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

潛江

潛江,湖北省直管縣級市,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依漢水,南臨長江,地處漢江下游,跨東荊河與上、下西荊河兩岸,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下轄7街道、10鎮。2016年人口96.2萬人。

潛江是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縣。境內和附近地區有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轄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6個國有農場、16個鎮處,素有“曹禺故里、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

2017年,潛江市完成生產總值671.86億元。2017年6月,潛江市被命名國家衛生城市。2018年11月,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位置境遇,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科技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社會保障,安全生產,交通,民俗文化,名優特產,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潛江市古為雲夢澤一角,歷經江水複合沖積和湖水緩慢沉積而逐漸形成。潛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屬荊州域。
中國潛江中國潛江
春秋戰國時期(前5世紀前後),在本縣南部的崗後和北部的平原上出現了章華台、竟陵等邑居,其地屬於諸侯國中的楚國。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率秦軍攻占楚郢都(今江陵西北),東下竟陵,並分別設郡建縣,這裡成為秦南郢竟陵縣轄地。
西漢建立,其後在章華台設定了華容縣,潛江分屬竟陵、華容。
三國時,潛江之地轄於吳國,隸屬郡縣與漢無異。
晉初分江夏郡置竟陵郡,潛江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縣地。
南北朝時期(550年前後),南朝梁省竟陵,廢華容。潛江西南境改屬南郡江陵縣;西魏分江陵而置華陵縣,北周改華陵縣為紫陵縣,潛江西南境為其所轄。東北境為郢州竟陵郡之竟陵縣,竟陵郡治於齊時也由長壽(今鐘祥境內)遷至竟陵;梁末省竟陵縣入霄城縣,竟陵郡治、縣治始移霄城(今天門境內),潛江東北境遂屬霄城縣;北周復改霄城縣為竟陵縣,改竟陵郡為石城郡,潛江東北境屬石城郡之竟陵縣。
隋朝時,潛江東北境屬荊州沔陽郡竟陵縣,西南境屬紫陵縣。
唐初省紫陵入江陵縣,潛江西南境屬江陵府江陵縣,東北境屬復州竟陵縣。唐大中十一年(857年),“以人戶輸納不便,置征科巡院於白 伏”(《太平寰宇記》,白 伏在今縣西北),隸屬於荊南節度使管轄。五代改白 伏為安遠鎮,為南平國(荊南國)屬地。
宋乾德三年(965年),升白 伏巡院為縣。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縣治設在安遠鎮(在今下蚌湖附近),隸屬於荊湖北路江陵府。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江陵府為上路總管府,後又改為中興路,均領有潛江,上隸於河南江北行中書省。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水患縣治遷至斗堤,即今治所在。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此前已改中興路為荊州府,所以明初潛江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
嘉靖十年(1531年)升安陸州為承天府,潛江改屬之。順治三年(1646年),改承天府為安陸府。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廣為湖北、湖南。潛江屬湖北省安陸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府為道,以道為省縣之間的行政機構,潛江屬鄂北道(後改稱襄陽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除道制,遂直轄於省。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在省縣之間設行政督察區,潛江屬第七區(1934年曾屬第六區,後還屬)。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第七區改稱第四區,仍領有潛江(直到1947年)。抗日戰爭期間,潛江縣政府被迫輾轉於拖船埠、楊李家台、熊口等地;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春撤離潛江,設辦事處於公安縣境,日軍投降後還治。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春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為抗日根據地,是鄂豫邊區襄南、襄河兩行政公置的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轄地。荊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莫家嶺,天潛沔縣抗日民主政府一度駐總口陶和嶺,天京潛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至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6月,全縣為解放區,是江漢區襄南、鄂中兩行政專員公署的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轄地。江荊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熊口,天京潛縣人民民主政府駐夏家場。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撤銷邊區縣,恢復原縣名、縣域,江荊潛、天潛沔、天京潛縣撤銷。潛江縣人民政府設於熊口,隸屬於湖北省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8月,潛江縣人民政府移駐城關(今園林辦事處)。
1988年5月撤縣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5月,潛江轄6個街道、10個鎮、6個管理區。市政府駐地園林街道。

