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解讀
《規劃》從中醫藥服務能力、人才隊伍結構、產業和健康服務業發展、科研創新、文化和治理管理等六個方面提出發展目標,確定了七項戰略任務與重點工作。
提供全生命周期中醫藥服務
“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提速提質加快健康中原建設的關鍵期,河南省將強基固本、守正創新,統籌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等全面協調發展,圍繞人民民眾健康需求,最佳化中醫藥資源配置,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為人民民眾提供全生命周期中醫藥服務。
計畫到2025年,全省中醫藥發展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建設3個以上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
“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努力建設高質量中醫藥服務體系,做強龍頭中醫醫療機構。河南省將積極創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加快國家(中醫腫瘤、骨傷、腦病)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強化省級和部分市級中醫醫院在全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提升區域內疑難、危重、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能力,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
按照計畫,到2025年,河南省要建設3個以上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市級公立中醫醫院全部達到三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實現中醫藥科室標準化設定,婦幼保健機構設定中醫婦科、兒科。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館全覆蓋
“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行動計畫,全面增強中醫藥在醫療、康復、治未病、公共衛生、健康宣教等領域的服務能力。到2025年,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館全覆蓋,25%以上建成示範中醫館。100%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河南省將不斷健全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推動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持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設定符合標準的中醫臨床科室、中藥房、煎藥室和治療室,配備中醫藥服務設施設備和人員。其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全部設定中醫臨床科室、中醫門診和中醫病床。
打造中醫藥專科專病品牌
“十四五”期間,河南省將著力打造“豫醫服務”中醫藥專科專病品牌。圍繞骨傷、腫瘤、兒科、肛腸等專科和肺病、心血管病、愛滋病、糖尿病等專病,最佳化診療方案,推廣成熟技術,研發有效藥物,提高臨床療效。加快建設26個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和32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推動中醫(兒科、骨傷)等專科發展成為全國一流學科,促進區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整合匯聚,形成中醫優勢專科集群。
河南省將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升級工程,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脊柱側彎、肥胖等中醫適宜技術防治試點。建設省級中醫治未病中心,制定推廣一批婦幼中西醫結合治未病干預方案,推廣20個適宜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患者的治未病方案。
建立高層次人才梯隊
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河南省要最佳化人才培養模式,深入實施“仲景工程”,建立“領軍、拔尖、青苗”有機銜接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梯隊。支持中醫藥院校與其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醫藥理論基礎和學術經驗、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並掌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複合型人才。“十四五”期間,河南省計畫培養中醫藥學科領軍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設一批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
為提升中醫藥院校教育水平,河南省將支持復建張仲景國醫大學;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建設一流本科專業,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設定中醫藥及相關專業。
中藥材種植面積將超600萬畝
為提速發展中醫藥產業,河南省將持續提升“豫產”藥材質量。計畫以盧氏縣、嵩縣、淅川縣、新縣等42個縣(市、區)為重點,發展優質“豫產”藥材,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以上。同時,河南省還將加快大宗中藥材及瀕危名貴中藥材發展,在符合國家耕地用途管制規定的前提下,建設一批種植規模在千畝以上的大宗、道地藥材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重要中藥材產業集聚區。
適宜的中醫服務項目和中藥納入醫保支付
為提升中醫藥治理管理水平,河南省將不斷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
河南省將最佳化現有中醫價格項目,建立健全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及時開展調價評估,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中重點考慮中醫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機構炮製使用的中藥飲片、配製的中藥製劑實行自主定價。探索實行中醫病種按病種分值付費模式,遴選中醫病種,合理確定分值,實施動態調整。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含醫療機構製劑、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發布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的通知
