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傳統兒歌》是2017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志飛。
基本介紹
- 書名:河南傳統兒歌
- 作者:馬志飛
-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4月1日
- ISBN:9787567220614
《河南傳統兒歌》是2017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志飛。
《河南傳統兒歌》是2017年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志飛。內容簡介本著以河南傳統兒歌為對象,意欲對河南傳統兒歌的源與流進行初步梳理,探討河南兒歌的藝術價值,讓讀者初步了解河南傳統兒歌的文本體裁和音樂形態特點,揭...
⑴ 唐兒歌:《又玄集》作“《杜家唐兒歌》”。唐兒:杜黃裳之子,小名叫“唐兒”。杜黃裳夫人是唐朝的公主,所以兒子小名取作“唐兒”。⑵ 杜豳(bīn)公: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今陝西長安縣東南)人,官為平章事,封邠(即豳字,唐玄宗改為邠)國公。⑶頭玉:指玉一般的頭骨。磽(qiāo)磽:堅硬...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是唐代詩人李益所寫的一首七言古詩。這首詩描繪出了一幅歡送征人返鄉的景象,通過描寫漢族征人的有家可回來襯托出“胡兒”的無家可歸,更加突出了詩人無盡的思鄉之情。全詩跌宕起伏,轉接自然,巧妙銜接,表現出了詩人巧妙的構思和高度的技巧。作品原文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
號子高亢熱烈、山歌嘹亮悠長、田歌詼諧風趣、小調委婉纏綿、革命歷史民歌熱情奔放、兒歌童趣十足,每一種都具有其獨特風采,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信陽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人們社會生活實踐, 以及內心的情感、思想、和希望。代表作品 信陽民歌代表作品有《豐收樂》《一把傘》《山鄉漁歌》《鑼鼓鬧秧》等。除此之外,信陽傳統...
現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於 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此後,這方面的專集才逐漸多了起來。從現有材料看,我國古代童謠大體上呈現出“兩多兩少”的狀況:亂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內外戰爭頻繁,國家分裂,生靈塗炭,反映這一時期...
河南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小花開枝頭;八九築巢燕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湖南 冬至是頭九,兩手藏袖口;二九一十八,口中似吃辣椒;三九二十七,見火親如蜜;四九三十六,關住房門把爐守;五九四十五,開門尋暖處。六九五十四,楊柳樹上發青絛;七九六十三,行人脫衣衫;八...
南陽,位於豫西南鄂、豫、陝三省交界處,地位特殊,民間歌曲又有數千年的積蘊,又分布在寬約110公里,長約150公里的十三個縣(市),有山歌、號子、田歌、小調、燈歌、兒歌、以及風俗歌、叫賣調等,品種繁多,風格多樣,各異,其區劃自然呈現出紛雜多變的局面。所以,在探討分析南陽地區民歌的色彩區劃分區、流傳...
西坪民歌的類型有山歌、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生活歌、愛情歌、兒歌、歷史傳說等多種,其中,勞動歌、愛情歌、生活歌地方特色濃郁。調門 西坪民歌包括大對花、小對花、陪郎、留郎、拜年調、繡荷包、採茶曲、石榴燒火、四六句等三十多個調門。演唱特色 西坪民歌音樂的演唱形式分為獨唱對唱、合唱三種,西坪民歌...
兒歌所唱: “乾隆通寶滿地抓,強似打狗串成家,花花世界玩一玩,來世轉生帝王家。”反映了高台演出的盛況。隨著演出團體的增加,競爭在所難免。濮陽桑寨六月十二水神會上,三家為提高聲譽,嘔心瀝血巧創絕技, “吊辮子”、 “盤叉”、 “沿鍘刀”、“打五把彩”、 “大上吊”等諸多絕技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
呂坤(1536—1618),字叔簡,號新吾,河南寧陵人。呂坤的父親呂得勝為了使兒童誦習有教育意義的兒歌,寫了《小兒語》。呂坤覺得義猶未盡,還有話可說,便寫了《續小兒語》。此書形式與《小兒語》相同,仍分四言、六言、雜言三部分。不過內容比《小兒語》更成人化了。宣傳中庸之道,主張做一切事情都不要過分...