地理位置

位置境遇

潛江市位於江漢平原腹地,東經112°29′至113°01′,北緯30°04′至30°39′。北依漢水,南臨長江,地處漢江下游,跨東荊河與上、下西荊河兩岸;由縣治園林鎮沿漢(口)魚(泉口)公路東至湖北省省會武漢市154千米,西至荊州地區行政公署駐地荊州鎮75千米。縣境最東端在東荊河左岸幸福閘之東,西端在四湖中乾渠(總乾渠上游段)右岸西黃家台,南端在五岔河南的窯台,北端在漢江右岸的劉傢伙。東西橫距51.3千米,南北縱長64.4千米,面積200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潛江市在地質構造上是江漢盆地的一部分,由該盆地的次一級構造單元潛江凹陷、丫角-新溝低凸起、江陵凹陷等組成。潛江境內呈現出河渠交織,堤防縱橫,灘堤突起,垸田低平,碟狀湖池鍇落其間的平原地貌景觀。潛江無山,地勢低平,由北向南,由東荊河向其東西兩側腹地略呈傾斜。最高處在北部漢江右岸河堤村的朋灘及共和村的中端台,海拔均為38米,最低在南部兩大垸農場的水產隊,海拔24米。

水文

潛江境內河渠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素有“魚米之鄉”美譽。漢江東荊河等長江支流貫穿全境。百里長渠、城南河、田關河、西荊河等21條排灌乾渠、借糧湖、返灣湖、馮家湖、白露湖、張家湖、蘇湖等6個湖泊遍布潛江市,其中湖泊面積2.7萬畝。

氣候

潛江市處於北緯30°附近,其氣候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夏熱冬寒,熱量、雨量比較充足,無霜期較長。但降水的時空分布不勻,容易出現旱象和潰澇。潛江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49~1988小時,全年無霜期約250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潛江市土地總面積2894263.5畝,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04%。2002年底耕地面積1667325畝,占57.6%;園地面積25978.9畝,占0.90%;林地面積10637364畝,占3.68%;草地182.5畝,占0.006%;水面731697.15畝,占25.28%;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0241.75畝,占7.0%;交通用地77449.5畝,占2.68%;未利用地75775.05畝,占2.62%。

生物資源

潛江市有野生植物330多種。蕨類植物主要有:石松、垂穗石松、水韭、木賊、節節草等14種。被子植物雙子葉綱主要有:三自草、蕺菜、化香樹、桑、枸樹等255種。單子葉植物綱主要有:白芽、燕麥、狗尾草等63種。有野生動物400多種,農作物害蟲天敵有133種;另外,魚綱60種,兩棲與爬行綱22種,鳥綱39種,哺乳綱11種,其他類9種。

礦產資源

潛江探明在潛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氣、滷水、岩鹽、鉀鹽、鉀芒硝、無水芒硝等礦產資源。潛江境內還有礦泉水、陶土等地下資源。潛江凹陷岩鹽分布面積約2000平方千米,岩鹽累計厚度約1800米,礦產埋藏深度700—2145米,估算鹽岩的地質儲量為7900億噸。其中,潛江境內的潛一段到潛四段下均有鹽層富集預計厚度大於1800米。

人口民族

2016年末,潛江市常住人口96.2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4.80%,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72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3.48萬人。潛江市出生人口數9301人,人口出生率為9.06‰,死亡人口數6094人,人口死亡率為5.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12‰。潛江市主體民族為漢族。

政治

職務
姓名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吳祖雲
市委常委、市委副書記、市長
龔定榮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金茂清
市委常委、副市長
董方平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張志鵬
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
肖力
領導信息據2017年12月政府官網,參考資料來源

