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

2009年9月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9〕54號印發《關於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該《意見》分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工作重點、保障措施4部分。

工作重點是:突出發揮名牌戰略的帶動作用;廣泛開展爭創“質量興省先進市(縣、區)”活動;積極開展“陝西省質量管理獎”評價工作;著力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推動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加強質量保障能力建設;構築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09〕54號
  • 印發時間:2009年9月9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09年9月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的意見
陝政發〔2009〕54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切實提高我省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總體水平,省政府決定實施質量興省戰略,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西部強省為目標,以提高質量和產業水平為重點,切實強化質量工作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對市場競爭、推動自主創新、節約資源能源、維護社會和諧等方面的巨觀調控和基礎保障功能。堅持政府領導、部門協作、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加強標準化和計量基礎工作,不斷提升質量工作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有效性,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向的質量工作機制,全面提高我省質量總體水平,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到2015年,使全省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基本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部分領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業和企業產品的整體水平適應國內國際市場競爭需要,廣大人民民眾多層次的質量需求得到普遍滿足。
(一)全社會質量意識普遍提高。通過實施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與培訓,使質量知識在全社會得到普及,先進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得到推廣套用;質量文化和質量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公眾質量投訴和維權渠道暢通,市場經濟秩序明顯好轉,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得到遏制,基本清除區域性質量問題和造假現象。形成關心質量、重視質量、參與質量、監督質量、享受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品牌經濟規模不斷壯大。通過以質取勝戰略的實施,推進全省品牌經濟規模不斷壯大,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自主品牌,打造省級名牌產品400個以上,使全省名牌產品企業產值達到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30%以上。
(三)主要產業競爭能力顯著增強。支持能源化工、裝備製造、有色冶金、食品、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醫藥製造、非金屬礦物製品、紡織服裝等八大支柱產業發展;加快鋼鐵、汽車、能源、裝備製造、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物流、航空、光伏等12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振興;形成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等20個產業集群。著力培育形成5個以上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10個以上銷售收入過500億元,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核心企業。
(四)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質量損失率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能源化工、裝備製造、高新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產品質量特性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用非食用物質生產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基本得以杜絕,食品質量安全水平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優質農產品比重明顯上升。
(五)工程質量穩步提升。竣工工程質量全部達到國家標準或規範要求,一次驗收合格率達100%,功能完備、環境友好、安全可靠、節能減排等綜合滿意指標不斷提高。力爭平均每年創建國優工程“魯班獎”3個,省優工程“長安杯”40個。
(六)服務質量明顯改進。在鐵路、交通、民航、郵電、商業、旅遊、醫療衛生、金融、保險、房地產、信息諮詢等服務行業,全面制訂並推行服務業質量標準,完善服務業質量標準體系,形成一批具有品牌優勢、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精品服務項目和大型現代服務企業;著力培育壯大旅遊、文化、現代物流三大產業,使其成為服務業發展的新亮點,整體服務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七)技術支撐和保障能力不斷增強。建立國家級質檢中心20個,組建1至3個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檢驗檢測集團;制訂、修訂地方農業標準476項,建立200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企業採用國際標準700項;發揮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的帶頭示範作用,使先進適用的國際與國家標準、清潔生產標準、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標準、環境保護技術和生態保護標準得到普遍推廣;列入國家強制檢定目錄的計量器具受檢率達到95%以上,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計量檢測體系日趨完善,中小型企業計量體系達到國家規定要求,基本形成社會化的計量校準服務體系。
三、工作重點
各級政府及各行業主管部門要以質量振興為己任,調動和組織各行各業持續推進以提高質量、振興經濟、促進發展為主要內容的“質量興市(縣、區)”和“質量興業”活動,推進質量振興事業全面、協調和健康發展。各企業要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經營理念,積極開展“質量興企”活動,著力提升產品質量和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一)突出發揮名牌戰略的帶動作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陝西省名牌產品認定辦法》(陝西省人民政府令第93號)和《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實施名牌戰略的意見》(陝政發〔2007〕69號)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工業產品名牌、農產品名牌的培育、扶持和宣傳力度,著力打造陝西的優勢服務和特色品牌,不斷提高名牌企業和名牌產品的質量效益。鼓勵企業加大科研開發經費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品牌價值和競爭實力。發揮產業發展引導資金的作用,促使各類生產要素向名牌企業集聚,加強名牌產品、知名企業與著名流通企業的合作,促進名牌產品的銷售,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較強國際、國內市場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團和產業集群。
