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沙洋監獄是全國第二大的監獄群落,現下轄10個監獄,遍布天門,
鐘祥,
潛江,沙洋,
京山等縣市。
過去由於體制原因,監獄內部單位的在職人員一部分為警察,以前也曾有過“以工帶乾”的說法。內部學校的老師也是在編人員,屬監獄警察編制。2003年後,各監獄陸續撤銷學校,中小學生改由設在
沙洋縣城內的局一中和二中就讀,現已撤銷,部分校產、全體學生移交地方。同時也有獨立的內部醫院--沙洋監獄局總醫院。
建立背景
1951年5月,公安部召開全國第三次公安會議,會議通過了《關於組織全國犯人勞動改造的決議》,
勞動改造罪犯工作迅速在全國展開。1952年6月,公安部又組織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改工作會議。為了貫徹這兩次會議精神,省委決定,在位於江漢平原北部漢江中游兩岸荒湖遍野、禿崗林立、人煙稀少的沙洋地區劃定範圍,將原計畫調往西北地區的5000名罪犯和撤銷省屬專縣勞改場所的罪犯,集中沙洋進行改造,省公安廳專門派
袁興明處長赴沙洋籌建。
1952年7月中旬,由潘方烈、陸春陽帶領,荊州地區罪犯2000多人首批抵達沙洋,接著,趙覺、王崇樓等帶領黃岡、孝感地區罪犯2700多人,由漢口江漢碼頭出發抵達沙洋。8月13日,沙洋農場正式建立後,根據罪犯人數,編為兩個支隊:湖北省勞動改造第一支隊,趙覺任支隊長,支隊部設在羅漢寺;湖北省勞動改造第二支隊,王煌任支隊長,支隊部設在范家台。
1952年秋,湖北省委、省政府根據
毛澤東在全國第三次公安會議上所作的“為了不讓判處徒刑的反革命分子坐吃閒飯,必須立即著手組織勞動改造工作”的指示和全國第一次勞改工作會議精神,以及湖北省第二次勞改工作會議精神,決定在沙洋地區劃定區域範圍,創建沙洋農場,將省內原計畫調往西北的罪犯和撤銷省屬專縣勞改場所後的罪犯集中沙洋進行勞動改造。
發展歷程
1952年8月13日,湖北省國營沙洋農場正式成立,決定沙洋農場對內稱“湖北省勞動改造管教縱隊”,對外稱“湖北省國營沙洋農場”
1953年春,公安部與農業部聯合發布命令,宣布沙洋農場與沙洋機械農場合併,原沙洋機械農場改名為沙洋農場第九機械分場。
周季方任總場場長,
黃宏儒任總場政治委員,
王家善任總場副場長,
袁興民任總場副政治委員。
1953年3月,湖北省政府抽調有關部門負責人,成立“沙洋農場建設委員會”,由
程坦擔任主任委員,
張體學、陳一新、
夏世厚任副主任委員。5月,
李先念發布命令,建立沙洋國營農場醫院,定名“湖北省沙洋國營農場醫院“。8月,省委批覆成立中共沙洋農場委員會。
1955年,
湖北省公安廳勞改處搬到沙洋,與沙洋農場總場機關合署辦公。
1956年5月30日,湖北省公安廳決定,撤銷沙洋農場總場,成立省勞改局駐沙洋辦事處,將分場並成大場。
1956年9月19日,省委決定,撤銷沙洋農場辦事處機構,成立中共湖北省沙洋農場委員會和沙洋農場管理委員會。
1957年10月,時任湖北省委第一書記
王任重到沙洋檢查工作,在聽取馬書年同志的匯報後,指示“沙洋農場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成立農場管理局,並確立組建機構”。
1957年12月21日,省委決定撤銷沙洋農場管理委員會,成立中共湖北省沙洋農場管理局委員會和沙洋農場管理局,並決定時任湖北省公安廳副廳長的劉錫凱同志調任沙洋農場管理局擔任黨委書記、局長
1958年1月4日,省委決定,自1月起,沙洋農場由荊州專署統一領導,相關業務由省公安廳、財政廳共同研究下達。
1960年1月,省委將
沙洋鎮建成專區直轄市,省委決定,沙洋農場由荊州市委和沙洋市委
雙重領導。
1960年3月,國務院批准荊門縣沙洋鎮與沙洋農場管理局合併,成立專區直轄市,沙洋農管局黨委書記劉錫凱任沙洋市委第一書記、荊州
地委委員
1963年,沙洋農管局收歸湖北省公安廳領導。
1966年9月,為破“四舊”立“四新”,將沙洋農管局所屬羅漢寺、馬良、漳湖垸、周磯、苗子湖、范家台、黃土坡等以地方取名的農場,分別改為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農場,以示“除舊立新”。1967年3月至7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8245部隊湖北省沙洋
