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2023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 發文字號:豫政〔2023〕11號
發布信息,內容全文,內容解讀,

發布信息

2023年3月,河南省政府印發《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索 引 號
10001-01-2023-00067
發文機關
河南省人民政府
成文日期
2023年02月14日
標  題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發文字號
豫政〔2023〕11號
發布時間
2023年03月02日

內容全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豫政〔2023〕11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已經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3年是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的攻堅之年,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意義重大。各地、各部門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砥礪前行、真抓實幹,紮實做好各項工作,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努力完成2023年各項目標任務。
  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項具體計畫,由省發展改革委另行下達。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23年2月14日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執行情況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省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總綱領、總遵循、總指引,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扛穩“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樑”政治責任,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搶勁頭,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和多重壓力考驗,穩中求進、難中求成,推動經濟發展呈現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高於全國、排名大幅前移。初步核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邁上6萬億元新台階,達到61345.05億元、同比增長3.1%;全年糧食總產量678.935億公斤、再創歷史新高,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1%,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1%,貨物進出口總值增長4.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下降2.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5.3%,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到242天,10件省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2023年我省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依然複雜嚴峻,世界局勢動盪不安,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需要高度關註:房地產投資恢復增長難度較大,居民就業收入預期下降,消費意願更趨謹慎,出口持續穩定增長面臨挑戰;製造業多處在產業鏈前端、價值鏈低端,在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等多重因素制約下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壓縮;穩定就業任務艱巨,高負債房地產企業仍存在風險,地方中小銀行資產質量有待提升,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風險不容忽視。這些都需要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
2023年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抓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機遇,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錨定“兩個確保”,深入實施“十大戰略”,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貢獻河南力量。
  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成長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進出口總值保持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基本同步,糧食產量650億公斤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
三、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著力做好9個方面工作:
(一)持續擴大有效需求,增強經濟恢復發展動力。堅持擴內需與穩外需並舉,全面促進和恢復消費,最佳化投資結構、拓展投資空間,大力實施出口拉動,合力推動經濟提質提速發展。
充分發揮消費基礎作用。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放寬二手車遷入限制等政策,加快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替代,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向幹線公路服務區和縣域延伸,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集中式充電示範站縣域全覆蓋。開展綠色智慧型家電等大宗消費品以舊換新,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建材、綠色智慧型家電下鄉。深入開展“河南人遊河南”活動,鼓勵發展“雲旅遊”等智慧旅遊新模式,支持洛陽、開封等地打造全國領先的全城沉浸式體驗旅遊目的地,新增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鄉)和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大力發展平台經濟,做強做優線上學習服務,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服務,支持打造線上演播、數字藝術、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拓展無接觸式消費體驗,建設一批智慧超市、智慧餐廳、智慧書店。加快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完善菜市場、藥店、早餐網點、家政服務網點等社區商業設施布局,推進省轄市新型消費服務綜合體建設,提升體驗消費業態比重,結合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布局發展高端時尚消費服務中心,大力支持首店、首牌、首發、首秀消費,實施都市精品商業街區提升和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鼓勵郵政、快遞企業由服務到村向駐村設點轉型。
