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防禦布局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城市、農村、沿海地區、主要江河流域的氣象災害防禦側重點各不相同,而交通、水利、電力、農業等國民經濟關鍵行業和以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等地區為代表的主要戰略經濟區對氣象災害影響的敏感程度極高。因此,需要區分城市、農村、沿海、重要江河流域、主要戰略經濟區、重要交通與輸變電線沿線,按照點面結合、全面防禦、突出重點的戰略布局,有組織地開展氣象災害防禦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象災害防禦布局
  • 外文名:Meteorological Disaster Defense Layout
  • 區劃1:農村
  • 區劃2:城市
  • 區劃3:沿海地區
  • 區劃4:重點戰略經濟區
城市,農村,沿海地區,江河流域,

城市

城市氣象災害是城市主要自然災害之一,發生的次數多、頻率高、危機面廣、損失也最大。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城市內澇、乾旱缺水、高溫、霾等災害日益嚴重,城市熱島效應和空氣污染以及其他導致人居氣象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應重視城市氣象災害的防災減災工作,弄清氣象災害對城市的影響,提高公眾防災減災意識,加強城市防禦氣象災害的能力。
城市氣象災害防禦既要開展災害機制方面的自然科學研究,又要開展減災管理方面的社會科學研究。建立完善城市氣象觀測網路,研究城市特殊下墊面的災害性天氣預報技術,把握城市氣象災害發生機理大力開展城市氣象災害風險評估,並向有關部門提供相應的氣象數據和參數,為科學編制城市規劃以及研究制定相關基礎設施防禦標準提供依據,加強城市生命線工程的抗災能力建設I建立健全城市氣象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完善氣象部門與城市其他相關部門的重大氣象災害應急聯動預案,提升城市氣象災害應急能力加強城市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增強早期預警、提前防範的能力;向市民提供便捷及時、更加個性的氣象災害防範服務,幫助社區和家庭編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氣象防災減災預案,增強全社會的氣象防災減災和應急能力。

農村

農村是氣象災害防禦的薄弱地區,乾旱、洪澇、低溫、霜凍等氣象災害對糧食、經濟作物、林業、漁業生產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對新農村建設和國家糧食安全造成嚴重威脅,然而農村接收氣象災害預警信息不暢,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抗災能力薄弱,部分村屯、民宅建造在氣象災害易發區域,農村防災意識不強,防災避災技能不高,農村減災工作亟待加強。
農村氣象災害防禦主要是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發布能力建設,提高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覆蓋面,保障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能夠到村入戶;加強農村防災科普宣傳和農民防災避災技能培訓,建設農村防災科普宣傳與技術培訓基地增加氣象科技的貢獻率,保障糧食等農產品穩產高效I開展新農村建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開展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防禦氣象災害能力普查,修改完善農村建築物和農業生產設施防災標準指導地方科學規劃農業生產布局和新農村小區,加固和改造現有的農業與農村防災基礎設施和民宅等建(構)築物。

沿海地區

我國沿海地區氣象災害多、損失重。每年平均有7個熱帶氣旋登入我國,對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海洋大風、海男、海冰對航運和漁業生產的安全影響很大。由氣象災害引發的風暴潮和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呈上升勢頭。因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日趨嚴重。但目前海洋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能力相對薄弱,海上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範圍不廣,許多漁業和海上運輸的船舶難以及時獲取颱風等預警信息。沿海許多建(構)築物防浪、防風暴潮和防風標準偏低,防災設施特別是民宅建築防災能力弱,避難設施不夠完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