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良(宗教石刻研究家)

吳文良(1903~1969年),泉州縣后街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生,家庭貧苦。民國4年(1915年)在泉州培元中學肄業後,到南安洪瀨醫館當傭工。民國7年,再到廈門集美師範學校就學。民國12年,進廈門大學生物系半工半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文良
  • 出生日期:1903
  • 逝世日期:1969年
  • 職業:宗教石刻研究家
經歷,榮譽,

經歷

民國15年,廈門大學考古團著名史學家張星烺、哲學教授德國人艾克到泉州考古。回校後,張星烺作泉州中外交通史學術報告,激發了吳文良對泉州歷史文化的興趣。
從民國16年開始,吳文良先後在福建省立晉江中學(今泉州五中)、集美中學、安海養正中學、晉江縣立中學(今泉州一中)、泉州培元中學、泉州凌霄中學等學校任教。業餘對古代僑居泉州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中亞、西亞各國人和歐洲人遺留下來的宗教石刻進行蒐集和研究。民國25年4月,參加著名人類學家、廈門大學歷史系教授林惠祥組織的泉州中山公園唐初古墓葬的發掘工作。抗戰初期,國民政府下令拆除沿海11縣城牆,泉州城許多古代宗教石刻出土,吳文良到處收集或出資購買。抗戰勝利後,有人挖掘城垣基礎石料出售,吳文良又竭力搶救、收集大量宗教石刻,但保存下來仍不到十分之一。
民國33年,吳文良把多年來搶救和收集的古代外國人宗教石刻輯錄為《泉州古代石刻集》(民國37年(1948年),英國人約翰·福斯特,借幫助翻譯為名,到吳文良家暗中拍攝10多方石刻照片,發表在1954年《英國皇家亞細亞雜誌》上。吳文良對此騙竊行徑進行揭露。)。民國38年初,《泉州古代石刻集》第一次鉛印問世,加附圖片,只印數百份。
解放初,有人乘機亂挖城牆基石、古墓石頭,泉州靈山聖墓眼看有被破壞的危險。在吳文良等人的呼籲下,晉江縣政府發出布告禁止,這個泉州重要伊斯蘭教文物終於得到保護。
1954年3月,鄭振鐸到福建考察,特地來泉州看望吳文良,以後又介紹吳文良與郭沫若、范文瀾、夏鼐、尹達、陳夢家等歷史考古家結識。隨後,吳文良把20多年來蒐集、購買的154方古代泉州外來宗教石刻捐獻給國家。10月16日,鄭振鐸親自書寫《褒獎狀》表揚吳文良。此後,吳文良第二次捐獻外國宗教石刻20多方。1955年1月,中國新聞社向南洋各國華文報刊發表題為《泉州吳文良捐獻三十年來收集石刻》電訊。1954~1957年間,又協助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充實展品,協助廈門大學考古系師生到泉州實習。
1956年,吳文良應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邀請,到北京編著《泉州宗教石刻》一書。1957年由中國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全書8萬多字,書中採錄宋元時期外國人遺留在泉州的伊斯蘭教、古基督教(景教和天主教)、婆羅門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佛教等的宗教建築遺物和墓葬碑刻圖片200幅,其中有阿拉伯文、古敘利亞文、古拉丁文和中亞、西亞古文字,是研究古代泉州中外交通史、宗教史、華僑史、民族史、藝術史和中亞、西亞古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1958年,蘇聯科學院要出版一本《世界通史》,決定收集中國歷史重要圖片100圖,其中選擇《泉州宗教石刻》15幅。1961年,郭沫若來泉州時接見吳文良。1962年,陳毅偕夫人張茜到泉州,對《泉州宗教石刻》一書表示讚賞。中外學者也給予很高的評價。
1958年,吳文良調任籌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要負責人之一。1959年,參加修繕東門外靈山聖墓,重修開元寺大雄寶殿屋架,參加莆田海外交通史跡調查,首次把《祥應廟記》碑“泉州綱首朱紡,舟往三佛齊國”的史料披露於世。1962年,吳文良參與泉州鄭成功紀念館的籌建。1963年夏,參加南安縣文化局主辦的九日山摩崖石刻的清理。1964年,寫成10萬字的《九日山摩崖石刻考證》(油印本),其中主要部分發表在《文物》雜誌上,填補了中國海外交通史的空白。此後,吳文良繼續參閱大量資料,汲取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泉州宗教石刻》認真進行修改和增補,於1965年完成初稿。

榮譽

吳文良是政協泉州市第二、三屆委員會委員。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受迫害,於1969年6月去世,享年67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