經濟

綜述

2016年,潛江市完成生產總值602.1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21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10.24億元,增長8.5%;第三產業增加值219.74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15年的12.5:54.7:32.8調整為12.0:51.5:36.5。全市人均生產總值62728元,比2015年增長7.78%。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25.24億元,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為38.70億元,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為24.38億元,金融業增加值為11.52億元,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1.94億元,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25.68億元,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為40.2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分別比2015年增長3.0%、7.4%、5.5%、14.4%、10.7%、13.2%和10.6%。
2016年,潛江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為102.2,價格水平比2015年上漲0.6%。分類別看,食品類指數102.4;菸酒及用品類價格指數101.1;衣著類指數101.6;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類指數100.6;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指數101.4;交通和通信類指數98.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指數101.6;居住類指數101.2。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100.7;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97.1;工業生產者出廠資料價格指數108.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107.2。
2016年,潛江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2.32億元,比2015年增長16.3%。其中500萬以上項目投資441.26億元,比2015年增長15.6%;房地產開發投資21.06億元,比2015年增長35.0%。按所屬分類,江漢油田投資4.66億元,比2015年下降93.9%,市屬投資457.66億元,比2015年增長42.4%。按三次產業劃分,一產業投資26.71億元,比2015年增長108.1%;二產業投資207.97億元,比2015年下降22.8%;三產業投資227.64億元,比2015年增長97.6%。
2016年,潛江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09元,比2015年增長8.4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85元,比2015年增長9.16%;農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3元,比2015年增長7.37%。
2018年,潛江市生產總值755.78億,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9%,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第一產業

2016年,潛江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4.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4.0%;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73.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4.0%。糧食產量47.09萬噸,同比下降11.96%;蔬菜產量88.55萬噸,同比增長19.09%;水產品產量12.7萬噸,同比增長1.37%,其中小龍蝦產量4.38萬噸,同比增長0.46%;蝦稻共作面積33.42萬畝,同比增長7.61%。

第二產業

2018年1-12月,潛江市規上工業完成總產值943.2億元,增長19.4%;規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7.9%,高於全省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市屬工業用電量增長5.15%。
2016年,潛江市資質以內建築企業50家,比2015年增加一家,建築業企業年末從業人員2.8萬人,建築業增加值34.03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2015年增長4.9%。

第三產業

2016年,潛江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8.50億元,比2015年增長12.0%。按所在地分,城鎮零售額162.07億元,比2015年增長12.4%,鄉村零售額46.43億元,比2015年增長10.6%。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零售額23.21億元,增長10.5%;零售業156.12億元,增長12.7%;住宿業4.78億元,增長8.9%;餐飲業24.39億元,增長10.1%。
2016年,潛江市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9865.8萬美元,比2015年下降5.6%。其中:出口24155.7萬美元,比2015年下降17.7%;進口5710.1萬美元,比2015年增長150.9%。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55.30億元,比2015年增長10.69%。
2016年,潛江市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7.42億元,比2015年下降7.8%。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32億元,比2015年增長2.0%。全年地方財政支出79.51億元,比2015年下降7.3%。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546.17億元,比年初增加57.47億元,比2015年增長12.08%;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369.70億元,比年初增加39.78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179.33億元,比年初增加20.62億元,比2015年增長13.37%。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4年,潛江市專利申請量728件,同比增長36.33%,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275件、同比增長58.05%,企業專利申請量277件、同比增長20.96%;專利授權量117件、同比下降47.06%,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4件、同比下降55.56%,企業專利授權量71件、同比下降46.21%。2014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全市工業4.3%,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123.20億元,同比增長22.3%。高新技術產品銷售收入11.74,負增長-4.4%。高新技術產業利稅總額5.67億元,增長22.5%。全市從事高新技術人員8660,增長7.2%。獲全省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稱號。

