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泉州培元中學是由
劍橋大學畢業生
安禮遜於1904年來泉州創辦的,辦學初期,曾得到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關懷,1920年1月,孫中山先生帶頭向培元中學捐款,並親題“協興教育”於捐冊扉頁;1920年11月5日,親筆題寫“共進大同”贈勉培元中學。1980年5月,國家名譽主席
宋慶齡又親筆題寫“為國樹人”贈勉培元中學。兩位偉人的題詞是培元中學的殊榮,也是長期以來對培元中學師生的鼓舞和鞭策。
培元中學創辦以來,培養了無數人才,遍及全國及世界許多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培元中學有許多畢業生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實業家、社會活動家。他們都為國家的建設和教育事業作了很大貢獻。
學校於1996年被確認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一級達標學校。此後,該校進一步加強兩個文明建設,實施高中課程改革,深化教學領域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取得較大的成效。
環境設施
泉州培元中學校園面積53280㎡,其中,總建築面積61182㎡,教學用房建築面積38182㎡,運動場地面積20532㎡。學校的藝術中心、心理中心、體育中心、現代科技中心在軟硬體各方面都達到全省一流水準,擁有標準綠茵足球場、田徑場、籃球館、游泳館、羽乒館、藝術劇場、電視台、創客中心、學生書吧等現代設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優質條件。
辦學精神
實學自由,愛校如家。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師生素質和諧同步發展。
辦學目標
傳承百年名校文化,培養全面發展人才。
文明建設
1997年,該校被評為福建省“軍民共建先進集體”, 1999年,被評為福建省軍民共建“三掛鈎”先進集體,2000年,被評為“福建省軍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2001年被評為
泉州市綠色學校,1991-2002年,連續5屆(第4屆-第8屆)被評為福建省文明單位、文明學校,培元校友素有“愛校如家”的優良傳統,1996年,學校通過一級達標,增強了廣大校友辦好培元中學的信心,他們對母校的事業倍加關注,為了促使母校早日騰飛,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支持母校的建設。
2002年6月,培元中學第三屆董事會成立,推舉黃保欣、呂振萬為永遠名譽董事長,李引桐、梁靈光、莊瑞傑為名譽董事長,駱志鴻為董事長。新一屆董事會以更大的熱情支持母校的新世紀發展。校友對母校的捐資從不間斷。近兩年落成的有呂振萬綜合樓、保欣廣場、梓輝運動場等,2002年,在海外校友的支持下,學校徵用了原泉州第五塑膠廠廠房,擴大校園面積10畝,學校在建項目有駱忠信教學樓、東方樓等。
課程改革
2000年,省教育廳召開“研究性學習”研討會,該校立即規劃、擬定實施方案並在該年入學的高一年段開展這項活動。首先成立課題中心組,籌劃該年段研究性學習活動計畫,先後召開年段會、班會、講解研究性學習的意義,提高教師學生參加這一教科研活動的自覺性。在班主任、科任教師的指導下,成立六十幾個小課題組。學生們走進實驗室、電腦室、圖書館,進行科學實驗,查詢有關資料,走出校門,走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工廠、商店開展社會調查,訪問技術人員、學者、社會賢達。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開拓學生視野,增長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知識。當年被確定為“泉州市十項重點科研課題”。2001年5、6月,市教科研究進行中期檢查,肯定該校研究性學習開展得有聲有色。2001年9月,我們又在高一年段開展這一活動,我們調整活動方案,把研究性學習、選修課、活動課結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規範化,並將學生優秀論文彙編。該校“研究性學習”獲得泉州市優秀科研成果獎。2002年該校申請國家級“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這一課題科研一年後,初見成效,已準備中期檢查。同時該校
