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1998年國外開始用B肝病毒基因轉移鼠為動物模型研究B肝病毒治療性疫苗的抗病毒作用。同年在法國、日本也開始用B肝病毒某些基因片段表達的多肽加上各種不同佐劑配製的治療性疫苗作臨床研究,觀察這種
多肽疫苗對慢性
B肝病毒攜帶者的治療作用。其結果揭示,這種疫苗對B肝病毒基因轉移鼠有抗病毒作用,單一套用特別是與抗B肝病毒藥聯合套用,對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有一定的療效。
1999年美國研製了新的多肽治療性疫苗,並對這種治療性疫苗的免疫學作用進行了深入研究。美國這一研究具有很大意義,因為這一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些免疫學檢測方法,這些檢測方法不僅可以預測治療效果,而且還初步證明,治療性疫苗可以打破慢性B肝病毒感染患者最主要的免疫學反應紊亂,即對B肝病毒及其抗原不產生免疫應答---
免疫耐受狀態。
免疫耐受是造成慢性
B肝病毒攜帶者呈持續病毒感染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療上最難解決的問題。現有治療
慢性B肝的抗病毒藥對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療效不佳,其主要原因是這些抗病毒藥可以抑制B肝病毒複製,但不能清除B肝病毒;對機體的免疫耐受狀態的逆轉沒有肯定的作用。
從發展趨勢來看,B肝病毒治療性疫苗將成為本世紀對慢性B肝病毒感染特別是慢性B肝病毒攜帶者治療研究領域的熱點,它與現有抗B肝病毒藥物的聯合套用,將成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目前我國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各家研究機構在積極開展此項研究,在臨床三期試驗階段,也許在未來的三五年可以與大家見面,為治療B肝增加了一種新的有效治療方法。
分類
基因工程蛋白疫苗
用於慢B肝治療的
亞單位蛋白疫苗是通過基因工程方法生產的重組HBsAg,包含HBV包膜蛋白的不同組分(preS1、preS2、S),並通過
哺乳動物細胞及酵母菌系統表達。用此類疫苗治療慢B肝,主要依據預防性疫苗的常規劑量,增加了免疫的次數,結果雖然提示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其作用只是暫時的。說明現有的疫苗需要改進,提高誘導特異性細胞免疫應答的能力。
復旦大學醫學院
聞玉梅等構建了HBsAg加人抗HBS
免疫球蛋白作為
免疫原性複合物型治療性疫苗,這種疫苗是通過改變對HBsAg的呈遞方式以誘生有效的免疫,消除
免疫耐受性。抗體能對
抗原的免疫原性起到增強的作用,在於增加抗原被APC細胞捕獲並加工處理,進而激活
抗原特異性淋巴細胞,誘導發生
免疫應答反應。免疫複合物型疫苗能使HBsAg
轉基因鼠產生抗HBs抗體,還能清除部分HBsAg轉基因鼠的HBsAg,並產生抗HBs抗體。對14例伴有HBV複製的慢
B肝患者治療結果看,9例(64.3%)血清HBV DNA陰轉,6例(42.9%)HBeAg陰轉。
由於蛋白抗原最終是通過APC細胞加工處理成
表位多肽,與MHC分子結合後,被特異性的T
細胞識別,激發免疫應答反應。所以對有效的抗原分子表位研究是研究趨勢。在對慢B肝患者進行治療時,發現其體內產生的
CTL應答反應明顯低於在正常人體內誘導的CTL反應。對
攜帶者的病毒學症及HBeAg
血清轉換無任何影響。其原因可能是慢性B肝患者體內Th1類
細胞因子IFN-γ、
IL-2分泌減少,Th1/Th2類細胞因子失衡所致。並且它具有嚴格的HLA-A2限制性,套用範圍有限。
基因疫苗
研究指出,某些
細胞因子如
IL-2、IL-12、
IFN-γ能使
慢性B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在DNA疫苗中引入細胞因子
佐劑,可增強免疫反應並改變T細胞應答的方向,引導其向Th1的方向發展。Yang等設計了一種包含大部分HBV
抗原(HBsAg, preS1/S2,HBeAg,HBcAg)及IL-12基因的DNA疫苗,與
拉米夫定聯合治療了12例慢性B型肝炎患者,酶聯
免疫印跡顯示,它能誘導機體產生特異性的分泌IFN-γ的T細胞反應,並使50%患者血清HBV DNA降低至不可檢測水平,而且不伴有血清丙氨酸轉移酶的升高。
Mancini等用編碼preS2/S蛋白的
重組質粒接種10例
慢性B型肝炎患者,結果,有2例患者的
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發生了
抗原特異性的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並且抗-HBV特異性的分泌
IFN-γ的T細胞數目大幅度提高;有5例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出現了暫時性下降。他們隨後設計了臨床I期試驗來評價表達HBsAg和preS2/S的DNA疫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