豫政辦〔2022〕85號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濟源示範區、航空港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9月2日
規劃全文
河南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
為推動河南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根據國家《“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和《河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發展基礎。“十三五”時期,河南省中醫藥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中醫藥醫療、教育、科研、產業、文化和管理體系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網路更加健全,中醫藥在保障人民民眾健康、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1.政策機制持續完善。出台《河南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2016—2030年)》、《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豫發〔2020〕4號),調整完善省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健全中醫藥工作各級、各部門聯動機制,中醫藥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
2.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實施5個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點中醫醫院、6個市級中醫醫院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和兒科醫療中心、67個縣級中醫醫院中央投資建設項目以及一系列省重大建設項目,建設220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中醫醫療機構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中醫醫療機構5623所,其中中醫醫院637所,綜合醫院普遍開設中醫科室,鄉鎮衛生院實現中醫科全覆蓋,89%的鄉鎮衛生院和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定規範化的中醫館,基本形成以中醫醫院為主體,多層次、多形式、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
3.服務能力大幅提高。全省共有12個專科入選國家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設26個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和32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建成68個省級特色中醫專科和58個強化專科。2020年全省中醫醫院門急診總量達到3774萬人次,出院患者達到249萬人次,全省98%的鄉鎮衛生院、9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服務,89%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7%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以上中醫藥技術方法。
4.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全省獨立設定中醫藥學類高校2所,5所本科高校開設中醫藥學類專業,另有16所高校開設24箇中醫學、中藥學、中醫骨傷等中醫藥相關專科專業點。“十三五”期間,全省高校中醫藥類專業招生3.69萬人,培養畢業生2.36萬人。實施國家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省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人才工程(仲景工程),培養高層次中醫藥人才,擁有3名國醫大師、3名全國名中醫和4名岐黃學者。加強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縣級中醫醫院骨幹醫師和專科帶頭人培養等項目,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和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有序開展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
5.中醫藥相關產業健康發展。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550萬畝、產量177萬噸、產值175億元。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中藥材企業11家,中藥銷售收入100萬元以上企業370家,2家企業入選全國50強中藥製造企業。中藥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94.46萬噸,較2015年增長111.3%;中藥倉儲年周轉量達到4928.53萬噸,年均增長17.5%。在全省打造20箇中醫藥健康旅遊示範區(基地)。
6.傳承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建成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1個單位獲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2個醫院入選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成立省循證醫學中心。1人當選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1人榮獲2017年吳階平醫學創新獎和河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全省中醫藥行業“中原學者”增至3人,教育部“長江學者”1人,省創新型科技團隊增至10個。獲國家重點研發計畫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60餘項、省科技進步獎55項,中華中醫藥學會和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立項省中醫藥科學研究專項課題及納入管理課題近1800項,評選省中醫藥科技成果獎近500項。
7.中醫藥文化廣泛傳播。印發《河南省中醫藥文化科普進基層工作方案(2015—2020年)》,組建省級中醫藥科普巡講專家團,開展全省中醫藥健康文化科普人才和新聞宣傳骨幹培訓,組織中醫藥健康文化主題活動。建成5個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和6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實施中醫藥文化與管理研究項目,立項資助中醫藥文化著作出版,《太平聖惠方校注》榮獲第六屆中華優秀圖書獎。加強對外交流合作,在國外開辦“仲景學院”,實施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河南)建設等項目,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醫藥“走出去”。
