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謀人

元謀人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雕塑: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約在170萬年左右,雲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裡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元謀直立人
  • 別稱:元謀猿人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哺乳綱
  • 亞綱:真獸亞綱
  • :靈長目
  • 亞目:簡鼻亞目
  • :人科
  • 亞科人亞科
  • :人屬
  • 直立人
  • 亞種:元謀直立人
  • 分布區域:亞熱帶草原-森林環境
  • 三名法: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
  • 時間:距今約170萬年前
歷史發展,發現過程,牙齒化石,遺址發現,生存狀態,石器使用,生活環境,年代謎團,不同看法,相關爭論,後續發現,新成果,古猿化石,後續發現,藏品信息,國際影響,遺址保護,

歷史發展

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英文稱:Homo erectus yuan mouensis,俗稱“元謀人”。“元謀”一詞,出自傣語,意為“駿馬”。
元謀人牙齒化石是1965年“五一”節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發現的,元謀縣被譽為“元謀人的故鄉”。1976年根據古地磁學方法測定,生活年代約為一百七十萬年前左右,差距最多不超過前後十萬年(也有學者認為其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即可能為距今60萬至50萬年或更晚一些)。
在約在170萬年以前,雲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裡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發現過程

1965年,錢方、浦餘慶等學者到上那蚌村附近尋找化石。當時,他們在一位牧牛老人指點下,來到蚌村以西約1公里的山溝里尋找化石。下午5點鐘時,一個人在一個土包下發現了雲南馬的化石,接著又發現了兩顆人類的門齒。後來,學者將牙齒化石帶回北京。
牙齒化石牙齒化石
1972年2月,經中國地質科學院的胡承志鑑定,公布了這一發現。胡承志在《地質學報》1973年第1期上發表了《雲南元謀發現的猿人牙齒化石》一文。
1973年10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組織組織了大規模發掘,在附近地層發現了人工打制的石器和炭屑、哺乳動物化石等。但沒有發現新的人類化石。
1976年7月25日,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其絕對地質年代為距今170萬年左右。(後出現爭議。)
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於同一成年人個體。齒冠保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
元謀縣地處元謀盆地邊緣,盆地內出露一套厚達695米的河湖相沉積。從下到上分為4段28層。元謀人牙發現於第4段第25層中。此後,又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
先後出土的石製品共7件,人工痕跡清楚。原料為脈石英,器型不大,有石核和刮削器。它們和人牙雖不居於同一水平面上,但層位大致相同,距離又不遠,應是元謀人製作和使用的。發現的炭屑多摻雜在粘土和粉砂質粘土中,少量在礫石凸鏡體裡。炭屑大致分為3層,每層間距30~50厘米。炭屑常常和哺乳動物化石伴生。最大的炭屑直徑可達15毫米,小的為1毫米左右。在4厘米×3厘米的平面上,1毫米以上的炭屑達16粒之多。此外還發現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鑑定可能是被燒過的。研究者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這一發現,和在距今約180萬年前的西侯度文化中發現的燒骨,如確係人工用火證據,則把人類用火的歷史大大提前。在遺址中還找到一些有明顯人工痕跡的動物骨片。

牙齒化石

元謀人的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一左一右,屬同一成年人個體。其石化程度深,顏色灰白,有裂紋幾處。
對元謀人牙齒化石的研究發現,其齒冠保存完整,齒根末梢殘缺,表面有碎小裂紋,裂紋中填有褐色粘土。這兩枚牙齒很粗壯,呈鏟形,切緣部分較為擴張,唇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具有明顯的原始性質。
元謀人門齒的特點有:齒冠基部腫厚,末端擴展,略呈三角形。舌面底結節凸起,有發達的鏟形齒窩。齒冠舌面中部的凹面粗糙,中央的指狀突很長,指狀突集中排列在靠近外側的半面。
元謀人左側門齒長11.4毫米,寬8.1毫米,高11.2毫米。右側門齒長11.5毫米,寬8.6毫米,高11.1毫米。其切割緣在生前有磨耗。