軍事管制委員會1968年3月起,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北省沙洋農場軍管小組、中共湖北省沙洋農場軍管小組委員會
1969年12月,撤銷5個農場(一農場、二農場、上羅漢寺、周磯、苗子湖),以及移交黃土坡、范家台部分土地,交付創辦“五.七”幹校
1971年12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以鄂革政法[71]第44號文明確沙洋農場管理局為地區級單位。
1973年撤銷“軍管”,1974年1月恢復沙洋農場管理局建制。
1979年12月,中共湖北省沙洋農場第四屆黨員代表大會召開,這是文革結束後的首次黨代會,大會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差額選舉產生新一屆黨委,書記劉錫凱,副書記馬書年、王廣恩、孫振海、段芝英,成立中共湖北省沙洋農場管理局委員會。
1980年5月成立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孫振海(兼),副書記潘方烈、方江清
1981年2月21日,湖北省勞改局通知,為逐步建立勞教工作管理體制,決定沙洋一農場改為沙洋勞教所,生產、財務從1981年1月1日起由省勞改局直接領導。後來,省勞教局成立,勞教工作正式從監獄管理部門分離出來。
1981年8月,公安部在北京召開“八勞”會議,在這次會議上,確定了新時期勞改工作的任務,提出了加強與改革勞改工作的措施,首次提出辦“育新學校”要求;決定勞改幹警與公安民警一樣著警服,享受崗位津貼;規定刑滿人員不再留場,建國以來長期實行的刑滿留場就業政策終結。
1982年2月,沙洋一農場改為沙洋勞動教養管理所,由省勞動教養委員會和沙洋農場管理局雙重領導
1982年3月,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寬大釋放全部在押的原國民黨縣團級以下的黨政軍特人員的決定》,沙洋農場管理局在當年11月底,對符合條件28人予以寬大釋放,給予公民權,並幫助安置生活,對留場就業人員中符合條件的4281人發放轉業證明書,予以轉業安置。至此,沙洋農場改造歷史反革命犯的任務全部結束
1983年5月,中央發出《關於加強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問題的意見》,決定將勞改、勞教的管理工作由公安部移交法務部。沙洋農場管理局及所屬單位,由省公安廳移交給司法廳領導。
1983年7月,沙洋農場管理局由省公安廳移交給省司法廳領導。
1983年8月,經省委組織部批准,調整沙洋農管局領導班子,任命
馬書年為黨委書記,方干城為局長(1981年11月,劉錫凱調省公安廳,期間馬書年任局長、黨委書記)。
1984年8月,時任湖北省委書記
關廣富來沙洋調研工作,就沙洋農管局的管理體製作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農管局的職能作用,明確指出,“沙洋農管局應該定位為副廳級機構”。
1985年1月,省政府以鄂政函[85]8號文批准沙洋農場管理局為副廳級
1987年 沙洋一農場由省勞教局直接領導,沙洋農場勞改、勞教工作正式分開。
1987年3月和1991年6月,沙洋農管局黨委和沙洋農管局分別被中共湖北省委、法務部授予“黨風建設先進集體”、“廉潔奉公先進單位”。
1993年3月,時任
法務部勞改局局長王明迪親自參加了沙洋農場勞改幹警的首次授銜儀式
1995年7月28日,在時任局黨委書記
尹作斌的主持下,“湖北省沙洋監獄管理局”命名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1999年,沙洋水產養殖場併入范家台監獄,楊集監獄併入熊望台監獄;2001年,漢江監獄、平湖監獄分別併入長林監獄和漢津監獄;2001年,七寶山監獄併入馬良監獄;2002年,官壋監獄併入范家台監獄;2004年,劉家巷監獄併入廣華監獄。
