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名 稱: | 河北省人民政府 關於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意見 | 索 引 號: | 000217883/2016-00255 |
發布機構: | 省政府辦公廳 | 文 號: | 冀政發〔2016〕33號 |
主 題 詞: |
| 發布日期: | 2016年07月06日 |
主題分類: | 其他 |
|
|
河北省人民政府 關於實施質量強省戰略的意見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建設質量強國新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提高我省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促進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建設,現就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提出如下意見:
檔案全文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落實《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協同發展、轉型升級、又好又快發展的主基調,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抓手,把提升質量作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積極構建多元共治質量工作格局,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和環境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河北製造”的品牌價值,強化“河北標準”的話語權,築牢“河北品質”的技術保障,推動“河北環境”不斷最佳化,助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邁向“質量時代”,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主要目標。質量強省戰略深入推進,質量提升、質量保障機制更加完善,巨觀質量管理能力水平明顯提升,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明顯增強,成為第一支柱產業,農產品品種、質量、效益顯著改善,重點工程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名優產品和服務品牌大量湧現,環境質量明顯最佳化,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占據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的百億元企業、千億元基地、萬億元產業。
到2020年,全省製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93.5%以上,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3.5以上,工業類名牌產品數量保持在1000項以上,服務業名牌在350項以上;農業類名牌產品300項以上,優質產品150項以上;中國馳名商標達到300項以上,國家地理商標、地理標誌產品達到100項;大中型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環境治理實現重大突破,空氣品質改善程度明顯高於以往,PM2.5濃度較2013年下降40%,污染嚴重的城市力爭退出全國空氣品質後10位。
二、狠抓質量提升,助推經濟轉型升級
(一)提升工業產品質量,推動“河北製造”向“河北智造”轉變。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全面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加快提高先進制造業產品質量。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建設產業轉型升級試驗區,實施工業基礎和智慧型製造、綠色製造標準化和質量提升工程。開展重點工業產品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推進鋼鐵、裝備製造、石化、建築建材、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質量升級,不斷向綠色、高端、高質、高效和品牌化邁進。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積極發揮新消費的引領作用,提高產品的檔次和附加值。
(二)注重農業發展質量,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計畫,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推進環首都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帶建設,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20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帶動市、縣建設1000個現代農業園區。穩步實施渤海糧倉和糧食豐產科技示範工程,提高糧食生產科技支撐能力。構建環京津都市現代農業圈、山前平原高產農業區、山地高效特色農業區、黑龍港生態節水循環農業區、壩上綠色生態產業區、沿海高效漁業產業帶區域布局,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加快新一輪品種更新換代,進一步提高高端高效產品比重。培育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增加主要農產品京津市場占有率。
(三)嚴格工程建設質量,打造精品優質工程。以建築、道路、水利工程為重點,建立工程招投標和質量監管聯動制度。全面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書面承諾制、永久性標牌制度和信息檔案制度,督促建設、勘察、設計、施工、監理五方主體項目負責人落實質量終身責任。積極採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大力推進節能建築建設和改造。推行樣板引路、標準化施工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加強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大禹獎”。
(四)最佳化服務管理質量,促進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深入實施物流業、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加快現代商貿物流示範區建設,打造一批鋼鐵、農副產品冷鏈、港口、商貿等優勢物流品牌。提升旅遊景區規範化、標準化、精品化建設水平,打造環京津休閒、太行山——燕山生態、壩上森林草原、沿海休閒度假等旅遊產業帶。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加強科技創業孵化器和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眾創空間。實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重點發展技術研究、工業設計、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開展服務質量監測分析,發布公共服務質量監測報告,構建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重點服務行業質量監測體系。規範服務質量分級管理,探索建立優質服務承諾標誌與管理制度、顧客滿意度評價制度,促進服務市場標準化、規範化、國際化發展。
