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河源市)

河源

河源市一般指本詞條

河源,又稱“槎城”,廣東省地級市。珠江三角洲城市之一。擁有華南第一大湖“萬綠湖”、亞洲第一高噴泉。是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城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恐龍之鄉。水質量居於全省第一

河源市是東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有著“客家古邑,萬綠河源”的美稱。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東江中上游,東接梅州市汕尾市,南鄰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與江西贛州市交界,其市區源城區距惠州市78公里、東莞市166公里、深圳市170公里、廣州市200公里。直達深圳、廣州高鐵,全面融入廣深1小時經濟圈。全市總面積1.5642萬平方千米,轄1個區、5個縣;2017年常住人口309.11萬人。

“百越”時期,來自江浙一帶的越民散居於少數民族之中,對開化粵地起了重要作用。秦平百越後,遷陝隴之民居粵,帶來了黃河文化。此後,凡遇中原戰亂,都有一批批的移民進入嶺南。這些南遷之民與當地土著民族相互同化,逐步形成了客家文明。河源市擁有地方立法權。2017年10月,河源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

2017年,河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2.1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27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399.74億元,增長3.7%;第三產業增加值449.11億元,增長6.6%。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政治,現任領導,友好城市,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學技術,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交通運輸,地方文化,客家淵源,語言文化,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城市榮譽,

歷史沿革

東江自北向南流經河源市區,新豐江從西向東繞城而過,兩江在河源市區東面交匯,使得整個河源市區三面環水,因而得名河源。
先秦時期河源屬南越。公元前214年,秦統一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河源屬南海郡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龍川析地置河源縣,屬南海郡。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屬梁化郡(治歸善縣,今惠州市區東北)。
隋唐屬循州(治歸善縣,今惠州市區東北)。
南漢乾亨元年(917年)析循州分置禎州(治歸善縣,今惠州市區東北)、循州(遷至雷鄉縣,今龍川佗城),河源地區屬循州。
宋天禧五年(1021年)改禎州為惠州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併入惠州府
清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屬廣東省都督府潮循道,後直屬廣東省革命政府東江行政委員會。
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屬東江行政委員會、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韶關地區、惠陽地區等。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縣,設立河源市,轄源城區、郊區、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1988年3月2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掛牌辦公。
1992年8月河源市經國務院批准列入沿海經濟開放區,成為既可享受山區優惠政策,又可享受沿海開放區優惠政策的地區。
1993年11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河源市郊區,設立東源縣,縣委、縣政府駐仙塘木京。

行政區劃

截至2017年,河源市轄1個市轄區、5個縣。管轄源城區、東源縣、龍川縣、紫金縣、連平縣、和平縣共五縣一區。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下轄政區
面積
郵政編碼
政府駐地
365平方千米
517000
2311平方千米
517200
3621平方千米
517400
3089平方千米
517300
2365平方千米
517100
4070平方千米
51750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河源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東江中上游,東靠梅州市,南接惠州市,西連韶關市,北鄰江西省贛州市。其範圍是東經114°14′至115°36′,北緯23°10′至24°47′。全市面積1.5642萬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河源市處於粵東北山區與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區的結合部,屬山地丘陵地區。境內地勢東北向西南傾斜,粵贛邊境山高嶺峻,最高峰連平縣黃牛石頂,海拔1430米。山脈多北東走向,主要山脈有北西部九連山脈,斜貫中部的羅浮山脈及南東邊緣的蓮花山脈。東江、新豐江縱貫全境,山嶺與盆地相間,在山間和東江邊分布著沖積小平原和寬廣的谷地。在地貌分區上,河源市地貌主要屬粵東褶斷侵蝕剝蝕平行嶺谷低山丘陵區,進一步可劃出4個北東向平行排布的帶狀亞區。北西部連平則屬粵北褶斷侵蝕溶蝕中低山區。

氣候

河源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偏高,年平均氣溫21.0℃,比常年偏高0.5℃,全年氣溫變化異常,高溫日數多;年平均降水量1742.0毫米,比常年略偏多,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日照時數偏少,年平均日照總時數1733.9小時,比常年偏少1成,時空分布不均。

