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源於1952年武漢大學水利學院。2000年12月,新武漢大學組建後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的水利工程系、水力發電工程系、水資源與河流工程系及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整合組成。經過五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院現已成為綜合實力突出、享譽國內外的水利水電高級人才培養的搖籃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利水電學院
  • 英文名:Schoo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 簡稱:武水
  • 創辦時間:1952年
  • 所屬地區:湖北武漢
  • 知名校友:鹿心社,劉則鄒等
  • 主管部門:武漢大學
  • 碩士點:16
  • 博士點:10
  • 專職院士:2
  • 國家重點學科:1
  • 主要獎項:12個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94個省部級科技獎勵
  • 973科學家:3
院系設定,師資隊伍,學科發展,專業設定,科研成果,對外交流,辦學成就,學院大事,

院系設定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下設四個系、八個研究所。擁有水資源與水電工程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水沙科學、農田水利與水環境、工程泥沙、水電站過渡過程與控制4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水文水資源、水工結構、水工模型、基礎教學等4個實驗中心。

師資隊伍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259人,其中專任教師163人。教師中有教授66人,副教授63人。教授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長江學者1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導師54人,其中院內博導45人,兼職博導9人。設有4個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
水利工程系
茆智 楊金忠 王長德 胡鐵松 蔡樹英 黃介生 邵東國 崔遠來 羅金耀 馮衛民 劉川順 石自堂 王修貴 洪林 阮新建 李典慶 董斌 錢忠東 王康 夏富洲 馬有國 劉德祥 李長城 王博 宋元勝 周龍才 方朝陽 田興參 羅強 施玉群 張勁松 伍靖偉 謝華 黃爽 管光華 馬軍朝 陳秀紅 邱元鋒 馮曉波 王曉紅 李小平 陳維寧
水力發電工程系
陳勝宏 楊建東 周創兵 常曉林 肖明 盧文波 段亞輝 胡志根 伍鶴皋 舒大強 何蘊龍 賴國偉 賴旭 佘成學 何真 王均星 程永光 賀昌海 周偉 陳益峰 朱傳雲 申明亮 梁文泉 徐暉 楊連生 曾力 蘇欣 李民 何金平 吳定燕 徐明毅 吳益明 雷艷 鄧念武 費文才 阮燕 劉數華 榮冠 王濤 曹生榮 楊磊 肖宜 陳明 蘇凱 劉全 李進平 嚴鵬 陳俊濤 張曉春 金銀龍
河流工程系
李義天 楊國錄 槐文信 談廣鳴 劉士和 曹志先 張小峰 陳立 韋直林 黃社華 李可可 餘明輝 趙明登 熊治平 董漢毅 趙昕 吳衛民 齊鄂榮 楊曉亭 劉建軍 陳大宏 鄧金運 楊中華 陸晶 孫昭華 曾玉紅 張為 梁利 王紅 李奔
水文及水資源工程系
夏軍 宋星原 郭生練 熊立華 李蘭 梅亞東 謝平 陳森林 張翔 付湘 張利平 萬俊 高似春 肖益民 彭虹 劉攀 陳華 董前進 艾學山 馬勇 萬飈

學科發展

學院專業學科強大。具有水利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工程碩士授予權和博士後流動站,具有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有博士學位授權學科點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點8個。與兄弟學院共建博士點4個、碩士點4個。有國家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學科3個。有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4個本科專業。
學院現有博士學位點10個,碩士學位點16個。其中農田水利工程學科於1987年由國務院學位辦公布為首批國家重點學科;水利工程一級學科於1988年獲批博士授予權;水利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於1990年成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於2002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水利工程一級學科於2007年被教育部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其中包含水文與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和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於2007年成為第一批全國高等學校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水利工程學科同時也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點建設學科。“農田水利工程”、“流域開發及河流工程”、“水工結構工程”是“九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2011年水利水電工程專業進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水資源與水利水電工程學科群”是“十五”、“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985工程”三期將學院水利工程列入世界一流學科創建計畫。