(二)廣泛開展爭創“質量興省先進市(縣、區)”活動。為全面提升人民民眾的生活質量,進一步增強我省城市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的綜合競爭力,在全省廣泛開展爭創質量興省先進市(縣、區)活動。對重視和關心質量、質量管理水平高、產品質量穩定、質量工作突出的城市,由省政府授予“陝西省質量興省先進市(縣、區)”榮譽稱號。
(三)積極開展“陝西省質量管理獎”評價工作。為鼓勵推行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引導全省企業質量管理向更高水平提升,進一步增強我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設立“陝西省質量管理獎”,作為我省質量領域最高獎勵。今後每年將評選1到3個質量工作卓有成效的企業,由省政府授予其“陝西省質量管理獎”榮譽稱號並給予獎勵,引導和激勵企業建立和實施卓越績效模式,打造更多高端領域的領先品牌。
(四)著力提升標準化工作水平。緊緊圍繞現代農業、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提升與發展,大力推進實施標準化戰略。以發展綠色經濟為前提,以促進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和農產品、食品安全為重點,建立健全我省科學、規範的標準體系。加快楊凌示範區現代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建設步伐。搭建全省標準化技術服務平台,完善標準信息服務系統,構建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為“質量興省”提供標準技術保障。要引導企業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積極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標準,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專利及時轉化為標準,不斷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五)推動質量誠信體系建設。按照國家建設社會信用體系的要求,把產品質量作為衡量企業誠信水平的重要指標,建立健全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質量信用制度。建立健全企業質量誠信檔案,開展質量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實行分級分類監管。對守法經營、質量過硬的企業加強宣傳和扶持;對管理薄弱的企業,加大監管和巡查力度;對制假售假的企業依法查處並予以曝光。加強質監、檢驗檢疫、工商、稅務、公安、安監、銀行等單位之間的合作,加快整合企業誠信信息資源,建立規範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機制和信息發布機制。探索建立質量違法違規企業“黑名單”制度,嚴厲懲處企業失信行為。積極發揮有關社會組織的作用,促進行業自律,打造誠實守信的社會環境。
(六)加強質量保障能力建設。組織開展對質量科學的研究與試點工作,加大對質量安全風險的分析與評估,強化各類檢測機構的資質認定和能力驗證,提高機構的技術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資源的要求,抓緊國家石油天然氣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延安)等4個國家級質檢中心建設,積極做好爭取新建國家質檢中心的審批立項,打造技術裝備精良,檢測水平高、支撐能力強的國家級區域公共檢測平台。在全省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量值傳遞和溯源體系,在企業中大力推廣測量管理體系認證,提高企業和計量檢定機構計量器具的配備率和受檢率。不斷完善特種設備安全責任體系、應急反應和安全評價體系,全面提高應對特種設備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著力提升農產品、食品、藥品等產品的監督檢驗和應急技術保障能力。開展強制性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環境管理、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認證,以及良好農業行為規範認證和有機、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加快推進質量工程師和設備監理師職業資格制度,為質量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七)構築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堅持從源頭抓質量,運用生產許可、認證認可、註冊備案等手段,對涉及健康安全的產品嚴把市場準入關;加強對重要工業品和農產品、食品、藥品、危險化學品、特種設備等重要領域的全過程監管,擴大監督抽查的覆蓋面,構建以準入、追溯、召回、退出制度為核心的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完善動植物疫情疫病和農獸藥檢測監控體系,著力規範進出口市場秩序,嚴厲打擊進出口商品逃漏檢行為和非法出口,堅決杜絕有問題商品出入境;不斷完善打假責任制度、獎勵舉報制度和專項檢查制度,形成地方政府負總責、企業負主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行業協會和民眾廣泛參與的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新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由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及其辦公室承擔質量興省活動的組織、協調、指導工作。
(二)加強質量法制建設。針對我省質量工作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建立健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規章制度。不斷完善法制監督工作新機制,嚴格依法行政。採取多種形式宣傳質量法律、法規、規章,將質量法律知識的宣傳教育納入全省普法規劃,增強全民質量法制意識,營造知法、守法、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
(三)加強質量監管部門機構及隊伍建設。各級政府要根據質量監管部門承擔的監管職能和工作性質,合理配置機構和編制,確保質量監管工作落實到位。要加強質量人才的梯隊建設,重點培養高層次、高技能的質量專業人才;按照從嚴治政的要求,建設一支思想好、作風正、業務精、管理強的質量工作隊伍。質量監管部門要重視加強基層單位的基礎能力建設,選擇能力強、業務精、作風好的人員充實基層質量監管部門。
(四)加大質量建設投入。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要引導企業增加質量建設投入,切實加強新產品研發和科技創新工作,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
(五)廣泛開展質量宣傳活動。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計量日”、“質量月”、“世界標準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實施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與培訓,普及質量知識,全面提高全民質量意識;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輿論的導向作用,實事求是地宣傳報導質量工作的現狀和先進典型,及時曝光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質量監管部門要建立統一、科學、權威、高效的質量信息發布制度,並依照有關規定及時發布質量信息。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九月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