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猿類出現,森林古猿,人的過渡,南方古猿,人類發展,綜述,最早的人類,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相關研究,相關神話,綜述,呼喚而出,原本存在,植物變成,動物變成,泥土變成,天地所生,
起源
對一個
追溯到2.9億年前的頭骨進行的再次分析顯示,它是現代有頜類脊椎動物的早期成員,這意味著頜口動物包括數萬種健在的從魚到鳥在內的
脊椎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和人等。棘魚屬存在於最早的
鯊魚和
硬骨魚類開始各自進化前的時期,這個血統最終延續到人類生命中。科學家已在歐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亞發現棘魚屬化石。和其他棘鯊相比,它相對較大,足有1英尺(約合0.3米)長,它們有鰓,而不是肺,長著一雙大眼睛,以浮游生物為食。
頜的出現在脊椎動物發展史上是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在生存鬥爭中,食物是決定動物能否生存下來的一個重要因素。解剖學和古生物學不但證明了頜是由鰓弓變來的,而且還能確切指出是由那對鰓弓變來的。因為雖然鰓弓的形狀相同,但支配每對鰓弓的神經是不同的,例如頭甲魚具有10對正常鰓弓,其中最前面的兩對為
三叉神經支配,第3對為顏面神經支配,第4對為舌咽神經支配,第5對以後各對鰓弓均由迷走神經支配。而魚類通常有5對正常鰓弓,其中前面的一對為舌咽神經支配,後面的其餘4對由迷走神經支配。而支配頜和舌弓的神經恰巧分別是三叉神經和顏面神經。事實上解剖學證明同魚類一樣,所有有頜脊椎動物的頜都是由三叉神經支配的。例如患有三叉神經痛的病人,有時牙齒並無毛病,但卻會感覺牙齒部位疼痛,原因就是因為頜部的神經屬於三叉神經。於此可見所有有頜脊椎動物的頜都是由三叉神經支配的鰓弓改造成功的,或者按照頭甲魚的情況,更確切地說,是由三叉神經所支配的兩對鰓弓中的後一對鰓弓發展來的。頜的來源的一致性,也正說明有頜脊椎動物有著同一起源。
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
C.R.達爾文出版《
物種起源》一書,闡明了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列舉許多證據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絕的古猿演化而來的。但他沒有認識到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未能正確解釋古猿如何演變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勞動創造人類的科學理論,1876年他寫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類從動物狀態中脫離出來的根本原因是勞動,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也是勞動。文章論述了從猿到人的轉變過程:古代的類人猿最初成群地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中,後來一部分古猿為尋找食物下到地面活動,逐漸學會用兩腳直立行走,前肢則解放出來,並能使用石塊或木棒等工具,最後終於發展到用手製造工具。與此同時,在體質上,包括大腦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出現了人類的各種特徵。
恩格斯把生活在樹上的古猿稱為“攀樹的猿群”,把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稱作“正在形成中的人”,而把能夠製造工具的人稱作“完全形成的人”。隨著化石材料的不斷發現,測定年代方法的不斷改進,人們對
人類起源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儘管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已經可以大致勾劃出人類起源和發展的線索。
有關植物方面的資料
我們知道:將胡蘿蔔搗碎後,將其細胞放入營養液中培養就可以培養出一株完整的胡蘿蔔。植物的克隆技術所要求的條件相對要低和簡單。
植物能通過孢子、種子繁殖,還能進行無性繁殖。人類將植物的種子帶到太空,經太空輻射等作用,一些植物得到了最佳化。一些植物的孢子、種子可在極端條件下長期保存,如低溫條件。可進行無性繁殖的植物其根莖也可在極端的條件下長期保存。
有關人類的一些資料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法西斯進行活人凍死試驗:將俘虜的蘇聯紅軍活活凍死,然後進行復活。現在國際上也有多所人體冷凍機構,提供冷凍遺體服務,以便在科學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復活。但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被成功復活的先例。
(2)借腹生子、試管嬰兒、克隆生命,這些人類生命繁殖技術已成功實現。理論上可以實現由基因複製生命。用一根頭髮絲就能複製出這個生命,當然需要相當的技術和實驗室條件。
(3)將動物及人類胚胎、精子、卵子等進行低溫冷藏,解凍後照常具有生命力。
如地球毀滅了,其上存在的生命將如何
為了研究和探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我們先進行逆向思維:如地球毀滅了,其上存在的生命將如何?
