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話

河南話

河南話,又稱豫語,屬漢語中原官話,是河南省境內的方言。河南話分為三類:一類是通行於河南大部分地區的中原官話,即為人們通常習慣所說的狹義的河南話;其次是通行於豫北太行山一帶的晉語-邯新片,分布在濟源、焦作、新鄉 、鶴壁、安陽的各轄縣;還有一小部分則為通行於豫南地區的江淮官話-黃孝片,分布在信陽的新縣、光山縣。三種方言之間均不可以順利的交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話
  • 外文名:The Henan dialect
  • 別稱:豫語
  • 語言分類:漢藏語系—漢語—中原官話
  • 地位:二千年之“國語”
  • 使用人口:約1.06億
歷史描述,形成演變,語言發展,變音,開封話與兒化韻,方言現狀,訛音錯意,方言危機,地域分布,晉語區,中原官話區,音韻,聲調,聲母,韻母,語法,辭彙考究,基礎用語,河南話·代詞,河南話·助詞,方言舉例,方言集錦,

歷史描述

狹義上,河南古稱中州中原、中國,為南宋以前中國曆朝歷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自唐代以來,歷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洛陽”一帶的方言當做通行全國的通用語,但是目前已經被北京官話所取代。
[唐]李 涪:凡中華音切,莫過東都,蓋居天地之中,稟氣特正。
[宋]陸 游: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老學庵筆記
[宋]寇 準:惟西洛人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說郛》
[宋]路德章: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盱眙旅舍》
[宋]陳 鵠:鄉音是處不同,唯京都天朝得其正。《西塘集
[元]周德清:欲正語言,必宗中原之音。《中原音韻
[元]范德機:四方偏氣之語,不相通曉,惟中原漢語,四方可以通行。《木天禁-語》
[元}孔 齊:北方聲音端正,謂之中原雅音。南方風氣不同,聲音亦異,至於讀書字樣皆訛,輕重開合亦不辯,所謂不及中原遠矣,此南方之不得其正也。《至正直記
[明]沈寵綏:以吳儂之方言,代中州之雅韻,字理乘張,音義逕庭,其為周郎賞者誰耶?不揣固陋,以中原韻為楷!《弦索辯訛》
[明]呂 坤:中原當南北之間,際清濁之會,故宋制中原雅音。
[明]陳全之《蓬窗目錄》:杭州類汴人種族,自南渡時,至者故多汴音
[明]郎鍈《七修類稿》:城中(杭州城內)語音好於他處,蓋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與汴音頗相似
[明]王伯良:"識字之法,須先習反切。蓋四方土音不同,故須本之中州"-------《方諸館曲律·論須識字》
[明]楊文驄:"得中原之正音,去五方之啁雜"---------《同文鐸》
[清]朴隱子:"詞嚴聲律,韻必中州。蓋河洛當九域之中,其音可通於四方耳"-------《詩詞通韻·序》
[清]潘耒:"河洛天地之中,雅音聲韻之正"--------《類音·南北音論》
[清]羅愚:"攝以開合口呼,正以中州音"--------《切字圖訣》
[清]閻若璩:洛陽為天下之中,南北音詞,於此取正
[清]王德暉:"天下之大,百里殊音,絕少無病之方,往往此笑彼為方言,彼嗤此為土語,……愚竊謂中原實五方之所宗,使之悉歸中原音韻,當無僻陋之誚矣"-----------《顧誤錄
[清]張燮承:"填圖字樣皆系按中州韻填入,學者不可因今古音訛、南北音異妄自更改"-------《翻切簡可篇·讀橫直圖口訣》
[清]毛先舒《與婿徐華征書》:汴為中州,得音之正。杭多汴人,隨宋室南渡,故杭皆正音。
[清]周 贇:夫中國車書一統, 而音韻必葉中州。《山門新語》
到了清朝中期以後,由於北京長期居於全國政治中心地位,逐漸完成官話由河南話向遼東漢音(國語前身)的轉變