8.中醫藥在應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的作用愈發凸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及時建立中西醫協同救治機制,組建中醫藥專家團隊,推出中醫藥預防方案和治療指導意見,全方位參與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
(二)面臨形勢。“十四五”時期是河南省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新征程的開局期,也是提速提質加快健康中原建設的關鍵期,中醫藥發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1.中醫藥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發展寄予厚望,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黨中央、國務院把發展中醫藥擺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中醫藥發展面臨良好的政策疊加機遇。新一輪科技革命突飛猛進,創新驅動成為引領中醫藥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河南省面臨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戰略機遇,為中醫藥拓展服務領域和轉型升級創造了良好條件。
2.中醫藥發展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與人民民眾健康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比,河南省中醫藥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優質中醫藥服務資源不足,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中醫藥人才結構不合理,高層次中醫藥人才缺乏;中醫藥科研成果少、層次低、轉化慢;中醫藥產業化發展水平不高、聚集效應不強;遵循中醫藥規律的政策體系和治理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強基固本、守正創新,統籌推進中醫藥醫療、保健、科研、教育、產業、文化等全面協調發展,提速提質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更好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原建設和保障人民健康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人民至上、服務民眾。圍繞人民民眾健康需求,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激活力,最佳化中醫藥資源配置,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民眾健康。
——堅持傳承創新、發揮特色。深入挖掘傳承中醫藥核心理念和價值精華,強化中醫藥特色和優勢,注重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不斷發展,在創新中不斷形成新特色、新優勢。
——堅持問題導向、協調發展。找準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環節,積極探索、勇於突破,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發展模式。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與其他領域融合發展。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健全中醫藥發展體制機制,發揮政府提供基本中醫醫療服務的主導作用,同時發揮社會辦醫力量作用,積極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激發中醫藥發展的潛力和活力。
(三)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到2025年,中醫藥發展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中醫藥健康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中醫藥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中醫藥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以三級中醫醫院為核心的中醫優勢專科集群在全國形成較大影響,建設3個以上國家(中醫)區域醫療中心。市級公立中醫醫院全部達到三級中醫醫院建設標準,縣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實現中醫藥科室標準化設定,婦幼保健機構設定中醫婦科、兒科。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館全覆蓋,25%以上建成示範中醫館。
——中醫藥人才隊伍結構趨於合理。培養中醫藥學科領軍人才20名、拔尖人才100名、青苗人才1000名,建設一批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河南中醫藥大學建設一流學科,辦學水平進一步提升。復建張仲景國醫大學取得實質性進展。中醫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規模化、體系化發展。
——中醫藥產業和健康服務業提速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以上。現代中藥產業規模居全國先進行列,打造一批中藥製藥龍頭企業,建設一批中藥產業發展園區,培育一批中藥知名品牌。
——中醫藥科研創新取得新突破。實施一批中醫藥領域科技創新項目,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成一批中醫藥領域省級創新平台,爭取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
——中醫藥文化更加繁榮。打造以張仲景文化為核心,涵蓋洛陽正骨文化、懷藥文化等富有歷史底蘊和地域特徵的中醫藥文化體系。中醫藥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為優質豐富,中醫藥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中醫藥治理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的治理體系更加健全,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支撐保障不斷加強,治理管理能力不斷提升。
2.主要指標。