改革開放後直至監獄體制改革前,沙洋監獄局沿襲的是發端於計畫經濟時代“監企社合一”的監獄管理體制。沙洋監獄局除設有公安局、法院、檢察院、總醫院、電力局、商業局、供銷處、農科所、局中學之外,各監獄還重複建設有中國小校、派出所與監獄醫院。這一體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一定優勢,對監獄工作的起步與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004年1月,以“全額保障、監企分開、收支分開、規範運行”為目標的監獄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在沙洋全面展開。經湖北省司法廳監獄局批准,6月2日湖北省楚垣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沙洋辦事處正式成立。
2004年底,沙洋監獄局基本實現監企分開、監社分開和收支分開。監獄辦學校全部撤消,學生全部集中到局一中就讀;原由監獄負責人、財、物的13個派出所,與監獄脫鉤,按地域分片、調整、整合為直屬局公安局管理的6個派出所;原由局隸屬的湖北省沙洋地區人民檢察院移交變更為荊門市沙洋地區人民檢察院,成為省
人民檢察院的派出院。
2007年,正式組建沙洋平湖監獄,整合了9個局直單位。
2009年12月 根據(鄂文〔2009〕18號)精神,設立
湖北省監獄管理局(副廳級),為省司法廳管理的行政機構,掛湖北省沙洋監獄管理局牌子
2011年3月,沙洋廣華監獄成功遷入新建的設施先進中心押犯點,2011年底,沙洋苗子湖監獄成功搬遷仙桃市,沙洋陳家山監獄、范家台監獄、小江湖監獄、熊望台監獄等單位的功能配套項目建設基本完成,沙洋漳湖垸監獄、荷花垸監獄的罪犯分流工作平穩完成,沙洋長林監獄、沙洋馬良監獄搬遷工程進展順利。至2012年底,沙洋監獄局所屬監獄可以全部實現集中關押,全局關押點點多、線長、面廣、分散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監獄面貌煥然一新.
所轄監獄
湖北省沙洋監獄管理局機關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鴻宴路郵編448200
所轄監獄如下:(行政級別為縣處級)
湖北省沙洋廣華監獄
地址:湖北省潛江市廣化寺特1號 郵編433124
湖北省沙洋小江湖監獄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松林路65號 郵編448200
湖北省沙洋荷花垸監獄
地址:湖北省天門市多寶鎮荷花垸郵編431723
湖北省沙洋漳湖垸監獄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李市鎮漳湖垸郵編448279
湖北省沙洋熊望台監獄
地址:湖北省天門市熊望台特1號 郵編431724
湖北省沙洋范家台監獄
地址:湖北省天門市沙洋縣洪嶺大道郵編448299
湖北省沙洋漢津監獄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長林路4號 郵編448299
湖北省沙洋陳家山監獄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陳家山郵編448200
湖北省沙洋長林監獄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漢津大道73號 郵編448200
湖北省沙洋平湖監獄
地址: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松林路17號 郵編448200
五七幹校
在千里漢江下游的首段右岸,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沙洋,這裡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縣級政權――權縣就誕生其境內,震驚中外的“郭店楚簡”和“中國第一古濕屍”也在這裡出土;這裡曾是充滿硝煙的
古戰場,
劉備與
曹操大戰長坂後,斜趨漢津口,南宋名將邊居誼英勇抗元、血灑新城等歷史故事都發生在這裡。如今,更因“文革”期間,曾有40餘箇中央國家機關、部隊、大專院校、省直單位在此創辦“
五七幹校”,而進一步加深了許多人對這個昔日
濱江小鎮的印象。
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沙洋“五七幹校”成為當時在全國規模和影響較大的幹校
1966年5月7日,
毛澤東給時任軍委副主席的