水文

河源市水系分為東江、北江、韓江三大流域,東江流域面積13737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的87.3%;北江流域面積326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2.1%;韓江流域面積1670平方千米,約占全市面積10.6%。全市有近百條河流。市境內第一大河流為東江,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和安遠縣三百山,上游稱尋烏水,流入廣東在龍川五合圩與安遠水匯合後始稱東江,全長562千米,流經市境內龍川、和平、東源、源城和紫金等縣區,境內河段長193.6千米。第二大河是新豐江,發源於新豐縣小鎮崖婆石,流經新豐縣小鎮、梅坑、豐城、大席等鄉鎮向南流經西坑,與連平忠信河匯合流入東源縣境內半江,納船塘河、駱湖河、燈塔河,再集治溪、立溪、古嶺、南湖諸水,穿過河源市區而匯入東江,也是東江第一大支流。此外,較大的河流還有秋香江、浰江。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河源市地表水資源的區域劃分,原則上以單一大流域或若干小流域集合為界定進行劃分。河源市15733平方千米,劃分為三個區域,分別是東江、韓江、北江流域。其中,東江流域13737平方千米,占全市總面積的87.3%,主要集中在東源、源城、龍川、連平、和平、紫金縣境內;韓江流域1670平方千米,位於龍川、紫金境內,占全市總面積10.6%;北江流域326平方千米,主要位於連平縣陂頭鎮、貴東鎮境內,占全市總面積2.1%。河源市地下水資源為 43.06億立方米,其中東江流域為39.01億立方米,韓江流域為3.32億立方米,北江流域為0.728億立方米 。由於雨量充沛,補給充分,河源市地下水開採量較少,全市地下水位比較穩定,暫未發現有地下水下降的現象。河源市地處東江、韓江和北江中上游,境內河流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經測算,全市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49.81萬千瓦,可開發水力資源114.28萬千瓦,其中單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小水電可開發資源70.03萬千瓦。至2008年,全市已開發小水電站裝機容量38.68萬千瓦。

生物資源

河源市光、熱、水資源豐富,動植物種類繁多。有野生植物280科、1645屬、7055種;栽培植物633種,分隸於111科、361屬;有真菌1959種,其中食用菌185種,藥用真菌97種。植物種類中,有桫欏、銀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紅豆杉、白豆杉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
全市有陸生脊椎動物829種,其中獸類124種、鳥類510種、爬行類145種、兩棲類50種;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的有蟒蛇等,被列入國家二級保護的有金貓、水鹿、穿山甲、獼猴和白鷳(省鳥)等。

礦產資源

河源市礦產資源豐富,礦類齊全,已發現礦產56種,礦產地262處,其中已探明儲量礦產36種,主要有鐵、銅、鉛、鋅、鎢、錫、輕稀土、鈾、螢石、水泥用灰岩、陶瓷土、冶金用白雲岩、煤、鈷、金、銀、鉭、銦、鎘、耐火黏土、石墨、沸石、礦泉水、地熱水、磚瓦用黏土等。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17處,小型礦床55處。主要的優勢礦產為鐵、鎢、錫、瓷土、螢石等,探明鐵礦儲量2.83億噸,占全省總量的39%,其中連平縣大頂鐵礦儲量居全省第一;探明鎢礦儲量氧化鎢24萬噸,占全省總量的26.9%,其中連平縣鋸板坑鎢礦是全省最大的大型鎢礦;探明螢石礦儲量685萬噸,占全省總量的50.4%,其中東源縣到吉螢石礦儲量居全省第一。

人口

年末常住人口309.3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8萬人,增長0.9‰。城鎮人口比重45.25%,比上年提高1.31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372.7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9萬人,下降0.5‰。全市有五個民族,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還有少量的畲族、壯族和苗族等少數民族人口。

政治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丁紅都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葉梅芬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黎意勇
市委常委、副市長
王衛(掛職)
統計截至2018年12月,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家
城市
結好年份
韓國
安城市
2012年
義大利
費拉拉市
2015年
美國
塔斯廷市
2015年