教育事業

截至2014年底,潛江市有基礎教育學校228所,其中幼稚園90所,國小90所,國中26所,九年一貫制6所,完全中學5所,高級中學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職學校3所,高職高專院校1所(其中江漢油田基礎教育學校35所,包括幼稚園11所,國小15所,國中4所,九年一貫制1所,完全中學2所,高級中學1所,中職學校1所)。在校學生110237人,其中學前教育幼兒25607人,小學生45067人,國中學生22570人,高中學生16915人,特殊教育78人,中職學生5717人,高職高專學生3710人。專任教師8758人,其中幼稚園1081人,國小3105人,國中2324人,九年一貫制293人,完全中學473人,高中943人,特殊教育18人,中職學校214人,高職高專307人(其中江漢油田在校學生15432人:學前教育幼兒2401人,小學生5906人,國中學生4013人,高中學生3112人,中職學生850人)。義務教育鞏固率97.24%,學前毛入園率86.2%,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7%。實施校安工程,推進學校擴容改造和信息化建設,全年教育經費總收入99827.6萬元。
  • 高等院校
  • 高中
潛江中學、園林高中、文昌高中、廣華中學

文化事業

2014年,潛江市全年共在省級以上主流媒體發稿2000多條,同比去年增長53.8%,其中在中央電視台發稿21條,人民日報15條,新華每日電訊16條,人民網發稿305條,新華網210條,湖北日報226條(其中頭版35條),在湖北電視台發稿316條,湖北廣播電台發稿172條。完成免費“送戲下鄉”演出151場,送電影4140場,送流動圖書下鄉30000冊(次)。戲曲《五女拜壽》參加全省第二屆戲曲藝術節,榮獲“優秀演出獎”、“表演一等獎”和“伴奏一等獎”等三項大獎和三項二等獎,皮影戲展演、示範縣市民眾文化展演在全省調演成績第一。文化產業引進天一集團,投資6億打造興隆生態旅遊小鎮,舉辦“潛江旅遊發展高端論證會”。“潛江草把龍”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惠民工程送戲151場,送圖書3萬冊(次),送電影4540場。

醫療衛生

2014年,潛江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774家,其中三級綜合醫院2家,二甲綜合醫院1家,中醫院1家,婦幼保健院1家,鎮處衛生院15家,管理區(農場)醫院6家。衛生從業人員7912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46人,註冊護士2402人,技師257人。共有編制住院床位數4323張,實際開放3913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補償2470人,門診重症補償7416人次。

體育事業

2014年,潛江市有體育場館1個,市民體育中心移交華體集團運營管理,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社會保障

2016年,潛江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17.02萬人,其中:在職職工10.65萬人,離退休人員6.37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31.39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8.15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12.09萬人;參加工傷保險4.9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3.6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3.69萬人,全年累計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1022人。

安全生產

2016年,潛江市各類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66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為0.110人。其中,工礦企業事故1起、死亡人數1人,道路交通事故233起、死亡人數65人,農機事故3起,死亡人數0人,生產經營火災事故2起、死亡人數0人,水上交通事故各項指標為0。

交通

潛江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東通武漢,南連監利,西鄰荊州,北接荊門,隔漢江與天門相望,滬蓉高速公路與318國道橫貫全境,滬漢蓉高鐵(漢宜高鐵)橫貫東西。
潛江世博湖北館潛江世博湖北館
截至2015年底,潛江市公路通車裡程1664.64千米,21個區、鎮、處、場通二級路,371個自然村、分場都通了公路。市域“五橫三縱”(五橫:廣澤大道、318國道、滬渝高速公路、運拖公路、華容公路;三縱:潛監線、荊潛線、幸福公路)的路網骨架基本形成,一個乾支相通,內暢外連的公路網路已具雛形。流經境內的漢江航運四季通暢,有年吞吐量達300萬噸的紅旗、澤口兩個港口。潛江市交通正趨於國省幹線公路高等級化、鎮處公路黑色化、村級公路等級化、綜合運輸智慧型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交通現代化水平。
在交通硬環境改善的同時,交通運輸業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正逐步向客車舒適化、貨車專業化、船舶系列化方向發展,實現了人便於行,貨暢其流。
2015年貨物運輸總量417億噸,比2014年增長0.2%。貨物運輸周轉量177401億噸,下降1.9%。全年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4.3億噸,比2014年增長1.6%,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35.9億噸,增長1.1%。規模以上港口貨櫃吞吐量20959萬標準箱,增長4.1%。