林彪寫了一封信,信的大意是,部隊不但要搞軍事,還要多業並舉,並提出各行各業都要辦成亦工亦農、亦文亦武的革命化大學校的思想,又說“學生也是這樣,以學為主,兼學別樣,即不但學文,也要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統治我們學校的現象,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這就是著名的“五七”指示。1968年5月7日,為紀念“五七”指示發表兩周年,黑龍江省革委會在慶安縣柳河辦了一所命名為“五七幹校”的機關農場,500名來自黑龍江省的幹部在這裡勞動鍛鍊。毛澤東肯定了這一做法,認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好機會,除老弱病殘外都應該這樣做。在職幹部也應分批下放勞動。”由此,“五七幹校”就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在全國各地湧現出來。'
據統計,“文革”期間,中央一級機關幹校共有106所,各省機關幹校有1497所,其中沙洋“五七幹校”、江西中辦幹校、
奉賢幹校、河南
息縣中科院幹校等的規模和影響較大。
沙洋作為湖北省八大重鎮之一,濱臨漢江,門鎖
荊楚,商品經濟和交通運輸都比較發達,是鄂中地區主要的物資集散地、川鄂豫陝商品流通中心,素有“小漢口”的美譽。總部設在沙洋城區的沙洋農場(現沙洋監獄管理局)則是全國最大的勞改農場之一,整個農場分布荊門、鐘祥、京山、天門、潛江等五縣市,有廣袤的已開墾的土地和可供大批人員生活、勞動使用的房屋、農機具,得天獨厚的條件相繼被中央部委和省直各單位相中,成為他們創辦“五七幹校”的最佳選址。1969年初,沙洋農場管理局按照湖北省革委會的指示,將所屬的一農場、二農場、上
羅漢寺、周磯、苗子湖等農場全部和黃土坡、范家台農場部分房屋、土地、林木、牲畜、農機具設備等先後移交給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省直有關單位和部隊辦幹校,而這些農場的原有幹部則被安排在七里湖農場創辦了湖北省“五七幹校”第六分校。沙洋“五七幹校”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應運而生。
1969年春節剛過,中央、省直各單位陸續來到沙洋創辦“五七幹校”。一些原準備將幹校建在東北的中直機關,因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爆發,中蘇關係緊張,出於備戰的安全考慮也轉移到了沙洋。當時,在沙洋創辦“五七幹校”的中央國家機關及部委有:全國人大、政協、
八大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主義學院、中華職工教育社、統戰部、外交部、財政部、二機部、三高(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農林部、石油部、鐵道部、中央民族學院、
北京外國語學院、024部隊(總參)、274(總後)等。湖北省直單位有:省革命委員會機關、省公檢法、糧食廳、水利廳、林業廳、文聯、長辦、武鍋、大橋工程局、
武漢大學、
湖北工學院、冶金學院、
華中農學院等,共下放幹部及家屬2萬餘人。
幹校的組建一般首先來先遣小組,經過洽談、選址、建校等前期籌備後,學員們才身背行李,拖家帶口,分期分批來到沙洋,戶口、工資、糧油及其他物資供應關係也一律轉到“五七幹校”。各幹校的學員、家屬、子女不管年齡差異、性別不同,都按解放軍一樣要求,按連、排、班建制統一編隊。
1972年底,中央國家機關及各部委在沙洋創辦的“五七幹校”開始陸續解散,但到1979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出了《關於停辦“五七”幹校有關問題的通知》後,沙洋“五七幹校”才全部撤銷,學員被安置,“五七幹校”的財產移交、帶走或變賣給沙洋農場和當地人民公社,沙洋“五七幹校”結束。經歷了短則3年、長達7年多勞動鍛鍊和農村生活的幹校學員陸續回到了北京和武漢。
如今,在沙洋城區周圍的
小江湖分洪區、湖北省沙洋警官學校旁、
李市鎮蔣台村、七里湖勞教所等原“五七幹校”所在地,當年那些由“
五七戰士”自己動手修建的一棟棟簡易紅磚瓦平房仍在,書寫在牆上的一幅幅“
毛主席語錄”仍清晰可見,雖然隨著歲月的流失,那些房屋已變得破舊不堪,失去了往日的容貌,但它們卻像一個個歷史老人,仍向世人講述著“五七幹校”的故事。
思想改造的重壓,勞動鍛鍊的磨礪,使“五七戰士”體驗了別樣的人生滋味,擁有了難得的生活經歷
