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省情水情宣傳教育,將節約用水納入國民素質教育體系和大中國小教育教學內容,宣傳節約用水法律法規、普及節約用水知識,引導公眾自覺參與愛水、節水、護水行動,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形成全社會節約用水的良好風尚和自覺行動。
第七條 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新聞媒體應當加強節約用水公益宣傳和輿論監督,宣傳推廣節約用水先進典型。
國家機關、學校、社區、賓館、商場、醫院、公園、文化場館、車站、機場等公共機構和場所,應當設定節約用水宣傳標語、標誌牌等,宣傳節約用水知識。
第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節水制度,在推進節約用水工作中充分聽取公眾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第九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節約用水的義務,有權舉報浪費水資源的行為。
對節約用水成效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依法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十條 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應當對標國際先進節水標準,建立健全深度節水控水指標體系,推進優水優用,循環循序利用,建設節水型標桿城市。
各設區的市、縣(市、區)積極推進高標準節水型城市創建,建設節水型社會。
第二章 用水管理
第十一條 省、設區的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指標體系,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最佳化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人口規模,控制高耗水項目建設。
建立健全用水總量與分類管理指標控制制度和激勵處罰機制,完善水資源稅徵收機制和水價體系。
第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各類水源和各行業用水需求,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建立多種水源聯合調度機制,科學利用水庫調蓄功能,用足用好外調水,合理利用當地地表水,鼓勵利用非常規水,嚴格控制開採地下水,確需開採地下水的,由縣級人民政府逐級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在引江和引黃受水區及地表水能夠滿足用水需求的區域,不得批准開採地下水,有序關閉現有取水井。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部門,根據上一級人民政府節約用水規劃以及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狀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節約用水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節約用水規劃應當包括水資源狀況評價、節約用水潛力分析以及節約用水目標、任務、措施、效果考核等內容。
第十四條 本省實行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省、設區的市、縣(市、區)行政區域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體系。
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本省行政區域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各設區的市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據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制定本行政區域內各縣(市、區)用水總量和用水效率控制指標,並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 各行政區域用水總量不得超過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用水效率應當達到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區域用水效率控制指標。
對用水總量或者地下水開採量接近控制指標的行政區域,限制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用水;達到或者超過控制指標的行政區域,暫停審批建設項目新增取用水。
用水效率未達標的行政區域,相關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採取措施達標。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劃定水資源承載能力地區類別,建立健全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水資源超載地區,應當制定並實施用水總量削減方案。
第十七條 規劃和建設項目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規定,開展水資源論證,並將節水評價作為重要內容。
建設項目所在區域已經開展水資源論證的,可以不再單獨進行節水評價。
第十八條 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建設項目取水許可申請人應當按照水資源論證報告確定的內容,建設取水工程和設施,落實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措施,並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
取水許可機關可以對項目工程建設期和運行期用水量分別進行核定。
第十九條 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用水單位和公共供水範圍內達到國家規定取水量的用水單位(以下統稱計畫用水單位),實行計畫用水管理。
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用水單位,由所在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用水計畫。
公共供水範圍內達到國家規定取水量的用水單位,由所在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城市供水主管部門下達用水計畫。
第二十條 計畫用水單位應當保證用水、節水設施正常運行,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建立健全用水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向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用水情況並定期開展水平衡測試,及時發現並整改存在的問題。
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督促、指導用水量超出下達年度用水計畫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計畫用水單位進行水平衡測試,查找超量原因,制定節約用水方案和措施。
第二十一條 公共供水企業應當協助水行政主管部門做好計畫用水單位管理工作,向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門提供企業供水情況及其供水範圍內的用水單位用水情況。