經濟

綜述

2017年,河源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952.12億元,比上年增長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3.27億元,增長4.6%,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9.8%,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0.5%;第二產業增加值399.74億元,增長3.7%,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3.9%,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449.11億元,增長6.6%,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6.3%,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2:43.7:45.1調整為10.8:42.0:47.2,服務業占比提高了2.1%。在服務業中,批發零售業增長3.7%,住宿餐飲業增長4.4%,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4.6%,金融業增長8.4%,房地產業增長12.3%,營利性服務業增長20.7%。
2017年,河源市人均生產總值為30853元,僅為中國(59660元)的51.7%、廣東省(81089元)的38.0%,按平均匯率折算為4569美元。全市民營經濟單位數14.71萬個,上交稅金70.6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5%和12.7%。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612.92億元,比上年增長8.0%,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4.4%,對全市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103.0%,拉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3%。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1.1%,其中,服務價格上漲1.0%,消費品價格上漲1.1%;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9%;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2.0%;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7.9%;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4.9%。
2017年,河源市城鎮新增就業43453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2325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8421人。年末城鎮實有登記失業人員為9135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4%,比上年下降0.01%。組織勞動力轉移培訓25457人。全市6個省級以上產業轉移工業園共接納本地勞動力10.27萬人。實施創業培訓2513人,創業帶動就業6146人。
2017年,河源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8.47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分投資主體看,內源性經濟投資727.52億元,增長19.2%,其中,民間投資537.41億元,增長26.4%;外源性經濟投資50.95億元,增長21.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28.20億元,增長110.0%;第二產業投資269.53億元,增長6.7%;第三產業投資480.73億元,增長24.5%。先進制造業投資115.29億元, 增長5.5%。工業技改投資102.25億元,增長47.5%。
2017年,河源市實現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19億元,增長5.7%。國、地稅稅收收入121.66億元,增長11.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82.80億元,下降4.0%。其中,用於一般公共服務、教育、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城鄉社區等方面支出分別增長7.3%、5.7%、9.3%和27.1%;用於科學技術、文化體育與傳媒、社會保障和就業、節能環保和農林水等方面支出分別下降21.8%、34.7%、1.0%、9.3%和26.3%。
2017年,河源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8元,增長10.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0元,比上年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01元,比上年增長1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2%。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1.81:1縮小為1.79:1(農民收入為1)。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0.5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2.41%,分別比上年下降0.7和0.4%。

第一產業

2017年,河源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6.67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97.60億元,增長4.4%;林業產值24.07億元,增長7.5%;牧業產值34.05億元,增長2.5%;漁業產值4.58億元,增長3.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6.38億元,增長6.6%。
2017年,河源市糧食種植面積為16.54萬公頃,比上年增加1713公頃;糖料種植面積554公頃,比上年增加73公頃;油料種植面積2.65萬公頃,增加157公頃;蔬菜種植面積4.18萬公頃,增加1723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93.75萬噸,其中稻穀84.42萬噸,增長3.1%。糖蔗產量3.28萬噸,增長19.9%;花生產量8.41萬噸,增長2.8%;蔬菜產量80.52萬噸,增長5.7%;水果產量45.30萬噸,增長6.5%;茶葉產量6029噸,增長5.2%。肉類總產量11.56萬噸,下降0.6%。水產品總產量4.67萬噸,增長2.5%。
2017年,河源市安排耕地地力補貼14161萬元,農機補貼272萬元,年末農機總動力77.17萬千瓦,比上年增加1.04萬千瓦。全市現有實施“公司+農戶+基地”經營模式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97家,本年新增20家(其中省級6家、市級14家)。輻射帶動農戶16.8萬戶,戶均增收3200元。