“五七幹校”是以勞動為主體,以改造思想為目的而設立的幹部學校。沙洋“五七幹校”創建初期,因條件差,“五七戰士”們勞動和生活的環境都非常艱苦,他們吃的是粗糧小菜,睡的是在破舊不堪的瓦房裡用稻草鋪就的地鋪,往往是幾十人擠在一間小屋子裡。而且由於許多人是從北方初到南方,水土不服,拉肚子,身上長瘡,過了一段時間才逐漸適應。為了改善住宿環境,“五七戰士”自己動手建住房,他們搬磚、鋸瓦條、砌牆、……細嫩的手上打起了大泡、小泡。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很快建起了一幢幢紅磚瓦房。“五七戰士”的生活基本安頓好後,就迅速投入到種樹、種糧食、種蔬菜、餵豬等各種各樣的緊張勞動中。
每天大家出工、收工都要排著隊,邁著整齊的步伐,一路上高唱“毛主席語錄歌”。最初大部分幹部不懂農業生產,鬧出了一些至今難以忘懷的苦澀笑話:開始用牛耕田時,不知道如何讓牛轉彎,耕到田頭時就對著牛吆喝:“喂,右轉彎!”“喂,左轉彎!”,耕到中途,累了,想停下來休息一會,就對著牛喊:“牛,你站住吧!”可牛就是不聽指揮;有的人還將小麥認成韭菜。為了使“五七戰士”們儘快了解種田知識,幹校就請沙洋農場的幹警和附近生產隊懂技術的社員來指導。同時,幹校還組織“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小組”,分別住在社員家中,和社員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向社員們學習種田技術,幫社員們乾農活,做家務,為社員們做了不少好事,與社員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如今,每當談起這些從北京、武漢下放來的幹部,當地的一些老人仍對他們讚不絕口。
建在距沙洋城區7公里范家台農場轄區的財政部幹校的5個連隊種著2000多畝農田,由於有些沙板田土質太硬,秧用手插不進去,“五七戰士”們便用竹籤在秧田裡插個洞,然後再插秧。有的人年齡大,收割時彎不下腰,就坐在小板凳上,邊割邊向前挪動。為了實現糧、油、肉、菜的自給自足,“五七戰士”們一年到頭都十分忙碌和勞累,農忙時節,常常是清晨披星下田,晚上
戴月回家,連飯都是由炊事員送到田頭來吃,雖然苦累,但大家沒有什麼牢騷和怨言,財政部“五七幹校”的學員們還創作了一首《“五七戰士”之歌》:“迎著東方初升的太陽,‘五七戰士’整裝到田間;唱著那豐收的讚歌,歌聲在空中飛旋……”每到收穫的季節,看到自己親手勞作換來的一袋袋黃燦燦的稻穀、一片片綠油油的蔬菜,“五七戰士”們所有的勞累和煩惱便都煙消雲散了。
幹校耕種的農田較多,農忙時節,幹校學員忙不過來,沙洋農場、地方政府知道後,就派幹部幫忙插秧、收割。而地方上有事請幹校幫忙,幹校也有求必應。沙洋鎮組織到荊門修
焦枝鐵路,沒有車輛,找幹校借車,幹校全力支持,保證了任務的完成。
在勞動之餘,幹校的學員們還積極開展歌詠、桌球、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有的連隊還在自己的連部搭起了簡易戲台,自編自演《沙家浜》、《紅燈記》等革命現代樣板戲和小合唱、舞蹈等節目,引得十里八鄉的民眾紛紛前去觀看。中央民族學院還專門組織宣傳隊排演革命樣板戲片斷和《延邊人民熱愛毛主席》、《阿佤人民唱新歌》等歌頌毛主席的民族舞蹈到當地的江漢油田、農村慰問演出,這是幹校生活最快樂的時候。如今在財政部“五七幹校”的舊址上仍可看到當時搭建的簡易戲台、
籃球架等。
幹校生活除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外,最大的任務就是搞學習、搞運動、搞思想改造。一般是晴天勞動,雨天運動,白天勞動,晚上批鬥,還要“早請示,晚匯報”,“革命生產兩不誤”。通過這樣的鬥爭和勞動,接受
工農兵再教育,加強思想改造。那諸如大批判、憶苦思甜、表決心等活動都是當時那個特殊年代的特殊產物,是“五七戰士”最不願觸及的痛心回憶。
中央、省直各單位的一些幹部下到沙洋“五七幹校”後,其年齡尚小的子女也跟隨著父母來到了沙洋,他們被安排在幹校附近的紅衛國小、新燈國小、
新城中學、董場中學等中國小讀書,財政部還自己辦起了“五七中學”,解決子女入學的問題。一些年齡大點的子女也回響毛澤東“