三、戰略任務與重點工作(一)建設高質量中醫藥服務體系。1.做強龍頭中醫醫療機構。積極創建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加快國家(中醫腫瘤、骨傷、腦病)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強化省級和部分市級中醫醫院在全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的龍頭作用,提升區域內疑難、危重、複雜疾病的中醫診療能力,促進優質中醫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2.壯大骨幹中醫醫療機構。推動各級政府落實公立中醫醫院辦醫主體責任,持續改善中醫醫院基礎設施條件,90%以上的市級中醫醫院達到三級甲等水平,9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水平。堅持以中醫藥服務為主的辦院方向,建設一批中醫特色重點醫院。3.築牢基層中醫藥服務陣地。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行動計畫,全面增強中醫藥在醫療、康復、治未病、公共衛生、健康宣教等領域的服務能力。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中醫館全覆蓋,25%以上建成示範中醫館,100%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持續開展中醫館骨幹人才培訓,推動中醫館按標準配備中醫醫師。4.健全其他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推動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以滿足人民民眾多元化中醫藥服務需求為導向,持續完善綜合服務功能,設定符合標準的中醫臨床科室、中藥房、煎藥室和治療室,配備中醫藥服務設施設備和人員。其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全部設定中醫臨床科室、中醫門診和中醫病床。5.促進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持續規範發展。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準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權利。加強行業監管,促進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規範發展。6.加快中醫城市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建設。支持中醫醫院牽頭組建醫療聯合體。支持三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中醫專科聯盟,推動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中醫藥健康管理聯盟建設,提高重點人群中醫藥健康管理覆蓋率。每個省轄市至少建成1個由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的格線化城市醫聯體。支持縣級中醫醫院牽頭組建縣域醫共體,基礎薄弱的可由三級中醫醫院實行“技術+管理”下沉支持。7.加強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建設省級中醫藥數據中心,推廣套用、最佳化升級中醫館健康信息平台。推進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中醫醫院建設。建設中醫網際網路醫院,發展遠程醫療和網際網路醫療。創新“網際網路+”中醫藥便民惠民服務模式,鼓勵醫院為患者線上提供中醫藥健康服務。積極套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推進中醫藥學術傳承及科技創新。
(二)提供全生命周期中醫藥服務。1.打造“豫醫服務”中醫藥專科專病品牌。圍繞骨傷、腫瘤、兒科、肛腸等專科和肺病、心血管病、愛滋病、糖尿病等專病,最佳化診療方案,推廣成熟技術,研發有效藥物,提高臨床療效。加快建設26個省級中醫專科診療中心和32個省級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推動中醫(兒科、骨傷)等專科發展成為全國一流學科,促進區域內優質醫療資源整合匯聚,形成中醫優勢專科集群。2.鞏固中醫藥在疾病治療中的特色優勢。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開展多發疾病和重大疑難疾病多學科聯合攻關和臨床協作,逐步提高重大疑難疾病診療能力。加強中藥藥事管理,落實處方專項點評制度,促進合理使用中藥。加強護理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提高中醫特色護理能力。3.鼓勵提供中醫治未病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升級工程,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脊柱側彎、肥胖等中醫適宜技術防治試點。建設省級中醫治未病中心,規範二級以上中醫醫院治未病科室建設。制定推廣一批婦幼中西醫結合治未病干預方案,推動中醫藥治未病與婦幼保健服務深度融合,在各級婦幼保健機構推廣中醫治未病理念和方法。推廣20個適宜老年人、婦女、兒童和慢性病患者的治未病方案。鼓勵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提供治未病服務。4.強化中醫藥特色康復能力。實施中醫藥康復服務能力提升工程,依託現有資源布局一批中醫康復中心,推廣中醫康複方案,研發康復器材。三級中醫醫院全部設定康復科,70%以上的二級中醫醫院設定康復科,培養500名中醫康復醫師。建設一批示範中醫康復科,促進中醫藥、傳統體育與現代康復技術融合。針對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制定推廣一批中醫康複方案。探索有利於發揮中醫藥優勢的康復服務模式,加強中醫康復服務管理。5.提高中西醫結合水平。建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中西醫會診制度,將中醫納入多學科會診體系,打造一批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旗艦科室。打通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業務協作渠道,對重大疑難疾病、傳染病、慢性病等開展中西醫聯合攻關,逐步建立中西醫結合臨床療效評價標準體系,遴選形成優勢病種目錄,形成一批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全面提升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能力。6.增強中醫藥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依託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依託省中醫院建設國家中醫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國家中醫疫病防治隊和緊急醫學救援隊。三級公立中醫醫院和具備條件的二級公立中醫醫院設定感染性疾病科,提升中醫藥防治重大傳染病能力。健全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事件中醫藥防控和應急救援機制。