(五)狠抓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效控制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大幅降低資源消耗。深入實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行動計畫,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健全煤炭質量檢測體系,加強燃煤鍋爐治理,推進清潔生產模式,提升清潔生產技術產業化和標準化水平。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六)做強特色產業質量,帶動縣域經濟發展。滄州、秦皇島市積極推進“質量強市示範市”建設,為全省樹立質量強市樣板。唐山市重點加強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使質量標準成為引領和推動發展的核心要求。張家口、承德市加大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建設力度,推動農產品在國內互認國際互通。保定市突出休閒旅遊,著力把京西百渡休閒度假區打造成為世界知名、國內一流旅遊目的地和度假地。廊坊市面向京津著力打造高科技產業基地,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石家莊、邯鄲市依託良好的產業基礎,加快推進高端製造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上檔升級。衡水、邢台等市突出縣域經濟特色產業,大力推動“一縣一品”發展,儘快使區域產業形成品牌。各地要以開發區建設為龍頭,加強科技研發、檢驗檢測、技術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建設,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帶動區域產業發展轉型升級。
三、夯實質量基礎,
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一)加強品牌培育創建,提升“河北製造”品牌價值。制定實施品牌培育“十三五”規劃,持續實施千項新產品開發、千項名牌產品培育“雙千”工程,完善名優品牌培育機制,培育更多單位和個人爭創中國質量獎、省名牌產品(服務)和省中小企業名牌產品、馳名商標和地理標誌產品,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高開發區、特色產品縣的區域競爭力。發展特色產業和百年老店,推進多種形式的品牌發展模式,全面增強企業商標註冊、培育、運用、保護、管理能力。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培育國家級區域公用品牌。深入推進國家和省級“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建設,推動區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提升區域重點產業和產業集聚區質量整體水平,增強區域產品質量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
(二)圍繞質量提升標準先行,增強“河北標準”話語權。實施“標準化+先進制造”,開展製造業標準化提升工程建設,推進技術創新與標準研製同步,促進成果轉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加快建立新農村建設標準體系,推進各類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標準化生產(養殖)基地建設。深化服務業標準化工作,推廣各類服務業標準化示範試點成果。建立京津冀地方標準資料庫,加強京津冀區域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推動地方標準互認互用。推行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公開聲明和監督制度,落實先進標準制訂獎勵政策,鼓勵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參加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化組織,推動河北標準“走出去”和“引進來”。
(三)夯實檢驗檢測技術基礎,築牢“河北品質”技術保障。加強檢驗檢測服務能力建設,提升藥品、農產品、食品、環境保護、工程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的檢驗檢測機構能力水平。在重要開發區或產業集聚區建設政府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台,加快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以及國家質檢中心,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技術機構面向社會開放服務,搭建具有公益性和社會第三方公正地位、市場化運作的公共檢驗檢測技術服務平台,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技術支撐。穩步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跨層級、跨行業整合,全面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力,形成在全國乃至世界叫得響的檢驗檢測產業品牌。針對廊坊市區位優勢,建設高端製造業產業發展檢測中心和檢測服務聯盟,為京津冀協同創新科技服務聚集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四)堅持綠色開放互認共贏,促進“河北環境”不斷最佳化。加強測量技術研究與套用,開展貿易結算、安全防護、醫療衛生、環境監測等涉及國計民生領域的量傳溯源能力建設。加強工業與能源計量工作,建立全省能源計量數據線上採集平台,建成一批國家或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重點實驗室),推動工業企業完善計量檢測體系,強化數據綜合分析套用,為服務節能減排、助力“綠色發展”提供支撐。加強對節能、低碳、電子商務、信息安全等領域認證認可制度的宣傳,推動開展節能節水產品認證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工作,促進資源節約。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認證產品,推進認證認可國際互認,充分發揮認證認可對產品、服務和檢驗檢測技術機構進入國際、國內市場的規範和引領作用。
四、實行質量共治,
推動河北經濟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
(一)創新審批許可手段,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繼續清理、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營造更加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制度。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探索實施“先證後核”,實現從重事前審批向重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圍繞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後產能和節能環保,制定和完善質量、技術標準,加強對國家強制性標準實施的監督執法,以市場化手段引導企業進行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有效預防質量安全風險。充分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建立質量安全風險研判和預警平台,有效實施質量安全風險監督管理。嚴格執行生產許可、強制性產品認證、重大設備監理、進出口商品法定檢驗、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多元共治等監管制度。