公共供水企業應當逐步將用水管控平台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平台對接。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建立省、設區的市、縣(市、區)重點監控用水單位名錄,加強對重點監控用水單位的監督管理。
建立完善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水資源的科學和精細管理。
第二十三條 省、設區的市人民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水行政以及其他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農業、工業、城鎮生活等領域的節水地方標準、節水載體建設和評價標準。
有關行業協會等社會團體可以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團體節水標準。企業可以根據需要自行制定或者與其他企業聯合制定企業節水標準。
第二十四條 省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本行業用水定額,經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並報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沒有行業主管部門的,用水定額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編制。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未制定或者嚴於省有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用水定額,並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用水定額應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變化和產品技術進步等情況及時進行修訂。
用水單位超過用水定額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指導、督促其實施節水改造,並實行超定額用水價格差異化制度和懲處措施。
第二十五條 用水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技術標準安裝取用水計量設施,加強日常維護和定期檢查,保障計量設施正常運行。有兩類以上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用水的,應當分別安裝取用水計量設施,實施分類分級計量。積極推進城鎮居民一戶一表改造。
農業取用水計量設施由農業灌溉設施管護主體負責安裝和維護。暫不具備安裝條件的,可以採用以電折水等替代方式進行計量。大中型灌區渠首和乾支渠口門應當實施取水計量。
工業、生活和服務業用水單位應當按規定安裝符合規定的線上計量監測設備,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測設備聯網並保證其正常運行。
第二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當制訂節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設節水設施。節水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建設項目審批單位應當將項目節水設施建設相關審批信息推送相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業主管部門。
項目建設單位組織開展諮詢、設計、施工、監理、驗收等活動時,應當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要求。已建成的節水設施不得擅自停止使用。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行業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節水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明確行政區域取用水權益,科學核定取水許可水量。探索流域內、地區間、行業間、用水單位間等多種形式的水權交易。
對用水總量達到或者超過區域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水量分配指標的地區,可以通過水權交易調節最佳化用水需求。
第三章 農業節水
第二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根據各地水資源條件,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推廣農業節水種植技術和節水耐旱作物品種,擴大節水耐旱作物種植比例。
第二十九條 在地下水嚴重超采地區,實施輪作休耕、旱作雨養,適度退減灌溉面積。嚴格限制開採深層地下水用於農業灌溉。
第三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改善灌溉條件,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灌區。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推廣農藝節水和工程節水,加強農田節水設施建設,因地制宜推廣噴灌、滴灌、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渠道防滲輸水灌溉、集雨補灌、水肥一體化、保護性耕作和深度保墒儲墒等節水技術措施。加強農田土壤墒情監測,推進測墒灌溉。
第三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應當推動實施規模畜禽養殖場節水技術改造,推廣先進適用的節水型養殖方式,採用節水型飼餵設備、機械乾清糞等技術和工藝。
第三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基層節水服務體系,培育專業化託管服務組織,創新節水服務模式,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參與農業節水服務。
第四章 工業節水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在生態脆弱、嚴重缺水和地下水超采地區,嚴格控制新建、改建、擴建高耗水項目,推進高耗水企業向水資源條件允許的工業園區集中;限制新增高耗水企業和項目,逐步減少現有高耗水企業和項目,有效利用再生水資源。
第三十五條 新建園區,應當統籌供水、排水、水處理及循環利用設施建設,推動企業間用水系統集成最佳化。
已建成的園區,應當逐步開展以節水為重點內容的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加強節水及水循環利用設施建設。
第三十六條 工業企業應當加強內部用水管理,建立節約用水管理制度,推廣高效冷卻、洗滌、循環用水、廢污水回用、高耗水生產工藝替代等節水技術和工藝,建設節水型企業。鼓勵工業企業設立水務經理,加強用水管理。
第三十七條 禁止生產、進口、銷售列入國家淘汰名錄的用水產品和設備。禁止使用列入國家淘汰名錄的節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
對採用列入國家淘汰名錄的節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的項目,不予批准取水許可。
第三十八條 礦泉水、純淨水生產企業和以水為主要原料的飲料生產企業,應當採用節水技術、工藝和設備。原料水的利用率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尾水應當回收利用。
第五章 城鎮節水
第三十九條 公共供水企業應當採用先進制水技術,減少制水水量損耗。加強對供水、節水和自用水設施的維護管理,開展取水、輸配水水量檢測,定期進行管網巡查,發現漏損及時維修改造,降低管網漏損率。超過國家規定漏損率的,漏損水量不得計入供水企業合理損耗水量。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推廣綠色建築,推動建築節約用水。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完善滯、滲、蓄、淨、用、排等相結合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新建公共建築應當安裝節水器具,採用列入國家鼓勵使用目錄的節水產品和設備。
