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橋都由來
山城重慶,長江流韻,靠橋樑來跨越山水。
中國
渝都山山各異,水水不同,每一次跨越山水都依靠建橋技術的進步與創新。茅以升橋樑委員會2005年年會認定:重慶是中國唯一的“橋都”。
重慶現有各類橋樑4500多座,主城
嘉陵江和
長江上已有大橋14座,數量和密度遠遠超過中國其他城市,建設密度和施工難度世所罕見。
評定中國橋都,需比拼橋樑數量、橋樑規模、橋樑技術水平、橋樑多樣化、橋樑影響力等指標。
1、數量:
重慶主城區長江和嘉陵江上共有22座橋(2005年),都是特大型橋,這個數字超出武漢、南京、上海、天津等競爭對手近一倍,無人能敵。放眼全重慶,橋樑總數已超過萬座。重慶壓倒性優勢
2、技術:重慶的特大橋一舉拿下了五項世界第一——長江大橋複線橋是跨徑最大連續鋼構橋,菜園壩長江大橋是世界跨徑最大公軌兩用結構拱橋,朝天門大橋是世界跨徑最大拱橋,萬縣長江大橋是跨徑最大的鋼筋混凝土拱橋,巫山長江大橋是世界跨徑最大鋼管混凝土拱橋。專家們認為,比拼橋樑的技術水平,沒有哪個城市敢與重慶叫板。重慶壓倒性優勢。
3、規模:重慶的長江江段平均寬度1200米,嘉陵江約600米,在兩江修建一座特大橋,耗資約20億元左右。單座橋樑的塊頭與長江下游城市相形見絀,1967年竣工的南京長江大橋長度就達6.7公里,竣工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總長36公里,重慶處明顯劣勢。
4、多樣化:世界上的所有現代橋樑均可分作拱橋、梁橋、斜拉橋、
懸索橋四大類,這4個類別的大橋,在重慶都可找得到,重慶是公認的中國橋樑博物館。而南京等長江下游城市或修建跨海大橋的城市,因橋樑過長,拱橋、梁橋根本不可能修建。重慶優勢明顯
5、影響力:武漢長江大橋是萬里長江第一橋;鋼鐵結構的上海外白渡大橋歷經百餘年風雨,成為老上海灘的象徵。與它們相比,重慶沒有哪一座橋能具有如此深遠的全國、全球影響力。重慶處劣勢。
總評:與會專家認為,五大指標中,重慶三項有絕對優勢,這樣的成績單,中國無出其右者,中國橋都花落重慶,實至名歸。
跨江大橋
據介紹,重慶市是著名的山水之城,僅主城就有22座跨江大橋,全市共有各類城市、公路橋樑上萬座。
重慶市市5座橋樑創下五個“世界第一”,分別是:
長江大橋複線橋(世界最大跨徑連續鋼構橋)
胡正民副主任說,重慶的特殊地貌,高山、低谷、兩江,促使了橋樑建設大發展。建跨江大橋應先以交通需求為主,在此基礎上設計得越漂亮越好,與周邊景觀很好地融合。全國擁有很多橋樑的城市各有千秋,比如紹興的橋樑古樸、武漢的橋樑宏偉……也各自有橋都、橋城、橋鄉之說。重慶跨江大橋擁有這么多“世界第一”,重慶稱得上是中國“橋都”。
重慶古橋
重慶的石拱橋中,年代最久遠的當屬建於北宋時期的榮昌施濟古橋,長110.5米,7孔每孔跨11米,石板鋪面,清代即有“川東保障”之稱。與之相伯仲的,還有涪陵馬武鎮的碑記橋,單孔淨跨14米,建於南宋紹熙年間,至今仍保存完好,為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這些古石拱橋中,還有兩座奈何橋和“三無橋”特別值得一提。兩座奈何橋,是指除了多數重慶人熟知的豐都名山明代奈何橋外,璧山縣茅萊山上也有一座建於南宋、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孔石拱奈何橋。“三無橋”是原位於巫山縣培石鄉的三座石拱古橋“無奪橋”、“無伐橋”、“無暴橋”,三橋均建成於1890年(光緒十五年),究其得名,無奪指不奪農時、少征勞役,無暴指有功不顯耀,無伐指有德行不自誇,均為警示世人尤其是為官者要重視民生、多為民做好事。三峽蓄水至175米後,“三無橋”均已異地復建保護。