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放心工程,強化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範,提升食品藥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強電子商務監管,進一步最佳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加強進出口商品的檢驗檢疫,保障進出口農產品、食品和工業品質量安全。加大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加強執法監督,保障工程質量。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堅決查處鋼鐵、煤炭、化工等行業企業嚴重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倒逼行業企業去產能,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業質量首負責任、產品“三包”、缺陷產品強制召回、工程質量終身負責、服務質量保障等制度,督導企業嚴格執行質量法律、法規,建立首席質量官制度,完善生產經營全過程質量管理,健全履行社會責任的制度機制。嚴格執行企業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置制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廣泛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引導重要產業骨幹企業的質量管理邁向國際先進水平;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增強質量意識和責任觀念。
(四)完善質量誠信體系,建立健全聯合懲戒機制。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基礎,建立健全企業質量信用檔案,搭建信用資源互通共享的質量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質量信用評價體系,實施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強化信用在市場監管中的基礎作用。積極構建第三方評估機制,培育、發展社會信用評價機構,開展信用評級。在政府採購、工程招標等領域套用質量信用信息,實施聯動獎懲。加強質量信用社會監督,及時向社會公開質量信用信息,逐步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監督機制。
(五)打擊質量違法行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強商標品牌、地理標誌等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持續開展執法打假專項行動,嚴查有影響的大案要案,有力震懾嚴重質量違法行為。深入開展產品質量整治提升行動,嚴防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安全問題的發生。做好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六)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共促質量大格局形成。加強對消費者的質量宣傳和引導,鼓勵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進行監督、評價,維護質量權益。暢通質量投訴和消費維權渠道,探索建立懲罰性質量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完善消費者投訴處理機制。強化消費者集體維權行動力,加強消費者保護組織的合作與授權,鼓勵消費者協會等社會組織向法院提起公益訴訟。通過商品質量安全評價、比較試驗、消費評議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以及支持、引導消費者依法維權等方式加強社會監督。充分發揮行業學會、協會自律約束作用,積極推進社會性質量仲裁檢驗和質量鑑定,有效調解和處理質量糾紛,化解社會矛盾。
(七)注重分析評價發布,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透明度。加強質量安全、質量發展和質量效益的分析研判,定期發布重點產品、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質量狀況。建設質量大數據平台,建立健全以製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產品質量合格率、顧客滿意度指數等為重點的質量指標體系。定期公布重點區域、經濟開發區質量效益綜合評價情況,引導走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將質量統計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
五、加強組織保障,
創新完善質量工作推進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有序推進質量強省戰略實施。省質量強省戰略領導小組要加強對質量強省工作的協同推進。健全各級標準化委員會工作制度,建立重點行業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緊緊圍繞質量強省推動標準化工作落實。質量主管部門要加強質量強省戰略的工作謀劃和協調推動,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有效形成推進合力。各級政府要把質量發展目標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把質量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大力開展“質量強市、質量強縣、質量強鎮”活動,確保質量強省戰略取得實效。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工作落實動力。完善質量強省的相關產業、環境、科技、金融、財政、人才培養等政策措施。落實對獲得省政府質量獎、省級及以上名牌產品、馳(著)名商標等獎項的企業和個人的獎勵政策。對質量優良的品牌和產品,在技術改造、科技立項、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各級政府為質量工作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和政策支持。強化質量管理人才培養,把領導幹部質量知識學習納入年度培訓計畫,選派懂經濟和質量的幹部到地方掛職、任職。
(三)嚴格質量檢查考核,確保取得紮實成效。各級各行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工作責任制,加強督導檢查,推動質量強省戰略各項工作取得實效。健全科學規範的質量工作績效考核評價標準,將質量安全和質量發展納入各級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嚴肅查處質量責任事故中存在的瀆職腐敗行為,嚴格責任追究。
(四)完善質量法治體系,推進法治河北建設。加快建立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法規政策體系,將質量法律、法規納入全民普法教育規劃,提高全民質量法治意識。加強質量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執法水平。完善質量執法監督機制,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
(五)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營造良好質量氛圍。將誠實守信、持續改進、創新發展、追求卓越的質量精神轉化為全社會的行為準則,建設具有河北特色的質量文化。開展爭創質量管理先進班組和質量標兵活動,培樹“工匠精神”,激勵廣大員工開展質量創新。加強質量宣傳教育,大力營造“人人重視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濃厚氛圍。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6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