民俗文化

從清朝道光年間開始,在江漢平原民間歌舞說唱的基礎上,不斷吸收其他劇作的劇目、聲腔和表演而逐漸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藝術瑰寶——荊州花鼓戲,迄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其唱腔曲牌約有八十多種,是湖北省三大地方劇種之一。它源於江漢平原一帶的高蹺、漁鼓、三棒鼓及薅草歌等民間歌舞說唱。
潛江花鼓戲潛江花鼓戲
江漢平原皮影戲是指流行在湖北省中南部的沔陽、潛江、監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縣(市)具有相同藝術特徵的皮影戲。江漢平原北依長江,南貫漢水,又是荊楚文化的發源地,皮影戲在這裡找到了滋生和繁榮的土壤。雖然其源頭尚無法考證,但早在明末清初,這一帶凡舉辦謝神會事,逢年過節都有唱皮影戲的習慣。日積月累便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雕鏤特色。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核心地區集中在天、潛、沔一帶,其顯著藝術特徵主要表現在雕鏤(造型)藝術,唱腔藝術和口頭文字藝術等方面。
潛江木雕潛江木雕
江漢平原皮影的雕鏤藝術,源於潛江的“湯格”和“郭格”,尤以圖案精細、人物造型逼真與國內其它地區皮影造型比較,其工藝精細、造型生動、圓潤舒展、以大見長,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唱腔以歌腔、漁鼓腔為主。特別是歌腔皮影中的“雞鳴腔”,源於東周時期的楚國《四面楚歌》,是中國傳統音樂中的“活化石”。漁鼓腔出自舊時藝人的乞討唱曲,調式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風味。
江漢平原皮影戲演唱的劇目多達300多個,這些“劇本”實際上只有劇目的條文,在表演時全靠藝人根據歷史故事展開情節和刻化人物。唱、做、念、打渾然一體。其口頭文學藝術形式是江漢平原皮影戲的又一主要特徵。
江漢平原皮影戲包含的獨特雕鏤藝術和具有古樸的楚風、楚韻的唱腔藝術,具有不可低估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

名優特產

潛半夏
半夏是中國中藥寶庫中的一種重要藥材,產地只有亞洲的中國和日本。它的功能是燥濕化痰,和胃止嘔,主治痰濕水飲,嘔吐,咳喘等症。
鍋盔
鍋盔是麵食,以白面在鏊鍋中烤成。潛江鍋奎品種很多,蔥鍋盔,砍鍋盔,鴨子鍋盔,沖擔鍋盔,油炸鍋盔,豬油鍋盔等等。因其形狀與當地農民挑柴草用的兩頭帶鐵扦的沖擔一樣,故名。
螺螄
“三月螺螄四月蚌”,這是潛江的民諺,意為三四月正是潛江盛產螺螄蚌的好時節。吃螺螄先把螺螄用清水“濯”過,再用斷了半截的紡花錠子或者是一根竹籤剔出螺螄肉,按天(門)潛(江)沔(陽)“三蒸”之一的方法食用。新近又有一種食用方法,即有蚌、臘肉、豆渣粑的所謂“三味火鍋”。
油燜大蝦
潛江油燜大蝦採用江漢平原大蝦為原料,以潛江特有的“油燜”烹調方法製作。潛江油燜大蝦一般以大排檔形式消費。歷史由來正宗的潛江油燜大蝦出自潛江市周磯鎮五七大道上一個叫“小李子油燜大蝦”的餐館。
王場鎮黃灣村出產的一種藕,這種藕與一般的藕不同,它的孔是單數的,有7、9、11孔不等。也不像其他藕節短多枝,一般都是一枝三節,每節一尺來長,既白又嫩。這種藕多粉易爛,湯釅味美。在一本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荊州菜譜》中它名排榜首。
園林青酒
適於佐餐,兼具潤肝脾,補氣,健胃功效,在中國第四屆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
以潛江湖區特產黃鱔作主料,烹製而成。它看上去似冷的,吃進嘴卻熱乎,入口化渣,餘味綿長。見蒸熟的鱔魚尤其是走油後兩頭翹起,如前所說的馬鞍形,便根據這卷翹狀,取名為二回頭。
潛江和仙桃天門部分地區夏天的主食,先將大米焙黃後,照著煮稀飯的程式做即可。
潛江花糕
用青魚製作,是南方一些地區的名菜,也是一些魚米之鄉的家常菜餚。