一種情況是太陽毀滅了或地球被另一顆大質量體星球捕獲,地球仍然存在。單純太陽毀滅或爆炸,地球除受到一定的衝擊外,保存完好。沒了太陽,地球失去太陽的引力和光及熱,沒了光合作用,變成寒冷,植物或因沒光合作用而死亡,或因寒冷而凍死。動物或餓死或凍死。也可能其他一些原因導致動植物死亡。無論是什麼原因導致動植物死亡,他們都將留在地球上。
另種情況是地球破碎了。
地球破碎後,所有動植物都將或碎或以完好個體漂浮在宇宙中。
動物或因破碎而死亡,或缺氧死亡,或凍死。
地球上水的總量約1.4078×109 km3,占地球質量的萬分之二。如果將水鋪在平坦的地球表面,可形成一個水深 2700多米的海洋。
在地球上,有動、植物的冬眠。
地球破碎後,由於溫度降低,許多動植物將被凍在冰里,漂浮在宇宙中。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由地球毀滅後動植物的存在狀態,以及動植物的繁殖和復活現象,作以下推論:
地球上的植物是由宇宙中漂浮的植物孢子、種子、根莖到地球上的生根發芽。
地球上的動物是由宇宙中漂浮的動物個體(如被凍死或休眠的個體)在地球上的復活。
猿類出現
猿類的出現可追溯到地質學上的漸新世。現在所知的最早的古猿是1911年發現於埃及法雍的
原上猿,其生存年代為3500~3000萬年前。比原上猿稍晚的有1966~1967年在法雍發現的
埃及古猿,生存年代約為2800~2600萬年前。更晚的則有
森林古猿,1856年首次發現於法國的
聖戈當,後來歐、亞、非洲許多地方都發現了同類型的化石,其生存年代約在2300~1000萬年之前。這些古猿很可能是現代類人猿和現代人類的共同祖先。
2013年6月6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自然》線上發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倪喜軍研究員等人的成果,他們在對一具最古老的靈長類動物化石做了長達10年的研究後,分析出它的一系列形態學特徵,從而證明:類人猿起源於約5500萬年前。此前,科學界發現的最早的類人猿化石來自4500萬年前,而這一成果,將人類祖先的歷史推進了1000萬年,堪稱靈長類與古人類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
拉瑪古猿等幾個分支。拉瑪古猿生存年代約為1400~700 萬年以前,最早的化石是1932年美國學者G.E.劉易斯在北印度的西瓦利克山地發現的一塊右上頜碎片,它具有若干人類的特徵。60年代之後,在
肯亞的特南堡、
匈牙利的魯道巴尼亞、希臘的皮爾戈斯、土耳其的
錢德爾、
巴基斯坦的
博德瓦爾高原及我國雲南祿豐,都發現了同類化石,其共同特徵為:吻部短縮,齒弓向後張開,牙齒排列緊密,犬齒小,頰齒齒冠寬短,下頜第一前臼齒為雙尖型,釉質厚。這些特點與人類相似而與猿類不同,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拉瑪古猿是人類的祖先。但有些學者發表不同意見,認為拉瑪古猿不屬人科,而是
猩猩的祖先。也有學者持折中觀點,認為兩種可能性都存在。
人的過渡
從猿到人的過渡,如果從拉瑪古猿算起,大約經過了1000多萬年;如果從南方古猿算起,則有200~300萬年。在長期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過渡時期的生物終於學會了製造工具。工具的製造是有意識的活動,這種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重要的特點,它標誌著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
南方古猿
拉瑪古猿之後出現了南方古猿。其生存年代大約為500~150萬年之間。有的學者把1967年在
肯尼亞羅特加姆發現的一塊下頜標本也歸入南方古猿,從而將南方古猿存在年代的上限推到 550萬年以前。南方古猿化石最早於1924年在
南非約翰內斯堡附近的湯恩發現,為一幼年頭骨。其後陸續在非洲、亞洲發現十多處。其中較突出的代表是1959年在
奧杜瓦伊峽谷發現的東非人頭骨化石(見彩圖)。南方古猿的體質特徵和人接近,齒弓呈拋物線形,犬齒不突出,無齒隙;拇指可和其他四指對握,能使用天然工具;頭
枕骨大孔的位置接近顱底中央,骨盆比猿類寬,能直立行走;腦頂葉擴大,可能有原始的語言能力。根據研究,南方古猿至少有三個種,即南方古猿非洲種(或稱纖細種)、南方古猿粗壯種和比粗壯種更為粗壯的
南方古猿鮑氏種。1973年美國學者D.C.詹森在
衣索比亞的阿法地區發現一膝關節化石。次年發現一具人科動物化石,年代距今約300萬年前,全身骨骼保存達40%左右,是一個20歲左右之女性,詹森稱之為“露西女士”,定名為南方古猿阿法種。
