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意見》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發文時間是2009年06月19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的若干意見
  • 發文字號:豫政〔2009〕41號
  • 發布時間:2009年06月19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檔案全文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信息化建設的一系灑拔匙列重大部署,切實加快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化水平,努力實現科學發展,促進“兩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認識,把信息化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優先發展
  1.充分認識加快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加快信息化建設是實現“兩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的戰略選擇。信息化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帶動作用明顯,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力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照主堡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當前,我省信息化建設正處於從被動應對向有序發展的關鍵時期,跨越的可能與落伍的風險並存。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設,搶占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
  加快信息化建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客觀需要。信息技術是經濟成長的“倍增器”、發展方式的“轉換器”、產業升級的“助推器”,信息資源已成為與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戰略資源之一。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能源和環境壓力,加快信息化建設能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降低資源能源消耗,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城鎮化、服務農業現代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步伐。
  加快信息化建設是打造服務型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電子政務在創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擴大民主參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切實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有效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有效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2.進一步增強加快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感。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省電子政務傳輸網路和平台建設初見成效,基礎信息庫和重要業務套用系統建設開始起步,農業和農村信息化建設取得進展,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取得突破,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斷增強。但從總體上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信息化意識淡薄,信息化建設、管理、運行體制不完善;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尚未形成,重複建設問題突出;共享機制尚未建立,信息共享程度低;業務套用水平不高,協同能力較弱;安全監管乏力,保障能力不強;信息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尚未充婚獄分發揮。因此,各地、各部門必須增強加快信息化建設的緊迫感,把信息化提升到端體譽和交通、能源、水利、環保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優先發展,為促進“兩大跨越”和中原崛起提供重要戰略支撐。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3.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雅提捉蘭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戰略部署,把握“兩化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以需求為導向,以電子政務為突破口,以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為核心,著力推進信息化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服務型政府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的套用,促進“兩大跨越”和中原崛起。
  4.基本原則。
  統籌規劃,集約發展。堅持統一規劃,強化綜合協調,完善信息化管理體制和協同推進機制。堅持頂層設計、集約建設您烏捆設,避免重複建設,促進協調發展。
  整合資源,促進共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把存量整合與增量投入有機結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效益。建立和完善套用與共享機制,統一標準,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突出重點,深化套用。適應社會需求,服務人民民眾,選擇社會公眾急需、受益面廣、信息密集的項目優先實施,先易後難、先急後緩,重點突破、分步實施,不斷深化套用,確保取得實效。
  防管結合,確保全全。按照積極防禦、綜合防範的方針,堅持管理與技術並重,制定和完善網路與信息安全策略,建立有效的保障體系,確保網路與信息安全。
  5.發展目標。
  信息化對“兩大跨越”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至2012年,信息基礎設施較為完備,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體系初步建立,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重點業務套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我省信息化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信息化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信息化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至2012年,建成較多獄多為完善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入口網站成為政務信息公開和為社會公眾服務的重要渠道,實現60%以上的行政許可線上辦理,政府信息化管理和套用水平大幅提高。
  信息化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帶動作用充分顯現。至2012年,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省大型企業實現信息化與企業管理、商業模式、生產製造過程的深度融合,全省經常性套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業務的中小企業數量達50%以上,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大幅提高。