第二產業

2017年,河源市實現全社會工業增加值352.60億元,比上年增長3.1%。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23家,比上年增加23家,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的22家,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20.34億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民營企業工業增加值186.75億元,增長5.0%。分所有制類型看,國有企業工業增加值3.33億元,下降36.0%;集體企業工業增加值0.14億元,增長7.0%;股份制企業工業增加值192.35億元,增長2.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工業增加值120.67億元,增長4.5%;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31.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87.27億元,增長2.9%;重工業增加值233.07億元,增長3.2%。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04.02億元,增長2.6%,中型企業工業增加值99.97億元,下降3.0%,小型企業工業增加值113.85億元,增長8.9%,微型企業工業增加值2.50億元,下降15.4%。
2017年,河源市高技術製造業工業增加值112.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8%,其中,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5.74億元,同比增長10.9%;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35億元,同比增長28.9%;醫藥製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12億元,同比增長15.6%;醫療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0億元,同比增長30.5%。先進制造業工業增加值160.47億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裝備製造業工業增加值129.95億元,增長9.6%,鋼鐵冶煉及加工業工業增加值27.70億元,下降23.5%。優勢傳統產業工業增加值59.88億元,下降6.3%,其中,紡織服裝業工業增加值13.14億元,下降17.6%,食品飲料業工業增加值19.29億元,增長3.4%,家具製造業工業增加值1.30億元,增長26.6%,建築材料業工業增加值20.70億元,下降3.9%,金屬製品業工業增加值4.64億元,下降20.7%,家用電力器具製造業工業增加值0.89億元,下降14.0%。六大高耗能行業工業增加值下降7.6%,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0.4%,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下降19.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25.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8.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3.1%。
2017年,河源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21.97%,比上年提高2.0%。資產負債率55.02%,提高0.3%;資本保值增值率104.80%,下降9.2%;流動資產周轉次數3.03次,下降0.21次;成本費用利潤率4.83%,下降0.15%;全員勞動生產率18.84萬元/人年,增長6.8%;產品銷售率97.40%,提高0.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4.64億元,增長5.2%,利潤總額63.10億元,增長2.2%。全市工業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9家,比上年增加11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61.51億元,比上年增長3.6%,增速比全市規上工業高出0.4%;實現入庫稅收22.63億元,比上年增長5.1%。

第三產業

2017年,河源市現代服務業增加值201.46億元,增長8.7%,占服務業的比重為44.9%,比上年提高1.7%;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141.87億元,增長6.9%,其中,貨物運輸倉儲和郵政快遞服務、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商務服務、批發經紀代理服務增加值分別增長4.6%、31.8%、8.5%、10.5%和3.5%。
2017年,河源市具有資質等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114家,比上年增加7家,建築業增加值47.3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3%。
2017年,河源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23.93億元,比上年增長27.4%。按用途分,商品住宅開發投資179.28億元,增長38.0%,其中,90平方米以下住宅投資18.27億元,下降42.8%;144平方米以上住宅投資42.37億元,增長45.3%;別墅、高檔公寓投資1.22億元,增長3.1%。辦公樓投資7.18億元,增長56.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2.85億元,下降28.9%。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536.15萬平方米,增長56.3%;商品房銷售額269.19億元,增長77.3%。