專業設定

水利水電工程專業
該專業主要研究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及工程設計、施工管理方法。專業特點是:重點在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兼顧中型工程,設計、施工與管理結合。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該專業在全國40餘所大學該專業中位居前列。
主要專業課程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岩石力學、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建築材料、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水資源規劃及管理、工程經濟、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水工建築物、水電站、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等。
畢業生可在水利、水電、電力、土木建築等相關行業的部門及科研院校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學等工作。六十年來,該專業為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輸送了近萬名優秀人才。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
該專業主要研究水文信息採集與處理、水文分析與計算、水文預報、水旱災害防治、水資源特別是水電能源開發利用、水環境工程、水政水資源和水環境管理方面的理論和分析、設計方法。專業特點是:信息採集與分析計算結合、理論研究與技術套用並重。培養計算機、外語、經濟管理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能從事水文水資源、水電能源開發、水環境保護方面的勘測、規劃設計、預報預測、調度管理和科學研究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該專業在全國30餘所大學同專業中位居前列。
主要專業課程有:水力學、河流動力學、氣象與氣候學、水文學原理、地下水、水文信息學、數學規劃、水利工程經濟、水文預報、水文分析及計算、水資源規劃及管理、水資源系統調度、水環境規劃及管理等。
畢業生可在水利水電、電力、城市水務、交通、環境保護等部門及科研院校從事水文、水資源及環境保護方面測驗、規劃、設計、預報、調度及科研教學等工作。
港口海岸及治河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武漢大學獨辦的特色專業,著重研究港口、海岸、航道及河流工程的規劃、設計、管理基本理論和技術。專業特點是:結構工程與流體工程並重、治河防洪與港口航道兼顧、數學模擬與物理模擬結合。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該專業現有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1名。
主要專業課程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土力學、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河流動力學、河流模擬、治河防洪工程、水工建築物、河流管理學、港口航道工程學等。
畢業生可在江河治理、防汛指揮、流域管理、水利水電工程及港口航道工程等部門和科研院校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學等工作。
農業水利工程專業
該專業主要研究水利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基本理論及技術,研究水資源系統分析和最佳化配置的理論及實踐、灌區工程的現代化等。專業特點是:規劃與設計並重、建設與管理兼顧、厚基礎、強能力、寬適用面。培養具有堅實的水利工程學科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從事水利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經濟分析、實驗研究及教學科研等方面工作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該專業六十年來一直是國內同行中的老大,該專業在全國30餘所大學該專業中位居前列。該專業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
主要專業課程有: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水力學、工程地質(含水文地質)、土力學、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水文及水利計算、工程經濟、灌溉與排水工程學、水資源規劃及利用、水工建築物、水泵及水泵站、水利工程施工等。
畢業生可在各級水利、水電、水務及水環境、水保、土地開發、土木等部門和科研院校從事水利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管理及科研教學等工作。

科研成果

學院科研成果突出。2008年以來學院主持完成(在研)的國家級科研項目共200餘項。其中“973”項目2項,分別為李義天教授主持的“長江流域水沙產輸及與環境變化耦合機理”,獲批科研經費2900萬元,周創兵教授主持的“大型水利水電工程高陡邊坡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與安全控制”項目,獲批科研經費3790萬元;參與的“973”項目專題、“863”項目專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和部委級重大項目等20餘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面試項目、青年基金項目等70餘項。近5年共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以第一單位獲省部級科技一等獎12項;2007– 2011年到款科研經費總額達4.8億元。

對外交流

學院對外交流廣泛。與美國哈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懷俄明州立大學、瑞士皇家理工學院、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學、國際水管理研究院、國際水稻研究所、澳大利亞國際農業研究中心等十多個國家數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學者互訪、互派留學生、科技合作與交流等關係。每年約有30多人次教師出國講學、進修、參加學術會議、考察,50餘名國際著名專家、學者來院進行學術交流和參觀訪問。

