安全重要支柱,支持深化跨大西洋合作和北約東擴。堅持共同防禦原則,積極參與制定北約新戰略。目前約有10000名北約各國駐軍在波輪換值守,波亦向波羅的海三國等派駐士兵。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在增加自身軍事投入同時,更加注重強化跨大西洋安全合作,強烈要求北約增加東翼力量,呼籲北約在波境內長期駐軍。2016年7月北約峰會在華沙舉行。
同俄羅斯、東歐國家關係
波俄關係歷史錯綜複雜,糾葛頗多,近年來幾經滑坡,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受烏克蘭危機影響,波俄關係處於歷史低點,尚無改善跡象。高度重視歐盟“東部夥伴關係”計畫,推動東部鄰國進行政治、經濟改革,加強民主體制建設,更好地融入歐洲。
2022年9月13日,俄羅斯旅行社協會稱,九個歐盟國家已停止接受俄羅斯人簽發旅遊簽證的檔案,其中包括波蘭。
當地時間2022年9月19日起,波蘭等4個與俄羅斯接壤的歐盟國家停止向俄羅斯公民發放申根簽證,並禁止持有申根簽證的俄羅斯公民入境。
同中東歐國家關係:波蘭視中東歐為其在歐盟內的戰略依託,高度重視維謝格拉德集團、“三海倡議”、“布加勒斯特9國”等次區域組織或多邊機制合作,認為地區國家國情相近,發展水平相當,應加強立場協調,通過共同發聲和一致行動形成合力,維護自身及地區國家共同利益。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擔任維謝格拉德集團輪值主席國。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波積極充當地區安全代言人,依託“布加勒斯特9國”機制加大同美溝通,影響歐洲大國行動。
同其他國家關係:關注西亞北非局勢發展及難移民問題,高度重視拓展同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關係,逐步深化同拉美、非洲和中東地區經貿、能源等領域合作。

中波關係

1949年10月5日波蘭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10月7日兩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50年代,中波關係處於全面發展時期。兩國相互支持、密切合作。高層互訪頻繁,中國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彭德懷、賀龍等先後訪問波蘭。波蘭領導人貝魯特、奧哈布、西倫凱維茲等也先後訪問中國。中國支持波蘭中歐無核區倡議。波蘭支持中國抗美援朝、爭取國家統一及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鬥爭。
從50年代末起,隨著中蘇關係逆轉,中波關係也日漸疏遠。高層往來逐步中斷。在此期間,波蘭仍堅持反對“兩個中國”並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立場,中國仍關心波蘭維護主權的鬥爭並支持波蘭反對修改奧得尼斯河邊界的立場。70年代初,中波關係出現鬆動。1971年波蘭隆重慶祝中波輪船公司成立20周年,波蘭航運部長和中國交通部長互訪,較早地恢復了兩國部長級的往來。
80年代伊始波蘭發生團結工會事件,國內政局動盪。中國主張波蘭問題應在符合波蘭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基礎上由波蘭人民自己和平解決。1989年波蘭發生劇變,由團結工會派生的黨派執政,內外政策改弦易轍,兩國關係進入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堅持尊重波蘭的主權和波蘭人民自己的選擇,堅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和發展道路的差異,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保持和發展國家關係。1997年波蘭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38年來波蘭國家元首第一次正式訪問中國,兩國元首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波蘭共和國聯合公報》。
2019年是中波建交70周年,10月7日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分別同波蘭總統杜達、總理莫拉維茨基、外長查普托維奇互致建交賀電。2020年2月,波蘭總統杜達、總理莫拉維茨基就新冠肺炎疫情分別向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致函慰問。3月,習近平主席應約同杜達總統通電話,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就波蘭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向波外長查普托維奇致慰問電。4月,李克強總理應約同莫拉維茨基總理通電話。
2021年1月,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與波蘭外長拉烏通電話。2月9日,波蘭總統杜達出席習近平主席主持召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視頻峰會。3月1日,習近平主席應約與杜達總統通電話。同月8日,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應約與波蘭外長拉烏通電話。4月22日,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以視頻方式會見波蘭參議長格羅茲基。5月29日,波蘭外長拉烏應邀訪華。7月12日,波蘭參議長格羅茲基視頻出席2021年生態文明貴陽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自2005年起,波蘭一直保持中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大貿易夥伴地位。2021年,中波貿易額為421.3億美元,同比增長35.7%。其中,中方出口365.9億美元,同比增長36.9%,進口55.4億美元,同比增長28.3%。2022年,中波貿易額為4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7%。其中,中方出口381.6億美元,同比增長4.5%,進口50.6億美元,同比減少8.7%。
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波直接投資累計約6.33億美元,波對華直接投資累計資約2.58億美元。
中國向波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紡織、鞋類、家電、運輸設備、鋼鐵、家具等,進口銅、化工、機電、鋼鐵、運輸設備、紙製品、家具等產品。

旅遊

波蘭(波蘭共和國)
波蘭克拉科夫風光

主要景點

華沙
(Warszawa)
克拉科夫
(Kraków)
(Kopalnia soli Viliqka)
(Las Biavoveza)
扎莫希奇古城
(Starożytne miasto Zamoshic)
(Obóz koncentracyjny Auschwitz)
聖安德魯教堂
(Kościół św. Andrzeja)
奧斯卡辛德勒的工廠
(Fabryka Oskara Schindlera)
市集廣場
(Rynek)
哥白尼科學中心
(Centrum Nauki Kopernik)
聖瑪利亞大教堂
(Santa Maria MaggioreName)
扎科帕內
(Zakopane)
克爾科諾謝山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Kerkonosei Mountain)
奧伊楚夫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Oichuf)
別布扎國家公園
(Biebrza Park Narodowy)
德拉瓦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Delaware)
弗羅茨瓦夫百年廳
(Hala stulecia we Wrocławiu)
卡姆皮諾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Kampino)
大波蘭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Wielkopolski)
巴比亞山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Babia Mountain)
皮耶尼內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Pienine)
威格里國家公園
(Park Narodowy Wigley)
波茲南
(Poznań)
羅茲
(Łódź)

文化遺產

序號
名稱
所在省級行政區
世界遺產類型
1
濱海省
世界文化遺產
2
托倫古城
庫亞維-波美拉尼亞省
世界文化遺產
3
華沙市
世界文化遺產
4
比亞沃韋亞森林公園
波德拉斯省
世界自然遺產
5
穆斯考公園
魯布斯卡省
世界自然遺產
6
亞沃爾木結構教堂
下西里西亞省
世界文化遺產
7
下西里西亞省
世界文化遺產
8
小波蘭省
世界文化遺產
9
小波蘭省
世界文化遺產
10
卡爾瓦里亞~澤布日多夫斯卡
小波蘭省
世界文化遺產
11
小波蘭省
世界文化遺產
12
羅日努夫木結構教堂
小波蘭省
世界文化遺產
13
盧布林省
世界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