2017年,河源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5.5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48.33億元,增長8.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37.24億元,增長9.1%。分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88.45億元,增長1.5%;零售業零售額456.41億元,增長10.5%;住宿業零售額15.88億元,增長11.2%;餐飲業零售額24.83億元,增長8.0%。限額以上單位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20.04億元,增長6.6%,其中,通過公共網路實現商品零售額6.15億元,增長1.9%。
2017年,河源市進出口總額260.4億元,比上年下降0.3%,其中出口總額195.4億元,增長3.4%。在出口總值中,河源對美國、香港、歐盟(28國)、日本、東協(10國)、台灣的出口額157.1億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重達80.4%。年底,全市工商登記在冊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504家,比上年增加174家。全年簽訂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53個,契約利用外商直接投資6848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87.9%;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40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25.99億元,比上年增長4.6%。
2017年,河源市郵電業務總量(郵政業2010年不變價,電信業2015年不變價,下同)50.90億元,比上年增長68.2%。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41億元,增長17.9%,電信業務總量46.49億元,增長75.3%。固定電話用戶35.46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61.81萬戶,其中4G行動電話用戶175.87萬戶,比上年末增加51.09萬戶;年末網際網路寬頻(固定)接入用戶66.71萬戶,比上年末增加3.06萬戶;年末移動網際網路用戶212.88萬戶,增長34.7%。
2017年,河源市接待旅遊總人數3201.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1%。其中,國內遊客3193.39萬人次,增長12.2%;國際遊客7.64萬人次,下降5.0%。旅遊住宿設施接待過夜遊客1548.45萬人次,增長23.1%。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272.86億元,增長14.8%。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248.0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722.30億元,增長9.3%。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018.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4.7%。年末個人消費貸款餘額為448.5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30.1%,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58.43億元,增長32.9%。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14.55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05億元,不良貸款比例為1.43%,比上年末下降0.67%。金融機構稅後淨利潤22.91億元,增長16.6%。
2017年,河源市保險公司27家,其中財產保險主體15家,人壽保險主體12家。全年實現保費收入32.31億元,比上年增長12.3%。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0.64億元,增長15.1%,人身保險保費收入21.67億元,增長10.9%。全年共支付各項賠款及給付10.98億元,增長19.8%。其中,財產保險賠款支出4.68億元,增長19.5%,人身保險賠付支出6.29億元,增長20.0%。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7年,河源市共組織實施國家、省級各類科技計畫項目33項,獲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3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81個,其中本年新增38個;全年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3693件,其中專利申請授權量1866件,分別比上年增長24.4%和44.2%;高新技術企業102家,本年新增36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共有幼稚園558所,在園幼兒12.53萬人,學前教育幼兒入園率96.69%,比上年提高3.48%;國小343所,學齡人口入學率達100%;普通中學139所,其中,初級中學103所,高級中學19所,完全中學17所;一貫制學校52所,其中,九年一貫制學校48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4所。國小在校學生30.00萬人;國中在校學生11.74萬人,國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高中在校學生6.10萬人,比上年減少1669人,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上年93.72%提高至94.70%;本市各類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2.19萬人,技工學校在校生0.86萬人;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44萬人,在校生1.28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1.0%。
職業院校
普通教育
河源市實驗中學
河源市外國語學校
廣州大學附屬東江中學
嘯仙中學
河源市文昌中學
河源市下城國小
河源市東埔中學
河源市第三國小
河源市第一國小
河源市第二國小

