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見

《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見》是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布的檔案,發布時間是2007年09月24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意見
  • 發文字號:豫政〔2007〕64號
  • 發布時間:2007年09月24日
  • 發布單位:河南省人民政府
檔案全文
各省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防沙治沙工作的決定》(國發〔2005〕29號)(以下簡稱《決定》)精神,加快我省防沙治沙步伐,現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進一步提高對防沙治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我省防沙治沙取得了顯著成效。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防沙治沙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進一步加大了防沙治沙工作力度,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沙化土地面積由建國初期的128.9萬公頃減少到現在的64.6萬公頃,減少了50%;沙荒面積由32.7萬公頃減少到1.92萬公頃,減少了94.2%。大大改善了沙區的生態環境,推進了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方式的轉變,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土地沙化形勢依然嚴峻。我省是黃淮海地區土地沙化比較嚴重的省份之一。沙區主要由黃河改道和決口泛濫而成,分布在沿黃44個縣(市、區)範圍內,占我省縣域總數的27.7%,鄭州、開封等主要城市位於其中,風沙嚴重影響著城鄉人民的生產生活。當前,沙區的毀林開荒、盲目開發等問題較為嚴重,防沙治沙任務仍然艱巨。
  防沙治沙意義重大。防沙治沙是一項社會公益事業,既是改善生態、保障生態安全的重大舉措,又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保障,對建設錦繡河南、構建和諧中原具有重大意義。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防沙治沙重要性的認識,深入貫徹《決定》精神,加強領導,真抓實幹,使沙區面貌得到根本改觀。
  二、指導思想與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重自然和經濟規律,動員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實行林、田、水、路綜合治理,在沙區建立以植樹造林為主的綜合農田防護體系,促進農民增收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目標任務。力爭到2010年,沙區新建和完善農田防護林面積25.7萬公頃,1.92萬公頃沙荒地得到全部治理,有1燉3的縣(市、區)建成林業生態縣。
  三、合理布局,科學規劃
  認真編制和組織實施規劃。沙區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把防沙治沙工作納入全省林業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原則,做到宜林則林、宜農則農。凡沙化程度為重度和極重度的流動沙丘(地)及半固定沙丘(地),全部營造防風固沙林;在風沙危害程度為輕度和中度的半固定沙地和沙改田上營造小格線農田林網和林糧間作;在一般泛風沙耕地上營造大格線農田林網。根據沙區土地資源的特點,因地制宜,調整種植結構,推廣農林複合種植的經驗,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產出效益,促進農民增收。同時,要大力發展速生豐產林、經濟林和高檔觀賞花木等,做到治理和開發相結合,促進沙區生態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各地政府要認真做好全省林業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中防沙治沙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確保按期完成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力求取得實質性效果。
  四、切實加強沙化土地綜合治理
  加強沙化土地綜合治理。要按照規劃,因地制宜地採取植樹造林、引黃灌溉、打井配套、農業綜合開發等措施,積極治理沙化土地。在沙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喬、灌結合的綜合農田防護林體系,對區位重要、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的沙化耕地,要實行林農立體種植,固沙改土。對沙化嚴重的耕地,要種植有固氮作用的經濟作物,加強灌溉。同時推行免耕留茬等保護性耕作措施。抓好治沙重點工程建設。要認真抓好正在實施的國家和省防沙治沙工程,嚴格按照工程管理方法,做到按規劃設計,按設計施工,按施工驗收。把好整地、苗木、栽植等各道工序,提高工程的建設質量。要切實抓好開封市國家防沙治沙示範區建設,積極探索防沙治沙的政策和技術模式,為全國及全省防沙治沙提供經驗。要加強對工程進度、質量和資金的管理,加大對違規使用資金和工程質量事故的責任追究力度,確保防沙治沙工程順利實施。
  切實保護好沙區林草植被。要加強對沙區林草植被的保護,落實保護責任,杜絕“邊治理、邊破壞”的現象。切實保護好沙區現有林地資源,不是涉及國計民生的重點工程,不得征占用,需要征占用的必須依法評估並辦理有關審批手續。對通過植樹種草已封禁固定的沙丘,在水利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適度開發,使沙化土地逐步得到耕作改良,嚴禁大面積的盲目開墾,造成新的風沙危害。
