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人的生成

歷史與人的生成

郭艷君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本書提出:在馬克思的歷史理論中始終存在著雙重的邏輯:一方面是人自身發展三階段理論;另一方面是他對人類歷史的具體分析,即西歐的五大形態依次演進的理論和東方社會理論。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作 者:郭艷君
出版時間:2005-2-1
版 次:1頁 數:236
歷史與人的生成
字 數:202000
印刷時間:2005-2-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1904249
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序 言
每當人類歷史跨進一個新時代時,人類總是禁不住要回首往事,反思自己走過的艱辛歷程。其目的不是為了歷數那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而是為了總結經驗,超越歷史,批判自身,為人類當下和未來的發展指明方向。這是哲學和史學獨有的魅力,是人類形上致思本性和情結的體現。所以黑格爾說“密涅瓦的貓頭鷹在黃昏時起飛”;但另一方面,這種回顧又不僅僅是為了了解人類的過去,其真正的目的在於人類的現在以及人類的未來,即通過對人類的過去的批判性反思,為人類的當下和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因此馬克思又稱這種哲學的反思為“高盧的雄雞”。值此人類躍進新千年之際,對歷史的哲學反思再一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馬克思認為,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本文力圖通過對歷史與人的生成的人學闡釋,重新思考歷史的內涵、動力、進程和人與歷史的關係等問題,從而對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提供新的理解和說明。
對於什麼是歷史、歷史發展的動力以及歷史發展的進程、人與歷史的關係等諸多問題,雖然自西方歷史哲學創立以來,無論是思辨的歷史哲學,還是分析的批判的歷史哲學以及後現代的敘事主義的歷史哲學都曾經或多或少、或主或次、或詳或細地研究過,但是人們並沒有達成一致的認識。而馬克思的歷史理論思想則為我們理解上述問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從人的本質及其存在方式出發,去理解人類的歷史。因此,首先必須對馬克思的歷史理論進行人學的闡釋,才能展示出馬克思歷史哲學思想的深刻涵義,為解決上述問題奠定基礎。
這種新的闡述之所以是必需的,主要是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的大討論以來,國內理論界通過異化、人道主義、主體性和實踐哲學等問題的探討,對馬克思的哲學理論做了諸多的闡釋,並基本上形成了實踐唯物主義(或實踐哲學)的理解框架。“但是,對歷史理論這個特殊課題,卻很少有著作以它需要的持續和系統的方式去闡述。”我們對馬克思哲學的稱呼由“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變為“實踐唯物主義”。這樣,我們對馬克思思想的理解就陷入一種矛盾之中,一方面,我們高揚人的主體性的實踐本質,另一方面,卻又以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來統攝人類的歷史,規律成了超人的規律,歷史成了無人的歷史,這是對馬克思的歷史理論的一種扭曲。因此,無論是從理論本身的需要還是從現實的需要出發,都有必要來闡述馬克思,重新從人學的視角來闡釋馬克思的歷史理論。

內容簡介

人與歷史是統一的,歷史發展的過程就是人通過自身的活動現實地生成的過程。西方歷史哲學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逐步揭示人與歷史的這種統一性。這兩個層面是統一的,只不過言說的語境不同。正是在這統一的歷史理論中,馬克思展示了人與歷史的生成性。

作者簡介

郭艷君,1971年6月生於吉林省雙陽縣。1990年考入黑龍江大學哲學系學習。1998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2002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現為黑龍江大學哲學院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主要從事西方歷史哲學、文化哲學等方面問題的研究,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目錄

第一章 從歷史學到歷史哲學
一 理解歷史的兩種方式
二 前歷史哲學的理解
三 維柯:歷史——人之造物
四 德國古典哲學所理解的歷史
第二章 歷史的內涵
一 理解歷史的人學視角
二 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理解
三 自然史與人類史的統一
四 馬克思對歷史的雙重理解
第三章 歷史的動力
一 傳統理解的反思
二 前馬克思的理解
三 馬克思對歷史動力問題的新闡釋
第四章 歷史的進程
一 維柯的進步歷史觀
二 啟蒙時代的歷史進步觀
三 德國古典哲學的求索
四 問題的索解:歷史的生成性
五 超越烏托邦——馬克思所理解的共產主義
第五章 人與歷史
一 歷史決定論
二 歷史非決定論
三 歷史生成論
參考文獻
後 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