文化事業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共有民眾文化事業機構107個,其中文化館7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00個;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6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7個,館藏量達171.6萬冊(件),全年總流通314.5萬人次;博物館8個,歷史文物藏品4.86萬件;檔案館8個,館藏量38.98萬卷,增長2.0%;已開放各類檔案5.45萬卷,增長1.0%;廣播電視台6座,年末全市有線數位電視用戶9.33萬戶,比上年下降12.3%。出版各類報紙2種,發行1227.81萬份。

醫療衛生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062個(含農村衛生站及村級醫療點),其中醫院、衛生院149個,專科疾病防治機構6個,婦幼保健院6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檢驗機構6個。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14538張,比上年增長8.8%;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12196張,增長10.3%。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6625人,增長5.8%;其中執業醫師3663人,增長4.9%,執業助理醫師2079人,下降4.9%,註冊護士6904人,增長10.7%。全市已建立農村衛生站及村級醫療點1593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34%,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1.9%。全年無償獻血20491人次,獻血量600.72萬毫升。

體育事業

2017年,河源市體育運動員在參加省級以上各類重大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4枚、銀牌24枚,其中獲得全國體育比賽金牌1枚。全年共舉辦各類民眾體育競賽和體育活動200次,體育人口達110萬人。

社會保障

年末全市參加職工養老保險49.67萬人,減少22.05萬人;參保企業離退休人員7.62萬人,增加0.3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29.39萬人,增加0.49萬人,失業保險金標準為968元/月。參加工傷保險32.40萬人,增加1.98萬人,其中參保農民工6.97萬人,減少0.24萬人。參加生育保險26.74萬人,增加3.2萬人。年末參加職工醫療保險的人數33.34萬人,增加1.96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的人數290.16萬人,減少12.73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基金支出總額17.35億元,受益人口達66.34萬人。
至2017年底,全市享受低保救濟的困難民眾達8.73萬人,其中城鎮0.95萬人,農村7.78萬人。共發放低保救濟金2.6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年末全市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床位15971張,增長8.6%,收養人數1760人,增長3.7%。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23億元,籌集社會福利公益金394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9%和4.6%。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公路通車裡程16018.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94.7千米,分別比上年增加193.2和125.8千米。全年客運量3527萬人,增長9.4%,旅客運輸周轉量41.05億人千米,增長13.3%;貨運量6702萬噸,增長8.0%,貨物運輸周轉量90.02億噸千米,增長10.4%。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30.65萬輛,比上年末增長28.4%,其中私人汽車28.15萬輛,增長28.2%。民用轎車保有量達18.08萬輛,增長34.9%,其中私人轎車17.04萬輛,增長33.3%。
鐵路
河源市是京九鐵路進入廣東省的第一座城市,又是廣東省擁有鐵路最長的市;鐵路有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
規劃中的贛深高鐵(京九客運專線)在境內設有河源東站和平東站龍川西站東源站
公路
國道有205國道105國道貫通本市,開通高速公路分別有廣河高速公路(S2)、惠河高速公路(G35)、粵贛高速公路(G4511)、梅河高速公路(G35)汕湛高速公路(S14)、大廣高速公路(G45)等,在建高速有汕昆高速公路(G78)和河惠莞高速公路(G25)和武深高速公路(G4E)和河源東環高速公路和河惠汕高速公路等。
水運
新豐江貫通東西,東江貫通南北並兩江在市區交匯,其中東江水運上至龍川,下通惠州、東莞、廣州。
機場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河源城市候機樓於2012年12月28日正式開通。

地方文化

客家淵源

河源是最早的客家先民落居地,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客家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民間藝術奇葩,如客家山歌、龍川雜技、紫金花朝戲、連平採茶戲、和平紙馬舞、舞春牛、船燈舞、花燈舞、客家婚慶等等,其中,紫金花朝戲更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語言文化

河源客家語口音較多,不同縣或相同縣不同鎮之間口音差別較大。大體可分為客家語粵台片(如紫金話等)及水源音(學術上稱為客家話粵中片,包括河源話等)。河源電視台客家話新聞節目及公交報站語言中均使用到了水源音客家話(以龍川佗城話為準)。
河源市的漢語方言圖河源市的漢語方言圖

名優特產

十大河源名菜是: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腐和紅炆肉、鹹香鴨、水晶雞、上湯桂花魚、清煲草魚、釀三寶、娘酒醉河蝦、薯絲煲。河口味偏重“肥、鹹、熟”。
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主料是項雞,主要烹飪工藝是鹽焗。
紅炆肉
豬肉脆滑爽嫩,做得非常入味,鹹甜味道適中,色澤金黃,風味獨特,爽口軟滑,肥而不膩。
東江釀豆腐 
但凡有宴席必有此道菜。“釀”是一個表示“植入餡料”的意思。
水晶雞
色澤光滑,原汁入味,肉嫩味鮮。
上湯桂花魚
桂花魚又名鱖魚,皮滑骨少,肉質鮮嫩,盛產於新豐江水庫中,為東江名菜。
清煲草魚
將草魚去鱗、宰淨,切成大塊放入瓦缽內,然後加入調料加蓋煲。
娘酒醉河蝦
娘酒、薑片放進水煲,加生猛河蝦、味素,鹽煲熟。娘酒醉河蝦鮮甜香醇,酒香蝦爽。
薯絲煲
清甜爽口,滑而不膩,口味香濃。河源連平薯絲、雞汁、大蒜、花生油、調料等適量。