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號召,紛紛來到了父母所在的沙洋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72年後,沙洋“五七”幹校的學員開始陸續回北京,知青也陸續被安排工作,其中有幾十名幹校學員的子女被招工到了沙洋農場化纖廠、沙洋變電站、沙洋郵政局等單位,其他的都回到了北京。幾年後,招工到沙洋各單位的學員子女也先後調回北京,只留下了幾位已成家的學員子女,他們深深紮根於沙洋的沃土中,為沙洋的建設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無怨,無悔。
著名畫家
周韶華回憶他1969年至1970年在沙洋“五七幹校”的經歷時,曾深情地說:“五七幹校”的生活使我學到了書本中難以學到的東西,對我以後的創作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著名作家
碧野先生曾回憶,在沙洋“五七幹校”的兩三年中,他不但抵制了狂風惡浪,而且“體健心寬”,以至,連感冒都沒患過。
政壇要人、文學巨匠、社會名流在沙洋留下了他們揮灑汗水的身影和矢志不移的信念
下放到沙洋“五七幹校”的人員中不乏政壇要人、文學巨匠、社會名流: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社會學家
費孝通,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張執一,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黃火星、
江文,公安部副部長
胡之光,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克木,原財政部部長項懷誠,財政部常務副部長
吳波,“文壇祖母”冰心,作家
馮亦代,畫家
周紹華,數學家
羅聲雄,社會活動家
吳文藻,外交部副部長
楊文昌,駐英國大使查培新,駐芬蘭大使張直鑒,駐聯合國副代表張義山,
李宗仁先生的最後一位夫人
胡友松,
中國藏學研究奠基人
于道泉,我國著名的刑事訴訟法專家、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教授
崔敏,中國藏學研究院名譽院長
王堯、原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張旺午、原湖北省政協副主席、省委統戰部部長蒙美璐等同志都到沙洋“五七幹校”勞動鍛鍊、學習生活過。
領導關懷
在艱苦創業和遭遇困難的關鍵時刻,黨和國家領導人給予沙洋農場建設有力支持。省委書記、國務院副總理、國家主席
李先念從1954年始先後多次視察沙洋農場,推動發展,並與
馬書年等老一輩農場建設者們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1954年4月,他到北京上任前專程來到沙洋農場,與老部下老戰友依依惜別,告別沙洋餞行北上。1956年,時任湖北省委第二書記
張平化來沙洋調研,了解情況後,他指出,“沙洋農場要設黨委,而且黨委還要有職有權”。60年的歷史長河中,
董必武(1957年,時任
中央政治局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王震(1958年、1973年,時任農墾部部長)、
羅瑞卿、傅作義、
王任重(1957年,時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
鄒瑜(1987年,時任法務部部長)、
肖楊(1997年,法務部部長)、
郭樹言(1989年,時任湖北省省長)、
田期玉(1985年,省政法委書記)、
俞正聲(2004年湖北省委書記)、
張福森(2004年,法務部部長)等中央、省部級領導人先後視察、支持沙洋農場建設,成為激勵沙洋監獄工作者奮發前行的寶貴精神動力。同時,部隊的看管,荊州地委的領導,當地政府的支持,魚水情般關係的場群聯防,對改造罪犯墾荒生產起到了積極作用。
1987年1月,時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田期玉,在沙洋農場建場三十五周年之際題詞,勉勵沙洋農管局“繼往開來,把改革精神和沙洋精神結合起來,建設沙洋,開創未來“。1987年4月30日至5月2日,時任法務部部長
