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艷君,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黑龍江省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基地專職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郭艷君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女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所做項目,出版著作,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郭艷君,1971年6月生於吉林省雙陽縣。1990年——1994年就讀於黑龍江大學哲學系,1995——2002年在黑龍江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攻讀碩士、博士學位,2002年獲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文化哲學等領域的研究。在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研究領域,從馬克思經典文本的研究入手,在巨觀和微觀相統一的基礎上重新闡釋馬克思的社會歷史理論。同時,嘗試將這種闡釋與作為歷史解釋模式的文化哲學結合起來,將自己的研究領域逐步拓展到歷史學、人類學、文化哲學等領域,力圖在多學科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構建生成論的歷史哲學。
主要貢獻
所做項目
1、馬克思歷史觀及其當代價值研究(11BZX007),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1—2014年;
2、歷史的生成性(200902494),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2009—2012年;
3、馬克思歷史哲學的生成論闡釋及其當代意義(06D082),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6—2010;
4、對歷史與人之存在的哲學闡釋(1151G036),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學術骨幹支持計畫,2008—2008年。
2、歷史的生成性(200902494),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2009—2012年;
3、馬克思歷史哲學的生成論闡釋及其當代意義(06D082),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06—2010;
4、對歷史與人之存在的哲學闡釋(1151G036),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青年學術骨幹支持計畫,2008—2008年。
出版著作
一、代表性論文:
1、《青年馬克思批判哲學的雙重邏輯及其理論意義》,載《哲學研究》2011年第8期;
2、《經典表述的再闡釋——重讀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載《哲學研究》2005年第11期;
3、《馬克思德法年鑑時期的思想變革及其理論意義》,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第1期;
4、《論唯物史觀研究的微觀維度及其當代意義》,載《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第2期;
5、《後現代主義與歷史真實》,載《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2期;
6、《歷史的生成性——論馬克思在歷史哲學領域實現的革命變革》,載《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7、《馬克思歷史觀的人學闡釋》,載《求是學刊》2003年第4期;
8、《論馬克思歷史觀的生成論本質》,載《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3期;
9、《歷史與人的生成》,載《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6期;
10、《論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識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載《學術交流》2005年第12期;
11、《論馬克思對費爾巴哈自然人概念的繼承與超越》,載《學術交流》2006年第7期;
12、《勞動、交往、分工:馬克思對歷史演進機制的分析》,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第9期;
13、《超越烏托邦:論馬克思所理解的共產主義》,載《唯實》2003年第4期;
14、《論拉法格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及局限》,載《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5期;
15、《歷史理性的生成性的初步闡釋》,載《求索》2005年第11期;
16、《關注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的微觀維度》,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第4月21日;
17、《論海登.懷特對歷史的文化闡釋》,載《江海學刊》2007年第3期;
18、《論西方文明的整合——對中世紀文化的一種理解》,載《求是學刊》1998年第3期;
19、《全球化與文化的價值選擇》,載《學海》2001年第5期;
20、《文化進化論與文化相對論:批判與反思》,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21、《論近代中國的啟蒙》,載《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5期;
22、《論意識形態研究的文化哲學視角》,載《學術研究》2011年第2期,獨立;
二、代表性的著作:
1、《歷史與人的生成——馬克思歷史觀的人學闡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獨立;
2、《歷史的生成性——對歷史與人之存在的哲學闡釋》,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獨立;
3、《論歷史發展的動力》,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作者。
1、《青年馬克思批判哲學的雙重邏輯及其理論意義》,載《哲學研究》2011年第8期;
2、《經典表述的再闡釋——重讀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載《哲學研究》2005年第11期;
3、《馬克思德法年鑑時期的思想變革及其理論意義》,載《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1年第1期;
4、《論唯物史觀研究的微觀維度及其當代意義》,載《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第2期;
5、《後現代主義與歷史真實》,載《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第2期;
6、《歷史的生成性——論馬克思在歷史哲學領域實現的革命變革》,載《天津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
7、《馬克思歷史觀的人學闡釋》,載《求是學刊》2003年第4期;
8、《論馬克思歷史觀的生成論本質》,載《學習與探索》2010年第3期;
9、《歷史與人的生成》,載《學習與探索》2005年第6期;
10、《論人的需要和自我意識在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載《學術交流》2005年第12期;
11、《論馬克思對費爾巴哈自然人概念的繼承與超越》,載《學術交流》2006年第7期;
12、《勞動、交往、分工:馬克思對歷史演進機制的分析》,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第9期;
13、《超越烏托邦:論馬克思所理解的共產主義》,載《唯實》2003年第4期;
14、《論拉法格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及局限》,載《學習與探索》2006年第5期;
15、《歷史理性的生成性的初步闡釋》,載《求索》2005年第11期;
16、《關注馬克思社會歷史理論的微觀維度》,載《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第4月21日;
17、《論海登.懷特對歷史的文化闡釋》,載《江海學刊》2007年第3期;
18、《論西方文明的整合——對中世紀文化的一種理解》,載《求是學刊》1998年第3期;
19、《全球化與文化的價值選擇》,載《學海》2001年第5期;
20、《文化進化論與文化相對論:批判與反思》,載《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
21、《論近代中國的啟蒙》,載《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第5期;
22、《論意識形態研究的文化哲學視角》,載《學術研究》2011年第2期,獨立;
二、代表性的著作:
1、《歷史與人的生成——馬克思歷史觀的人學闡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獨立;
2、《歷史的生成性——對歷史與人之存在的哲學闡釋》,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獨立;
3、《論歷史發展的動力》,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作者。
獲獎記錄
1、第十一屆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三等獎,2008年;
2、唯物史觀研究的微觀維度及其當代意義,獲第十四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10年;
3、“經典表述”的再闡釋——重讀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獲第十三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08年;
4、後現代主義與歷史真實,獲第十二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佳作獎,2006年;
5、文化進化論與文化相對論:批判與反思,獲第十一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
2、唯物史觀研究的微觀維度及其當代意義,獲第十四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10年;
3、“經典表述”的再闡釋——重讀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導言》,獲第十三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008年;
4、後現代主義與歷史真實,獲第十二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佳作獎,2006年;
5、文化進化論與文化相對論:批判與反思,獲第十一屆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