莊勇老師作為Intel未來教育主講教師和其他教師一起承擔市直學校Intel未來教育培訓工作。為該校開展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該校除按《課程計畫》的規定開設學科型的選修課外,開設的校本選修課繼續堅持拓展型課程以“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培養興趣,主動發展”為重點,致力於“實踐操作,探索方法,培養能力,發展特長”。全校每學年能開設五十多門選修課程供高中學生選擇。選修課有教師,有教案,有考核,教學內容符合要求。該校把拓展型選修課分為理科科系,人文科系,學習策略,技術技能,體育藝術五個系列。既有長期課程,也有學期課程和微型課程;既有綜合,也有專題;既有選修班,也有興趣小組。力求類型多種,組織多樣,內容豐富,特別注意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及涵蓋心理教育、健康教育、人口教育,地方、歷史、地域、資源、新科技知識及環保教育。選修課由學生自主選擇,教師因勢指導,學校統一安排,力求滿足各類學生髮展個性,培養特長的需要。
教改教研
學校注重培養教研教改方面的創新意識,積極參與和開展教育科研活動。英語科及數學科率先試行“張思中教學法”與“自學—指導法”,以此帶動全校的學科教學改革,這兩個教改項目實行多年,已在全校推廣,成果顯著。該校曾經兩次與省外語學會、市中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合作舉辦張思中外語教學法培訓會,推廣
張法教改試驗經驗,由該校教師作主題發言,開設觀摩課,受到與會教師好評。該校《大面積提高中學外語教學質量實驗研究》課題受到國家教委表彰,陳毓鵬老師榮獲全國教育科研研究貢獻一等獎,英語教師謝欣欣、
許麗娜、
趙竑受到教育部科教所表彰,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優秀教師”。
學校參與的國家及省級科研課題有:“中學階段學好一門外語”、“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在教學手段上推陳出新,有力促進了青年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
該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定地把培養能適應21世紀挑戰的“四有”人才作為學校的辦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積極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學校充分發揮該校師資力量強、教學設備設施完善,海外校友眾多和僑資辦學的優勢,按照
鄧小平“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三個面向”精神,深化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效益,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堅持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深化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學校按要求加強
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各年段開設有手工製作、園藝、英文打字、木工、電工初步、電子製作、機械製圖、計算機等勞技課程。開設藝術欣賞課,培養學生藝術鑑賞能力。開展美術、書法、攝影、集郵展覽,開展歌詠比賽、文藝演出、演講比賽。組織花棚文學社、大同史學社、培元藝術團等各種學社活動。通過各類選修課、課外興趣小組和各種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同時,充分利用學校電腦設備,舉辦網際網路夏令營,學校電腦室向學生開放,幾年來該校學生參加全省中學生信息技術統一考試均取得優異成績。學生參加的各種省市競賽共10人次獲得好名次。
通過信息技術課的開設及多次舉辦電腦培訓,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套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並將網際網路套用在研究性學習中,能充分利用網際網路豐富的資源優勢擴大知識面,並通過對信息的搜尋、整理過程中提高解決問題與互相協作的能力。