遺址發現

元謀盆地位於金沙江邊的崇山峻岭之間,氣候乾燥炎熱,是滇中地區著名的"熱壩"。1965年5月初,地質工作者錢方、浦慶餘一行,在元謀大那烏村盆地上那蚌村後第四紀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發掘出左、右中門齒各一枚,屬青年男性,形態特徵與北京人相似,時代比北京人更早。經地磁儀器科學手段側定,這兩顆牙齒化石為距今170萬年的原始人類所有,屬直立人種中的一個新亞種——直立人元謀新亞種。元謀人的發現,對於揭示人類演化和發展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
遺址遺址
伴隨元謀人牙齒出土的,還有17件石製品,經研究鑑別,屬舊石器,其類型包括尖狀器、刮削器和砍砸器。在同一地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炭屑和一些燒焦的骨頭,並且在有炭屑的地方都伴有動物化石,屬共生哺乳動物化石,有40餘種,距今170萬年,是中國乃至亞洲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這就說明,元謀人不僅會使用自己製造的工具從事獰獵及採集活動,而且還學會用火,用火烤食他們所獲取的獵物,開始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
元謀人早於“藍田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等猿人,從而把中國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的年代推前了一百多萬年。
元謀人遺址的發現,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科研價值,中國及一些國家已將此發現寫進了教科書。

生存狀態

石器使用

1973年,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出土石器三件。另外,在同一地點採集到石器三件,推測被雨水沖刷出地表,也被視為元謀人的石器。
三件地層中出土的石器均為石英岩製造,均為刮削器。其一為兩刃刮削器,由石片製成,從石器上的人工加工痕跡來看,可能是砸擊修理的。其二為復刃刮削器,由小石塊製成,三邊有加工痕跡,略呈長方形,應是復向加工而成。其三為端刃刮削器,也由小石塊製成,也為復向加工而成。
三件採集到的石器中:其一為石核,呈梭形,長90毫米,單台面。其二為石片,其原料為紅色砂岩,長略小於寬,打擊點散漫。其三為尖狀器,由石英岩石片製成,左側單面加工,右側兩面加工,在中軸相交,屬正尖尖狀器。
僅通過這些石器難以推斷元謀人的石器加工技術。但可得知以下幾點:元謀人會用捶擊法製造以及修理石器,會製造刮削器和尖狀器,且工具尺寸不大。
在發現元謀人化石的地層中還發現有許多炭屑,常與哺乳動物化石伴生。大者直徑達15毫米,小者1毫米左右。
此外還發現兩塊黑色的骨頭,經鑑定可能是被燒過的。另外還發現有大量炭屑。有研究者認為,這些是當時人類用火的痕跡。
經過多年發掘,總共出土石器17件,其中地層出土7件,地表採集到10件。

生活環境

元謀人的生活環境是通過共存的動植物化石來推測的。一般將元謀人地層第三、第四段的動物化石稱之為元謀動物群,認為是與元謀人共生的動物。
同期動植物化石同期動植物化石
與元謀人共生的哺乳動物化石,有泥河灣劍齒虎、桑氏縞鬣狗、雲南馬爪蹄獸中國犀、山西軸鹿等29種。全部都為絕滅種,部分(38.8%)屬於上新世和早更新世的殘餘物種,大多數為早更新世當地常見物種。如果然生活環境來考察,雲南馬等生活於草原,細麂、湖麂等生活於熱帶雨林竹鼠、復齒鼠兔等動物生活於灌木叢之中,泥河灣劍齒虎等生活於森林之中。
根據植物孢子的分析,樹木主要以松屬植物為多,還有榆樹等。草本植物則更多。
有人根據動物化石及植物孢粉分析,認為當時的自然環境呈森林草原景觀,氣候涼爽。

年代謎團

不同看法

關於元謀人化石的地質時代和絕對年代,學術界存在不同看法。
頭骨頭骨
一種觀點認為屬早更新世早期,在距今170萬年左右。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用古地磁方法測定距今170萬±10萬年。電子自旋共振法測定為距今160~110萬年。根據與元謀人伴生的哺乳動物的研究和與北京人牙齒的比較,似乎更為原始。
另一種意見認為,在中更新世。因為古地磁年代不應超過73萬年,根據元謀人的化石層,可能距今60萬~50萬年或更晚。
經過對所發現的石器的研究,表明元謀人所處時期為舊石器時代早期。
如果將元謀人的年代定位為170萬年前,那么元謀人就是目前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古人類。由於這是最初的對元謀人的年代定位,一些教材、通俗讀物和百科全書都持此說。如果將元謀人的年代定位為60萬年左右,那么元謀人的年代將晚於公王嶺藍田人