  信息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至2012年,國民信息素質明顯提高,重點業務系統得到廣泛套用,實現每個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建設一個綜合性信息服務站目標,信息化建設成果惠及廣大民眾。
  三、以電子政務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6.強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構建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電子政務區域網路,由省委辦公廳牽頭,依託現有網路資源,實現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法院、省檢察院6大業務網路的頂層互聯互通,滿足內部辦公和管理決策的需要。電子政務外網,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整合省政府入口網站、省電子政務外網平台和其他已有外網資源,滿足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要。
  構建省、市、縣三級中樞。省電子政務骨幹傳輸網儘快向各縣(市、區)延伸,建成覆蓋全省、統一便捷的骨幹傳輸網。未建設縱向網的部門和單位未經批准一律不再新建,已有的縱向網要逐步整合到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骨幹傳輸網。各省轄市、縣(市、區)要整合建設統一的網路平台,實行統一的網路管理,儘快形成省、市、縣三級中樞。
  構建集中統一的政府綜合入口網站群。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建設和完善政府入口網站,儘快形成集中統一的政府綜合入口網站群。通過建設套用系統,加強後台支撐,擴展網站功能,及時更新內容,提供政務信息、行政審批、投訴受理等業務,使政府綜合入口網站群成為服務公眾和企業的重要視窗與紐帶。
  深化電子政務業務系統套用。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電子政務建設,完善重點業務套用系統,促進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7.大力推進“兩化融合”。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技術在現代裝備製造、食品、有色、化工、紡織(服裝)等5大工業主導產業的普及套用,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信息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矽光伏、光電子、鋰電池和優勢軟體等為重點,以基地化、特色化、產業化為主線,引進戰略投資,承接產業轉移,著力推動大企業、大項目建設,強化自主創新,引導集聚發展,逐步形成技術領先、基礎雄厚、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為“兩化融合”提供技術支撐。
  8.紮實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
  利用公共網路,採用多種接入手段,紮實推進電話、寬頻村村通工程,提高農村電話和寬頻普及率,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務,建設城鄉統籌的信息服務體系,為“三農”發展提供適用的市場、科技、教育、衛生等信息服務。結合家電下鄉深入推進信息下鄉工作,實現信息內容、信息服務和信息終端進鄉入村。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家協會的帶動作用,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套用。
  9.積極推進服務業信息化。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加快發展網路增值服務、電子金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專業信息服務、諮詢中介等新型服務業。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展網路行銷,實現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有機結合。整合物流信息資源,完善物流信息化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10.努力建設先進網路文化。
  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旅遊等領域的數位化進程,推進以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檔案館和數字影院等為重點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保護民間文化、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廣泛套用。積極培育文化創意、廣告會展、動漫和網路遊戲等新興文化業態,促進信息與文化兩大產業融合發展。規範網路文化傳播秩序,強化信息內容管理,建設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
  11.穩步推進社會領域信息化。
  提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與科研設備網路化套用水平。加快醫療、醫藥和醫保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加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體系。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構建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類危機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和處置能力。重視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的信息化建設。
  四、建設和完善基礎支撐體系,促進資源共享與信息安全
  12.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最佳化網路結構,提高網路性能,從業務、網路和終端等層面推進“三網融合”(網際網路、廣電網、通信網融合)。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寬頻接入,加快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積極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著力建設有線、地面、衛星傳輸相結合的覆蓋全省的數位電視網路,積極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全面提高網路技術水平和覆蓋能力。
  13.建設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體系。
  加快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巨觀經濟等4大基礎資料庫建設,拓展相關套用服務功能。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建立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規範政府基礎信息的採集和套用,實現共用性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規範化登記、制度化更新,推進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引導政府信息資源實現社會化增值,規範政府信息資源公益性服務行為,鼓勵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及時處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動和有效利用。
  14.建設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全面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和風險評估制度,整合建立統一的安全支撐平台,集中提供安全防禦、安全支撐、套用支撐等服務,建立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身份認證、授權管理、責任認定為主要內容的網路信任體系。依託安全支撐平台,加快容災備份體系建設,集中實現各級業務套用系統和信息資源的災難恢復。整合建立全省計算機病毒防治、應急處置、安全通報中心,提供入侵防禦、漏洞掃描、病毒防護、內容過濾等信息安全服務,採取分級分域的安全防護策略,提高全省網路和信息安全綜合防護能力。建立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外網各自統一的信息加密保護、電子認證、密鑰管理基礎設施和套用支撐等密碼保障體系。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系統使用管理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和要求進行。
