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新鎮

老新鎮

老新鎮位於潛南邊陲,東倚漢水支流東荊河,南與監利縣新溝鎮毗鄰,是一個有400多年歷史的口子鎮,也是潛南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跨東經112°48′至112°51′,北緯30°06′至30°17′之間,國土面積125.62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6.3萬畝(水田3.9萬畝,旱田2.4萬畝),林地面積2.5萬畝,轄區總人口52016人(2017年),其中集鎮人口8000人,下轄31個行政村,254個村民小組,3個漁場,2個社區居委會,建國前直至1954年4月屬江陵縣,1954年劃屬潛江,1955年12月以來,其政權機構一直設在老新口(原名新口,因距此地10公里處監利縣新口壩興起在後,而改稱老新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老新鎮
  • 外文名稱:Laoxin town
  • 別名:新口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潛江市
  • 電話區號:0728
  • 面積:125.62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52016人(2017年) 
概況,沿革,農業及設施,工業企業,基礎設施,經濟總況,領導分工,招商政策,

概況

潛江市轄鎮。位於市境南部。面積125.62平方千米(2017年)。常住人口52016人(2017年)。轄2個社區、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老新四化路,距市區30千米。
老新鎮

沿革

1949年屬江陵縣十三區,1954年劃歸潛江縣。1996年,老新鎮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老新、文安、新星、秀河口、潭溝、潭農、洪河、姚橋、田李台、棉條灣、直路河、邊河、安定、劉場15個行政村;徐李鎮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6萬人,轄徐李、全心、全福、馬長嶺、關橋治、板剅淵、喇塌湖、三橋、烈士、赤生、龔家灣、中心、記功、徐場、舉子河15個行政村。
?年,撤銷徐李鎮,併入老新鎮。2004年,鎮政府駐老新四化路,人口55179人,面積130平方千米,轄老新、徐李2個居委會和棉條灣、安定、直路河、邊河、劉場、文成、老新、姚橋、新星、田李、農科、文安、中心、洪河、徐場、龔家灣、潭溝、秀河、三橋、烈士、赤生、記功、舉子河、全心、全福、馬長嶺、徐李、關橋、三台、板剅淵、喇塌湖31個行政村。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9005105:~001 121老新社區 ~002 123徐李社區 ~200 220龔家灣村 ~201 220棉條灣村 ~202 220直路河村 ~203 220邊河村 ~204 220安定村 ~205 220劉場村 ~206 220文成村 ~207 220姚橋村 ~208 220田李村 ~209 220文安村 ~210 122老新村 ~211 122新星村 ~212 220洪河村 ~213 220農科村 ~214 220潭溝村 ~215 220秀河村 ~216 220全心村 ~217 220全福村 ~218 220紅衛村 ~219 220關橋村 ~220 220三台村 ~221 220徐李村 ~222 220三合村 ~223 220記功村 ~224 220徐場村 ~225 220舉子河村 ~226 220紅星村 ~227 220三橋村 ~228 220烈士村 ~229 220赤生村 ~230 220中心村 ~500 220東荊林場

農業及設施

老新鎮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也是潛江市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雙低油料基地。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74—1116mm,年平均無霜期249天,適宜多種農作物,林果、蔬菜、花卉栽培。全鎮河渠縱橫,外圍主要有中沙河、通盛河、中乾渠和龍湖河、電排渠五大主幹渠,內垸還有大寨河、興無河、紅星河等數十條排灌支渠,建有老新電排站、趙台、通盛垸、安定泵站等大小泵站26處,總裝機41台套2750KW,流量達29.7立方/秒,排灌條件十分便利,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氣候適宜,全年實行春、冬兩季耕作,全鎮種養殖面積基本情況:油菜種植面積5.3萬畝,小麥5000畝,水稻4.2萬畝,棉花2.2萬畝,蔬菜1.1萬畝,果園3300畝,漁池3750畝,可年產糧食5萬噸,棉花6000噸,油籽8000噸,水果1萬噸,鮮魚5000噸。尤其是禽養殖業非常發達,且歷史悠久,是湖北省畜禽養殖第一鎮,2006年度飼養生豬14萬頭,家禽出籠200萬隻,建成專業化繁育基地2個,初步形成了“自繁自養,資源共享,規模生產,品種改良,協會領銜,黨員雙帶,全民參與,產銷兩旺”的產業化新格局。“十一五”期間,鎮委、鎮政府將加大農業生產投入,大力開展農業綜合開發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今後五年,將投入資金1000萬元改造低產田20000畝,同時還計畫投入資金450萬元,疏挖渠道10千米,新建泵站2座,維修改造涵閘泵站8處。

工業企業

鎮委、鎮政府按照“一主三化”的思路,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民營富民”戰略,實行全方位招商引資。目前老新鎮重點企業有:亞利服飾、老新織布、強豐織布、陽光布廠、恆發棉業五家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達到4187人。同時,隨著老新城鎮建設飛速發展,引農進城300餘戶,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800多人,有效地推動了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截止目前,全鎮登記個體工商戶635家民營經濟從業人員從2000人增加到了3750人。