更好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滾動開展“三個一批”項目建設活動,以省重點項目“雙百工程”為牽引實施擴大有效投資重大項目集中攻堅計畫,健全重大項目領導分包、儲備熟化、評估督導等工作機制,建設重要項目掛圖作戰系統,組織開展集中觀摩點評活動,出台實施支持民間投資發展方案,強化用地、能耗、環評等要素保障力度,統籌用好政府專項債券等各類資金,積極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等市場化方式盤活存量資產。交通能源水利基礎設施方面,建成安陽紅旗渠機場,推進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商丘機場建設,建成鄭濟高鐵濮陽至省界段、菏澤至蘭考鐵路,加快平漯周高鐵、雄安新區至商丘高鐵、鄭州南站建設,開工呼南高鐵焦洛平段、南信合高鐵,力爭開工京港台高鐵阜黃段,加快實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欒川至盧氏段等47個項目、新增通車裡程312公里,抓好唐河航運工程馬店至省界段等續建項目建設。開工淮河流域重點平原窪地治理、南水北調左岸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昭平台水庫擴容等項目,加快實施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推動南陽電廠二期、陝煤信陽、中煤永城等煤電項目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核准開工三門峽靈寶、濟源逢石河、汝陽菠菜溝等抽水蓄能電站,推動國家核准開工陝電入豫工程。新型基礎設施方面,重點推進中國電信中部數據中心二期、鄭州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省量子通信城域網及衛星地面站建設,加快安羅、鄭洛智慧高速和沙潁河智慧航道、周口港智慧港口等建設。推進萬兆無源光網路規模部署,5G基站總數突破18萬個,新增綠色數據中心標準機架2萬架。公共設施補短板方面,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停車設施、充電設施等建設,新建、改造道路1000公里以上,完成各類管網改造3500公里以上,新增海綿城市達標面積100平方公里,新建充換電站600座以上、公共充電樁8000個以上,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萬個以上。
繼續發揮出口對經濟的支撐作用。落實外經貿白名單企業“服務專員”、政府直通車、外企服務日等機制,全力保障重點外貿企業穩定生產。實行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市場開放承諾、原產地區域累積規則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擴大服裝、電子產品、農產品等優勢產品進出口規模。高標準推進濟源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建設,大力培育市場採購、二手車出口、外貿綜合服務等外貿新業態,推進鄭州、洛陽國家級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積極申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舉辦第七屆全球跨境電商大會。
多措並舉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抓細抓實經濟運行監測調控,持續完善先行指標監測體系,最佳化提升省“四保”平台監測功能,豐富監測工具、拓展監測觸角、提高監測時效,努力做到經濟運行異常地方及時調度、波動行業及時保障、困難企業及時幫扶。聚焦穩定大企業生產經營、減輕中小企業負擔、幫扶特殊困難行業,以直達快享、免申即享為重點抓好提振市場信心促進經濟穩定向好政策措施等落實,因時應勢更新完善企業幫扶政策“工具箱”,持續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深入推進“萬人助萬企”活動,常態化開展產銷、產融、用工、產學研“四項對接”,建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育庫,加快打造規模以上企業、專精特新企業、產業鏈主導企業等企業群,力爭新培育頭雁企業1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00家。堅持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協同發力,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製造業等重點領域中長期貸款投放力度,支持發行綠色債、科創債等新型債務融資工具,用足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政策,深入實施企業上市五年倍增行動,力爭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總體較2022年下降,新增上市企業20家。
(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不斷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
匯聚一流創新要素。以技術攻關為牽引、創新平台為支撐,全面最佳化、系統集成科技資源配置,積極創建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一體推進省科學院重建重振和省實驗室體系重構重塑,啟動運行一批研究機構,新徵集實施一批前沿攻關課題,加快中原科技城建設,深化與大院大所合作對接,積極引進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鄭州研究院落戶中原科技城,推進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企業化運作,建設國家樞紐型技術交易市場。在高端軸承、動物疫苗、超硬材料、光電信息等優勢特色領域爭創5家左右國家級創新平台,新增省級創新平台400家以上。規劃建設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功能區,謀劃一批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構建標準化雙創載體體系,建成一批全要素、低成本、便利化、開放式的“智慧島”。支持省新型智庫建設。