形成演變

一、黃帝打敗炎帝,二者聯合擊敗了東夷,華北京原西部、汾河渭河平原的炎黃後裔逐漸融合成華夏族,夏、薊就是華夏族的兩個分支。夏朝統治中原西部(河南省,山西省南部),其語言乃炎黃融合的原始華夏語;薊統治北京,其語言乃黃帝的原始華夏語。
二、商族語言最初是華夏化很深的東夷語,流行於中原東部(今魯西南(菏澤)-魯西(聊城)―冀南(邯鄲、邢台)-豫北-皖北-徐州),商朝統治中原幾百年後,逐漸與中原的夏族語言融化成今日中原官話的雛形--華夏語。
現在最早的有關河南地區的方言記錄便是《詩經》,語言學家從中已經基本整理出上古漢語的脈絡,其雖記錄不同諸侯國的詩篇,但是其音韻基礎卻是相同的,古人認為洛陽居天下之中,是為“中國”,《詩經》代表了先秦時代通用的語言“雅言”,也就是那個時代洛陽一帶的方言。
先秦的雅言,到漢代進成為揚雄《方言》提及的“通語、凡語”,與先秦一樣,屬上古漢語。
唐代標準語便是以當時洛陽、長安兩京的方言為基礎的,唐朝強大的國力,使得通用語的使用更加普及,從而使現代漢語方言,除去閩語之外,均為《切韻》為代表的中古漢語變化發展而來,所有的變化做種都能歸結到中古漢語的音系之中。
北宋定都開封,洛陽為西京,宋代河南方言比唐代略為簡化,但仍屬於中古漢語範疇。由於首都的原因,宋代開封洛陽的方言仍為全國通行語。北宋敗於金,一部分汴梁城軍民隨皇室南遷,一部分汴梁平民及工匠被金人大量擄掠到黑龍江地區,中原一帶的大量移民對當時講吳方言的南宋首都杭州的方言產生巨大影響,也對黑龍江一帶的方言產生巨大影響,以至於到了現代,杭州方言仍能看到當時北方方言影響的痕跡。金元之後,政治中心逐漸轉移到北京,河南方言漸漸趨於穩定,但河南方言仍然是通行全國的官話。明代中期以後,由於成祖開朝時把都城遷往北京,漸與南京和河南疏遠,遂以北京方言取而代之。民國的國語(南京官話)、共和國的國語(北京話),後漸改以北京方言為標準音。

語言發展

洛陽話:中華音初,莫過東都凸顯了古代洛陽話做為“國語”在中華數千年燦爛歷史文明長河中的卓著貢獻。作為古代的“標準國語”,皇帝、官員、知識分子等上層社會人士均以會說“洛陽音”為榮,認為這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建都最早,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異常顯赫。從漢朝起,凡洛陽作為首都或陪都的朝代,洛陽城內太學的“讀書音”,自然而然地成為士族階層的標準音。何為“讀書音”?由於漢族在經濟、文化、軍事等方面都體現出強大的實力,逐漸形成一種頗為強勢的文化,漢語也隨著漢族影響力的擴大,逐漸從中原地區擴展到全國各地並影響周邊國家。由於漢字作為漢語的載體,是夏、商時期在中原地區形成和成熟的,所以其讀音就反映了中原音。要學漢字就得學其讀音,於是形成了“讀書音”傳統。周代把殷商貴族集中於成周,向他們學漢語,因此就傳承了這箇中原音傳統。南北朝時期,儘管洛陽處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但北魏孝文帝成為保護、推廣“洛陽國語”的功臣,他毅然遷都洛陽,要求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漢語、穿漢服,不但進一步確認了“洛陽音”為標準音,而且直接影響了隋、唐的“正音”。

變音

河南方言特別是豫北方言有著豐富的變音現象。如獲嘉方言的Z變韻、D變韻等變韻現象,在整個豫北以及附近毗鄰地區(包括黃河沿線,以及山西、山東、河北地區)都有廣泛的分布。這方面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獲嘉方言研究》(側重描寫)、《音節與意義暨音系與辭彙化、語法化、主觀化的關聯:豫北方言變音的理論研究》(側重理論)等。
變音有分音,也有合音。前者體現為一分為二,將一個單字音節的本音變化兩個音節,如“孔" 變化為”窟窿“這樣的嵌L詞或聯綿詞。後者,體現為合二為一,將兩個或多個單字音節合為一個音節。很多辭彙如“弄啥”“頂上”“底下”“出來”在河南話中都是連讀的(讀成一個字取首字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與古代標音“反切法“有似)。兒化韻也是合音的一種。