  五、積極推進重點業務系統(工程)建設,深化信息技術與資源套用
  15.加快電子政務套用系統建設。
  應急聯動和指揮系統。整合公安、氣象、安全生產監管、衛生等部門資源,實現應急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建立集服務、監控、調度、指揮於一體的應急平台,全面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
  網上審批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梳理與運行平台、行政效能監察與評估系統,廣泛推行網上審批和線上“一站式”服務,對行政審批實行實時、動態、全程監控。“平安河南”信息服務系統。統籌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和信訪等部門資源,建設包括公共安全、檢察業務、司法審判、信訪業務等相關管理服務系統,為建設“平安河南”提供有力保障。
  信用信息服務系統。整合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公安、稅務、金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資源,構建企業和個人信用系統,實現信用聯動監管和公共信用服務。
  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系統。依託法人單位基礎資料庫制定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和已分享資料夾,實現工商、國稅、地稅、質量技術監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海關等部門企業基礎信息的實時交換和比對,提高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
  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完善三級環境自動監控平台,建設環境應急監測與指揮系統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環境空氣品質、重點污染源等自動監控系統,提高環境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和自動化水平。
  16.加快經濟領域信息化套用工程建設。
  企業信息化推廣工程。以主導產業的大型企業為依託,聯合軟體骨幹企業和科研院所,組建行業信息化推廣套用聯盟,推進“兩化融合”。依託中小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通過與行業信息化推廣套用中心對接,探索推廣低成本信息化套用模式,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
  信息惠農工程。以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為依託,整合農業、文化、教育、商務、科技等部門信息資源,建設省級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和農村信息服務網點,開發農村市場服務系統、農村科技服務系統、農村人力資源培訓系統、農業減災防災預警系統、村務管理信息系統等5個套用系統,為糧食核心區建設提供綜合性、專業性、特色性信息服務,實現“四個一”(即每鄉鎮建一個信息站和一個信息庫,每村建一個信息點和一個農副特產品信息欄目)。
  電子商務推進工程。深化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電子商務套用,支持面向行業並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運營機構提供行業公共信息服務,推進企業間電子商務套用。強化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服務,推動政府採購電子商務套用。建立一批特色鮮明、內容豐富、服務能力強、影響力大的品牌網站,促進網上銷售和流通。
  17.加快文化和社會領域信息化套用系統建設。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系統。整合文化、旅遊、廣電、新聞出版等相關部門文化資源,深入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資源數位化系統,促進文化強省建設。
  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以河南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為主要平台,建立覆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高速寬頻網路,建設高質量教育信息資源庫,形成多層次的資源開發、整合和共享機制,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提供網路信息服務,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不斷滿足人們終身學習的需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整合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及人力資源市場等信息資源,建設和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系統,為公眾提供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服務。
  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整合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建設公共衛生資料庫,建設覆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疫情預警預報、醫療救治、指揮調度、信息發布等功能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
  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城市規劃、建設、房產、城管、交通運輸、國土資源等部門資源,建設城市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城市規劃、市政設施等信息資源共享。加快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綜合服務。
  六、強化保障措施,最佳化發展環境
  18.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協調作用,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省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作為具體辦事機構,承擔統籌規劃、調配資源、制定政策、督查落實等職能。依託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建立信息資源管理中心,負責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整合和共享工作,為跨部門的業務系統提供技術支撐。建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負責信息安全產品、系統安全測評和風險評估等工作,涉密系統由保密部門負責。建立密鑰管理中心,負責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和外網密碼的生成、配發、使用、銷毀等工作。省政府各部門要按照職責要求,完善組織領導,加強協同配合,提高頂層設計能力。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應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組織管理機構,做到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19.規範項目規劃與管理。