免疫原性,10例HBeAg
陽性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接受了DNA疫苗治療。結果,經3次
疫苗注射後,所有患者耐受性良好,全部患者產生了
抗-HBs特異性T細胞,50%的患者產生了抗-preS2特異性T細胞。
細胞疫苗
荷載HBV相關抗原的DC可能有效打破
免疫耐受,恢復細胞免疫應答和清除HBV。Akbar等將小鼠
脾臟DC在
體外擴增後荷載HBsAg,製備
DC疫苗;用該疫苗治療HBV
轉基因小鼠,結果發現,注射2次DC疫苗就能清除HBV轉基因小鼠循環HBsAg,並產生
抗-HBs。
Miller等採用鴨
胚胎成纖維細胞(primary duck embryonic fibroblasts,PDEF),經鴨
B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DHBcAg)的DNA質粒轉染,製備了一種全細胞疫苗,可持續表達DHBcAg。研究指出,PDEF –DHBcAg全細胞疫苗對DHBV的感染沒有預防作用,但對DHBV感染後的持續化有預防作用;說明接種PDEF –DHBcAg全細胞疫苗能激發有效的免疫應答並導致DHBV感染的快速清除。
進展
治療性B肝疫苗是數千萬B肝患者異常關心的一個話題,一直牽動著無數B肝患者的心。在經歷了22年的研究之後,治療性B肝疫苗終於在2010年3月18日有了巨大突破。
中國工程院院士
聞玉梅稱,治療性B肝疫苗正在進行二,
三期臨床試驗,預計將在2010年年底劃上句號。
廣州空軍司令部醫院肝病中心的趙教授也一直關注著治療性B肝疫苗的信息。我們邀請了趙教授介紹治療性B肝疫苗的詳細信息。
趙教授說,治療性B肝疫苗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研製的治療性B肝疫苗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疫苗,看人體缺少什麼,就注入什麼抗體,只能解決短期問題。一種是主動疫苗,採用抗原—抗體複合物,讓病人本身產生抗體,主動對抗B肝病毒,是介於預防性疫苗和藥物之間的藥品,價錢也相對便宜。
趙教授還提醒,
治療性B肝疫苗尚處於
臨床試驗階段,而且,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接受《財經》採訪時明確表示,沒有收到任何治療性B肝疫苗的藥品註冊申請。也就是說,治療性B肝疫苗仍在臨床試驗階段,什麼時間上市仍屬於未知數。
而且,
三期臨床試驗並不意味著治療性B肝疫苗能夠順利通過,在世界藥物研究界,不乏很多新藥物在三期臨床試驗中被淘汰出局,比如世界上第一種抗愛滋病防毒劑就在三期臨床試驗時被證明無效而被淘汰。
書籍
圖書信息
書 名: 治療性疫苗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開本: 16開
定價: 98.00元
內容簡介
治療性疫苗作為一種新型製品,國內外已在基礎及臨床研究、套用基礎、臨床前及臨床研究的理論與技術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
治療性疫苗》全面介紹了治療性疫苗的作用機制及其套用,共分兩部分:總論部分從整體理論和技術上進行了闡述,包括疫苗及其種類,
持續性感染,治療性疫苗的歷史、理論和實驗基礎、
動物實驗,基於
抗原-抗體複合物型、DNA、多肽、
樹突狀細胞的治療性疫苗,以及治療性疫苗的臨床研究和驗證等章節;各論則深入介紹一些治療具體疾病的疫苗,包括B肝、C肝、
愛滋病、
人乳頭瘤病毒、
結核病、細菌
慢性感染及腫瘤治療性疫苗等。
《治療性疫苗》適合從事疫苗研究和開發的科研人員、教學人員及研究生參考使用。
圖書目錄
第一篇總論
第一章 疫苗及其種類
第一節 疫苗的發展
第二節 疫苗的種類
第一節 持續性感染的分類
第二節 人類持續性感染的疾病
第三節 持續性感染的模型
第四節 構成持續性感染的機制
第三章 治療性疫苗的歷史
第二節 啟動期(1890~1911年)
第三節 發展期(1912~1947年)
第四節 緩慢期(1950~1993年)
第五節 復興期(1993年至今)
第四章 治療性疫苗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
第一節 治療性疫苗的分類
第二節 病原體及其組分作為治療性疫苗的基礎理論
第三節 調控固有免疫治療性疫苗的基礎理論
第四節 靶向特異性免疫治療性疫苗的基礎理論
第五節 臨床前的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
第五章 治療性疫苗的動物模型與實驗
第一節 鴨B肝病毒
第二節 土撥鼠動物模型
第三節 B肝病毒的轉基因小鼠模型
第四節 其他動物模型
第六章 抗原一抗體複合物型治療性疫苗
第一節 抗原一抗體反應
第二節 抗原一抗體複合物的生物學作用
第三節 抗原一抗體
免疫原性複合物(IC)與治療性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