風景名勝

潛江主要旅遊自然資源有“二園、二湖、兩河、一江”。即潛江森林公園、水杉公園、返灣湖借糧湖東荊河、田關河、漢江。
潛江森林公園,位於楊市辦事處,占地100公頃,種植大量水杉、池杉、意楊等。水杉公園。位於西城區廣華辦事處,是江漢平原最大的人工水杉林,園內開設多種健身、娛樂項目,是綜合性休閒娛樂場所。
返灣湖,原為洞庭湖泊的一個支湖,湖泊水面1萬畝,是潛江境內最大的自然湖泊。20世紀90年代初,返灣湖開始旅遊開發,現已成為頗具水鄉情調的休閒度假勝地,湖區有別具水鄉特色的餐飲、住宿、遊樂等設施。
借糧湖,位於潛江市西北邊陲,與荊門、荊州兩市接壤,面積5萬畝。是一個集歷史古蹟、民俗風情、佛教文化、水上世界等為一體的優良旅遊資源,正在開發中。
千畝荷花千畝荷花
東荊河——中國最早一部辭書《爾雅》(釋水)篇曰:“……江為沱……漢為潛……”漢為潛,即為潛水分流漢水,潛江取其境內潛水分流漢水入長江而得名。東荊河在明朝時期稱蘆伏河,清稱沖河,又名襄河、南襄河。
田關河旅遊風景區,位於田關河排灌站,其過河索道、人工水杉林等構成獨特的河灘風景。
漢江民俗風景區,以漢江澤口、紅旗兩個碼頭為主,初步形成了以餐飲、休閒為特色的民俗風情區。
潛江悠久的歷史文化為潛江提供了寶貴的人文景觀,有章華台、曹禺著作陳列館、李漢俊陳列室等。
章華台,位於潛江龍灣,已出土大量文物,在楚文化考古上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2000年,楚章華台被列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水鄉風光水鄉風光
曹禺著作陳列館,位於潛江東城區,展示了一代戲劇大師曹禺的生平史跡,曹禺墓設在潛江森林公園內。
李漢俊陳列室,中共一大代表李漢俊是潛江袁橋人,在袁橋修有李漢俊紀念碑和李漢俊陳列室。

著名人物

李書城(1882—1965),字曉圓,又名筱垣。解放武漢功臣之一,中央人民政府首任農業部長。
李漢俊(1890—1927),湖北潛江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
曹禺(1910—1996),戲劇家。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
萬鋼,祖籍湖北潛江,曹禺先生堂弟,現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中國科協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會長。
呂小軍,2012年倫敦奧運會舉重項目冠軍。
關虹,原名關紅枝,世界女子舉重冠軍。
周春元,中國著名歷史學家。
祁開智,中國著名物理學家。
錢瑛,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監察部第一任部長。
劉靜庵,清朝末年的早期民主革命者,“日知會”總幹事。
唐本忠,高分子化學家,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1957年2月生於湖北潛江,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