廊橋當中,最出名的是秀山的客寨橋,長59.4米,寬6.59米,石墩木面,是橋,也是集市之地、避雨休憩之所,具有典型的土家風格。
在《中國文物地圖集·重慶分冊》中,共收錄了重慶市域現存的古橋近800座,時間跨度從北宋延續至民國,其中絕大部分為清代古橋,有700多座。在這當中,共有12座古橋被列入市級文保單位受到保護,此外還有數十座為區縣級文保單位。儘管如此,仍有大量的古橋未能列入圖集、缺乏相應保護,至今散落鄉間,或荒蕪在山間溪上,或仍默默發揮“餘熱”,繼續為人們提供著便利。
重慶跨江大橋
長江
| 名 稱 | 基本信息 | 通車時間 | 備註 |
1 | | | 2015年12月25日 | 高速公路橋 |
2 | | 第一座中外合作建設的長江大橋 | 1997年12月20日 | |
3 | | | 2013年6月26日 | |
4 | | 長江上第一座疊合梁斜拉橋 | 2009年 | |
5 | | 第一座完全由企業自籌資金投資修建的長江大橋 | | |
6 | | 繼武漢長江大橋後的第二座長江大橋 | 1960年12月 | |
7 | | | 2011年8月13日 | 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共用 |
8 | | | 2001年12月27日 | |
9 | | | | |
10 | | | 待建 | |
11 | | | | |
12 | | | | 重慶軌道交通3號線共用 |
13 | 長江大橋複線橋 | | | |
14 | | | | |
15 | | | | 重慶軌道交通6號線共用 |
16 | | | 2009年 | 重慶軌道交通環線共用 |
17 | | | 2017年12月28日 | |
18 | | | | |
19 | | | | |
20 | 長壽長江大橋 (渝懷鐵路)
| | | |
21 | | | | |
22 | 涪陵青草背長江大橋 | | | 南涪高速 |
23 | | | | |
24 | 涪陵長江大橋 | | | |
25 | | | | |
26 | 韓家沱長江大橋 | | | 涪陵鐵路橋 |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33 | | | | |
34 | | | | 奉節 |
35 | | | | |
參考資料 |
嘉陵江
重慶悅來嘉陵江大橋〖北碚嘉悅嘉陵江大橋〗
重慶北碚東陽嘉陵江大橋【渝武高速橋】
重慶馬鞍石嘉陵江大橋【渝合高速橋】
重慶合川東渡嘉陵江大橋〖合陽嘉陵江大橋〗
重慶合川白果渡嘉陵江大橋〖雲門嘉陵江二橋〗
重慶朝陽嘉陵江大橋
重慶高家花園嘉陵江大橋
重慶石門嘉陵江大橋
重慶渝澳嘉陵江大橋
重慶嘉陵江大橋
重慶黃花園嘉陵江大橋
重慶碚東嘉陵江大橋
重慶水土嘉陵江大橋
蔡家嘉陵江大橋
重慶嘉華嘉陵江大橋
重慶雙碑嘉陵江大橋
重慶紅岩村嘉陵江大橋
重慶千廝門嘉陵江大橋
重慶井口嘉陵江大橋
重慶合川草街嘉陵江大橋
重慶合川鹽井嘉陵江大橋
重慶合川雲門嘉陵江大橋
重慶南屏嘉陵江大橋
重慶立交橋
重慶鵝嶺半邊橋
重慶廣陽島大橋
重慶大公館立交橋
重慶二郎立交橋
重慶四公里立交橋〖江南立交橋〗
重慶人和立交橋
重慶桃花街立交橋
重慶童家院子立交橋
重慶上新街立交橋
重慶南山立交橋
重慶黃葛渡立交橋
重慶渝黔高速南岸立交橋
重慶陳家坪立交橋
重慶石坪橋立交
重慶鴛鴦立交橋
重慶江北寸灘立交橋
重慶楊公橋立交橋
重慶電子校立交橋
重慶水碾立交橋
重慶渝北區松樹橋立交
重慶兩昌河特大橋
重慶朝陽寺特大橋