相關爭論

凡是有網紋紅土的存在,那一定是80萬年前的土層!“網紋紅土,是一種表面有紋路的鮮紅色的土層,它是在80多萬年前,因長期的濕熱氣候促使岩石產生化學反應及風化而成,在今天長江以南許多地方仍然可見。”黃慰文說,叫“網紋”只是通俗的說法,其實紋路是一層一層的,更準確應叫“蠕”紋,就像蟲子爬過的那種蜿蜒痕跡。“它有兩大最明顯特徵,鮮紅色、網紋十分清晰,沒有其它任何一種土壤能同時具備。”發現了網紋紅土,它將有助於解決長達40年之久的元謀人年代的爭論,為元謀人作證!
“古地磁年代測定法,是一種根據地球磁性的變化規律來測定年代的方法。”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郭士倫說,地球本身是個大磁場,可南、北兩極並非永恆不變,相反不斷在偏移,甚至每過幾十萬年,就可能發生一次南北極倒轉,而地球上河流湖泊的形成、火山的噴發過程,都能記錄當時地球的磁性狀態。“但古地磁法不能產生數值年代,只能產生相對年代,它只有與同位素法相結合時,才能測出較為準確的年代,所以一些學者對元謀人的年代提出質疑。”
元謀人的牙齒元謀人的牙齒
不是有兩顆牙齒化石嗎?為什麼不能做同位素測定?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周國興解釋說:“碳14的同位素法,一般只適合測定四五萬年以下的年代,因為動植物遺體中的碳,隨著時間推移會不斷衰減,一過四五萬年,就無法測定了。”
黃慰文告訴,網紋紅土酸性很強,無法保存動物遺體,如百色盆地的網紋紅土層就不含任何動物化石,所以,元謀人的牙齒化石,應是從更下面地層出土的。
“現場發現元謀人的地質情況正是那樣,網紋紅土層正好覆蓋在含元謀人化石、石器和動物化石的河湖地層之上,它就像一頂帽子,扣在元謀人頭上,所以說,元謀人的年代,至少不會晚於距今80萬年。綜合其他種種測定,元謀人就是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
“其實早在2000年,美國古人類學界的權威專家就曾評論說,根據網紋紅土的測定,中國學者們所說的一二百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比如元謀人,是可信的。”

後續發現

新成果

中國“最早人類”及其近親的調查發掘工作。對所獲化石進行深入研究以解決早期人類的起源與演化過程問題,從而對澄清當今人類起源的時間與地點之爭作出我們的貢獻。
雲南元謀是這一攀登項目的重點工作地區。此前有關學者的初步研究顯示,元謀古猿牙齒似乎存在大小兩種類型。而這兩種類型是否代表著兩個生物種之間的差異,或僅僅是性別上的差異還不是很清楚。這就大大地妨礙了對元謀古猿整體特徵,乃至整個雲南古猿在演化分類上的地位及在早期人類起源與演化上的作用的認識。攀登專項啟動後,野外發掘又獲得了一批新的化石材料。在元謀發現的古猿化石中,牙齒化石占絕大部分。在這些發現的基礎上,由專項組織的對元謀古猿牙齒的研究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1999年《科學通報》23期發表了劉武等對元謀古猿牙齒進行測量和統計分析的研究成果。
這項新成果的研究材料包括自1986年首次發現古猿化石直至1998年底在元謀盆地歷次發掘和收集的全部牙齒化石,共1266枚。由於樣本數量大,可以準確地反映出各測量項目的數據分布範圍。劉武等人採用了直方圖及正態曲線分析、雙變數兩維坐標分布、因子分析、變異係數分析、犬齒面積比例係數分析等統計分析方法,就元謀古猿牙齒大小尺寸的分布規律、元謀古猿與現生大猿及開遠、祿豐古猿的關係進行了檢驗。這是自元謀古猿化石發現十多年來首次進行的較為系統規範的牙齒測量統計分析。直方圖、兩維坐標分布及因子分析發現元謀古猿牙齒尺寸具有較大的變異分布範圍,多數牙齒呈現出明顯的大小兩種尺寸類型。然而,元謀古猿牙齒尺寸上的這種變異是否超出了開遠、祿豐古猿及現生大猿單一種內的變異範圍,則是需要進一步澄清的問題。這一問題涉及在元謀發現的古猿化石代表一個生物種還是兩個生物種。為此,採用變異係數分析方法來對比元謀古猿牙齒尺寸變異程度與其他中新世古猿及現生大猿牙齒變異程度的差別。在所計算的元謀古猿上下頜各牙齒的變異係數中,除上下頜犬齒的變異係數偏高外,元謀古猿其餘牙齒尺寸的變異係數均位於或接近祿豐古猿及現生大猿牙齒尺寸變異係數的分布範圍。由於學術界基本傾向於認為到1987年為止發現的祿豐古猿代表著一個種(吳汝康,1987),因此該文變異係數對比分析強烈提示元謀古猿牙齒尺寸所呈現出的變異很可能尚未達到種間的變異範圍。