孵化一流創新主體。牢牢錨定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實施創新型企業樹標引領行動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科技型中小企業“春筍”計畫,強化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新設立一批創新聯合體,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積極推動重點產業鏈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果產業化,新設立一批省產業研究院和省中試基地,提速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技術契約成交額達到1100億元以上。
建設一流科教體系。聚焦辦出特色、差別化發展,深入推進高校結構布局、學科學院、專業結構“三個調整最佳化”,加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學分制”“大部制”“學部制”改革,推動7所高校11個“雙一流”創建學科所在學院探索“院辦校”發展模式改革,積極籌建電子科技、航空航天、醫科、張仲景國醫等高水平大學,加強示範性套用技術類型本科高校建設,新布局一批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特色行業學院、工業設計學院、工業軟體學院等新型專業學院,打造“學院、學科研究院、產業研究院”共同體。聚焦企業有需求、高校有服務,積極推動高校參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爭取共建高質量研發中心1500家,建設15個左右省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統籌開展省級產教融合型城市、企業、院校建設試點,調整最佳化職業教育專業結構,每所職業院校重點打造1—3個具有行業特色和區域優勢的專業(群),建設200個左右省級示範性專業點和200個服務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工匠實驗室、生產性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
集聚一流創新人才。堅持用政策引才、用平台聚才、用環境留才,繼續辦好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中國·河南科技創新暨跨國技術轉移大會,精準引進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才和團隊,力爭引進培育10名左右具有國際一流水平和戰略科學家潛質的頂尖人才。實施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學術校長(院長)引進培養專項行動,新聘任一批“院士級校長”。實施“中原英才計畫”、青年人才倍增行動、博士後招引培育“雙提”行動等人才培育工程,新建中原學者工作站30家左右,新設一批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工作站和創新實踐基地,招引博士後等青年人才2000人以上。加快開發省“一站式”人才服務平台,建成投用一批省人才公寓。
打造一流創新生態。聚焦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耦合、良性循環,最佳化鄭州銀行政策性科創金融運行機制,引導天使風投創投基金與金融機構開展投貸聯動。探索建立風投創投、私募基金管理機構優質項目推薦機制,鼓勵各地設立創業投資和天使投資引導基金,支持產業龍頭企業設立企業風投公司或創投基金,積極爭取開展外商投資股權投資試點。深化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推進科技項目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揭榜掛帥”、“賽馬制”、PI制等項目組織機制,組織發布新一批重大科技項目榜單,力爭在重點領域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深入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使用權試點改革,支持試點單位與科技成果完成人(團隊)共享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探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轉化合規盡職免責負面清單。積極打造科普活動品牌,推動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協同發展。
(三)錨定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製造強省、現代服務業強省、數字強省建設取得新進展。
加快傳統產業煥新升級。把穩住基本盤與嫁接新動能結合起來,制定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最佳化塑鏈能力。鞏固提升裝備、食品、汽車、輕紡等優勢產業,在智慧型農機、高鐵軸承等領域開展重大技術裝備攻關,豐富服裝、製鞋、家居、工藝美術等終端產品供給,加快河南航天智慧型製造產業園、洛軸高端軸承產業園、漯河現代食品產業園、千味央廚20萬噸預製菜等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酒業、奶業振興和菸草轉型,推動農產品加工提質升級。加大先進基礎材料高端化發展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擴大再生金屬生產規模,加快信陽鋼鐵、濟源鋼鐵等企業裝備大型化改造,組建省鋼鐵集團、新材料投資集團,推進開封時代新能源全釩液流電池基地建設,支持大型骨幹水泥企業開展兼併重組,推進平頂山尼龍新材料、周口生物可降解材料、焦作鋰離子電池、三門峽金屬新材料、濟源納米新材料等基地建設。加快洛陽百萬噸乙烯項目建設,同步招引集聚產業鏈下游配套企業,統籌謀劃聚烯烴後加工產業延鏈、補鏈項目。繼續推進濮陽、焦作和靈寶等3個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
推動新興產業融合化集群化發展。立足現有優勢聚焦重點,實施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培育工程,積極創建國家級產業集群。搶抓新能源汽車“風口”機遇,建成投產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一、二期及動力電池項目,爭取比亞迪車規級半導體研發中心產業鏈上下游項目落地,強化寧德時代、中航鋰電等儲能產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支持宇通客車開展智慧型電動客車技術平台攻關,“一企一策”推動產能利用率較低汽車企業整改提升,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發展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實施生物經濟重點工程,發揮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引導基金作用,加強重點企業引育,推進航空港區臨空生物醫藥園、華蘭生物醫藥研發及智慧型化生產基地、駐馬店原料藥基地建設,爭創國家級生物經濟先導區。提升新型顯示和智慧型終端產業發展能級,推進超聚變全球總部建設,圍繞龍頭企業招引布局一批產業鏈配套項目。加快省級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積極引育一批污染治理、固廢資源循環利用骨幹企業。