重慶彈子石立交
重慶黃桷灣立交
橋都之爭
“中國橋都”之爭此前處於白熱化狀態,重慶、武漢、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都頗具競爭實力。
對於重慶當選橋都,武漢的網友表示最不能接受,認為武漢才是橋都,一是因為武漢的長江大橋規模比重慶的大,二是雖然重慶長江大橋的數量比武漢多,但重慶轄區面積基本相當於半個省,重慶用主城+區縣橋來與武漢相比,是不公平的。
武漢現有8座長江大橋、8座漢江大橋,無論是規模還是數量在全國、甚至全世界都是排在前例,是絕對的實力派。武漢長江大橋規模上勝於重慶,但武漢的大橋與6.7公里的南京長江大橋,36公里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相比規模上就無法勝出,所以僅以規模論英雄,武漢能勝重慶,但無法在全國中勝出。規模只是評選的標準之一,這點在評選時也有具體的說明:規模:重慶的長江江段平均寬度1200米,嘉陵江約600米,在兩江修建一座特大橋,耗資約20億元左右。單座橋樑的塊頭與長江下游城市相形見絀,1967年竣工的南京長江大橋長度就達6.7公里,竣工的杭州灣跨海大橋總長36公里。重慶處明顯劣勢。
對於數量之爭,客觀的說重慶特殊的行政劃區,使得在對比上出現在困難。拿重慶全域與武漢相比,重慶轄區面積占優勢,對於武漢不公平,但只拿重慶主城與武漢相比,武漢轄區面積上又占優勢,對於重慶來說不公平。對此仍將用武漢全市與重慶主城內的長江大橋對比。重慶內的長江大橋跨主城與其它區縣的,按半座計算。
漢VS渝
由上游至下游排序兩城長江大橋(2015.7)
序號 | 重慶 | 計數 | 武漢 | 計數 |
---|
1 | 鼎山長江大橋 | 0.5 | | 1 |
2 | 江津觀音岩長江大橋 | 0.5 | | 1 |
3 | 重慶地維長江大橋 | 0.5 | | 1 |
4 | 白沙沱長江大橋 | 0.5 | | 1 |
5 | 魚洞長江大橋 | 1 | | 1 |
6 | 馬桑溪長江大橋 | 1 | | 1 |
7 | 李家沱長江大橋 | 1 | | 1 |
8 | 鵝公岩長江大橋 | 1 | | 1 |
9 | 菜園壩長江大橋 | 1 | | |
10 | 重慶長江大橋複線 | 1 | | |
11 | 重慶長江大橋 | 1 | | |
12 | 東水門長江大橋 | 1 | | |
13 | 朝天門長江大橋 | 1 | | |
14 | 大佛寺長江大橋 | 1 | | |
15 | 魚嘴長江大橋 | 1 | | |
結論:渝:13個,漢:8個。 |
2015年7月止,長江大橋在重慶主城內11座,另有4座一半在主城,一半在其它區,武漢有8座,僅重慶主城長江大橋在數量上是勝於武漢。重慶主城內的跨嘉陵江大橋比起武漢的跨漢江大橋規模不但大,而且數量多。
重慶無論是大橋數量,還是橋的總數都比武漢的多,這是因為重慶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武漢屬於平原地形,需要修橋主要是跨江、跨湖、立交、高架橋,而重慶不但跨江、跨湖、立交要修橋,而且因為山多,落差大,一般的道路也需要修橋來連線。而且像過長江,武漢可以通過隧道來解決,如捷運2號線、4號線及武漢長江隧道,但重慶因為落差太大無法通過隧道解決(有規劃),因此都是通過修橋來解決。
評定中國橋都,需比拼橋樑數量、橋樑規模、橋樑技術水平、橋樑多樣化、橋樑影響力5項指標。前面也講到重慶橋樑數量:重慶壓倒性優勢,規模:重慶處明顯劣勢,技術:重慶壓倒性優勢,多樣化:重慶優勢明顯,影響力:重慶處劣勢。總評:與會專家認為,五大指標中,重慶三項有絕對優勢,這樣的成績單,中國無出其右者,武漢的橋樑的實力不錯,但橋都只能有一個,因此,武漢遺憾落選,橋都稱號花落重慶,實至名歸。