  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各級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上級信息化規劃和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信息化總體規劃。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總體規劃編制本系統、本部門的信息化專項規劃,報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所有省財政投資的信息化項目須經省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初審並提出意見,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綜合平衡後按程式審批下達。政府部門自籌資金建設的信息化項目,須報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使用上級財政性資金建設的信息化項目,建設單位須抄報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財政投資信息化項目套用效果的評價,督促項目發揮效能。對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化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保密工作。
  20.加大資金投入。在省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用於基礎性、綜合性和跨部門的信息化項目建設,並根據發展需求逐步增加。電子政務建設資金、運行維護費用要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分級解決,骨幹傳輸網路運行維護費用下管一級。建立健全統一的電子政務運行維護機制,鼓勵主機託管、服務外包和市場化運作。堅持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多渠道投資信息化建設。在競爭性領域以社會資金投入為主,鼓勵企業運用自有資金及多種金融工具投資信息化建設,吸引國內外風險資本進入我省信息化建設市場。涉及國家秘密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和要求進行。
  21.完善法規、政策、標準。
  貫徹落實《河南省信息化條例》,及時查處違法行為,維護信息化管理秩序。研究制定信息採集和更新、信息交換與共享、網路和網站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和制度,積極推動地方性法規的擬訂和出台。推進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的套用,研究制定急需的信息化地方標準。加強標準的宣傳和貫徹,強化標準在信息化各個環節中的套用,規範各地、各部門信息化管理和建設。
  22.加強培訓與宣傳。
  完善信息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制定信息化培訓計畫和方案,努力造就一支複合型、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各級行政學院要重點抓好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培訓,把信息化作為公務員初任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的重要內容。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多層次、多領域宣傳信息化工作,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識和素質,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23.建立績效考核機制。
  研究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獎懲機制,定期考核評價信息化建設和套用情況,確保信息化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以上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五日
  整合資源,促進共享。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把存量整合與增量投入有機結合,使有限的資源發揮更大效益。建立和完善套用與共享機制,統一標準,實現互聯互通和資源共享。
  突出重點,深化套用。適應社會需求,服務人民民眾,選擇社會公眾急需、受益面廣、信息密集的項目優先實施,先易後難、先急後緩,重點突破、分步實施,不斷深化套用,確保取得實效。
  防管結合,確保全全。按照積極防禦、綜合防範的方針,堅持管理與技術並重,制定和完善網路與信息安全策略,建立有效的保障體系,確保網路與信息安全。
  5.發展目標。
  信息化對“兩大跨越”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至2012年,信息基礎設施較為完備,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體系初步建立,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重點業務套用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我省信息化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信息化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信息化對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推動作用日益明顯。至2012年,建成較為完善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入口網站成為政務信息公開和為社會公眾服務的重要渠道,實現60%以上的行政許可線上辦理,政府信息化管理和套用水平大幅提高。
  信息化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帶動作用充分顯現。至2012年,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省大型企業實現信息化與企業管理、商業模式、生產製造過程的深度融合,全省經常性套用信息化手段開展業務的中小企業數量達50%以上,信息化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大幅提高。
  信息化對構建和諧社會的促進作用不斷增強。至2012年,國民信息素質明顯提高,重點業務系統得到廣泛套用,實現每個行政村和城市社區建設一個綜合性信息服務站目標,信息化建設成果惠及廣大民眾。
  三、以電子政務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
  6.強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構建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電子政務區域網路,由省委辦公廳牽頭,依託現有網路資源,實現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法院、省檢察院6大業務網路的頂層互聯互通,滿足內部辦公和管理決策的需要。電子政務外網,由省政府辦公廳牽頭,整合省政府入口網站、省電子政務外網平台和其他已有外網資源,滿足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需要。
  構建省、市、縣三級中樞。省電子政務骨幹傳輸網儘快向各縣(市、區)延伸,建成覆蓋全省、統一便捷的骨幹傳輸網。未建設縱向網的部門和單位未經批准一律不再新建,已有的縱向網要逐步整合到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骨幹傳輸網。各省轄市、縣(市、區)要整合建設統一的網路平台,實行統一的網路管理,儘快形成省、市、縣三級中樞。
  構建集中統一的政府綜合入口網站群。由省政府辦公廳負責,建設和完善政府入口網站,儘快形成集中統一的政府綜合入口網站群。通過建設套用系統,加強後台支撐,擴展網站功能,及時更新內容,提供政務信息、行政審批、投訴受理等業務,使政府綜合入口網站群成為服務公眾和企業的重要視窗與紐帶。
  深化電子政務業務系統套用。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電子政務建設,完善重點業務套用系統,促進跨部門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7.大力推進“兩化融合”。
  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信息技術在現代裝備製造、食品、有色、化工、紡織(服裝)等5大工業主導產業的普及套用,推進設計研發信息化、生產裝備數位化、生產過程智慧型化和經營管理網路化。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推動高能耗、高物耗和高污染行業的改造,促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扶持中小企業信息化。