開封話與兒化韻

河南話中含有大量兒化韻尾詞,以量而論,與鄭州話和其他河南方言區相比,當以開封話最為突出。有人把鄭州話比作“河南味的國語”,把開封稱作是“河南味兒的北京話”,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其兒化音的大量使用。且兒化音往往伴隨著縮減詞句的功能(這一點與北京兒化音同),如把“繩子”直接兒化讀作“繩兒”(讀音:shèngr),把“筷子”讀作/kuǎr/。省去了“子”字。開封話中的兒化音與北京話中的兒化音在語法套用上基本上是一致的,如:事兒,臉蛋兒、花兒、小孩兒,碗兒,米粒兒、門縫兒、蛋黃兒,老頭兒,粉末兒,味兒,一對兒,邊兒……諸如此類。唯一需要特別提出的不同之處就是,開封話與北京話中的兒化音由於末字韻尾的原因,少量部分在發”兒“音時是不同的。另外還需要提一下的就是杭州,杭州這座與開封相去千里之遠的城市,卻與開封是同源,因為南宋遷都而同時也把語言特點也帶到了杭州。今天你到杭州也許會發現,杭州城如今也保留著相當數量的兒化音,還有其用詞方面也與開封些許類似,再加上兩地的一些風土人情。雖然時過境遷,但依然不難看出這中原和江南兩座古城原本是同源。
開封話與其他中原官話相比也有一些特殊字的使用。如“抓小偷”說成“/kie/(發音:可+衣+國際音標e音)小偷”,而/kie/音在“現在漢語”中不存在。類似的情況有不少,這些特殊字的使用往往成為區分開封人的標誌之一。

方言現狀

訛音錯意

河南方言表示數詞的“一個”(河南話連讀:yuò),經常被錯誤解釋為“一”,“一個”與“一”所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前者表示數量,後者表示順序。河南話中表示“一”的依然是“一”(讀音:yí),表示“一個”的才是“一個”(河南話連讀:yuò)。究其原因,漢語中的“個”本音是“guuo”(讀音類似於“過”,今粵語、客家話、大部分官話區仍讀此音),而河南話中連音現象嚴重(這個不難發現),於是就把“一個”兩個字連讀了,成了今天的“yuò”,而表示“兩個”的是“倆”(河南話讀音:liā),表示“三個”的是“仨”(河南話讀音:sá)

方言危機

自國家推行國語之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學習並經常使用國語交流,日常使用河南話的人數大為減少。時間久了,甚至使得河南話語法和用詞越來越向國語靠攏,喪失了河南話里本所應具有的重要的辭彙語法特性。且很多年輕人經常使用國語與河南話之間的規律來推測河南話讀音,而不知道或不使用河南話的原本讀音。以上情況在河南省會鄭州大量出現,現在鄭州話讀音與國語讀音除了聲調上的不同,字音基本是保持一致的,所以能聽懂國語的人一定能完全聽懂正常語速的鄭州話,但卻不一定能完全聽懂正常語速的開封話和洛陽話。但鄭州話因為與國語用詞相近,更易為外人所聽懂,所以電視螢屏(不包括網路)上出現的河南方言基本是講的鄭州話,但也恰恰是因為鄭州是一個大融匯的新興城市,所以相對於河南方言區其他城市來說,不算太正宗。

地域分布

晉語區

河南省內晉語區只有晉語邯新片,包括安陽市安陽縣湯陰縣、林州市、鶴壁市縣城(市區多為鄭開片河南方言)、淇縣、新鄉市、輝縣市、衛輝市、獲嘉縣、焦作市郊區、修武縣、武陟縣、博愛縣、溫縣、沁陽市、濟源市等這些靠近太行山區一帶。鶴壁市市區因建市後湧入大量的中牟縣,滎陽等地移民,鶴壁和濮陽是現代豫北里存在鄭開片口音的地域。
該區方言最明顯的特點是保留中古漢語的入聲調,和大量的“圪頭詞”。一般有五個聲調:
陰平(如“三”),
陽平(如“人”),
上聲(如“五”、“九”),
去聲(如“四”)
入聲(如“一”、“六”、“七”、“八”、“十”)
入聲保留有喉塞音的韻尾,例如安陽縣方言的“一”讀為[j??]“十”讀為[s??]“八”讀為[bo?]等。