第四十一條 國家機關、學校、醫院、賓館、文化場館、高速公路服務區、車站、機場等公共機構和場所應當建立完善節約用水管理制度,使用節水產品,配備完善的取用水計量設施,加強日常用水管理。
第四十二條 鼓勵居民使用節水器具,倡導節水型生活方式。
物業服務企業應當做好社區公共用水場所節水器具的日常維護,確保正常使用。
推動城鄉居民家庭節水,鼓勵養成節水型生活方式,循環利用生活用水,創建綠色節水家庭。
第四十三條 洗浴、洗車、人工滑雪場、洗滌等高耗水服務業應當採取節水措施,配備完善的節水和循環用水技術、工藝和設備。
第四十四條 城市園林綠化應當樹立生態節水理念,選用耐旱型樹木、花草,採用噴灌、微灌等節水灌溉方式。城市綠化不得利用地下水。
禁止使用地下水建造人造水景觀。
第四十五條 城鎮園林、環衛部門和公共消防給水設施產權人,應當加強給水設施管理,防止跑水漏水或者取水作他用。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村鎮生活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和生活用水設施改造,推廣使用節水器具,推進計量收費。
第六章 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再生水、微鹹水、海水、雨水、礦坑水等非常規水源的開發利用,組織編制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明確非常規水源用水需求、配置領域、配置量、供水能力和設施布局。
第四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標準,加強污水資源利用設施建設,加快實施現有污水處理設施提標升級擴能改造,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第四十九條 城鎮新區建設、舊城改造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應當因地制宜規劃布局再生水利用設施,有序推進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
市政管網未覆蓋的城區,可以採用分散式、小型化的處理回用設施對住宅小區、學校、企事業單位的生活污水進行達標處理,實現就近回收循環利用。
第五十條 建築面積達到國家和本省規定規模的賓館、辦公樓、住宅小區、學校等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
新建高速公路服務區應當同時建設污水處理和利用設施,已通車高速公路服務區應當確保污水處理和利用設施正常運行,充分收集、處理並利用污水資源。
第五十一條 具備使用再生水條件的鋼鐵、火電、化工、製漿造紙等高耗水行業以及建設項目,應當充分利用再生水。未充分利用的,應當相應核減其取水許可量。
園林綠化、城市道路噴灑、洗車等行業應當優先使用再生水,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再生水取水口,為其取用再生水提供便利。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鄉鎮區域位置和人口密集度,採用區域統籌、聯合共建的方式建設污水處理站,對農村污水進行集中處理與利用。對不具備污水集中處理利用條件的農村,應當採取措施實現生活污水就地就近資源化利用。
第五十三條 鼓勵微鹹水分布區在農業、工業和生態等領域,因地制宜開發、科學利用微鹹水。
第五十四條 鼓勵沿海地區進行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節約淡水資源。沿海城市可以將海水淡化水作為市政新增供水及應急備用重要水源。
第五十五條 新建城市基礎設施、住宅小區等建設項目應當配套建設雨水集蓄利用設施,實行雨污分流,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率。
城市和老舊小區改造應當將雨污分流納入改造內容。
第五十六條 鼓勵煤炭礦區及周邊工業企業建設礦坑水淨化和利用設施,促進礦坑水利用。
第七章 激勵保障
第五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財政相關資金,重點支持節水型社會建設、農業節水技術推廣、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地下水超採區綜合治理、水資源節約保護、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節水標準制定修訂、節水宣傳教育等。
鼓勵採用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節約用水相關工作。
第五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對符合條件的節水載體建設、計量設施安裝、節水器具使用、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項目予以支持激勵。
第五十九條 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貸款條件的節水工程建設、節水技術改造、非常規水源利用等項目優先給予支持。
第六十條 鼓勵開展節水技術和產品研發,重點支持用水精準計量、水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精準節水灌溉控制、管網漏損監測智慧型化、非常規水利用等先進技術及適用設備研發,促進節水科技成果轉化。
第六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價格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當地水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節約用水、公平負擔的原則,完善分類定價、差別水價、階梯水價等水價機制,實行水價動態調整,促進和引導全社會節約用水。
第六十二條 城鎮居民用水實行階梯水價制度。對具備條件的建制鎮推行階梯水價制度。
各階梯水量標準應當依據用水定額和水資源稀缺程度合理確定,執行不同的水價標準。第一階梯水量應當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第二階梯水量體現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合理用水需求;第三階梯水量充分體現水資源稀缺程度,有效抑制水資源浪費。
第六十三條 城鎮公共供水管網內非居民用水實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用水定額標準,合理確定分檔水量和加價標準。實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形成的收入,應當用於管網和計量設施改造、節水產品推廣、水質提升以及企業節水技術改造等,並可以對節水成效突出的企業進行獎勵。
第六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研究制定鼓勵契約節水管理的相關政策,在公共機構、公共建築、高耗水工業和服務業、公共管網漏損控制等領域,引導和推動契約節水管理。
第六十五條 用水產品的生產者可以自願委託依法設立的認證機構進行節水產品認證,取得節水產品認證證書,使用節水產品認證標誌。
通過節水產品認證的產品和設備,優先列入政府採購名錄。
第六十六條 對節水潛力大、使用面廣的用水產品,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水效標識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對列入水效標識管理產品目錄的產品依法進行水效標識監督檢查、專項檢查、驗證管理,並將檢查結果通報同級發展改革和水行政主管部門。
第六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節約用水信用管理制度,對失信的用水單位和個人依法實行聯合懲戒。