搶占未來產業新賽道。聚焦氫能與儲能、前沿材料、類腦智慧型、生命科學等領域,實施未來產業重點示範工程,積極創建國家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統籌推進鄭汴洛濮氫走廊和鄭州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套用城市群建設,完善支持政策體系,適度超前布局加氫基礎設施,建成中原油田風電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等首批綠氫示範項目,加快建設宇通客車氫燃料電池整車製造基地。推進鄭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拓展智慧安防、智慧型機器人產品規模。細化落實衛星產業發展規劃,設立省衛星產業發展基金,深化與航天宏圖等龍頭企業合作,在應急管理、自然資源等領域打造一批示範套用場景。實施數據價值化行動,推動鄭州數據交易中心建設,打造國家級交易平台,培育一批試點企業和城市。
構建優質高效服務業新體系。加快現代物流強省建設,制定大力發展樞紐經濟政策舉措,持續提升國家和區域物流樞紐功能,做強航空、班列、保稅等國際物流品牌,積極培育壯大物流“豫軍”,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範區。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積極培育省級中介服務特色園區(樓宇)和品牌企業(機構),啟動省級工業設計研究院建設,開展“設計+製造”項目示範套用,爭創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實施生活服務新供給培育工程,推廣“社區+物業+養老托育”模式,建設30個家政服務示範社區網點,爭創國家家政服務業“領跑者”試點,打造一批適應都市新型消費需求的新服務聚合地。
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開展智慧型製造試點示範行動,加強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培育和推廣,新增智慧型工廠(智慧型車間)150家、智慧型製造標桿企業10家。加快典型套用場景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智慧型化改造,遴選100個融合套用新模式示範項目,爭創國家級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智慧型化倉儲物流示範基地、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在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推廣5G+智慧農業項目。制定支持建設中部算力高地的政策措施,加快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與全國算力樞紐和大數據中心集群聯動對接。
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召開全省開發區工作推進會議,實施開發區跨越發展行動,研究制定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開展產業轉型示範開發區創建,科學有序推進擴區調規,編制完成總體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建立畝均投入產出綜合評價體系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機制,完善月度監測、季度通報機制,組織開展開發區觀摩活動,強化經濟發展主責主業,更好發揮開發區經濟建設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
(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注入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強化開放制度供給、內外聯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統籌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
全力打造“六最”營商環境。堅持從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最急迫的問題入手,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系統性重塑行政審批制度,著力抓好“一件事一次辦”、“有訴即辦”、“交房即交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審批事項免證可辦等5件事,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全面落實營商環境“1+7”系統改革方案,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行動,高標準推動以評促改、以評促優,支持具備條件的地方爭創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開展縣級營商環境示範創建。深入推進信用河南建設,持續抓好政務誠信監測,開展重點行業信用監管省級試點,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爭創全國信用建設示範區。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按照國家部署,動態發布國有經濟布局最佳化和結構調整指引目錄。分層分類推動混改,以上市和戰略重組為方向推動集團公司股權多元化,運用股權轉讓、增資擴股、出資新設、兼併重組等形式提升資產證券化水平,加快實施二、三級公司混改。實施建設一流企業“220”行動,打造一批旗艦勁旅和創新型國企。完善省管企業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制度,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做強資本市場金融“豫軍”,加快設立省級金控公司、壽險公司、徵信公司。建立公共數據開放清單,探索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支持鄭州、新鄉開展數據價值化試點。加快土地二級市場建設,穩慎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進一步健全建設用地“增存掛鈎”機制。深化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增量配電、工程供水和污水處理、天然氣管道運輸、城鎮集中供熱等價格機制,推動電力現貨市場長周期結算試運行,持續規範教育、垃圾處理、托幼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收費管理。健全統一規範的公共資源交易制度體系。
強化開放通道優勢。推動“空中絲綢之路”論壇機制化、項目化發展,探索與盧森堡輪流舉辦“空中絲綢之路”國際合作論壇,聯動中國河南投洽會、境外盧森堡投洽會、中歐班列物流博覽會等活動,打造“論壇+展會”的內外協同招商引資平台,進一步叫響中歐互聯互通“空中橋樑”品牌。深化拓展雙樞紐合作模式,加快國際客運航班恢復運營,爭取開通鄭州至巴黎、慕尼黑等客運航線,啟動實施鄭州新鄭國際機場航空貨運提質增效行動,強化“跨境電商+空港+陸港+郵政”協同聯動,擴大中原龍浩機隊規模,引進漢莎航空、博立航空等航空公司,爭取中國郵政航空第二基地落地,開工建設鄭州航空郵件處理中心,持續開闢國際貨運航線、提升運營價值。加快“陸上絲綢之路”擴量提質,推進鄭州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完善提升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功能,高標準建設鄭州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拓展歐洲、中亞、東協等國際幹線物流通道,實施中歐班列省內貨源發掘和“班列+園區”行動,加快布局建設進口商品集散中心及加工基地。積極發展“絲路電商”,支持海外倉建設和B2B擴大出口,深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推動周口中心港、信陽淮濱港、漯河港等內河港口拓展功能,促進內河水運和沿海港口聯動發展。