  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信息產業。充分發揮比較優勢,以矽光伏、光電子、鋰電池和優勢軟體等為重點,以基地化、特色化、產業化為主線,引進戰略投資,承接產業轉移,著力推動大企業、大項目建設,強化自主創新,引導集聚發展,逐步形成技術領先、基礎雄厚、自主創新能力強的主導產業,為“兩化融合”提供技術支撐。
  8.紮實推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
  利用公共網路,採用多種接入手段,紮實推進電話、寬頻村村通工程,提高農村電話和寬頻普及率,縮小城鄉“數字鴻溝”。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務,建設城鄉統籌的信息服務體系,為“三農”發展提供適用的市場、科技、教育、衛生等信息服務。結合家電下鄉深入推進信息下鄉工作,實現信息內容、信息服務和信息終端進鄉入村。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家協會的帶動作用,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套用。
  9.積極推進服務業信息化。
  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加快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轉變。加快發展網路增值服務、電子金融、現代物流、連鎖經營、專業信息服務、諮詢中介等新型服務業。鼓勵商貿流通企業開展網路行銷,實現虛擬市場與實體市場有機結合。整合物流信息資源,完善物流信息化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降低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
  10.努力建設先進網路文化。
  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旅遊等領域的數位化進程,推進以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檔案館和數字影院等為重點的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促進信息技術在保護民間文化、打造文化精品等方面廣泛套用。積極培育文化創意、廣告會展、動漫和網路遊戲等新興文化業態,促進信息與文化兩大產業融合發展。規範網路文化傳播秩序,強化信息內容管理,建設積極健康的網路文化。
  11.穩步推進社會領域信息化。
  提升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教育與科研設備網路化套用水平。加快醫療、醫藥和醫保機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推進醫療服務信息化。加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體系。整合社區公共服務信息資源,構建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類危機管理信息系統,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預警和處置能力。重視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的信息化建設。
  四、建設和完善基礎支撐體系,促進資源共享與信息安全
  12.完善綜合信息基礎設施。
  最佳化網路結構,提高網路性能,從業務、網路和終端等層面推進“三網融合”(網際網路、廣電網、通信網融合)。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寬頻接入,加快發展下一代網際網路,積極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著力建設有線、地面、衛星傳輸相結合的覆蓋全省的數位電視網路,積極推進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全面提高網路技術水平和覆蓋能力。
  13.建設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體系。
  加快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巨觀經濟等4大基礎資料庫建設,拓展相關套用服務功能。加強政府信息資源管理,建立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和交換體系,規範政府基礎信息的採集和套用,實現共用性信息資源的集約化採集、規範化登記、制度化更新,推進政府部門間信息共享。引導政府信息資源實現社會化增值,規範政府信息資源公益性服務行為,鼓勵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信息資源的深度開發、及時處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動和有效利用。
  14.建設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全面落實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涉密信息系統分級保護和風險評估制度,整合建立統一的安全支撐平台,集中提供安全防禦、安全支撐、套用支撐等服務,建立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身份認證、授權管理、責任認定為主要內容的網路信任體系。依託安全支撐平台,加快容災備份體系建設,集中實現各級業務套用系統和信息資源的災難恢復。整合建立全省計算機病毒防治、應急處置、安全通報中心,提供入侵防禦、漏洞掃描、病毒防護、內容過濾等信息安全服務,採取分級分域的安全防護策略,提高全省網路和信息安全綜合防護能力。建立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外網各自統一的信息加密保護、電子認證、密鑰管理基礎設施和套用支撐等密碼保障體系。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系統使用管理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和要求進行。
  五、積極推進重點業務系統(工程)建設,深化信息技術與資源套用
  15.加快電子政務套用系統建設。
  應急聯動和指揮系統。整合公安、氣象、安全生產監管、衛生等部門資源,實現應急信息的交換和共享,建立集服務、監控、調度、指揮於一體的應急平台,全面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指揮和處置能力。
  網上審批和行政效能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梳理與運行平台、行政效能監察與評估系統,廣泛推行網上審批和線上“一站式”服務,對行政審批實行實時、動態、全程監控。“平安河南”信息服務系統。統籌公安、檢察院、法院、司法和信訪等部門資源,建設包括公共安全、檢察業務、司法審判、信訪業務等相關管理服務系統,為建設“平安河南”提供有力保障。
  信用信息服務系統。整合質量技術監督、工商、公安、稅務、金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資源,構建企業和個人信用系統,實現信用聯動監管和公共信用服務。
  企業基礎信息共享系統。依託法人單位基礎資料庫制定企業基礎信息交換和已分享資料夾,實現工商、國稅、地稅、質量技術監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海關等部門企業基礎信息的實時交換和比對,提高市場監管和公共服務能力。
  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完善三級環境自動監控平台,建設環境應急監測與指揮系統和飲用水源地水質、環境空氣品質、重點污染源等自動監控系統,提高環境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和自動化水平。
  16.加快經濟領域信息化套用工程建設。
  企業信息化推廣工程。以主導產業的大型企業為依託,聯合軟體骨幹企業和科研院所,組建行業信息化推廣套用聯盟,推進“兩化融合”。依託中小企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台,通過與行業信息化推廣套用中心對接,探索推廣低成本信息化套用模式,提升中小企業信息化水平。