學校從素質教育的高度出發,一貫重視音樂和美術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把藝術教育納入學校工作日程的安排,由校領導、政教處、團委會、美音教研組、年段長班主任通力協作,計畫藝術教育教學及活動的安排,對藝術教育有專項撥款,用於擴建樂器、器材,更新、增設資料、服裝道具等,學校藝術活動開得有聲有色。一年一度班班有歌聲“
紅五月”歌詠比賽,每學年開展的科技文化節活動,有科技活動、趣味體育項目比賽、美術作品比賽、主持人大賽、國中各班藝術節目比賽、高中的課本劇、英語小話劇比賽以及大型藝術節聯歡晚會等。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該校成立心理諮詢中心以來,不斷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建設,已初步形成了硬體、軟體一體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網路系統,是國家、省、市三級心理健康實驗基地。
發展歷程
泉州培元中學是1904年由英國基督教長老會募捐,聘請英國人、劍橋大學畢業生
安禮遜(A.S.Moore.Anderson)來泉州創辦的。 1929年4月,培元中學校友執委會倡議推舉成立校董會,校董會由英國長老公會、
閩南基督教會、培元校友會組成,推舉
謝玉銘、
呂振中、黃嘉惠、潘清白、
陳清源、吳祝三、許錫安七人為校董。
1940年,許錫安先生辭去校長職務,任校董會主席,由王慶元接任校長。許錫安1915年畢業於
燕京大學(現北京大學),1920年3月接安禮遜任培元中學校長。王慶元畢業於
協和大學,在協和大學任教,受聘回母校就任校長。
1940年9月,泉州解放,1951年,培元中學改為公辦,更名為“泉州第二中學”。1956年,許錫安先生在台灣
彰化創立“私立彰化培元中學”,許錫安先生的妹妹許逾雪女士在菲律賓
馬尼拉創辦菲律賓培元中學。海外校友與母校聯繫中斷。
1979年3月,經政府批准,復稱“培元中學”。1980年2月,成立校董事會,推舉莊明理為董事長,張文裕、張楚琨、蔡鎦生、王慶元、高明軒為副董事長。1983年7月,培元中學被確定為福建省首批辦好的重點僑校之一。海外校友恢復了與母校的聯繫,並以極大的熱情支持母校的復興工作,為母校興建校舍,添置教學設備,設立獎學、獎教金,學校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1994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
李嵐清親筆為培元中學90大慶題寫賀詞:“為振興中華培養優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1994年10月,培元中學第二屆董事會成立,推舉黃保欣為名譽董事長,呂振萬為董事長。 1996年,培元中學被確認為福建省一級達標中學,進一步激發了師生和廣大海內外校友的辦學熱情,海外校友繼續捐資辦學,為學校興建校舍,捐贈教學設備,設立獎教獎學基金,學校全體師生再接再厲,不懈努力,加大教改教研力度,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鞏固了一級達標的成果,並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台階。
1997年,被評為福建省“軍民共建先進集體”,1999年,被評為福建省軍民共建“三掛鈎”先進集體。
師資力量
培元中學在教學手段上推陳出新,大力推行
現代教育技術。學校特別重視對青年教師培養指導,有培養指導的計畫措施,從97年起開展兩年一屆評選學校“十佳青年教師”活動,有力的促進了青年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長。 培元中學擁有一支老中青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
特級教師,繼2000年李寧老師獲福建省思想政治課一等獎後,鄭竹瑜老師獲省思想政治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第一名,2003年10月代表福建省參加決賽,信息技術課教師王全井有關計算機論文獲福建省一等獎、全國三等獎。王仁傑、黃開連在中學英語教師技能大賽獲福建省賽區三等獎。培元中學有五位教師正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