提升開放平台功能。高水平建設河南自貿試驗區2.0版,深化市場監管、智慧財產權保護、政府採購、競爭中立、綠色環保等重點領域“邊境後措施”改革,支持鄭州片區打造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示範區,高起點謀劃申建自貿試驗區空港新片區,推進開封片區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設,支持洛陽片區構建國際智慧型製造合作創新生態體系。推動航空港區航空口岸、功能性口岸、綜合保稅區資源整合、聯動發展,擴大國際郵件樞紐口岸業務規模,科學布局鄭州航空口岸國際貨站,積極申建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動開封綜合保稅區封關運營,積極有序申建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深化國際產能合作,高質量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精準對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國內統一大市場重構,健全重點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企業圖譜、核心技術清單,突出抓好產業鏈集群招商、龍頭企業鏈式招商、股權投資招商、市場規模和物流樞紐優勢招商,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批、輻射一片”的集聚效應。持續發揮港資、台資、日韓和世界500強四個專班作用,實施外資百企招引工程,開展對歐招商專項行動,赴港開展系列經貿活動,加快中德產業園建設,支持各地結合產業基礎優勢謀劃布局一批國別產業園。加快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建設,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開展駐地招商,支持具備比較優勢的地方採取異地孵化、飛地經濟、要素合作等模式,與東部沿海地區共建省際產業轉移合作園區。編制發布《河南省外商投資指引》。
(五)紮實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進一步發揮“三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壓艙石”、緩衝區、穩定器作用,努力在農業農村現代化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大力發展特優產業。持續深耕市場和加工兩大領域,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推進十大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做大做強國家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開展綠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動,培育一批農業全產業鏈“鏈主”企業,進一步提高精深加工比例。加快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中藥材集散地建設。突出抓好“兩牛”(肉牛、奶牛)產業發展,建設一批工廠化集約養殖、立體生態養殖等新型養殖設施。持續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加快發展設施農業,集中建設制苗育苗工廠化設施,積極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持續深化農村改革。把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這條主線,把強化集體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實現農民集體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做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賬務分離改革試點工作,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積極推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深化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試點工作,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畫,抓好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建設,力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分別達到20萬家、27萬家。深入推進中原現代農民展翅行動,完善職業農民生產技能評價標準,整合資源開展各類農民“人人持證”培訓50萬人,打造“豫農技工”品牌。推廣蘭考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盧氏金融扶貧試驗區試點經驗,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重點推進鄉村建設“184”行動,紮實開展“五星”支部創建活動,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水平。積極開展鄉村建設示範創建,每年創建20個示範縣、100個示範鄉鎮、1000個示範村,爭創50個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努力打造可看、可學、可複製的鄉村建設樣板。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深入實施“雨露計畫+”就業促進行動,分層分類做好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救助工作,在重點工程建設領域積極實施以工代賑。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災後恢復重建任務落實,抓實受災民眾搬遷安置工作,強化配套設施建設,做好後續服務保障工作。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和黃河灘區遷建後續扶持。
(六)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中心城市“起高峰”、縣域經濟“成高原”,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雙核引領”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聚焦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加快推進主城區功能板塊融合,吸引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龍頭企業落戶,做優做強前沿創新、高端服務、國際交往等功能,提升城市經濟首位度。高水平編制新階段航空港區發展規劃,深化體制機制重塑重構改革,推進雙鶴湖國際科創谷規劃建設,探索組建市場化項目運營公司,引進電子信息、現代物流、新能源汽車等行業龍頭企業,基本建成“汽車新城”。