中原官話區

中原官話本身包含15個小片,有兗菏片、邢邯片、徐淮片、鄭開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關中片、秦隴片、隴中片、南疆片,其中河南境內的有兗菏片、鄭開片、安新片、洛嵩片、南魯片、漯項片、商阜片、汾河片8片。其在河南省內分布如下:
1、兗菏片
河南省:范縣、莘縣、台前縣
2鄭開片
河南省:鄭州市開封市開封縣封丘縣滎陽市滎陽縣蘭考縣民權縣杞縣通許縣中牟縣尉氏縣滎陽市新密市新鄭市、鄢陵縣、濮陽市、濮陽縣、清豐縣、南樂縣。
3、洛嵩片
4、南魯片
5、漯項片
6、商阜片
7、汾河片
河南省:靈寶市陝縣
8、安新片
河南省:安陽市市區、安陽縣部分、內黃縣滑縣濬縣衛輝市新鄉縣長垣縣原陽縣
另外,一般意義上,人們也會認為,臨近河南的一些講中原官話的省份的一些地區的方言,也被認為是“河南話”,例如,河北省南部的大名縣、山東省西部與河南接壤的縣市、安徽省淮河以北亳州阜陽等地、陝西省寶雞安康市白河縣,除西安道北的河南話外,近代河南的移民往往在異鄉仍保留自己的方言,如南水北調工程初期從河南淅川移民到湖北柴湖的河南人,三十多年過去了,這些移民還是講著河南話,如果以語言和文化認同來區分人群,他們無疑成為湖北籍的“河南人”。

音韻

傳統的音韻學認為語言含有聲、韻、調等因素,現代音韻學又拓展了一些新的領域,如韻律音韻學(Prosodic)和節律音韻學(MetricalPhonology)。這說明,音韻中不僅含有語言的節律,而且還有聲調的高低諸因素。河南方言以特有的四聲調值規律影響了旋律的發展形態,同時也賦予了它獨特的音樂色彩和濃郁的地方風格。

聲調

中原官話聲調分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類,個別地區如澠池、義馬、洛寧等縣市僅有三個聲調,入聲歸派入陰平和陽平,晉語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類。
中原官話最常見的調值類型 陰平24、陽平42、上聲54(55)和去聲312,下面具體列舉幾種河南省內方言的調值:
城市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入聲
鄭州
24
42
54
312
南陽
24
42
54
31
洛陽
44
42
54
21
靈寶
31
213
53
55
洛寧
55
42
312
牧野
44
213
434
313
濟源
44
312
424
13
3
安陽
44
42
45
213
3

聲母

大部分河南方言的聲母跟國語接近,一般在二十個左右,其中,晉語區普遍缺少zh、ch、sh、r,豫西三門峽保留有聲母ng,例如三門峽“我”讀nguo。

韻母

至於韻母的特點,元音的開口度沒有國語的大,有幾個特別的韻母,其中一個音值接近於三號元音(ε),比如“白”在我們的方言中讀作[pε]42。
語音
1.調型。
河南話較之國語字的調類存在不同,主要就是古入聲字在二者中的調類分派不同.根據有關資料和語音實際統計,全部常用800來個古入聲字,分派不同的約占50.2%.這主要是前者陰平居多,約占總數的56.2%,而去聲僅占13.0%;後者去聲居多,約占總數的43.6%,而陰平僅占19.4%;當然二者其它各個調類所含古入聲字也均有不同.從多種角度進行的比較研究,可以給人較為準確和清晰的認識.據此掌握住每一個古入聲字的國語聲調,對河南人學好國語至關重要。
2.尖團音的區分
河南省內90%的中原官話地區有尖音與團音的區分,二者讀音不同。如:奇qi---齊ci,西si-希xi,酒ziu---久jiu,小siao---曉xiao,等。但也有很特別的,如:妻(qi)---欺(qie),這種情況很少很少。
3.個別字的韻母變化
除了尖團音的區分是一個與國語的系統性區別之外,河南話中還有一些零散的字讀音比較特別,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某些韻母是ui的字河南某些地區讀ei,如推tei24、腿tei55、退tei31、對dei31、堆dei24、隊dei31、兌dei31;一些韻母是ue的字讀uo,如學xuo42、穴xuo42、雪siuo24、卻quo31、缺quo24、確quo31、月yuo31、約yuo24、悅yuo24。另外一些字的地道讀音是,國guai24、斜sia42、深chen24、傾qiong24、綠lu24、伯bai24、牛ou42、沒mu42、澀shai24、色shai24、角juo55、腳juo24、某mu55、謀mu42、車ch?24、扯ch?55、熱r?24、惹r?55、樂luo24、躍yao31、藥yuo31、責zhai42、擇zhai42、冊chai24、側chai24、策chai24、所shuo55、略liuo24等。另外,還存在一些場合性的變音情況,也就是一些字在某些詞語中其正常讀音發生改變,而約定俗成地讀另一種讀音,這可能與習慣有關。例如,留下(xie31)來,你回(hu42)來了。
4.聲母的變化
這種情況很少見,只有個別的字如:水好深(chen)---深(shen)淵,欺負(hǔ)---負(fu)擔,等。
5.聲韻母完全變化的。很少,如:二----liã。
6.連讀,使得兩字音都變,甚至合為一個音。
如:沒有---munǘ老年人快讀成mou;乾什麼說成弄啥,讀作nua,老年人讀作,zhua。洛陽話里“沒有”讀作miao或者miu;
7.h-f分混
駐馬店人一般都分這兩個聲母,但京廣線西的一小片人卻混,但也要分詞而講。如欺負---qiehǔ,法律----hualǘ,颳風---guahong。
8.兒化音很多
口語中,一句話(不帶語氣助詞)的最後一個字一般都兒化。如,你多高(gaor)?還有一些暱稱,如,小孩(hair),小花(huar),老頭(tour)等等,大部分和國語有點相似。
9.混音(周口地區)
周口人的口語,c讀成q,s讀成x。還有一些變音,在此羅舉幾個:“腳”讀“jue”“弄”讀neng;“用”讀rong,“龍”讀liong,容易把 “紅色”(hong se)說成(keng se)、zh和z不分。