東北橋都
吉林市有很多橋。蜿蜒秀麗的江灣大橋、鐵索斜拉的臨江門大橋,都成為美麗江城的明信片。
因為重慶市被評為中國“橋都”,吉林一位大三學生認為,吉林市是否可以建設成“東北橋都”。該提議通過博文發表後,得到專家贊同。
吉林市政府相關部門稱,無意追尋“東北橋都”稱號,但是會進一步加強橋樑建設,服務江城百姓。
大學生
建成“東北橋都”提升旅遊業
網名“雅尼世界”的網友在新浪部落格發表了一篇“建立東北‘橋都’吉林市”的博文, “吉林市現有橋樑10多座,加上在建的吉林市吉林大橋、霧凇大橋、金珠大橋,還有規劃中的白山大橋等,吉林市可以算是東北地區橋樑比較多的城市了。”
“雅尼世界”其實是一個大三學生,名字叫唐新智,23歲,就讀于吉林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家在吉林市。
“吉林市橋樑的歷史在中國算是有名的了。”唐新智說,建成“東北橋都”,覺得能提升吉林市的旅遊業,讓更多的人認識吉林市,喜歡吉林市。
網友支持
應增強大橋文化氛圍
博文發出第二天,網友“欒學剛”稱,吉林江橋歷史之久、密度之大、型式之多、公鐵之全、新舊之融、景色之美、霧凇之奇,確實可以深度開發成為新的旅遊資源。
“欒學剛”還說出很多建議,按照始建年代給所有江橋排序編號,統一規劃新建橋名(要凸顯“江”城特點,比如吉林大橋可改為吉江大橋;東團山鐵路橋可以稱東江大橋,新建的高鐵橋可以稱錦江大橋;龍潭大橋可以稱龍江大橋,江灣大橋與江南的南山街相通可以稱南江大橋;清源大橋可以稱清江大橋;哈龍橋可以稱北江大橋;霧凇大橋可以稱霧江大橋等),編輯出版《吉林江橋》攝影畫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在每座橋頭設立縮微的橋形銘碑(數據齊全,說明詳盡),舉辦“繞江跨橋”馬拉松比賽(成為每年“五一”期間舉辦傳統賽事),統一規劃橋樑的亮化設計(每座橋都成為特色夜景),設計製作“吉林江橋”模型旅遊紀念品(規格、材料、制式不同)等等。
據了解,“欒學剛”是實名註冊,他為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
兩人的提議得到了許多網友支持,希望吉林市不僅橋樑多,而且橋型獨特,橋名美妙,一橋一型,一橋一景。
專家觀點
吉林市有資格稱“東北橋都”
“吉林市的大型橋樑在東三省的確是最多的。”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宗林說。據了解,他在黑、吉、遼三省均曾參與設計、實施橋樑建設工作,並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樑結構分會理事。
“吉林市的橋樑長度一般在300米到500米左右,從長度及規模上來說,吉林市大橋並不具備優勢。但是,大橋建設年代跨越時間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也有不少,近期的也很多。而且無論是數量、橋型、文化上,都有東北三省其他城市無以比擬的優勢。吉林市大橋的外觀樣型也比較多元化,夜景也非常漂亮。所以,我認為吉林市是‘東北橋都’的提法沒有問題,進一步建設會有更好的效果。”王宗林說。
吉林市擁有簡支梁橋、連續梁橋、拱橋、雙曲鋼管拱橋、斜拉橋等多種橋型,惟一缺少的橋型是懸索橋,但是在建的霧凇大橋將彌補這一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