(三)打造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1.提升中醫藥院校教育水平。突出中醫藥辦學特色,擴大中醫學、中藥學研究生培養規模,提高中醫藥院校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最佳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支持復建張仲景國醫大學,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建設一流本科專業,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設定中醫藥及相關專業。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將中醫課程列入臨床醫學類專業必修課。加強醫教協同,推進中醫藥畢業後教育與專業學位銜接,完善以中醫思維和臨床診療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中醫藥畢業後教育培訓模式,將中醫藥知識作為臨床類別全科醫師轉崗培訓考核內容。2.夯實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流派傳承工作室,培養代表性傳承人,鼓勵名老中醫藥專家在基層設立專家傳承工作室。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規範師承過程管理,擴大師帶徒範圍和數量。充實基層中醫藥人才隊伍,增加全科醫生中醫醫師特設崗位和“縣管鄉用”中醫醫師比例。按實際需求開展中醫全科醫生轉崗培訓,加強師資培訓和基層培養基地建設。依託省級中醫醫療機構,建立婦幼保健專科“西學中”骨幹醫師培訓基地,規範基層婦幼保健機構婦產科、兒科專業中醫藥適宜技術人才培訓。3.最佳化人才培養模式。深入實施“仲景工程”,建立“領軍、拔尖、青苗”有機銜接的中醫藥高層次人才梯隊。支持中醫藥院校與其他高校開展聯合培養,造就一批具有深厚中醫藥理論基礎和學術經驗、堅持中醫藥原創思維並掌握現代科學研究方法的複合型人才。深入開展“西學中”培訓,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後提供中醫藥服務、參加中西醫結合職稱評聘,培養一批中西醫結合優秀高端人才。4.健全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完善中醫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創新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選拔、流動和職稱晉升機制,提高基層中醫醫師職稱晉升業務能力和實績考核權重。以中醫經典理論、辨證思維、臨床能力、學術水平和工作實績為重點,完善中醫藥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構建符合中醫規律的績效評價標準體系,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建立高年資中醫醫師帶徒制度,與職稱評聘、薪酬分配、評比表彰等掛鈎。“十四五”期間,按照國家和河南省有關規定評選表彰50名省級名中醫,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在中醫藥傳承創新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四)發展高效能中醫藥健康產業。1.提升“豫產”藥材質量。以盧氏縣、嵩縣、淅川縣、新縣等42個縣(市、區)為重點,發展優質“豫產”藥材,到2025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以上。加快大宗中藥材及瀕危名貴中藥材發展,在符合國家耕地用途管制規定的前提下,建設一批種植規模在千畝以上的大宗、道地藥材示範基地,形成一批重要中藥材產業集聚區。在中藥材重點種植區域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化、集約化、規範化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提升種子種苗繁育能力,夯實中藥材產業發展基礎。加強對珍稀瀕危道地中藥材品種的保護、篩選、提純復壯、繁育推廣。推動融合發展,支持中藥材龍頭企業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建立企業與農戶的緊密聯結機制。發展中藥材衍生產業,支持藥食同源中藥材產業化發展,支持以中藥材為原料的中獸藥、中藥飼料添加劑、植物源農藥及美容護膚產品的研發、生產與市場開拓。2.做大做強“豫藥”產業。挖掘和傳承道地中藥飲片炮製工藝,鼓勵中藥飲片生產企業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開展研究,套用先進設備和工藝,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豫藥”品牌。制定省內名家名方、民間驗方目錄,開展經典名方、中藥配方顆粒、中藥新藥研發。引進藥物研發人才,加強中藥加工企業科研創新能力建設,提高智慧型製造水平。加強道地藥材產地加工和產地倉儲能力建設,研究制定規範中藥材產地趁鮮切制加工指導意見,提升中藥材倉儲能力,建設標準化、規模化中藥材倉儲物流基地。加快中藥材電子商務發展,利用網際網路電子交易平台,促進河南省優質中藥材“走出去”,提升品牌影響力。著力培養一批“鏈主”企業,加強“豫藥”全產業鏈建設,推進“豫藥”產業全面提升。3.強化中醫藥安全保障能力。加強中藥材交易市場監管,堅決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堅決取締違法加工、違法經營活動。健全中藥材第三方質量檢測體系,最佳化新增第三方檢測機構審批流程。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醫療機構中藥質量管理,建立多部門協同的中藥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探索建立中藥材、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生產流通使用全過程追溯體系。4.壯大中醫藥健康產業新業態。推廣中醫藥養生保健方法及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中醫功法,推動形成“醫體結合”的健康服務模式。強化中醫藥與養老服務銜接,支持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合作共建醫療養老聯合體,鼓勵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定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為主的中醫診室。支持中醫醫院與養老機構深層次合作,在養老機構開展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鼓勵有條件的中醫醫院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提升社區中醫藥醫養結合服務能力。支持各地結合實際,開發更多體驗性強、參與度廣的中醫藥健康旅遊路線和旅遊產品,支持將中藥材種植與城市園林綠化、國土綠化、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發展中藥特色生態綠化等“中藥+”新業態。
(五)建設高水平科技創新體系。1.推進中醫藥科研和創新平台建設。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建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繼續推進2個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和骨傷、呼吸疾病、心血管疾病等3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建設省中醫藥循證醫學中心,強化循證醫學研究,總結中醫藥優勢病種治療經驗,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不斷提高臨床療效。積極發揮河南中醫藥大學呼吸疾病中醫藥防治協同創新中心作用,支持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建設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建好省中醫藥重點實驗室,支持有條件的單位創建省部級以上創新平台。2.建立中醫藥科技評價和管理體系。建立多部門協同聯動的中醫藥科研規劃管理機制。加大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探索建立適合中醫藥學術特點、研究規律的中醫藥科技評價標準體系。聚焦中醫藥發展科技需求,組織實施中醫藥領域省重大科技專項,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助力中醫藥發展。加強在研項目管理,建立省中醫藥科研質量控制服務平台,提高中醫藥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3.挖掘傳承中醫藥精髓。開展中醫藥古籍、文獻普查登記,推進數位化保護工作。挖掘整理傳統中藥製劑技術,開展民間中醫特色療法收集、整理、評價及推廣工作,建立合作開發和利益分享機制。鼓勵傳統醫藥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授徒活動,在公立中醫醫院設定中醫(專長)醫師崗位,促進民間特色技術療法傳承發展。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傳統中醫藥研究方法,支持開展基礎和臨床研究,加快經典名方和大品種二次研發,支持中藥創新藥、新型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非藥物療法和先進中醫診療、中藥設備研發。