加快鄭州都市圈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爭取國家批覆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健全都市圈聯動發展推進機制,探索與國家部委建立“政策直通車”機制,加快構建系統高效的都市圈規劃體系。支持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深入推進鄭開同城化,加快鄭開蘭特別合作區建設,推動鄭(港)汴許聯動發展,啟動鄭開、鄭洛、鄭新、鄭焦等都市圈交界地區融合發展試點工作。完善南陽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設規劃政策和推進機制,統籌推進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豫南高效生態經濟示範區、豫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豫北跨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支持大別山、太行等革命老區振興發展,創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支持許昌建設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試驗區,推進鶴壁高質量發展示範城市建設,加快豫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豫商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強化豫北航空經濟協作,深化蘇州信陽對口合作。大力發展省轄市城區經濟,加快推進撤鎮(鄉)設街道。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持續深化縣域放權賦能、省直管縣財政、一縣一省級開發區“三項改革”,在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等方面接續謀劃實施一批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吸引農村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加快培育形成一批50萬人口的中等城市。複製推廣踐行縣域治理“三起來”示範縣(市)典型經驗,創建一批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縣域為載體促進城鄉空間融合、要素融合、產業融合。
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燃氣、排水等“里子工程”建設,全面開展城市內澇治理,改造燃氣管道2000公里、供排水管網1600公里,新建、改造雨水管渠1000公里。推進省級新型智慧城市試點工作,有序推動縣城智慧化改造,在智慧交通、智慧醫療、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社區等領域推廣一批典型套用場景,打造數字孿生城市。積極創建國家完整社區試點,持續開展“五星”社區創建,實施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快補齊“一老一幼”等社區服務設施短板,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
(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河南。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持續實施水土流失治理、濕地保護恢復、環境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建設等項目,加快秦嶺東段洛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建設,一體推進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和“人工湖”整改,推動黃河乾支流河道和水庫泥沙資源化綜合利用。實施丹江—唐白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丹江口庫區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水生態綜合治理等重大工程,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送。出台省、市兩級國土空間規劃,謀劃推進鄂豫大別山區、鄂西北山地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深入推進洛陽、三門峽、南陽、信陽等省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工作。
強化環境污染治理。堅持環境治理與經濟發展協調統一、同向發力,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持續消除重污染天氣,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協同減排、多污染物協同治理。開展縣(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排查整治,支持鄭州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加強嚴格管控類耕地、安全利用類耕地、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監督管理。實施塑膠污染全鏈條治理,強化農村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整縣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發布省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建成省級節能降碳數智管理平台,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能耗降低4%左右,新增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500萬平方米,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強化重點行業能效標桿管理,持續推進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煤電等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力爭形成節能量200萬噸標準煤。建設一批碳達峰試點,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企業,分行業、分領域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八)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圍繞全生命周期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辦好十件省重點民生實事,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最佳化公共服務供給。全面提升醫療救治能力,充分發揮三級醫院醫療救治核心骨幹和兜底作用,儘快擴充發熱門診資源,全面加強縣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接診和服務能力建設,持續加強農村等重點地區疫情防控。