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世紀大學指11~17世紀歐洲各國興起的高等學府,為近代高等教育之濫觴。大學(University)一詞源於拉丁文Uni-versitas,意為“總和”、“聯合”,即學生組織之間或學生組織與教師組織之間的聯合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洲中世紀大學
- 外文名:Medieval European Universities
發展歷史,圖書名稱,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發展歷史
歐洲教育為教會所壟斷。為了培養僧職人員,教會在地方興辦僧院學校,在教區設立主教學校。11世紀西歐城市興起以後,由於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反對領主的鬥爭,迫切需要能讀會寫、具有各方面知識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學校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於是從11世紀起,一些城市的手工業行會和商人公會,以及市政當局,打破教會幾百年來對教育的壟斷,自發地創辦了世俗學校。學校根據城市生產、交換和社會生活的需要,開設文法和計算方面的課程,培養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學校的普遍興起,促進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們對古典藝術、古典哲學和研究羅馬法的興趣。這種新型學校不依靠教會,而是靠學生交納學費維持學校的經費開支。校長和教師統由行會和市政當局共同聘任。這種新型學校在中世紀得到普遍的發展和擴大。
在西歐某些城市學校和主教學校的基礎上開始出現大學。最早的大學產生於義大利。具有代表性且影響較大的是薩萊諾大學、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薩萊諾大學設在義大利的薩萊諾,先是有一所醫學校,11世紀初成為醫學研究中心。當時,猶太人阿非利加諾來到薩萊諾,編譯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和阿拉伯的醫學著作,對醫學理論和醫療事業有很大推動。薩萊諾大學成為歐洲最早的醫科大學,1231年得到政府承認。11世紀末出現的博洛尼亞法律學校以研究法學著稱,1158年得到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紅鬍子)頒布敕令的保護,學生團體取得了一定的自由權利和特權地位,遂發展成為博洛尼亞大學。博洛尼亞大學的學生按照籍貫組成同鄉會,到13世紀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個同鄉會聯合起來,形成“法科大學”。這是一種學生團體的聯合,不包括教師按學科成立的組織“學科會”。此後,大學便經常與市政當局和其他市民接觸,成為獨立的市民團體。不久教師組織便與學生組織聯合,統由學生中選出的校長管理,從而確立了師生合一的大學的形式。博洛尼亞大學設有文學院和醫學院,在14世紀以前還設有神學院,最初統由法科大學校長管轄。到14世紀初,博洛尼亞大學取得獨立的審判權,成為名副其實的自治團體。法國的巴黎大學始建於12世紀末,由原巴黎聖母院大教堂學校發展而來,正式形成於13世紀初。1209年在巴黎出現了教師會組織。1215年,教師會與學生會一起得到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正式承認。1231年,羅馬教皇以敕令肯定該大學的自決權。巴黎大學由主教的代理人主持,教授由教會委任,並發給薪俸。學校的管理人員不是由全體學生選舉,而是由取得博士和碩士學位的人選舉產生。全校分為 4個系,各系由公選的系主任主持。文藝係為普通教育階段,具有預科教育的性質。學生在這裡主要學習“自由七藝”(文法、修辭、倫理、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修完前 3科,可得文學士學位,全部修完後 4科,可得文學碩士學位。然後取得投考其他 3個高級專門系(神學、醫學、教會法)的資格。修完專門系的課程,才能取得博士學位。入學年齡和修學年限均無明確規定。一般修完初級和高級兩個階段,大約需要12~13年。歐洲中世紀大學多是自治團體。它既不隸屬於教會,又不受制於地方,保持相對獨立性,可以自由研究學術。由教授和學生共同推選校長進行管理。博洛尼亞大學類型在南歐比較普及,而巴黎大學類型則在北歐占優勢。
繼義大利和法國之後,英國創辦了牛津大學(1168)和劍橋大學(1209)(見彩圖)。14世紀,德國建立了海德堡大學,捷克建立了布拉格大學,波蘭創辦了克拉科夫大學。到1500年,全歐已有80所大學,1600年大學發展到 108所。中世紀歐洲大學的出現和發展為歐洲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運動作了準備,促進了各國文化和學術的發展,有利於城市的繁榮和工商業的進步,加速了國際間的文化和學術的交流,並對當時和後來的教育事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圖書名稱
圖書信息
書名: | 歐洲中世紀大學 |
作者: | 張磊 |
出版社: | |
出版時間: | 2010-09-01 |
頁數: | 434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16開 |