第八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未依法履行節約用水監督管理職責或者有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依規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對設區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予以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予以約談,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一)未按規定編制用水年度計畫和開展節水行動的;
(二)超過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控制指標的;
(三)未完成地下水採補平衡任務的;
(四)引江和引黃受水區及地表水能夠滿足用水需求而未按規定關閉取水井的;
(五)治理超采不力造成地下水位不升反降的;
(六)未按規定完成農業節水任務的。第七十條 對未經省人民政府批准開採地下水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下列規定予以處罰,對已開鑿的取水井責令限期封閉;逾期不封閉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一)在地下水禁止開採區開鑿取水井取水的,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二)在地下水限制開採區開鑿取水井取水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三)在其他區域開鑿取水井取水的,處三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違反本條例規定,工業、農業、服務業等用水單位超過用水定額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依法核減其用水計畫。
第七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計畫用水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處五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取水許可證:
(一)未按規定申報年度計畫用水量的;
(二)未取得用水計畫擅自取用水的;
(三)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用水原始記錄和統計台賬的。第七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予以處罰:
(一)未按規定安裝取用水計量設施或者監測設備的,按照《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罰;
(二)取用水計量設施或者監測設備運行不正常的,按照《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第五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罰;(三)線上計量監測設備未按要求與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監測設備聯網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予以處罰:
(一)項目建設單位未落實建設節水設施要求的,或者建設項目擅自停用節水設施的,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二)建設項目的節水設施沒有建成或者沒有達到國家規定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責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處五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未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或者應當利用再生水而未利用的,計畫用水單位未開展水平衡測試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款。
第七十五條 對發現的水資源浪費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對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單位和個人,責令改正,予以警告;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第七十六條 凡造成水污染和水安全隱患的,依法依規予以處罰。
第七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對法律責任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九章 附 則
第七十八條 本條例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內容
會議指出,《條例》是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解決河北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問題,運用法治化手段強化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保障水安全的重要舉措。《條例》堅持把“節水優先”、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體系貫穿於水資源取用全過程、經濟社會發展各行業、各領域,既注重強化問題導向,也注重目標導向,具有較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為高質量推進《條例》落實落地,會議明確七方面重點工作。
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到2025年,所有縣(市、區)全部開展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其中南水北調受水區縣(市、區)要率先建成節水型社會。
切實加強計畫用水管理工作。年底前,農業取用水戶將基本完成取水許可證發放工作,各市要按照農業取水許可證發放進度,及時下達農業用水戶用水計畫。
有序有力開展節水載體創建。積極推動節水型單位建設,按照水利部要求,到2022年,水利行業各單位全部建成節水型單位。今年年底前各市50%以上的市級水利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同時積極組織縣級水利單位開展節水型單位建設,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抓緊編制節水規劃。各地要會同發展改革部門,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水資源狀況,組織編制本級節水規劃。
高標準開展重點區域節水工作。《條例》明確雄安新區要對標國際先進節水標準,建立健全深度節水控水指標體系,推進優水優用,循環循序利用,建設節水型標桿城市。
用足用好節水重點制度。《條例》對節水重點制度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實化,各地要轉變現行節水管理模式,用足用好相關制度。
抓緊完善節水配套制度。各地要充分抓住《條例》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出台的有利時機,加快推動本地節水立法工作,制定落實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的配套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