語法

河南話是中原官話,5000年來一直作為中國古代的“國語”,所以和現代國語的語法很是相似,故很少有不同之處。 1.重疊:形容詞:ABB乾淨淨,明晃晃,香噴噴 AABB乾乾淨淨,漂漂亮亮 ABAB呼哧呼哧 動詞:AA(把桌子)擦擦,(把瓶子)搖搖,看看,聽聽 A里A氣:土裡土氣 A不BC:傻不垃圾 2.虛詞的使用: 程度副詞:恁---你咋恁好耶。你咋恁些錢耶(你怎么那么多錢啊)。你讀的書咋恁多耶? 很---非常的意思,而且放在形容詞之後。如,他好哩很啊/她長哩好看哩很啊/吃哩飽哩很。 助詞:哩----你哩(的)/我哩(的)/我看住你哩/我借點你哩錢? 來(音同)----幹啥來? 了,哎,唄(bai)用的也很普遍。 這些助詞一般用於疑問句,陳述句,而感嘆句和祈使句卻很少用,或者說就不用。 時態助詞:住(音同)---表“著”意,表示事情正在進行。 如:動 住 賓:吃住飯(哩) 動1 住 動2:吃住看(電視) 動1 住 動2 住:吃住(碗裡)看住(鍋里) 3.句式: 比較句,無論是平比還是差比句都和國語極為相似,如:他給我吃的一般多(只是有些辭彙不同而已)/他比我吃哩多。
4.語序
語序和句式一樣也是和國語極為相似:如:v adv:走快點
o s v:飯我吃了
但也有很個別的例子:S 有 O2 V O1:你有本書給我?你有錢借給他嗎?

