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水稻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IRRI)位於菲律賓,是亞洲歷史最長也是最大的國際農業科研機構。它是一個自治的、非盈利的水稻研究與教育組織,隸屬於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簡稱CGIAR),員工來自亞洲和非洲14個國家。
國際水稻研究所擁有11萬份品種資源,包括全世界主要的野生稻種和主要農家品種。世界銀行每年向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提供經費,資助品種資源項目。主要開展兩方面工作,一、升級種質庫,實現信息管理數位化;對來不及登記的材料進行清理;二、從分子水平上,開展等位基因的發掘(Allele mining)、利用定向誘導基因組局部突變檢測自然群體技術Ecotilling(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和DNA—tab標記技術,圍繞水稻的主要生理性狀,對8個水稻品種重複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在幾千份材料上做單核苷酸多態性研究,在單核苷酸的基礎上對比這些水稻品種。這項研究目前已經投入100萬美元,爭取要做到20個水稻品種。國際水稻研究所成立了國際水稻功能基因協作組(IRGE),國內的華大基因(B3I)也在參加水稻基因測序工作。通過測序工作可以掌握基因的“拼寫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做工作,以了解這些基因的“定義”,而掌握了基因的“定義”就可以設計理想的水稻品種。國際水稻研究所預計在十年之內將編寫出水稻基因的“字典”。這方面的工作反映了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科學研究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
國際水稻研究所建成了生物信息學中心,先後投入數十萬美元購置高性能台式計算機和集群計算機,使數據處理能力大大加強。建立了國際水稻信息系統(International Rice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IRIS),作為國際作物信息系統(International Crop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ICIS)的一部分內容。未來要實現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等相關農業研究機構的聯網。通過田間採樣數據、基因測序晶片試驗室(GARMA)、基因轉化實驗室、品質實驗室等來聯接從基因型到表現型之間的環節,在數據的涵蓋面與質量上都發生了質的飛躍,使國際水稻研究所的遺傳改良研究上了一個新的平台,也讓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生物信息研究在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的lS箇中心裡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