基礎設施

老新鎮境內有老新口、徐李市、直路河、潭溝四個集鎮,集鎮功能基本完善,水陸交通便捷,教育、醫療、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潛監公路橫貫集鎮,集鎮中心離318國道和瀘營高速公路僅15公里,襄(樊)岳(陽)公路,運拖二級公路穿境而過;全鎮建有2萬門程控電話和4座移動通迅中繼站,日產5000噸自來水廠2個,110千伏變電站1個,水運碼頭5個,過貨噸位100噸級的船閘1個,通航河道50公里;全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國小8所、幼稚園3所;建有中心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30個;區內道路硬化率達100%。街道整治亮化、布局合理、經營有序,電視寬網覆蓋率100%。特別是近年老新鎮委政府大力推進“引資造城,引農興城,引商活城”的經濟城鎮理念,老新鎮城鎮建設駛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商貿城、步行街、商住小區等建築接連拔地而起,改變了老新城鎮面貌。

經濟總況

近幾年來,老新經濟和社會長足發展,開創了全鎮小康工作的新局面。2006年,全鎮完成實現農村社會總產值12.3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26億元,企業總產值9.09億元,財政收入達1200萬元。全年累計完成各項稅收158萬元,其中,國稅完成99萬元,地稅完成59萬元,年末銀行存款餘額達2.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54元。全鎮經濟呈現出速度加快、結構改善、效益提高、活力增強的良好發展態勢。
2011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產值40.6億元,同比增長30.8%,其中農業總產值6.6億元,同比增長28%;企業總產值34億元,同比增長30%;各項稅收達302萬元;招商引資3.28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958元,同比增長12%,圓滿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在全市三級幹部會上,我鎮被授予全市農村工作先進單位。

領導分工

鎮委書記、鎮人大主席嚴義高: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鎮委副書記、鎮長楊智晶: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鎮委副書記、政協聯絡處主任胡軍華:負責政協工作,分管經貿、國有、集體資產管理、牲豬定點屠宰、農業綜合開發、計畫、物價、統計、農村財務、菸草、基金會政府接管中心、機關事務、城建、水改等工作。
政委副書記、紀委書記覃春:聯繫人大工作,分管黨群、紀檢、政法、信訪維穩、工會、民政、社區等工作。
鎮委委員、副鎮長肖詩文:分管農業、農村政策、水利、防汛抗旱、林業、畜牧、水產、農技、農機、土管、農業產業化、新農村建設等工作,協管農業綜合開發。
鎮委委員,副鎮長汪永鋒:牽頭計生工作,分管武裝、支油支農工作。
鎮委委員黃超:分管黨政辦、檔案、宣傳、廣播、郵政、電信等工作。
鎮委委員楊友平:協管政法、信訪維穩、支油支農等工作。
鎮委委員向暉:分管工業、交通、安全、電力、質監、環保、第三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文化、教育、衛生、血防、新農合、食品安全等工作。
鎮委委員楊福奎:分管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勞務輸出、編制、婦聯、民族宗教、統戰、共青團、老齡老乾、“以錢養事”單位管理等工作。
副鎮長戴大彪:分管科技、科協、科技推廣工作,主抓計畫生育工作。

招商政策

1、稅費優惠:(1)凡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自投產之日起,3年內企業上繳增值稅鎮留成部分的25%獎勵給企業;(2)5年內,前3年內企業上繳的所得稅全部獎勵給企業,後2年按50%獎勵給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以上高新技術項目的,5年內全額獎勵;(3)出口退稅企業享受國家退稅政策,出口創匯的按創匯金額每1美元給予0.03元人民幣的獎勵。
2、收費優惠:從立項、審批到投產的所有手續由招商辦統一辦理,十天內辦齊手續,其費用按物價部門核定的最低收費標準收取,屬鎮管的收費項目減半徵收。
3、土地、租金優惠:凡在我鎮租用廠房興工經商的,租金按最優價格收取。合資興辦永久性企業的,建設用地由鎮政府無償劃撥,土地使用年限不低於30年。
4、供水、供電優惠:新辦工業項目供水免收開口費,減收增容費。電費按國家電價目錄執行。電話、有線電視按最低價優先安裝。
5、鎮招商辦積極協助投資者招聘員工、教育員工、維護社會治安,鎮派出所對來我鎮投資的客商實行掛牌保護,為外商提供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6、獎勵辦法:①向鎮招商辦提供有價值的招商引資信息每條獎現金50?200元。②提供的信息被立項實施的,每個項目獎500元。立項的條件是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100萬元以上,農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20萬元以上。③積極主動為招商引資工作提供中介服務並使項目成功的,按項目實際投資額的1?5‰給予獎勵:工業項目按5‰給予獎勵,農業項目按3‰給予獎勵,其它項目按1‰給予獎勵,單位獎勵資金最高限額為20萬元,個人獎勵資金最高限額為10萬元。
引資有功人員所得獎金個人所得稅由政府代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