在河南,焦作以前流傳著這樣的節前民謠:“二十三,祭灶關;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打酒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殺只鴨;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貼門旗兒(春聯);大年初一,撅屁股作揖。”在豫東則有民謠:“二十六,蒸饅頭;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八,貼年畫,二十九,門上瞅;年三十,...
至於當今仍流傳於民間的傳統歌謠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煙海,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漢族的除廠民謠、兒歌、四句頭山歌和各種勞動號子之外,還有“信天游”、“爬山歌”、“趕五句”以及“四季歌”、“五更調”、“十二月”。“十枝花”、“盤歌”等備具特色的多種樣式。至於像藏族的“魯”、“協”,壯族的“歡”...
叫叫愛說話iPhone版本於2013年3月上線,是全球百萬小朋友喜愛的《小雞叫叫》系列的最新力作,是一款潮媽潮爸必備育兒套用。內含學單詞、搭積木、聽兒歌、和小雞叫叫聊天……等多個模組,可以讓小朋友一邊玩耍一邊學習。喜歡叫叫嗎?快帶他回家吧!產品內容 一、精彩看點 1.3D製作全新的小雞叫叫形象。2.內置搭積木...
內容廣泛,有勞動歌、時政歌、儀式歌、陶情歌、生活歌、兒歌等;按腔調分為高腔山歌和平腔山歌。音樂特色鮮明,高腔和平腔山歌,起音都較高,跳躍性強,具有粗獷、激越、陡峭的抒情風格和大膽、利索、調皮的野性美特徵;表現形式豐富多樣,句式長短有致,俚俗方言襯詞較多,說唱風味很濃,全面記述了新化的天文地理、部族...
曾經,張鶴的主要創作領域是民樂、兒歌以及流行歌曲。在這一領域,她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在“中央電視台”弘揚傳統文化音樂晚會《道德經》專場中,張鶴為著名歌唱家王麗達原創的單曲“以百姓心為心”成為晚會中最經典的歌曲;為“中央民族樂團”首席金玥原創的二胡電影音樂專輯《春秋戰國》,獲得2010年度最佳唱片榜十大...
漢族民歌品種繁多,僅其不同的社會功能可以分為十大類:即勞動號子、山歌、小調、田歌、漁歌、情歌、茶歌、秧歌(包括燈歌)、風俗歌、兒歌、搖兒歌。東北部 平原民歌支區 該區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東北都、蘇北北部等黃河下游地帶,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區,基本上是一個沿海平原地帶。自古以來黃河下游屬於...
商城民歌的種類是按人們的自然感覺、口語習慣的稱謂來分的,在形式上大致可分為號子、山歌、小調、燈歌(也叫喜慶歌)、喪歌、兒歌等。凡在勞作時有領有合的民歌統稱號子,在耕作或放牛時的對歌等均稱山歌,流行於市鎮的委婉小唱稱小調,節日喜慶、婚嫁慶典的歡歌稱為燈歌,辦喪事或祭祀時的宗教歌在民間慣稱喪...
許來寒暑又經過。如今左降在閒處,始為管兒歌此歌。歌此歌,寄管兒。管兒管兒憂爾衰,爾衰之後繼者誰。繼之無乃在鐵山,鐵山已近曹穆間。性靈甚好功猶淺,急處未得臻幽閒。努力鐵山勤學取,莫遣後來無所祖。作者簡介 元稹(779~831),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為北魏鮮卑...
最後,介紹兩種兒歌伴唱踢法。1、里和,外拐,飄洋,過海 吟唱八個字,依次踢八下。其中唱“里、外、飄、洋、過”五個音節時用正腳各踢一下,唱“和”時用反腳向內踢一下,唱“拐”時用反腳向外踢一下,唱“海”時打一個跳。循環反覆,看誰踢得多。2、一鍋底,二鍋蓋,三酒盅,四牙筷,五釘錘,...
光山地區民間歌舞、小調豐富,素稱“歌舞之鄉”,每當秋季豐收和春節前後,每個村里都會玩燈,進行慶賀,演岀節目有龍舞、獅舞、採桑舞、花挑舞、盤子舞、船舞、車舞等,同時,人們扮演各種典故演唱光山流行的民歌、山歌、田歌、兒歌、小調等。打五件階段 隨著人們物質條件的提高,單一的玩燈活動已經不能滿足人民...