風景名勝

截至2017年底,河源市有A級景區13個,其中4A景區7個。
佗城景區
佗城景區位於龍川縣佗城鎮。佗城, 原稱龍川城, 是秦朝嶺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由於這裡長期為縣、州治所,因此文物薈萃,保留有80多處古蹟和古建築,有越王井、越王廟、越王故居、衙前古獅、孔廟(學宮)、正相塔、正相寺、蘇堤、考棚等。佗城素有“秦朝古鎮、漢唐名城”的美譽。
南園古村
南園古村位於東源縣仙塘鎮,距市區12千米。南園古村有明清時期客家圍屋建築群,共有古民居建築30多座,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現已成為河源市第一批受保護古建築群。南園古村古建築有客家圍龍屋、雕樓、書院等, 多以府第式結構為主, 講究風水布局、主次對稱, 多採用青磚灰瓦, 雕樑畫棟,工藝精湛。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夫第”、“新衙門”、“老衙門”“古炮樓遺址”、“柳溪書院”等。
龜峰塔
龜峰塔位於東江江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 , 距今有八百多年歷史 , 是我省可考的南宋早期閣樓式磚塔,200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龜峰塔歷史悠久 ,樓式典雅, 平面為六角形,塔體通高為42.6米 , 塔外觀為七層 , 內為十四層。
蘇家圍客家鄉村旅遊區
蘇家圍客家鄉村旅遊區位於東源縣義合鎮蘇圍村,距市區26千米,是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因蘇東坡後裔在此聚居而得名。
燕岩六祖古寺
燕岩古寺座落於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陂頭鎮夏田村的鹿子坑(又名六祖坑),該村是河源市最西邊的一個村莊,與韶關市翁源縣交界。在一千多年前,古寺就有一定的規模,占地建築面積上萬平方米,有禪堂、有講經堂、有齋堂等。古寺的後面有一個天然溶洞叫燕岩,大約有80多平方米,洞內光線充足,冬暖夏涼。
新老八景
桂岫晴嵐
梧峰夕照
寶江漁唱
石徑樵歸
龍津晚渡
東埔春耕
龜峰寶塔
燕石長亭
雙城秋月
三郭平畦
奎閣槎流
鼓樓春霄
鱷湖青曲
古道榕蔭
龍廟風帆
逍遙幽壑
其他景點
鏡花緣
金化廟
桂山禪
蘇家圍客家鄉村旅遊區
靈鷲禪寺
白雲古寺
恐龍化石展館
亞洲第一高噴泉
龍鳳寺
南越古寺
龜峰塔
黃牛石森林公園
九龍灣漂游
客家民俗博物館
牛峙山
白溪
水坑生態風景區
湯湖溫泉
熱水漂流
興隆民俗村
黃龍巖
華宇溫泉
東江畫廊
桂山國家森林公園

著名人物

趙佗(公元前237年—前137年 ),秦朝將領,南越國創建者。
顏伯燾(1792—1855)廣東連平人,清代嘉慶至鹹豐年間官員,曾任閩浙總督鴉片戰爭中的主戰派之一。
顏檢(1757—1832年),字惺甫,號岱山,又號岱雲,別號槎客,廣東連平人,巡撫顏希深子,拔貢生出身。乾隆五十八年,顏檢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後又任雲南鹽法道,調任迤南兵備道嘉慶二年,擢升江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累進直隸總督漕運總督
阮嘯仙(1897—1935),原名熙朝,字建備,號瑞宗,別號晁曦,河源義合下屯村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廣東青年運動的先驅和早期農民運動領袖。
黃克(1905—1928),字新發,別號新強,龍川縣佗城四甲人。民國17年3月,他率領東江工農革命軍400餘人攻占鶴市。折回河源樂村時被敵人抓獲,解回龍川佗城慘遭殺害,年僅23歲。
徐傅霖,字夢岩,清未邑廩生,廣東和平縣下車鎮石含李坑村人,後就讀於惠州豐湖書院,日本早稻田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05年加入同盟會,1913年任國會議員。後任廣東省高等審判廳廳長、軍政府法務部部長兼大理院院長。抗戰勝利後,歷任民社黨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部長、憲政督導委員會副會長、“總統府”資政等。
肖揚,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首席大法官,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張百如,1954年7月生,廣東龍川人,曾任雲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
黃淑和,1954年10月出生,廣東紫金人,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曾任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
李河君,1968年8月出生,客家人,畢業於北方交通大學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城市榮譽

中國綠色經濟十佳城市、最具發展潛力金融生態市、中國十大特色休閒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衛生城市
2017年10月,被授予國家園林城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