辦學特色
充分利用學校電腦設備,舉辦網際網路夏令營,學校的電腦室向學生開放,學生參加省中學生信息技術統一考試均取得優異成績。如99年優秀率為81%;2000年優秀率為66%;2001年會考優秀率為81%;2002年會考優秀率超過國家級示範性高中要求30%。學生參加各種省市競賽共10人次獲得好名次。
學校藝術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根據省教委頒發課程計畫,開足開好國中音樂、美術課、高中藝術欣賞及第二課堂的研究性學習。一年一度的班班有歌聲“紅五月”歌詠比賽,每學年開展的科技文化節活動,有科技活動、趣味體育項目比賽、美術作品比賽、主持人大賽、國中各班藝術節目比賽、高中的課本劇、英語小話劇比賽以及大型藝術節聯歡晚會等;還選拔優秀節目到軍民共建單位市武警支隊、解放軍180醫院慰問演出;舉辦美術、書畫展覽;組織學生參加市教委舉辦的音樂美術書法競賽,均獲得優秀成績;組織高中畢業生報考
高等藝術院校,每年都有學生被錄取。通過各種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鑑賞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教學改革
實施高中課程改革
2000年培元中學規劃、擬定實施研究性學習並在該年入學的高一年段開展。首先成立課題中心組,籌劃該年段研究性學習活動計畫,2001年9月,在高一年段開展這一活動,調整活動方案,把研究性的學習、選修課、活動課結合起來,把研究性學習規範化,並將學生優秀論文彙編。2002年申請國家級“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課題,這一課題科研一年後,初見成效。同時莊勇老師作為Intel未來教育主講教師和其他教師一起承擔市直學校Intel未來教育培訓工作,為培元中學開展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開展教改教研活動
培元中學注重培養教研教改方面的創新意識,積極參與和開展教育科研活動。英語科及數學科率先試行“張思中教學法”與“自學—指導法”,以此帶動學科教學改革,這兩個教改項目實行多年,成果顯著。曾經兩次與省外語學會、市中學外語教學研究會合作舉辦張思中外語教學法培訓會,推廣張法教改試驗經驗,開設觀摩課,受到與會教師好評。《大面積提高中學外語教學質量實驗研究》課題受到國家教委表彰,陳毓鵬老師榮獲教育科研研究貢獻一等獎,英語教師謝欣欣、許麗娜、趙竑受到教育部科教所表彰,評為“教育科研優秀教師”。參與的國家及省級科研課題有:“中學階段學好一門外語”、“網路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歷任校長
校 長:黃錦衣(右二)培元中學1904-1920安禮遜
培元中學1920-1940許錫安
培元中學1940-1952.2王慶元
泉州第二中學1952.9-1953.8傅維葵
泉州七二七中學1969.9-1971.2侯炳忠(革委會主任)
泉州第二中學1971.3-1977.7侯炳忠(革委會主任)
培元中學1979.3-1984.8黃奕鈞
培元中學1981.7-1984.8王慶元(名譽校長)
培元中學1984.8-1995.8許碧茵
培元中學1995.8-1999.11洪立強
培元中學1999.11-2008.8黃錦衣
培元中學2015.9-在任蔡向陽
校友捐贈
安琚英樓
1919年,菲律賓華僑蔡晉益、葉壽等捐資在花棚下(培元中學現校址)建“菲律賓樓”;1920年2月,安禮遜赴印尼捐款,共得12萬盾、其中李功藏5萬盾、
黃仲涵2萬盾、許漢利2萬盾、
黃奕住1萬盾;1921年4月,學校購得泉州東門廣平倉新校址(現泉州市委黨校),印尼華僑蔣報企、蔣報擦等捐建“泗水樓”大校舍;1921年,華僑吳記霍在花棚下建“吳記霍堂”;1922年1月,安禮遜赴
緬甸仰光、印尼爪哇幕捐,得2萬8千盾;1922年9月,中營下第二國民國小(培元附小)建“黃仲涵樓”大校舍;1923年4月,印尼華僑張氏兄弟捐資在花棚下建”
張遠記堂”;1925年2月,安禮遜第二次赴菲律賓募捐,得比索一萬七千餘元;1926年10月,校友發起捐款為學校建圖書樓,命名為“
安禮遜圖書樓”,以紀念安禮遜對培元中學的貢獻。“安禮遜圖書樓”樓高五層,造型獨特,當時在泉州屬罕見的建築,至今已經歷了七十多年的風風雨雨,仍在校園中巍然屹立。 1982年10月,陳碧樞校友與呂振萬、黃保欣、李引桐、李尚大、周清河、莊清宣等校友,率先為母校建造了一座高5層,共20間教室的教學大樓“香港樓”。