古猿化石

自1956年在雲南開遠發現森林古猿牙齒化石以來,先後在雲南的祿豐元謀和保山發現了古猿化石。這些古猿在演化上的分類地位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一直為學術界所關注。將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與已發表的祿豐和開遠古猿牙齒測量數據進行了對比,試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一些牙齒尺寸方面的證據。從元謀與祿豐和開遠古猿牙齒面積數據的分布對比看,在雲南這三處地點發現的古猿的牙齒尺寸非常接近,其中元謀古猿與開遠古猿彼此之間在牙齒數據上更為接近。祿豐古猿的牙齒尺寸較元謀古猿與開遠古猿的牙齒尺寸稍大。
通過上述分析可見,這項研究揭示了元謀古猿牙齒尺寸的分布規律,同時也就一些具體特點與在雲南境內發現的祿豐古猿、開遠古猿及現生大猿類進行了對比。

後續發現

(一)確定了在元謀發現的古猿代表著一個生物種
在對早期人類及化石高等靈長類,尤其是第三紀古猿的研究中,爭論的焦點之一就是在同一個地點發現的化石材料所呈現出的形態特徵與測量數據的差別與變異究竟是分類上的差別還是性別上的差異。在對祿豐古猿化石研究的早期階段,曾經提出過在祿豐發現的化石可能代表著兩個種。在隨後的研究中,多數學者逐漸傾向於支持祿豐古猿是由在形態特徵上具有高度性別差異的個體組成的一個生物種,在這一過程中,對牙齒測量數據的分析與研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對元謀古猿化石研究早期已經注意到元謀古猿牙齒化石依尺寸和形態可分為兩種類型,並提出這兩種類型分別相似於祿豐古猿的雌、雄性,但同時又指出元謀古猿的大、小兩種類型之間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有的不能用性別差異來解釋,有可能代表著兩種不同類型的古猿(Pilbeam,1997)。這次對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分析顯示多數牙齒呈現出大小兩種尺寸類型的雙峰分布現象,牙齒數據變異範圍較大。變異係數的對比結果也顯示,絕大多數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變異係數均位於或接近代表著單一生物種的祿豐古猿及現生大猿牙齒尺寸變異係數的分布範圍。所以筆者提出了在元謀發現的古猿代表著一個生物種,牙齒尺寸大小兩種類型的變異現象是性別二態的反映,說明當時生活在元謀地區的古猿是由在形態特徵上性別差異顯著的一個種群所組成。
(二)探討了元謀古猿與現生大型猿類及開遠、祿豐古猿的關係
自1956年在雲南開遠小龍潭發現古猿牙齒化石以來,相繼在雲南的祿豐、元謀和保山發現了古猿化石。這些古猿彼此之間的關係、在演化上的系統地位以及在早期人類起源上的作用等問題一直是中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其中元謀古猿是繼祿豐之後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發現的數量最豐富的第三紀古猿化石材料。在過去的十餘年裡,有關學者對這批材料做了一些研究並就上述問題進行過探討。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對涉及元謀古猿分類及演化地位的許多問題還不是很清楚,而澄清並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做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劉武等人在1999對在元謀發現的古猿牙齒測量數據與現生大猿及開遠、祿豐古猿牙齒尺寸上的相似與差別程度進行了對比,試圖就元謀古猿與現生大猿及開遠、祿豐古猿的關係進行探討。結果提示元謀古猿在系統分類上與開遠及祿豐古猿接近,而與大猩猩黑猩猩猩猩等現生大猿類較遠。在元謀古猿與開遠和祿豐古猿關係的分析方面提示元謀、祿豐和開遠三處古猿牙齒的尺寸比較接近,其中元謀與開遠更為接近。綜合對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統計分析與對比結果,劉武等人認為中新世生活在雲南不同地區的古猿也許在系統分類上比較接近。
這項研究是元謀古猿發現十幾年來所進行的最為全面詳盡的基礎性數據積累工作。這項工作對於在未來的研究中徹底闡明在中國雲南發現的古猿的系統地位及其在早期人類起源上的作用無疑將會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藏品信息