加快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積極創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實施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完成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持續實施托育服務能力倍增行動,力爭每個縣(市、區)建成1家市級以上示範性托育機構。實施博物館群建設計畫,支持殷墟國家遺址考古公園、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仰韶村考古聖地建設和開封古城保護與修繕,支持省考古研究院打造國際一流考古基地。推進省體育綜合訓練中心建設。實施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化工程,提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攻堅行動,以新經濟、新業態從業人員為重點,擴大企業職工參保覆蓋範圍。健全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異地就醫結算。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和城鄉低保、特困人員、孤兒保障標準及補助水平,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深入開展“關愛你我他(她)溫暖千萬家”行動。
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實施“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落實全省生活必需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強化生豬產能調控和豬肉儲備調節,保障糧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實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加大物價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九)下先手棋打主動仗,進一步織密織牢經濟安全網。堅持控新治舊、標本兼治、依法治理,更多運用改革思路和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處置經濟領域風險問題,以河南一域之穩定為全國大局之穩定盡責任、作貢獻。
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落實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加快推進黃淮海平原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河南核心片區建設,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53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400萬畝,確保糧食播種面積161億畝以上、糧食產量穩定在650億公斤以上。以“中原農谷”為載體推進種業創新資源最佳化整合,推動神農種業實驗室與中國農科院開展合作,完善提升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等種業創新平台功能,籌建河南種業集團,加快周口農高區建設。抓好生豬調出大縣、生豬產能調控基地和標準化規模場建設,確保能繁母豬存欄穩定在360萬頭以上。
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突出長短結合、標本兼治,推動省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擴產增儲,組織簽訂2023年電煤中長期契約,全力增加中長期外電吸納規模,確保省內煤炭日產量穩定在25萬噸以上、力爭實現28萬噸,力爭大負荷期間外電入豫電力穩定在1000萬千瓦以上。加快平頂山鹽穴等重大儲氣設施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提升全省儲氣調峰能力。穩步加快抽水蓄能項目建設,積極實施風電、光伏項目,支持新型儲能與源網荷一體化發展,接續謀劃儲備一批高效清潔火電項目,加快中原大型煤炭儲備基地建設,深化蘭考農村能源革命試點。
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堅持把促就業作為優先目標,繼續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和基層成長計畫,推動“豫見·省外”勞務輸出活動擴面升級,積極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更多勞動力通過微商電商、外賣跑腿等靈活渠道就業,開展規範化零工市場建設試點。深化“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實施人力資源品牌示範培育創建行動,全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00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萬人。完善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四位一體”創業扶持體系,推動省部共建打造返鄉入鄉創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兜牢財政金融風險底線。防範化解政府債務風險,加強基層“三保”資金調度和庫款監測,建立健全財政承受能力評估機制,分類推進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市場化轉型。防範化解地方金融風險,深入落實存量金融風險三年出清任務,以組建河南農商聯合銀行為牽引,先易後難、積極穩妥推進農信社改革,加快處置高風險機構,積極穩妥處置村鎮銀行風險。防範化解企業風險,建立上市公司異常經營預警機制,開展全省國有企業債務風險排查,探索實施債券發行年度計畫管理,積極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風險。
抓實房地產領域風險處置與防範。全面落實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政策措施,以擴大信貸總量為抓手,以穩定市場預期為關鍵,以保企業為重點,以保民生為目的,因城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防範化解優質頭部房企風險,穩定房地產企業開發貸款、建築企業貸款投放,落實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政策,支持優質房地產企業發行債券融資、兼併收購受困項目,探索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制度,規範引導房地產企業兼併、做強、轉型、出清。取消和調整過熱時期妨礙住房消費需求釋放的限制性政策,指導各地“一城一策”積極滿足剛性和改善性住房個人貸款需求,完善二套房認定標準,支持集中團購商品住房,全面實施預售商品房項目“交房即交證”,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紮實做好“保交樓”工作,推動商業銀行加強配套融資支持,用足用好房地產紓困基金,持續推動已售逾期項目加快建設交付。積極推進租購併舉,完善長租房發展政策。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8萬戶以上。