(六)推進中醫藥文化繁榮發展。1.加強中醫藥文化研究。大力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建立健全以張仲景文化為核心,涵蓋洛陽正骨文化、懷藥文化、大宋中醫藥文化等富有歷史底蘊和地域特徵的河南中醫藥文化體系。系統梳理中醫藥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深入研究中醫藥文化精神核心和價值理念,支持中醫藥文化學術著作出版,加大對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力度。2.促進中醫藥文化傳播。實施中醫藥文化傳播行動,鼓勵建設中醫藥博物館、展覽館、文化館、主題公園等,建設20家左右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支持建設張仲景博物院。依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中醫館、社區居委會、鄉村民眾活動場所等建設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等展覽展示區,幫助城鄉居民體驗、感受中醫藥文化,推廣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基本理念和健康養生知識。打造中醫藥文化新媒體傳播平台,為民眾提供中醫藥文化科普服務和產品。推動中醫藥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進一步豐富中醫藥文化教育內涵。3.深化中醫藥交流合作。充分發揮河南省中醫藥資源和學術文化優勢,在中醫醫療、教育、科研、製藥、服務業等方面加強國內外深度合作與交流。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中醫藥機構、高校和中藥企業“走出去”開展項目建設,提供中醫藥服務。積極創建國家特色服務出口基地(中醫藥),探索將中醫藥特色品牌與服務貿易、旅遊相結合,吸引境外居民來豫體驗中醫藥服務、購買中醫藥產品,把中醫藥打造成河南省對外開放和人文交流的名片。
(七)提升中醫藥治理管理水平。1.健全中醫藥管理體制。構建與中醫藥強省地位和行業管理特點相適應的管理體系,建立中醫中藥統籌管理機制和政策諮詢機制,組織協調全省中醫藥工作。各地要明確承擔中醫藥管理職能的機構,做到架構清晰完整,並根據中醫藥發展需要,合理配置人員力量。2.加強中醫藥法治建設。貫徹實施《河南省中醫藥條例》。加強對中醫醫療服務和中藥生產經營的監管,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組建中醫藥監督執法專家智庫,對中醫藥監督人員開展中醫藥基礎知識、法律法規、突發事件及典型案例培訓,提升中醫藥監督執法人員能力和水平。3.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評價體系和管理制度。健全以中醫特色和基礎管理為核心的中醫醫院管理評價和績效考核制度。建立完善中醫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加強省級中醫病案質量控制中心和中藥藥事管理質控中心建設。探索建立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療效評價體系,注重真實世界數據收集,促進醫療機構中藥製劑向中藥新藥轉化。建立體現中醫醫院特點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動公立中醫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推進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鼓勵先行先試。4.完善中醫藥價格和醫保政策。建立目標導向的中醫服務價格項目管理機制,最佳化現有中醫價格項目,完善新增中醫服務價格項目管理政策,豐富中醫價格項目。建立健全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及時開展調價評估,在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中重點考慮中醫醫療服務項目。醫療機構炮製使用的中藥飲片、配製的中藥製劑實行自主定價。探索實行中醫病種按病種分值付費模式,遴選中醫病種,合理確定分值,實施動態調整。探索對部分慢性病病種等實行按人頭付費、完善相關技術規範等方式,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適宜的中醫藥服務。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列為醫保、大病救治等定點醫療機構範圍。將適宜的中醫醫療服務項目和中藥(含醫療機構製劑、中藥飲片和中藥配方顆粒)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黨和政府對中醫藥工作的領導,將其列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強化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職能,完善中醫藥工作跨部門協作機制,及時研究和解決重要問題,形成發展中醫藥的強大合力。
(二)加強政策保障。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在衛生健康投入中統籌安排中醫藥事業經費並加大支持力度。落實政府對公立中醫醫院的辦醫主體責任,落實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等政府投入政策。鼓勵各地設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中醫藥發展基金。在國土空間規劃、產業布局、土地供給等方面,對中醫醫療、中藥產業、中醫養生養老和健康旅遊等項目給予支持。
(三)強化監測評估。加強省、市、縣級規劃銜接,強化規劃實施的制度保障。建立規劃監測評價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末期評估,了解重點任務、重大項目、重大改革舉措落實情況,及時發現並解決實施中的問題,確保規劃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四)營造良好氛圍。大力宣傳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成效,提升全社會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加強科學引導和輿論監督,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中醫藥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