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七戰士

五七戰士

稱上“五七幹校”的人為“五七戰士”。所謂五七幹校,就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為了貫徹毛澤東《五七指示》和讓幹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將黨政機關幹部、科技人員和大專院校教師等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七戰士
  • 定義:“五七幹校”的人
  • 性質:黨政機關幹部、科技人員
  • 性能:放到農村,進行勞動的場所
稱上“五七幹校”的人為“五七戰士”。
所謂五七幹校,就是中國文化大革命期間,為了貫徹毛澤東《五七指示》和讓幹部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將黨政機關幹部、科技人員和大專院校教師等下放到農村,進行勞動的場所。
1966年 5月7日毛澤東在給林彪中提出各行各業均應一業為主,兼學別樣,從事農副業生產,批判資產階級。1968年 5月7日,黑龍江省在紀念毛澤東的五七指示發表兩周年時,把大批機關幹部下放勞動,在慶安縣柳河開辦一所農場,定名為五七幹校。  1968年 10月5日,《人民日報》在《柳河“五七”幹校為機關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經驗》一文編者按中,引述了毛澤東的有關指示:“廣大幹部下放勞動,這對幹部是一種重新學習的極好機會。”此後,全國各地的黨政機關都紛紛回響,在農村辦起五七幹校。黨政機關高等院校、文教科技戰線的大批幹部、教師、專家、文藝工作者等知識分子被下放到農村,到五七幹校參加體力勞動,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中央、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及豫、、遼、吉、黑等18個省共創辦五七幹校106所,下放的幹部、家屬達10餘萬人。“五七幹校”是為貫徹毛澤東的指示辦起來的,強調體力勞動的重要,反對只重視腦力勞動,使大量知識分子幹部受到了全方面的鍛鍊。
1979年 2月7日,國務院發出《 關於停辦“五七”幹校有關問題的通知》,各地五七幹校陸續停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