辭彙考究

1.河南話總體特點就是:通俗化、簡練化。如一個很有名的例子:誰?我。啥(zhua)?尿。
2.河南話的標誌性字:中、管(可以,願意的意思)
3.詞音的差別:水好深(chen)---深(shen)淵,拖(tǔ)拉機---拖(tuǒ)鞋
4.詞頻的不同這主要表現在地名的用字上,如,從用字的頻率有大到小排列:莊(張莊,李莊)----樓(馬樓,李樓)----店(流水店,沙河店)------廟(玉皇廟,三皇廟,胡廟)----集(李集,臧集)---平(遂平,西平)
5.意義範圍的大小不同如:飯,米食為主的人說飯主要指米飯,而對我們豫北地區(麵食)來說,飯和水果一樣是一類事物的概括性詞語,饅頭,麵條,菜等一天三餐所吃的都叫飯。
6.全能詞:給這個詞既可以做動詞:給我一本書又可以做介詞:他給人打了可以表主動:你給我一般高又可以表被動:他給人打了(他臉上有傷)
7.語氣詞比較豐富:如:你幹啥來(音同)?寫字了(啊)。 河南方言啥字哎?毛筆字啊。寫哩好唄(bai)?湊合唄(bai)。其中“來”用的最為普遍,“哩”用的也很普遍,但從不用“呢”。
8.指示代詞:兩指法:近指:這兒(兒化十分輕)遠指:那兒(同上)
9.從詞源角度看,河南方言和國語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古語詞的繼承程度的不同;河南方言中存在一些國語沒有與之對應的地方特色詞語。相比較而言,河南方言對古語詞的沿用要多於國語。河南方言承傳了許多古語詞,而且大多是國語中沒有或不常用的。例如,搦(緊握)、抪(抱)、焯(把蔬菜放鍋里用滾水燙)、勜(推)。笿(竹簍)、薅(拔)、胮(腫脹)、艮(食物堅硬而不鬆脆)、爒(火燒)、繚(縫)、旋(隨即)、煞(收束)、醭(酒、醋及其它物因腐敗或受潮後表面所生的白黴)、蔫(植物因失去水分而枯萎)、穅(虛,空)。
10.其它常用的方言辭彙:如日頭,月姥姥,月娘頭,月亮頭,月黑(xie,或者歇字)頭,扁食(水餃),前兒個(前天),明兒(明天),後陰(音同)個(後天),抓?(乾什麼)喝湯(湯是麵粉做成的湯),削皮(頭屑),水滾了(水開了),luo chi(田螺),烤熰ōu了(烤焦了),老飛頭/老扁單(蝗蟲),噴快兒(聊天),弄啥(乾什麼),聞早wèn zāo(趁早),熥téng乾(加熱,烘乾),趿拉板ti la banr(拖鞋),噘人juan ren(罵人),入他姐ri ta jie(語氣詞,常被誤寫作“日他姐”),欂櫨蓋bo luo gai(膝蓋),拃zha(表示張開的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兩端間的距離),撧斷que duan(折斷),排場pai chang (漂亮),緶袖子bian xiu zi (捲起衣袖),ge jiu(蹲下),發癔症fa yi zheng(發獃),尺不住chi bu zhü(表示程度很深的副詞,例如:天冷嘞尺不住)婞或行(四聲,表示牛、厲害的意思,多用於鄭州)等等。

基礎用語

*[注].1.括弧前面的字是河南話使用的字,括弧裡面是河南話發音,破折號後面表示該字所對應的國語用字。
2.下劃線拼音表示該讀音應“連讀”,未標明聲調的拼音表示輕聲,
3.“a”前面是“i”的拼音連讀至“a”音的時候,“a”只發一部分音,然後應急促收回。
4. 字前帶有記號的字表示該字是借用字,原字現代漢語中不存在。

河南話·代詞

①人稱代詞
我(wō),——我
你(nī) ,——你
俺(ān),——我們
恁(nēn),——你們
②疑問代詞
咋(zā),——怎么
誰(sèi),——誰
啥(shǎ),——什麼
哪兒(nār),——哪
弄啥(nuà)&弄啥嘞啊(nuà lia&nòng shà lia&nèng shà lia),——乾什麼
③指示代詞
這(zhǐa)&(zhǒ),——這,這個
那(nǎ)(nǒ)(něi),——那,那個
這◥啌(zhǐa qiáng)& 這邊兒(zhǐa biánr),——這裡,這邊
那◥啌(nǎ qiáng)& 那邊兒(nǎ biánr),——那裡,那邊

河南話·助詞

①結構助詞
嘞(lei),——的,地,得
樣(yāng),——似的
②動態助詞
著(zhuō)&(zhīa),——著
了(liāo),——了
③語氣助詞
喔(io),——嗎
嘞(lei),——呢
唄(bæ),——唄