廣為流傳的烙饃在河南、蘇北和皖北逐步發展為特色麵食,形似煎餅,口感、材質、製法不同,因製作簡易、食用方便、易於保存,受到廣泛歡迎,是當地居民的日常飲食中的一部分。中原有流傳兒歌,“圓圓小餅徑尺長,根根饊條黃脆香,外軟里酥餅卷饊,送與抗金英雄嘗”。清代順治年間,方文來中原做客時,在其《北道行...
民歌多為民眾在口頭相傳中不斷加工提高的集體創作。其音樂語言簡明洗鍊,音樂形象鮮明、生動,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常見的民體裁材有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兒歌、風俗歌等。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陝西、山西、甘肅等省區的民歌。其中以花兒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按傳統說法,男歌手將女情人稱為花兒,女歌手將男情人稱為少年...
有詞有曲,可吹可唱,吹唱結合,唱詞內容以土家語兒歌為主。咚咚喹用細尾竹、稻、麥桿製成,以刀削竹頭成簧片發音,長約13厘米左右。按製作材料有竹質、草質之分,按簧片質地,有竹片、葉片之別。竹製咚咚喹取徑為1厘米的細尾竹為管體,長約10~15厘米,上端留節,於節下削簧鑿孔開成三孔或四孔即成...
因此,五河民歌在明代從題材、體裁、內容和形式上都已經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專門的祭祀歌已經存在,民間的兒歌、山歌遍及村市。五河民歌由於文革期間“破四舊”的文化影響幾乎失傳,一些老藝人不被重視不說,還被冠以下流罪名,一些老民歌被定為下流歌曲,因此很多老藝人不敢在公開場合唱民歌,生怕引來麻煩,一段時間裡...
宜溝: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宜溝鎮。節使:持節的使者,泛指古代朝廷派到地方執行使命的大官。沖途:交通要道。民騎(jì)不給官家食,更要一騎增一卒:寫徵用民間馬匹,飼料和馬俠還要由人民負擔。卒,指馬夫。三日:一作“三里”。長須:長須奴,指官員的僕人。壓後:跟在後面。官伎:官妓。輿夫:車夫。居...
兒歌。有獨唱、對唱、邊遊戲邊唱、大人對小孩哼唱等多種形式,反映兒童生活歌詞口語化,淺顯易記。革命歷史民歌。民國時期,紅軍在潛江市開展革命活動時創作的宣傳革命的歌詞,配以民歌曲調,教給民眾演唱;民眾也自編自唱過一些反映革命內容的民歌。語言特色 潛江民歌根植於潛江方言,除《楚辭》的“兮”、“些”之...
兒歌 兒歌是兒童文學的一種,也屬民歌的範疇。它一般與童謠合稱為兒童歌謠。這類歌曲在我縣民間流唱非常普遍。其特點是:形式活潑,用詞簡練,韻律響亮,適合兒童接受和傳唱。歌詞內容大多反映了兒童對社會生活現象的感受和認識,展現了他們天真爛漫、嚮往美好未來的精神世界。兒歌的詞曲有兒童自編自唱的,也有成年人...
《學前必備:唐詩300首》是2007年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慧敏 葉青。內容簡介 《青蘋果啟蒙叢書》共三冊,《唐詩300首》、《謎語300首》、《兒歌300首》,整套叢書內容豐富,畫面引人入勝,寓教於樂,適應兒童“快樂學習”和“健康成長”的心智發展規律,是家長教子的“得力助手”,是開發兒童智力...
當時打太平鼓的多是年輕婦女與兒童,表演時邊打邊舞,間歇時唱民間小調“繩兒歌”,形式自由、活潑。抗日戰爭爆發後風習漸冷落,1950年代開始復甦,1980年代又興盛起來。此時,當年的舞蹈能手雖已年近花甲,但打起太平鼓來,其舞姿、動態依然那樣地優美、輕快。鼓聲喚醒了她們姑娘時的記憶,忘我的表演中又泛出年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