辦學成就

學院人才培養成績斐然。有本科生1300餘人,研究生1000餘人(含工程碩士)。另有成人學歷教育、研修班、短訓班等各類層次的繼續教育。學院圍繞厚基礎、寬口徑、高水平、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畢業生深受社會好評。連續三年學生一次性就業率穩居學校前三名。
面對水利水電事業新的機遇與挑戰,學院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創新發展為動力的辦學思路,發揚團結協作、鍥而不捨的水院精神,為將學院建設成水利水電領域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而努力奮鬥。

學院大事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前身是武漢大學水利學院,成立於1952年11月6日,從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二十一世紀初,走過了50年光輝的歷程。
1950年5月,湖南大學水利學科的專業調入武漢大學。1951年在武漢大學工學院內成立了水利工程系,系主任何之泰,後是余家詢。
1952年11月,成立了武漢大學水利學院,院長由武漢大學副教務長張瑞瑾兼任。1952、1953年經院系調整河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湖南大學、湖南農學院、江西農學院、武昌中華大學、華南工學院等院校的水利學科、專業、師生和設備先後調入武漢大學,學生增至1500餘人,教師增至160餘人。
1954年12月1日,高等教育部根據國務院決定,批准成立武漢水利學院。院長張如屏、副院長張瑞瑾。設有水利土壤改良、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和水道及海 港三個本科專業和水利技術建築與水利土壤改良兩個專修科。設立了水工建築系 、河港工程系和水利改良系。
1955年1月23日舉行了武漢水利學院成立典禮大會。張如屏院長、張瑞瑾副院長及武漢大學李達校長在會上講話。至此,以水利土壤改良為重點的工科學院正式誕生。
1955年3月26日,經省高校黨委批准,院成立總支委員會,總支書記張如屏、副書記張茀承。
1955年8月天津大學華東水利學院、河北農學院、瀋陽農學院水利土壤改良專業及華東水利學院水利土壤改良專業專修科調至該院。該院水道及海港專業調至華東水利學院。
1955年8月,學院招收施工組織及機械化專業研究生8名,天津大學水利土壤改良專業研究生12名轉入該院,至此,學院共有研究生20名。
1955年9月3日,蘇聯水利土壤改良專家卡爾波夫、施工專家葉菲莫夫到院工作,卡爾波夫兼任院長顧問。
1955年10月9日—11日,舉行了第一屆團員大會,選舉產生了院團委。院團委第一副書記葉裕森、第二副書記吳國棟
1955年12月4日,院基建工作大規模開始施工,第四、第八教學樓相繼開工。
1956年3月18日,學院舉行了全國八所高等工科院校施工教學大綱審定會議。
1956年6月9日,院務委員會擴大會議通過12年遠景規劃(草案)及水改、水 建專業教學計畫。
1956年6月28日,中共武漢市委批准成立中共武漢水利學院黨委。黨委書記張如屏、副書記張茀承、李俊武。
1956年7月16日,歡送卡爾波夫專家回國,張如屏院長代表周恩來總理頒贈“中蘇友誼紀念章”,並代送高教部楊秀峰部長的感謝信。
1956年8月,水工結構、水電站及抽水機站、結構力學、水利土壤改良4個學科招收研究生,其中結構力學、水利土壤改良專業招收副博士研究生。學院還招 收越南留學生14人,其中本科生12人,研究生2人。
1957年5月31日高等教育部通知:國務院任命梁百朴為學院副院長。
1957年10月13日,湖北省委文化教育部通知:中共中央任命任士舜同志為學院黨委書記。
1958年8月,院招收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留學生。
1958年8月,增設治河防洪工程專業和水利工程施工專業,9月院務會決定設立施工系和治河系。
1958年9月12日晚,全院師生在武大運動場接受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
1958年10月,院舉行水利土壤改良專業畢業典禮,有238名畢業生走向工作崗位。施工系和水建系有208名同志支援丹江水利建設。
1959年1月,新聘蘇聯專家、蘇聯烏克蘭科學院通訊院士培什金教授到達學院,6月完成教學任務回國。
1959年6月,張瑞瑾副院長率我國政府代表團赴越南,幫助籌建水利方面的高等學校及科研機構,並商定我國派專家支援越南高校建設。之後,揭曾佑、葉守 澤、謝鑒衡馮尚友、盧格炎等先後去越南高校任教。
1959年10月,張瑞瑾等出席三峽科學討論會,學院共提出論證報告15篇。
1960年5月,揭曾佑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工作者,並與農田水利教研室代表張蔚榛赴京參加全國文教群英會
1960年6月,農田水利教研室自製成自動噴灌機,武漢市科委來院參觀鑑定。
1960年6月,開辦函授教育,設有農田水利工程和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兩個專業,共招收學員474人。8月,開設水電幹部專修班。
1962年1月,第一屆水電幹部專修班43名學員畢業,並舉行了畢業典禮。