關於南方古猿的演化,眾說紛紜。主要有三種意見:①阿法種是最早的南方古猿,約在200~300多萬年前分化為兩支:一支向人的方向發展;另一支演化為纖細種、粗壯種和鮑氏種,並於 100多萬年前滅絕。②南方古猿最早出現的是阿法種,後來演化為纖細種。約在 250萬年前,其一支在南非演化為粗壯種;另一支在東非演化為鮑氏種;約在 200萬年前,其餘的纖細種演化為人屬。③阿法種不是南方古猿,實際上已是人屬,他們與南方古猿並存。
人類發展
綜述
從猿到人的過渡階段結束後,人類的體質形態仍在繼續發展。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人們把這一發展過程分為猿人、古人、新人三個階段。由於化石材料的不斷豐富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化,這一分期法已不合用。國外學者主要採用兩種分期法。一是分為南方古猿、
直立人、智人 3個階段;智人又分為早期智人和現代智人。這一划分法的缺點是把不會製造工具的南方古猿和能製造工具的能人及
1470號人歸入同一範疇。另一種是分為最早的人類(或最早的人屬)、直立人、早期智人、現代智人 4個階段。中國學者也提出4個階段的劃分法,即早期猿人、
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早期猿人”階段相當於國外學者提出的“最早的人類(人屬)”階段。雖然
直立人之前的化石材料發現不多,但將其單獨列為一個階段以別於南方古猿和直立人,仍是較妥當的辦法。
最早的人類
從1974年開始,英國學者M.D.利基在
坦尚尼亞萊托利的萊托利爾地層發現了人類化石,除一個五歲左右的小孩的部分骨骼外,還發現一些成人的上下頜碎片及牙齒。定年在380~360萬年前之間。1978年在萊托利爾地層中發現留在
火山凝灰岩中的人類腳印,屬一大一小兩個個體。腳印有凸起的足弓,圓形的足跟,大足趾與其他四趾並列於足前方,這些都是人類的特徵,因此有些學者把它歸入人屬。但在同一地層中沒有發現石器。詹森等人認為萊托利爾地層發現的化石是南方古猿阿法種,並非真正的人類。
1972年在東非肯亞
圖爾卡納湖東岸庫彼弗拉發現了編號為KNM-ER1470號人的頭骨,定年為290萬年前。腦量約為775毫升。頭骨無直立人那樣明顯突出的
眉嵴,因此它在進化系統中的位置還有爭議。在KNM-ER1470號人的層位稍高處,於1968年發現有舊石器,當時測定為261萬年前,1975和1976年有人重新測定其年代分別為182萬年和244萬年前,後一年代與最初測定的年代較接近。
從1960年起,在坦尚尼亞
奧杜瓦伊峽谷陸續發現一些人類化石。1964年定名為“能人”。其腦量約為 680毫升,手骨及足骨與現代人相似。在發現能人的層位發現不少礫石打制的工具,主要是砍砸器。此外還發現石塊堆成的圓圈,推測是能人所建的簡單住所。能人生活的時代距今180萬年。
發現於爪哇的
莫佐克托人,原先被稱為莫佐克托猿人,有人研究,認為可能屬於能人,定年為約190萬年前。
直立人
在中國習慣上稱之為“
猿人”。生存年代距今約170萬年或150萬年前至二、三十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早更新世晚期到中更新世。其腦容量為775~1400毫升。最早發現的直立人是1891年荷蘭軍醫E.杜布瓦在爪哇中部特里尼爾附近找到的一個頭蓋骨及一枚牙齒,次年又在同一地層發現一個大腿骨及一枚臼齒。頭骨很厚,
眉嵴突出,顱骨低平,具有猿的特徵,但腿骨似人,適於直立行走,所以當時定名為“直立猿人”。
直立人的化石在亞、非、歐三洲都有發現。在中國有
北京人、
藍田人、
元謀人;在非洲有肯亞的KNM-ER3733號人、 KNM-ER992號人、KNM-ER3228號人、坦尚尼亞
奧杜瓦伊峽谷的 OH9號人、OH28號人、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的毛里坦人等;在歐洲有德國的
海德堡人。此外在匈牙利的
維特沙洛斯、
捷克斯洛伐克的普累西勒提及德國的比爾欽斯勒本也發現了猿人化石。
早期智人
又稱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於距今約二、三十萬年至四萬年前。地質時代屬更新世晚期。最早引起人們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國
杜塞道夫城附近的尼安德特河谷一個洞穴中發現的一副人類骨架化石。定名為人屬尼安德特種,後其學名改為智人尼安德特亞種。
早期智人的化石在亞、非、歐三洲都有發現。生存年代最早的是德國的
斯坦因海姆人和英國的斯旺斯孔布人,定年約為25萬年前。許多學者認為他們處於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過渡階段。中國陝西省境內發現的大荔人,也具有這種過渡性質。
早期智人體質形態已接近現代人,但仍保留若干原始特徵,如
眉嵴比現代人發達,前額低斜,頜部較突出,頦部不明顯等。腦容量約為1300~1750毫升,比直立人大得多,腦組織也更複雜。在長期勞動過程中,人類的體質和智慧都進一步發展了。