  控制防風固沙林的採伐。要加強對沙區防護林的經營管理,對土地沙化嚴重地區的防護林嚴禁一次性大面積採伐;確需更新的,要有計畫地實行輪伐並及時更新,做到體系長存、功能不減、科學利用。對營造的速生豐產用材林和一般性農田林網,可根據林木的工藝成熟滿足採伐需要。
  五、完善防沙治沙扶持政策
  建立穩定的投入機制。各地政府要把防沙治沙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和固定資產投資計畫,並隨著財力的增強,加大對防沙治沙的資金投入。省政府繼續把防沙治沙作為林業生態重點工程列入財政預算。在沙區安排的扶貧開發、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凡涉及防沙治沙內容的,都要按規定搞好防沙治沙。要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拓寬籌資渠道。世行貸款、日元貸款造林項目、世行貸款農綜和亞行貸款經濟林項目,要向沙區傾斜安排,增加防沙治沙投入。
  實行稅收優惠和信貸支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執行國家現行的防沙治沙稅收優惠政策。單位和個人投資進行防沙治沙的,在投資階段免徵各種稅收;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國家防沙治沙貸款貼息資金的監督與管理。對符合銀行貸款條件的防沙治沙項目,有關銀行要適當放寬條件,積極給予信貸支持,並做好各項金融服務。繼續擴大農民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範圍,支持有條件、有生產能力、守信用的農戶通過防沙治沙、發展多種經營,實現增收致富。
  扶持各種社會主體參與防沙治沙,並保障其合法權益。要創造公平競爭環境,為各種社會主體開展防沙治沙提供條件。沙化土地可以通過承包、租賃等多種形式落實經營主體,按照簽訂的契約限期進行治理。治理後的沙化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契約期內可以依法繼承和流轉。改革現行防沙治沙投入和管理方式,凡納入國家、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範圍內的公益性治沙活動,經縣級以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檢查驗收合格後,享受國家、省級重點工程項目的資金補助等政策。對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沙區森林資源,要以多種方式給予經營者合理補償。
  合理開發利用沙區資源。堅持有效保護、合理開發的原則,積極引導各種經濟實體充分利用沙區優勢資源,發展特色優勢產業。要扶持一批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的龍頭企業,開展資源培育、生產加工、運輸貯藏和市場行銷。鼓勵以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建立原材料基地,有條件的地方還要發展特色旅遊業及其他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沙區經濟發展。
  六、堅持科學治沙、依法治沙
  加強科研與技術推廣。加強沙地適生樹種及作物品種和栽植技術研究,探索沙區主體種植和農林複合經營的技術模式,提高林木的防護效益和經濟效益。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大現有科技成果的轉化力度,使科技支撐貫穿防沙治沙重點工程的全過程,提高工程建設的質量與效益。搞好沙區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基層技術人員和農民技術培訓,積極培育農民專業技術協會和其他專業經濟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程服務。
  開展經常性沙化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沙化監測體系,科學開展監測工作。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國家的安排,定期組織對全省土地沙化情況進行監測,及時公布監測結果。市、縣(市、區)政府林業主管部門,要對當地的土地沙化情況進行經常性監測,並及時向本級政府報告監測結果,向社會發布沙化信息,積極調整、完善預防和治理措施。
  嚴格依法治沙。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範管理防沙治沙工作。充實執法監管力量,明確執法責任,健全監督機制,積極配契約級人大搞好執法檢查,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打擊破壞沙區林木植被和野生動植物資源、非法征占用沙化土地等違法行為。
  七、加強對防沙治沙工作的領導
  防沙治沙工作實行政府負責制和部門責任制。沙區各級政府對防沙治沙工作負總責,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要把防沙治沙目標任務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加強防沙治沙管理機構和隊伍建設。省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要負責做好全省防沙治沙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防沙治沙工作。
  要大力開展防沙治沙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態保護意識。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民眾性防沙治沙的新機制、新辦法,引導民眾積極參與防沙治沙活動。動員全社會的力量,關心和支持防沙治沙事業。各級政府對在防沙治沙事業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九月四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