1964年4月,舉行了河流動力學教材編審會議,清華大學、華東水利學院、成都工學院等院校參加了會議。
1964年7月16日,第五屆校務委員會召開第十三次會議,通過農田水利工程系與治河防洪工程系合併為第一系,水工建築系與水利工程施工系合併為第二系。
1965年12月,全國農田水利教材編審會在學院舉行,會議由農田水利教研室揭曾佑教授主持,華東水電學院、河北農業大學等十餘所院校和生產單位代表參 加。
1974年10月張瑞瑾教授任我國水文代表團團長赴巴黎參加聯合國水文會議 。
1975年4月,成立了農田水利系、治河工程及泥沙系、水利工程建築系、水利工程施工系。
1975年5月,張瑞瑾教授赴巴黎參加“國際水文十年”理事國會議。
1979年1月,經水電部批准,正式成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所。
1980年1月,開始招收水利水電工程專業函授生,學制5年。
1981年6月,增設機電排灌專業。
1981年11月,工程水文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農田水利工程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專業、學科 。葉守澤張瑞瑾謝鑒衡王鴻儒張蔚榛為首批博士生指導教師。
1982年6月,增設“水資源規劃及利用”專業。
1983年4月,美國灌溉排水鹽鹼地改良考察組來院參觀了農水實驗室和泥沙實驗室,並與部分教師進行了座談。
1983年10月,美國、英國、羅馬尼亞、蘇聯、日本等34名外國專家來我國參加國際泥沙會議後,到院參觀了泥沙實驗室,他們對該院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所 做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198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岩土工程專業為全國第二批有權授予博士學位專業、學科,劉祖德馮尚友為第二批博士生指導教師。固體工程、結構力學、水 力發電工程為第二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學科。
1986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郭元裕教授為第三批博士生指導教師 。
1986年10月,全國首屆泥沙數學模型研究工作學術討論會和全國機電排灌學術討論會在該院召開。
1987年9月謝鑒衡教授、肖煥雄教授被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水利電力部聘為長江三峽工程重大科學技術研究攻關項目課題組專家。
1987年4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聘請張蔚榛教授為工程技術學部水利學科評審。
1988年6月,學院主持召開了“灌溉系統評估和水管理”國際會議。
1988年9月,農田水利工程系改名為水利工程系、水利水電工程建築及施工系改名為水力發電工程系、河流力學及治河工程系改名為河流工程系。
1988年12月,經水利部批准,泵站科技情報網在武漢成立,學院當選為網長單位
1990年4月許志方教授當選為國際灌排水委員會副主席。
1990年6月,由美國、英國、荷蘭等八國組成的歐美水利工程代表團一行24人,來院參觀訪問。
1990年9月,該院土木、水利博士後流動站成立,郭生練教授從愛爾蘭國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成為該站第一個博士後。
1990年10月,學院主持召開了“第四屆國際湍流”學術研討會。
1990年12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水力學及河流力學專業李煒教授、水工結構專業肖煥雄教授為第四批博士指導教師。
1990年12月張瑞瑾教授任水利部技術委員會顧問,張蔚榛許志方教授任委員。
1991年1月楊金忠教授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碩士)學位獲得者”表彰大會,受到了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的接見 ,並頒發了證書。楊金忠博士是能源部所屬高校和科研單位參加大會的唯一代表 。
1993年5月,與法國簽訂了“世界銀行貸款水利項目”。
1994年3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批准:雒文生夏軍教授為博士生指導教師。
1994年4月,全國高等學校水電工程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院舉行。
1994年6月,由該院、國際水文科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中國水利學會水文專業委員會、水利部水文司、電力部科技司等單位主辦的全國首屆“水文水資源與水 環境科學不確定性研究新理論新方法”學術討論會在學院召開。
1994年7月,開辦全國唯一的水文水環境專業本科碩士連讀班。
1994年9月,主辦“國際灌溉管理機制與經營機制”學術會議,到會外賓120餘人。