許多人類學家認為早期智人可分兩種類型,一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發現於西班牙、法國、比利時、德國和義大利等地。一為“進步的尼安德特人”,發現於
黎巴嫩、以色列等地。進步的尼安德特人腦量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略小,但體質形態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認為進步的尼安德特人後來發展成為晚期智人。而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學者認為是人類發展過程中一個滅絕的旁支,也有學者認為並未滅絕,而是後來歐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稱新人,出現於4萬年前。其頭骨前額升高,
眉嵴幾乎消失,頜部退縮,
下頦明顯,體質形態與現代人類已無多大差別。發現的化石分布於亞、非、歐、美、澳各大洲,說明此時除南極洲外,地球上各大洲均已有人居住。
由於美國的南
加利福尼亞發現了 4.8萬年前的人類化石,所以有人認為人類到達美洲的時間至少在距今5萬年前。但許多學者對該人類化石的年代表示懷疑。澳大利亞大陸最早的人類化石發現於蒙戈湖,年代為32750年前,所以人類從亞洲到達澳大利亞的時間可能在 4萬年前。
晚期智人出現時現代人種亦形成。多把人種分為三大種,即:
蒙古利亞人種、
高加索人種和
尼格羅人種。也有另立
澳大利亞人種而分為四大人種的。大種之下又分若干小種。人種形成的因素極為複雜,一般認為是自然條件和歷史條件長期影響的結果。
相關研究
動物們都會簡單的勞動,比如說,動物們都會捕食獵物。螞蟻,蜜蜂,會尋找食物然後搬回家。小鳥會築巢。老鼠會挖洞。有一種螞蟻還會采蘑菇種子,拿回穴里種蘑菇。
通過研究發現,人類的產生和其他生物的產生是相同的:基因變異。
1.產生新物種的基因變異:人類是怎樣產生的?人類是一種生物發生
基因變異,在本代或下一代立即變成了最初的新人類。這是產生新物種的重大基因突變。雖然這些新人類,功能很不完善,但他們是新物種。
2.同一物種的基因變異:在此之後,環境的影響和人類自身的行為又緩慢的改變了基因,這種改變程度有大有小,但是不會產生新物種。也是在本代或下一代直接表現出來。小的變異:子女看上去和父母有些不一樣。一家有3個女兒,長相都不一樣。高度近視可以遺傳給下一代,這時,基因在本代已經發生了變異。大的變異:先天性貧血,先天性兔唇,畸形嬰兒,聰明寶寶。
3.基因都是突變的,都是DNA長鏈的突然改變。
因此, 最初的人類,是“新物種的基因變異”產生的。現代人類,是新物種之後“同一物種的基因變異”不斷最佳化的結果。
同一物種的基因變異:來自四個方面因素:1.環境的影響,包括自然環境、心理環境、營養環境等。2.人類的自身取向,包括人類的各種需求、行為。3.基因的複雜程度,這決定人類下一代必然有一定程度的變異。4.疾病等意外因素
家族精神疾病,可以解釋為“對程度過高的刺激,不管是優點或缺點都能記錄到遺傳物質,並在下一代表現出來。”
每一種生物都有維持該物種性狀的本能,這是遺傳物質DNA決定的。這就是魚為什麼下代總是魚,每種生物其後代還是那種生物。
是什麼生物發生基因變異,產生了人類?它應該是和人類相似的生物,是他們的基因變異產生了第一個人,或者是第一群人。多數科學家認為猿類是人類的祖先,因為猿類和人類的基因最接近。
人類在世界各地都有猿類祖先。包括黑皮膚的,黃皮膚的,白皮膚的,甚至更多的祖先人類。因為在人類產生之前,和人類相似的生物--古代猿,已經大量繁衍後代,已經遍布於地球。分布在每一個地區的猿類都可能發生基因變異,產生人類。
在猿的上一種生物,也是大量分布在地球不同的地區生活的。這就使得每一個地區,都可能產生一群人類。
人類是太空“外星人類”拜訪地球時,丟下的一包種子嗎?這種情況可能存在。高等生命用比自己低端的生命做為實驗,這樣的情況就像人類拿小白鼠做實驗一樣,可是實驗籠子中的小白鼠對人類的實驗目的不得而知。
動物有沒有思維??大家知道,小狗,你扔給它東西吃,它會追上去,你打它,它就嚇的夾起尾巴,逃走。所有生物都是有思維的,都能對外界條件加以判定,然後做出相應的反應。
經過訓練,小狗可以幫你把扔出去的塑膠餐盤撿回來。被訓練後,能聽懂人話的聰明動物,我舉幾個例子:馬戲團拉馬車的猴子,會學話的鸚鵡,會算命的山雀...相信你見過不少。但是他們的後代,不會開口說話,不會拿出前腳寫字,這是生物基因決定的。勞動,是一種行為進化,只能最佳化本物種,但是不會產生新物種。小狗可以幫你把扔出去的塑膠餐盤撿回來,它是會勞動的。貓是很愛乾淨的,一定要找個地方,用爪子刨個坑,把大便拉進去,再用土蓋起來,貓也是會勞動的。
老鼠會儲藏糧食,鳥類會築巢穴,這些都是簡單的勞動。勞動,除了人類的功能更加強大,人類和動物沒有本質的區別。