  信息惠農工程。以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系統為依託,整合農業、文化、教育、商務、科技等部門信息資源,建設省級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和農村信息服務網點,開發農村市場服務系統、農村科技服務系統、農村人力資源培訓系統、農業減災防災預警系統、村務管理信息系統等5個套用系統,為糧食核心區建設提供綜合性、專業性、特色性信息服務,實現“四個一”(即每鄉鎮建一個信息站和一個信息庫,每村建一個信息點和一個農副特產品信息欄目)。
  電子商務推進工程。深化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電子商務套用,支持面向行業並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運營機構提供行業公共信息服務,推進企業間電子商務套用。強化國際貿易電子商務服務,推動政府採購電子商務套用。建立一批特色鮮明、內容豐富、服務能力強、影響力大的品牌網站,促進網上銷售和流通。
  17.加快文化和社會領域信息化套用系統建設。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系統。整合文化、旅遊、廣電、新聞出版等相關部門文化資源,深入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具有河南特色的文化資源數位化系統,促進文化強省建設。
  教育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以河南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為主要平台,建立覆蓋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高速寬頻網路,建設高質量教育信息資源庫,形成多層次的資源開發、整合和共享機制,為各級各類教育機構提供網路信息服務,實現高質量教學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的共享,充分利用多媒體、網路技術不斷滿足人們終身學習的需求。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整合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及人力資源市場等信息資源,建設和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業務系統,為公眾提供勞動就業、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服務。
  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整合公共衛生信息資源,建設公共衛生資料庫,建設覆蓋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實現疫情預警預報、醫療救治、指揮調度、信息發布等功能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
  城市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整合城市規劃、建設、房產、城管、交通運輸、國土資源等部門資源,建設城市綜合管理系統,實現城市規劃、市政設施等信息資源共享。加快社區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綜合服務。
  六、強化保障措施,最佳化發展環境
  18.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強化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決策協調作用,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省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作為具體辦事機構,承擔統籌規劃、調配資源、制定政策、督查落實等職能。依託電子政務內、外網資源建立信息資源管理中心,負責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整合和共享工作,為跨部門的業務系統提供技術支撐。建立信息安全測評中心,負責信息安全產品、系統安全測評和風險評估等工作,涉密系統由保密部門負責。建立密鑰管理中心,負責電子政務區域網路和外網密碼的生成、配發、使用、銷毀等工作。省政府各部門要按照職責要求,完善組織領導,加強協同配合,提高頂層設計能力。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對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應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和組織管理機構,做到領導到位、組織到位、措施到位。
  19.規範項目規劃與管理。
  堅持先規劃、後建設,各級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根據上級信息化規劃和本行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本行政區域信息化總體規劃。有關部門應當根據總體規劃編制本系統、本部門的信息化專項規劃,報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所有省財政投資的信息化項目須經省政府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初審並提出意見,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綜合平衡後按程式審批下達。政府部門自籌資金建設的信息化項目,須報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備案。使用上級財政性資金建設的信息化項目,建設單位須抄報同級信息化主管部門。加強對財政投資信息化項目套用效果的評價,督促項目發揮效能。對涉及國家秘密的信息化項目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保密工作。
  20.加大資金投入。在省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用於基礎性、綜合性和跨部門的信息化項目建設,並根據發展需求逐步增加。電子政務建設資金、運行維護費用要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分級解決,骨幹傳輸網路運行維護費用下管一級。建立健全統一的電子政務運行維護機制,鼓勵主機託管、服務外包和市場化運作。堅持以政府投入為導向、企業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多渠道投資信息化建設。在競爭性領域以社會資金投入為主,鼓勵企業運用自有資金及多種金融工具投資信息化建設,吸引國內外風險資本進入我省信息化建設市場。涉及國家秘密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和服務應當按照國家有關保密法律、法規和要求進行。
  21.完善法規、政策、標準。
  貫徹落實《河南省信息化條例》,及時查處違法行為,維護信息化管理秩序。研究制定信息採集和更新、信息交換與共享、網路和網站管理、項目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和制度,積極推動地方性法規的擬訂和出台。推進國家和行業信息化標準的套用,研究制定急需的信息化地方標準。加強標準的宣傳和貫徹,強化標準在信息化各個環節中的套用,規範各地、各部門信息化管理和建設。
  22.加強培訓與宣傳。
  完善信息化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制定信息化培訓計畫和方案,努力造就一支複合型、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各級行政學院要重點抓好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培訓,把信息化作為公務員初任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的重要內容。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多層次、多領域宣傳信息化工作,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識和素質,形成全社會積極參與信息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23.建立績效考核機制。
  研究制定科學、合理、可行的信息化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獎懲機制,定期考核評價信息化建設和套用情況,確保信息化建設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以上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六月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