鄒瑜視察沙洋農場,充分肯定了沙洋農場“自查自報自改”整頓幹警紀律的“三自”做法,並為沙洋農場揮毫題詞:“把沙洋農場建設成為特殊學校的先進榜樣。”臨別時,專門布置了調查幹警素質的工作任務。7月14日至20日,方江清、黃錫宣、賈珍華受局黨委委派,專程到法務部進行匯報。在匯報時,法務部領導指示“沙洋農場要很好發掘和總結豐富的工作經驗”。為貫徹落實法務部領導指示精神,為進一步凝聚鬥志推進工作,經過局黨委廣泛調研、思考醞釀,一致認為沙洋農場的廣大民警職工,在改造罪犯、改造自然的鬥爭過程中,繼承和發揚了黨的優良作風,結合建場實踐,融會、凝結、培育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就是“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顧全大局,求實守紀”的沙洋精神。沙洋精神是對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的繼承和發展。1992年3月,時任法務部常務副部長
張秀夫視察沙洋農管局,揮毫題詞:“規模屬第一,工作爭第一,要把沙洋建成現代化勞改城。”
1997年3月24日,時任法務部部長
肖揚親臨沙洋,對廣華監獄的部級現代化文明監獄創建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並於年底考核授牌。繼而沙洋苗子湖監獄通過了省級現代化文明監獄驗收,一批監區創建為省級現代化文明監區。沙洋監獄局的創建實踐也探索出經濟欠發達地區開展現代化文明監獄創建的新路子
2004年1月9日,湖北省委書記
俞正聲,省委副書記
鄧道坤,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孫志剛,副省長
劉友凡一行來到沙洋縣,看望慰問堅守一線的監獄勞教人民警察和武警官兵以及工人農民,向他們表示新年祝福。俞正聲一行考察了沙洋監獄管理局、沙洋范家台監獄,時任湖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張堅同志全程陪同。在范家台監獄三監區,俞正聲看監號、問警情、了解犯人改造和生活情況,並聽取了司法廳負責人關於監獄體制改革、監管安全運行情況的匯報。俞正聲對監獄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還通過廳局領導向全省廣大監獄勞教人民警察和司法行政幹警及家屬致以新年問候。
2004年11月16日,時任法務部副部長
范方平到沙洋調研時指出:“沙洋監獄局在我國監獄系統是一個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監獄局。建局五十多年以來,為湖北乃至全國的社會穩定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推進監獄工作發展特別是監管教育改造罪犯、提高執法水平創造了很多好的經驗,也培養鍛鍊了不少幹部。”
2008年5月,湖北省司法廳黨委書記、廳長兼省監獄局第一政委
汪道勝到沙洋調研時,將自己對沙洋的認識概括為:“一長、二大、三多、四重、五特”。“一長”是沙洋監獄局建局時間長,歷史悠久;“二大”是沙洋監獄局地盤大,規模大。 “三多”是幹警多、押犯多、職工多,占全省40%。“四重”是地位重、影響重、任務重、包袱重;“五特”是沙洋這支隊伍特別能吃苦、特別能負重,特別能容納,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
黨委書記
劉錫凱(曾任湖北省公安廳副廳長,1957年底成立沙洋農場管理局時,擔任黨委書記兼局長。1979年12月至1981年11月任沙洋農場管理局黨委書記)
馬書年(1981年11月至1985年5月擔任沙洋農管局黨委書記)(1983年8月正式任命)
方干城
湯登明
劉江華(2015年1月22日擔任沙洋監獄管理局局長,黨委書記,2017年6月1日被開除黨籍,開除公職,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段曉東(2017年9月27日擔任沙洋監獄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
辦事處
沙洋監獄管理局駐漢辦事處位於武漢市漢口民意一路(公交505起點站往裡走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