外表:人長出頭髮、眉毛 並且 全身毛髮退化成細小的汗毛,內部:基因和一般動物的不同。這些是人和一般動物的根本區別。也是古猿在基因變異後 的初始人的特徵。這種新物種,全身沒毛,就不得不想辦法,弄乾草弄藤條裹住身體來保暖。頭髮太長了,就不得不想辦法弄斷。身體的特殊,迫使人類不斷改造自然,克服困難,於是智力得到極大發展。經過幾百萬年,今天,人類成為最動腦子,最有智慧的生物。
在遠古,黑猩猩和人類同是猿類的後代,兩者的生存環境相同,但是黑猩猩變不成人的樣子,智商趕不上人,就是因為黑猩猩的基因和人的基因不相同。
猴子是有尾巴的,猿類(包括古猿,黑猩猩,)沒有尾巴。猴子的基因和人類的相差更多,就是說猴子和人類的親緣關係更疏遠。
當初,地球上發生了什麼事情?使得生物發生基因突變,產生了人類呢?儘管發生重大基因變異幾率非常小,但是大量的猿類,在漫長的時間裡,發生新物種的變異,總和機會數量比較多了。
生物進化過程中,動物和植物均產生性別分化,這些都是生物基因變異的結果。性別分化通常利害都有,基因變異導致兩性分化,之後,隨著自然界的生存淘汰,剩下來的都是能夠適應環境的品種。在動物界,性別分化,使雌雄社會分工更明確,增強了生存能力。黃鱔,蝸牛,雖然是雌雄同體的動物,但是他們能夠適應環境,所以一直生存到今。
相關神話
綜述
人類的起源,可以說是學術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論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甚至於哲學家、宗教家,都曾對
人類起源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沒有最令人信服的說法。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富,其中有些說法頗為相似,當然不同的也不少,在這些神話裡頭,很有趣的,我們可以發現有和進化論不謀而合之處。
歸納各種神話,人類的起源可以分為“呼喚而出“、“原本存在“、“植物變的“、“動物變的“和“泥土造的“五種,現就分別敘述。
呼喚而出
《
埃及神話》說人類是神呼喚而出的。自古以來,埃及一直是個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國家中最自我封閉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難對她發生影響,因此她的人類起源的說法也和別的民眾不同。
埃及人認為遠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現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創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喚“蘇比“,就有了風;呼喚“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喚“哈比“,
尼羅河就流過埃及,他一次次呼喚,萬物一件件出現,最後,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轉眼間,埃及就住滿了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將自己變成男人外形,成為第一位
法老王,統治大地人類,開創安和繁榮景象。
原本存在
人類原本就存在著的神話,散見於
北美印第安人和紐西蘭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話中說到神創造天地,然後從地下帶領人類上來,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話說“
蘭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萬物源頭,當時天和地未分開,四下漆黑,其兒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將天地推開,光明於是出現,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類便被發現,原來他們也是天地所生。
植物變成
認為人類是植物所變的為
日耳曼神話,它說天神歐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
沙洲上長了兩棵樹,其中一棵姿態雄偉,另一棵姿態綽約,於是下令把兩棵樹砍下,分別造成男人和女人,歐丁首先賦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別賦予理智、語言、血液、膚色等,成為日耳曼的祖先。
動物變成
人類是由動物變的之神話相當常見。在澳大利亞神話中說人是蜥蜴變的;
美洲神話則說人是
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希臘神話也說某族人是天鵝變的,某族人是牛變的。