方言舉例

寫法不明的字用X代替。對辭彙的注音按照河南話的實際讀音,而不是國語的讀音。由於河南話有尖音團音的區分,所以表中的zi、ci和si不是子、刺和斯的讀音,而是際、齊和西的尖音讀音,國語中的相應讀音則直接用z、c和s表示。注音後面的數字是音調的調值,沒有數字的為輕聲。
(左側漢字並非河南話中的寫法)
平展(ping42 zhan)—— 形容東西很平,平坦(一般形容床單、桌布、衣服等)
XX(sí24 qī42)—— 食物有怪味了,變質了
治啥(zhi31 sha31)—— 做什麼? / 乾什麼?
弄啥(nong31 sha31)—— 乾什麼
X球(xin31 qìu42)—— 傻蛋
瓷器疙瘩(ci42 qi ge24 da42)—— 不可理喻
夜個兒(yer31 ge)—— 昨天
中(zhong24)—— 好、行
得勁(dai42 jin)舒服(河南話中“得”讀dai)
頂幫(ding55 bang)—— 結實
安生(an24 sheng24)—— 老實,不亂動
X(kai42或tai42)—— 動詞,抓,捉
恁——(nen55) 你;(nen31)副詞,那么
冇(國語發音:mǎo;河南地區發音:māo mōu mō mù 均有)—— 沒有(粵語中的冇也來自河南話
玉蜀黍 (yu31 shu55 shu南陽話叫包穀)—— 玉米
胡嘟(hu42 du24南陽話叫包穀滲shenr24)——稠玉米粥
落瓜生兒(luo42 gua shengr24)—— 落花生
俺(an55)——人稱代詞,我,我們
抪拉——(bu24 la42)用手來回撥弄;(bu42 la)用手擦。例句:他魂不守舍地抪拉著手中的筆。‖他在朋友進屋前趕緊抪拉了一下桌子上的灰。
當故兒(dang24 gu-er42)——故意
當碗兒(dang24 wu er ) ——什麼時候
扁嘴 (bian zuen)-------鴨子

方言集錦

稱謂
五輩以內,父輩稱爹,母輩稱媽,如二爹,二媽。父輩中排行老大的也稱“伯”。讀“bai”二聲
兄里 弟弟
姊妹 兄弟姐妹
阿伯子 丈夫的哥哥
爺們兒 父子(女)
客(kai) 女婿
喝湯吃晚飯
就吃 指吃飯時的小菜
後院兒 廁所
茅子 廁所
地名
某些字作地名時,其字的寫法與標準讀音不變,只是在內鄉口語中有變(括弧內為內鄉口語發音)。
崔(cai才)崗 陳(chan)寨
程(chang長)崗 劉(liao撩)營
李(lie列)崗 雷(la來)溝
呂(luo羅)營 孫(suan酸)窪
杜(dao道)川 胡(hua花)窪
魏(wai歪)營 穆(muo磨)胡
薛(xia下)崗 齊(qie切)營
陸(lao澇)營 師(she舍)崗鎮
侯(hao好)營 徐(suo鎖)坡
默(mu木)河 封(Fang方)營
褚(chuo)灣 尹(yan言)莊
朱(zhuo捉)溝,崗
鎮平縣口語發音舉例如下:
杜莊(duo zhuer) 楊莊(ya zhuer) 李(lie列)寨 宋(sua或suang)營
程廟(cha miaor) 戴(de)營 大陳(cher)營 郭(guor)營 彭(pang)營
狄(dir)莊 姚(yaor或yier)莊 耿梁(gerliao)莊 蘇莊(suo【鎖】 zhuer)
時空概念
今兒個(Jinr ge)今天
鎮這兒(zhen zher)說話的當時
言木兒(yan mer)說話的當時
江江兒(jiangjiangr)剛才
芽兒(yer)昨天
前兒(qianr)前天
大前兒(Daqianr)大前天
明兒(mingr)明天
後兒(hour)後天
晌我 (shangwo)晌午
外後兒(mwihour)大後天
年時個兒(nianshiger)前一年
恁少兒(nenzhaor)那時候
段晚兒(dangwar)何時
晚上下午
迎黑兒傍晚
黑上晚上
前半兒前半天,上午
後半兒後半天,下午
端走朝前直走
如今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推廣國語以及城市化的影響,河南話正在逐步向國語靠攏。一些重要的語音特徵在大城市以及在年輕人口中已經很難見到。比如以上的第二條“尖團音的區分”,如今在老年人中常見,而在年輕人中很少;第六條的“子變韻”,也處在明顯的消亡過程中。而許多入聲字的讀音和聲調,被一些年輕人從國語類推成了河南話,即採用國語的讀音,而將聲調調型變化成河南話的形式。比如“藥”,在鄭州正確的讀音應是[yo24],陰平,而在不少年輕人口中變成了[iao21],即變成了去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