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元謀人藏品圖片中國地質博物館元謀人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這是元謀人據以命名的兩顆牙齒化石,也是元謀人化石僅有的兩件標本。這一化石是地質工作者錢方等1965年發現於雲南元謀那蚌村附近,並由中國地質博物館古生物學家胡承志先生命名於1973年,學名為直立人。元謀亞種(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 Hu),簡稱元謀直立人或“元謀人”、“元謀猿人”。根據牙齒化石的出土層位、伴生動物化石的研究以及古地磁方法,測得元謀人的生活時代是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約170萬年,是迄今為止在中國、乃至亞洲大陸上已發現的最古老人類化石。元謀人化石僅發現一左一右兩顆上中門齒,可能屬於男性青年個體。牙齒很粗壯,唇面比較平坦,舌面模式複雜。
雲南元謀建成元謀人博物館
這是一位遊客在博物館在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建成。該博物館有1個序廳和5個展廳,分別展示人類起源圖解、古人類和古生物化石、場景模擬等,陳列了“ 這是雲南元謀縣新建成的元謀人博物館。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 這是一名青年男子在元謀人博物館內拍攝“元謀人”復原頭像。新華社記者 藺以光 攝
20米請拯救烏東德淹沒的元謀人攀枝花成昆鐵路
金沙江攀枝花-宜賓段將修建四個大型水電站,從上到下依次是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至於後三個水電站倒沒沒有什麼,淹沒的僅僅是高山峽谷而已,而最上游的烏東德水電站將涉及到   1 上游臨近的西南鋼鐵基地-攀枝花   2 中國最早人類化石元謀人的發現地元謀縣   3 西南大通道,歷史遺蹟成昆鐵路80公里的路段   4 當年紅軍搶渡金沙江的皎平渡。   而這裡,我們只需要20米的高度就可以保住上面的東西     烏東德水電站初步計畫上限定為980米,擬定950米、970米、975米
雲南元謀人遺址保護碑旁建起數十座新墳
元謀人紀念碑    元謀人遺址保護碑    元謀人遺址保護碑旁的凌亂新墳    元謀人遺址保護碑旁的凌亂新墳  日前造訪舉世聞名的元謀人遺址時吃驚地發現,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引以為驕傲的聖地正遭到亂葬墳的“偷襲”。緊靠著元謀人遺址保護碑,雜亂無章地壘起了數十座現代墳墓,從西、北兩側侵入保護地,元謀人遺址正面臨著亂葬墳的威脅。  元謀人遺址位於元謀壩子南部邊沿上那蚌村後的一片紫砂山地上,距縣城約八公里。

國際影響

1972年2月22日
在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的特殊日子裡,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了發現“元謀人”這一重大新聞,《人民日報》報導:“這是繼中國北方發現的北京猿人和藍田猿人之後的又一重要發現,對進一步研究古人類和中國西南地區第四紀地質,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早在1903年
日本學者橫山又次郎所著書中就有在元謀發現的哺乳動物化石的記錄;1926年冬至1927年初,美國自然博物館中亞考察隊在雲南考察,格蘭階先生在元謀盆地東側,馬街南十里地處發現馬、大象、犀牛等骨骼化石,根據化石把這個動物群及化石產出地層時代放在早更新世,並預感到有可能保留有早期人類化石的遺骸。
1926年—1940年
國內外許多著名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如納爾遜、格蘭階、克勒特納、卞美年、柯爾伯特、胡承志裴文中邱占祥周明鎮等多次對元謀盆地及元謀組地層第四紀進行過考察研究,考察中在元謀發現了冰川遺蹟,經測定認定為華南唯一有代表性的更新世初期地質。考察中還發現了眾多化石點,稱之為“馬街馬化石層”。
1976年春
在“紀念恩格斯《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寫作一百周年報告會”上,錢方馬醒華代表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宣布:用古地磁方法測出元謀人年代為170±10萬年;程國良代表地質所宣布:用同樣方法測出元謀人生存年代為163—164萬年;劉東生代表貴陽地球化學研究所發言:該所測出元謀人生存年代數據和上述單位結果基本相同。同年7月底,新華社、《人民日報》發布了“元謀人”生存年代為距今170萬年左右的重大新聞,“元謀人”的發現將中國人類歷史向前推進了100多萬年,表明長江流域的雲南是人類起源與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地區,有力地挑戰了人類起源非洲中心論這一學說,為人類起源與發展多元中心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持,“元謀人”作為中國人類歷史的開篇被寫入中國歷史教科書首頁。

遺址保護

1982年2月,國務院公布元謀人遺址為第二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元謀人陳列館位於元謀縣龍川街,距離元謀縣城7公里處。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於1985年動工興建,1987年落成。陳列館展廳介紹了元謀人的牙齒化石等內容,館藏文物千餘件,展廳內陳列分“人類的起源”、“元謀古猿”、“元謀史前文化”三部分,揭露了人類起源與發展的簡史,系統地展示了原始人類的進化環節。
元謀人遺址有紀念碑,不遠處有博物館,館內陳列著元謀人牙齒化石的標本,古生物化石及其他有關實物、資料。
2009年中國國家文物局公布元謀人陳列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