我們由這種“動物變人“的神話中,可以發現很接近進化論的說法,尤其是美洲神話中說人是猿猴變的,就完全與進化論相吻合,這種巧合,很耐人尋味。
我國神話論及人類起源的有數種,比較早的說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
二神(陰、陽二神)混生,經天營地……類氣為蟲(混濁的氣體變成蟲魚鳥獸),精氣為人(清純的氣體變成人)。“這種說法並未受多大重視。
晚一點的說法則指盤古垂死化為萬物之時,身上的寄生蟲變為人類。繹史卷一引五運歷年紀:“(
盤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
黎甿(人)。 “此種說法也沒有流傳開來。
另一種說法是指人類由
黃帝所造,然後由其他的
神上駢和桑林賦予四肢五官,見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
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這種說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駢和桑林是什麼樣的神,在其他古籍中並無敘述,徒留一個謎。
泥土變成
在所有神話中,“泥土造人“的說法最多,也最為流傳,如紐西蘭神話說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紅土和自己的血製成;
美拉尼西亞人也這樣說;希臘神話說神從地球內部取出土與火,派普羅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別創造動物與人類,並賦予人類種種個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邁都族印第安人認為當初“大地開創者“創造樹木鳥獸之後,說“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紅色泥土攙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話里,最引人入勝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數我國的女媧和猶太神話(聖經)的上帝。
話說盤古開闢天地之後,不知經過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間出現女媧。女媧在這荒涼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對著水,照見了自己,心裡想要是天地間有幾個像自己的,彼此說說話,該有多好,便不自覺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體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風一吹,便成為
活跳跳的東西,於是給他起名為“人“。
原先女媧一個接一個繼續不停的造人,但進度緩慢,終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補遼闊的大地時,他背靠山崖,順手摘下藤條,懶懶地在和了水的泥漿里攪著,然後一甩藤條,灑落許多泥點,這些泥點落在地上,經風一吹,都變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揮動藤條,大地上的人也不斷的增多了。
聖經里的
上帝造人故事記載在舊約的創世紀之中。話說上帝花了五日時間創造了大地萬物,到第六日他說:“我們要照著我們的形象,按著我們的樣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進人的鼻孔後,就成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
亞當。
不久便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造成一個女人,亞當說:“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他為女人。“
在
女媧和上帝造人的神話里,可以發現共同之處是都按著他們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見女媧和上帝的長相和人相似。不同之處在於聖經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天地所生
這裡指的"天":是宇宙。"地":是地球,如上所表述的: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史前鯊魚是自然存在的一種生命,這裡的自然也就是"天地",所以,是天地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