加強安全生產和社會風險防範。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風險意識,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委會“十五條”硬措施和我省50條具體措施,全面開展消防重點領域隱患治理,鞏固提升城鎮燃氣和自建房安全整治成果,加快老舊燃氣管道改造,紮實開展礦山安全生產綜合檢查,堅決防範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完善重大風險點智慧型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健全覆蓋全災種、全行業、全過程的應急預案體系,加快建設區域性應急救援中心,加強城市人口疏散和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深入開展“三零”(零上訪、零事故、零案件)平安創建活動,創造性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矛盾糾紛源頭預防、排查預警、多元化解機制,深入推進網路社會綜合治理,強化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附屬檔案: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主要指標
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河南省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的通知

內容解讀

《計畫》顯示,2022年,河南積極應對超預期因素衝擊和多重壓力考驗,穩中求進、難中求成,推動經濟發展呈現穩定向好、穩中提質的良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高於全國、排名大幅前移。
《計畫》明確,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成長6%,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進出口總值保持平穩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成長基本同步,糧食產量650億公斤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與“十四五”控制目標統籌銜接。
《計畫》提出,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要著力做好9個方面工作,具體包括持續擴大有效需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錨定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進一步織密織牢經濟安全網等。
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計畫》提出將力爭新培育頭雁企業100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00家。
根據《計畫》,新增智慧型工廠(智慧型車間)150家、智慧型製造標桿企業10家。加快典型套用場景建設,推進重點領域智慧型化改造,遴選100個融合套用新模式示範項目,爭創國家級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智慧型化倉儲物流示範基地、數字農業創新套用基地,在高標準農田示範區推廣5G+智慧農業項目。
《計畫》提出,在高端軸承、動物疫苗、超硬材料、光電信息等優勢特色領域爭創5家左右國家級創新平台,新增省級創新平台400家以上。強化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新設立一批創新聯合體,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00家。聚焦企業有需求、高校有服務,積極推動高校參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爭取共建高質量研發中心1500家,建設15個左右省級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計畫》提出,要強化開放制度供給、內外聯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系統性重塑行政審批制度,著力抓好“一件事一次辦”、“有訴即辦”、“交房即交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審批事項免證可辦等5件事,切實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
為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計畫》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重點推進鄉村建設“184”行動,紮實開展“五星”支部創建活動,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鄉村治理水平。積極開展鄉村建設示範創建,每年創建20個示範縣、100個示範鄉鎮、1000個示範村,爭創50個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努力打造可看、可學、可複製的鄉村建設樣板。
《計畫》還提出,深化“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實施人力資源品牌示範培育創建行動,全年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00萬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萬人。深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力爭完成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畫攻堅行動,健全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完善異地就醫結算。加強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實施“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加大物價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違法違規行為。
《計畫》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著力打造美麗河南。要深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發布省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建成省級節能降碳數智管理平台,力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能耗降低4%左右,新增既有建築節能改造面積500萬平方米,營運車輛單位運輸周轉量能耗下降1%。強化重點行業能效標桿管理,持續推進鋼鐵、化工、有色、建材、煤電等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力爭形成節能量200萬噸標準煤。建設一批碳達峰試點,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產業園區、企業,分行業、分領域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