內容簡介
本書是筆者希望系統梳理世界大學發展史的研究計畫之第一部分。
本項研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運用文獻研究方法,沿著前後銜接、步步深入的設計路徑,首先對中世紀大學的基本概念進行了討論,探討了中世紀大學的起源,剖析了中世紀時期大學的設定認可等基礎性問題。其次,抓住中世紀大學的基本特徵和核心內涵,對中世紀大學的內部組織、教學、教師與學生等重要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後,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中世紀以來大學的制度演變以及從中世紀大學到德國大學模式的形成這一重要的制度演變問題進行了分析。
基於對世界大學發展歷史過程及其制度變遷所進行的考察和分析,本書力圖更準確把握住中世紀時期大學形成與發展的基本狀況,不僅對中世紀時期大學的教師薪俸制度進行分析,而且還從大學制度演變的角度對中世紀大學與中世紀後期德國大學的發展之間的相互關係進行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期,筆者曾留學日本。留學期間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學者在教育研究領域所做的那些系統的基礎研究。在高等教育領域,日本學者的研究同樣令人難忘。尤其令人震驚的是日本學者在世界大學史領域所做的各種工作(包括對歐美學者在大學史領域的一些經典著作的翻譯工作,這從《歐洲中世紀大學》後面所列附錄中就可以看到)。震驚之餘,筆者開始對自己的學術修養、學術研究方向進行反省。另一方面,在完成博士論文的過程中,面對日本大學教育發展所取得的種種成果,筆者開始深入追問“對日本大學教育產生過深刻影響的德國大學是怎么一回事?”、“德國大學之前的大學是如何形成與發展起來的”?等問題。隨後,筆者萌生了這樣一個想法:是否可以設定一個“長期計畫”,對世界大學的歷史發展進行系統的梳理。《歐洲中世紀大學》就是這一計畫的第一部分。
圖書目錄
前言
一、研究緣起
二、本書主要內容和觀點
三、思考
四、致謝
第一章 最初的大學——大學之名與大學之實
一、關於中世紀大學
1.關於“大學”的名.稱
2.關於中世紀大學的研究
二、中世紀大學形成,的社會歷史背景
1.中世紀時期的歐洲——大學得以發展起來的社會歷史背景
2.關於大學得以發展起來的幾種觀點
第二章 中世紀大學的起源——幾所著名大學的個案
一、薩萊諾大學
1.作為歐洲醫學教育中心的薩萊諾
2.薩萊諾為何具有這么大的吸引力?
3.薩萊諾的衰落
4.薩萊諾在組織結構上屬於“異類”
二、博洛尼亞大學——典型的學生大學
1.博洛尼亞大學吸引了歐洲各地的師生
2.大學(universitas)這一行會組織的形成
3.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as)的生存環境與生存方式
4.博洛尼亞大學的師生關係
三、巴黎大學——典型的教師大學
1.巴黎的“universitas”
2.大學師生與城市當局之間的衝突
3.大學教師與主教及其代理人之間的衝突
4.修會勢力對巴黎大學的滲透與大學的學術自由
5.教會大分裂與巴黎大學的“裂變”
第三章 中世紀大學的設定與認可
一、大學的辦學實踐與“辦學許可權”
1.大學的“設定認可”(chartering)
2.大學“設定認可”(chartering)的歷史發展
二、最早的大學與設定認可
1.自然形成的大學與被設定的大學
2.“被創辦”出來的大學
三、13世紀末以後的大學設定認可
1.設定認可從“可有可無”演變為“擁有最好”
2.“設定認可”變得必不可少
四、獲得設定認可的目的是要成為“泛歐大學”
1.“studium”與“studiumgenerale”的差別
2.“studiumgenerale”頒發的學位
3.設定認可與特權的授予
4.設定認可的獲得
5.申辦者之間的相互競爭
6.擁有設定認可權的教皇
7.教皇的特許(認可)成為必不可少之物
附表:1200~1500年期間獲得設定認可(charter)的大學
第四章 中世紀大學的內部組織及其管理
一、大學的名稱與大學的類型
1.作為“場所”的大學和作為“團體”的大學
2.中世紀大學的類型
二、大學的內部組織
1.各種組織的名稱
2.大學內部各種組織
三、大學內部組織的形成與發展
1.學部
2.“基礎學部”(the faculty of arts)
3.學寮(collegium,college)的出現
4.學寮(學院)制度的發展
5.學術性“行會”的形成和成長
四、校長的產生方式與大學管理的基本原則
1.校長這一角色
2.校長的管理職責
3.中世紀大學內部的權力分配
4.大學的內部管理
第五章 中世紀大學的教學及其管理
一、修學的過程
1.學習者身份
2.不同學位的修學年限
3.學校教學活動安排
二、中世紀大學的教學
1.課程類型
2.教學模式
3.課程與教學安排
4.課堂教學
三、中世紀大學開設的科目
1.基礎學部的課程
2.高級學部的課程
四、教學方法
1.基本教學方法——講讀(lectio)與討論(disputatio)
2.最具特色的討論課
第六章 中世紀大學的教師
一、教師的資格
1.不需要資格證書的時代——從鬆散管理到行會管理
2.教師行會與主教之間的衝突
二、教師的挑選與教師的學術聲望
1.教師的類型
2.教師人選的標準與限制條件
3.從事基礎科目教學的文法教師
4.法學教師的權威與名望
5.教師向官員的“位移
三、教師的工作
1.教師最初靠什麼吃飯?
……
第六章 中世紀大學的教師
第七章 中世紀大學的學生
第八章 中世紀後期大學的歷史演變
第九章 中世紀大學的教師薪俸制度
附一
附二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