1983年2月,校友王善榜先生髮動菲律賓校友集資重建“菲律賓樓”;1989年8月,香港校友韋梓輝捐建福利樓“安琚英樓”,並於1994年擴建;1989年9月,菲律賓校友集資建造3層樓的圖書閱覽廳;1989年9月,莊永楷先生和台灣校友楊偉南合資建造培元中學新大門;1991年4月,香港校友莊瑞傑捐建“莊瑞傑樓”,內設梯形教室,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及5層辦公大樓,1993年又增建“慧菁園”;1992年9月,台灣校友楊偉南捐建福利樓“陳勸勉樓”;1993年5月,台灣校友劉炳鳳捐建高7層的“維乙科技樓”。
梓輝亭
1992年,培元中學畢業生,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張文裕先生臨終留下遺囑,將三萬元存款捐給母校培元中學。為激勵培元學子學習張文裕先生的崇高精神,愛祖國,愛科學,獻身四化建設,用張文裕先生的捐款設立“張文裕獎學金”,將這座實驗樓命名為“張文裕科學實驗樓”。 2002年6月,黃保欣先生捐資修建的“保欣廣場”竣工;呂振萬先生捐資一百五十萬元興建“呂振萬綜合樓”竣工;韋梓輝副董事長捐資六十萬元助建的“梓輝運動場”竣工;駱志鴻董事長捐資助建的“駱忠信教學樓”奠基。2003年,李念萱先生捐資100萬新台幣,設立文科獎學金。2003年,
李繼祥先生捐資100萬元建造東方樓。2003年10月,王金炳先生捐資100萬元重建菲律賓樓。2003年11月,薛志榮先生捐資20萬元裝修安禮遜圖書樓。
校友捐贈的教學設備有:1986年,香港校友韋梓輝捐贈收錄機、速錄機和全套語言實驗室設備,捐資修建足球場和“梓輝亭”;1994年,校友陳遊記捐資建電腦室;僑胞李峻峰莊永楷先生捐贈“豐田”小汽車;海外校友還捐贈了電視機、電影機、攝像機、複印機、英文
打字機和圖書儀器、銅管樂器等;在母校爭取一級達標需要添置儀器設備時,呂振萬董事長和李尚大校友各捐贈人民幣25萬元。
獎學基金
1、新加坡校友獎教獎學金(3.5萬元),用於獎勵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2、張文裕獎學金,由原中國科學院
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培元校友張文裕先生給母校的捐款設立科技獎(4.4萬元),用於獎勵學業特別優秀的學生及其指導教師;
3、海天獎學金(一)(每年3萬港元),由台灣校友陳上典先生設立,用於獎勵初高中優秀畢業生;
4、李引桐獎教獎學金(每年3.5萬元),由泰國校友李引桐先生設立,用於獎勵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及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5、駱忠信教育基金(每年6萬元),由培元中學香港校友會理事長駱志鴻先生設立,用於獎勵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
6、東方教育基金會(每年10萬元),由香港李繼祥先生設立,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
7、安琚英獎教基金,(每年十萬元),由香港校友韋梓輝先生設立,用於慰問離退休老教師和獎勵教學成果顯著的教師。
8、李念萱文科獎學金,(100萬新台幣),用於獎勵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等文科優秀生。
9、姚蘭書香基金,(約52萬元人民幣),用於建設書香校園和開展師生讀書活動等。
知名校友
百年培元校慶
培元中學創辦以來,培養出無數人才,遍及中國及世界許多國家和港、澳、台地區,培元中學有許多畢業生成為著名的專家、學者、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如: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張文裕院士,原
燕京大學教授
謝玉銘,原
復旦大學校長
謝希德,復旦大學首席教授
蘇東水,同濟大學教授黃烈德,原中國音協主席
李煥之,原廈門大學校長
林祖庚,原福州大學、集美大學校長黃金陵,原吉林大學教授
蔡鎦生院士,原東南大學校長陳篤信,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亦園,中國
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
陳火旺院士,香港著名實業家、社會活動家黃保欣、呂振萬、莊瑞傑、駱志鴻,泰國僑領李引桐,印尼僑領李尚大,菲律賓僑領王金炳等,他們都為國家的建設和教育事業作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