1994年10月,經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泵站測試中心,掛靠於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1995年5月謝鑒衡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5年夏軍教授被選為國際水文協會(IAHS)水資源系統委員會副主席。
1996年,主持召開了中加水電工程高級管理研討會。
1997年9月,“中德非恆定流輸沙”國際學術討論會在該院召開,到會外賓30餘人。
1997年11月張蔚榛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1月,水利學院首任院長張瑞瑾教授逝世。
1998年5月,主持召開了有百名中外專家參加的“98年國際水資源量與質可持續管理問題研討會”。
1998年,水利工程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郭生練教授被推選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99年7月,主辦了全國現代水文水環境科學進展研討會。
2000年1月,農田水利與水環境實驗室,工程泥沙實驗室和水電站過渡過程與控制實驗室經過三年多的立項建設,通過國家電力公司組織的驗收評估,正式命 名為國家電力公司部級重點實驗室。
2000年8月,泥沙實驗室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聯合申報組建“水沙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獲得批准。
2000年8月,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組成新的武漢大學。
2000年9月,該院主持召開了“黃河節水”國際會議。
2000年10月郭生練教授任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
2001年1月,學校宣布新武漢大學院系調整結果及各院領導班子。水利水電學院行政班子是:院長談廣鳴,副院長方坤河趙英林黃介生楊建東李美華
2000年12月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成立。
2001年12月,系統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1年1月,水利水電學院召開第一次黨政聯席會議,提出了“教學上質量,科研上水平,師資上層次,學科創一流”的工作目標。
2001年1月,水利水電學院成立四個系:水力發電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河流工程系、水文水資源系。設定的本科專業有:農業水利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 口海岸及治河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2001年3月,水利水電學院黨委成立,書記伍祥富,副書記程連珍、俞兆旺,委員有談廣鳴方坤河、趙英林、羅金耀、龔國芝、吳運卿。
2001年3月,學院主持召開了“國際水稻節水灌溉”國際會議。
2001年6月,農田水利工程、流域開發與河流工程、水工結構工程等三個九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2001年9月張仁鐸(美籍華人)為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特聘教授。
2001年11月,完成了實驗室人員定編定崗工作,成立了院基礎教學實驗中心、水工結構實驗中心、水工模型實驗中心、水文水資源實驗中心。
2001年12月,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學及水資源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
2001年12月,舉辦了黃河節水策略國際研討會。
2002年3月,成立水資源與水電工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2002年4月,成立國家節水灌溉北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武漢大學試驗研究基地。
2002年10月,院舉行設定《城市水務》本科專業專家論證會,上海市水務局深圳市水務局武漢市水務局、清華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出席了 論證會,一致認為設定城市水務專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應儘快實 施。
2002年10月,“水資源與水利水電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獲十五“211”工程建設立項。
2002年11月3日,水利水電學院隆重舉行“成立五十周年”慶典。水利部、國家電力公司等部門領導人出席慶典活動。
2012年10月,水利水電學院隆重舉行“成立六十周年”慶典。水利部部長陳雷出席並作重要講話,出席的還有水利水電學院其他傑出校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