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經歷
早年經歷
楊露禪祖上為
永年縣閆門寨村人,楊露禪時已遷至
永年廣府南關。清時,
永年廣府城為直隸(今
河北省)
廣平府治所在地,“農耕較少,行商坐賈往來其間;文化厚重,四面八方信息暢通,高官勇將,代不乏人”。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楊露禪,“賣過煤土”、“作過膳夫”、“擺過糧攤”,眼寬耳靈人緣好、交際廣,善於根據
市場信息謀劃生計的城鎮
自由職業者。
廣府人稱楊露禪為“楊老祿(露)”,楊露禪家道殷實,自幼好武,在
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鋪“
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
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恰巧這段時間陳長興借陳德瑚
大宅院中授徒。楊露禪與此期間學習陳家溝
拳術。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
南下學藝
楊露禪第一次去陳家溝習武,碰了很多次壁,最後只好去陳長興家當傭工,經過持之以恆的決心,感動了陳長興,最後收為徒弟。
楊露禪第二次去陳家溝,楊露禪自
河南溫縣陳家溝返回永年之後,一下子把整個
廣府城給轟動了。不光是愛好武術的人,就連那些不常出門的老年人和剛剛懂話的兒童,也都紛紛傳言,說是賣煤土的楊老露從河南學來了“太極拳”,技藝高超,人莫能及,任你有千斤之力,只要他輕輕一撥,便可拋出十幾丈遠,真是仙人趕驢,越傳越奇。
楊露禪三下陳家溝學藝,是在
道光末年。到了陳家溝,剛進陳長興門首,楊露禪不覺一怔,只見師傅門前景象大變:枯枝殘葉鋪滿青石台階,雞狗糞便堆積門前。楊露禪素知師傅陳長興極愛潔淨,每天早晨必親持掃帚,從院裡掃到門口,從門口掃到街心,連一片落葉、
紙屑也不肯漏下。
北上進京
楊露禪師學成後回永年,寓居
太和堂藥店,以授拳為生。在家鄉與人比武傷人,楊露禪為躲避官司而逃到北京。當時
北京東安市場北面有一家“天義順”醬菜園,掌柜的人稱張四胖,此醬園醃製的醬菜專供王府用,因而張與王府過從甚密。張四
胖子家住
海淀,每隔數日來醬園一次,那些日子他正要為其兩個兒子尋找教書先生,曾托囑丁紫蘭留心給找一個。
一天,楊露禪來到東安市場,遇到丁紫蘭問有沒有什麼事可做。丁紫蘭問他會些什麼,楊祿禪說自己認識字,可以教書。丁紫蘭一聽於是將楊露禪作為教書先生推薦給張四胖子。從此楊露禪即住北京海淀張四胖子家裡,每天教兩個孩子念書,別無他事,因為是逃避官司而來,練武之事不敢露頭。
張四胖家大業大,家中還雇有二十幾名看家護院的
家丁,每日打拳練武,平時因門戶之見,家丁們和一些綠林好漢早就有些矛盾。楊露禪在張家教書半年有餘,一天晚上他正在書房後面
角門小屋裡休息,忽然聽見後花園內有動靜,像是有人用刀槍器械在動手。他隨後花園走去,只見有人在格鬥。有個家丁見楊露禪走過來,還大聲喊叫:“楊先生,別過來,別讓他們把你打了。”楊露禪過去把一綠林好漢的刀給下了,再一點又撂倒一個,幾下子就把綠林好漢都打倒了。楊露禪問他們願意官了,交官府處理,還是私了,有仇宜解不宜結,以後不再鬧事。這些綠林好漢願意私了,結果把他們都放了,楊露禪才又回到小屋休息。
事情過後,家丁們實在感到難堪都來向張四胖辭行。張四胖就對家丁們說:“你們也別走了,就讓楊先生來教你們。”從此楊露禪除了教書以外還教起了武術。
推廣太極
就這樣過了兩年多,楊露禪給老家去了信,告知他在北京的情況。一天,門房傳話,說老家來人了要找楊露禪。楊露禪出門迎接,來的人並不認識,是個年輕人。他過來就請安,要施大禮,右腿向下一跪,右拳直衝楊露禪的小腹而來。原來此人是楊露禪在老家那次打傷之人的家屬,來京找他報仇。藉機進招攻擊楊露禪的
下三路沖拳進襠是真。剎那間,只聽嘭的一聲,楊露禪用海底針把那年輕人打到大
影壁上,身子直貼在“迎”字上。而年輕人摔倒在地,爬起來叫道“大叔,咱們3年以後見”就跑了。
楊露禪回到屋內,心中煩悶。於是找張四胖,對他講了在老家傷人之事,認為不如離開此地為好。張四胖感到很惋惜。於是對楊露禪說,如果能到四爺那裡就行了,我去活動一下,找大管家王蘭亭,或許能行。
鹹豐年間,端王稱四爺,
肅王稱六爺。楊露禪若能到端王面前教拳,問題就解決了,絕無後患。端王府的總管王蘭亭特別喜愛武術。經張四胖推薦,王總管又從中說合,楊露禪真的被四爺看中了,便到端王府教拳。總管王蘭亭精明能幹,個子高大,身強力壯。楊露禪在教端王練拳時,王蘭亭就在一旁跟著學,而且楊露禪每次都用王蘭亭試手,挨打的是王蘭亭,但他也就因挨打而慢慢地領會了
太極拳法的精華。
在端王的安排下,楊露禪開始充任旗營武術教官。所教之拳術,在當時不叫太極拳,而叫作“
綿拳”,只教旗人不教漢人,旗營中也是只教近
八旗,不教
外八旗。那時的旗營分為東八營和西八營,東八營是
善撲營,練
摔跤,西八營多是提籠架鳥的,體質較差,練綿拳。
當時因他武藝高強,王公
貝勒學者也頗多,因而也被聘為旗營武術教師。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
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
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改動,讓拳架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
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於健身。時間長了,便形成了一種拳式,號稱“太極小架子”。當時有很多王公子弟也來學拳,然而大多數人怕苦而學藝不精,僅有時貝勒之子時紹南和武狀元出身的將軍岳柱臣得太極真諦,並且正式拜師楊露禪。旗營下級軍官中有三人得太極真傳,此三人即凌山、萬春、
全佑,三人各得所長,凌山善發勁,萬春善剛勁,全佑則善柔化。因礙於舊的
等級觀念,三人不能與貝勒子、將軍等人稱兄道弟,故楊露禪令此三人拜其子班侯為師。後來,時紹南因出
天花喪命,岳柱臣在中俄邊境戰爭中陣亡。楊露禪再無心教拳,遂辭去武術教官之職,離開了旗營。
後經其子(班侯及健侯)、孫(澄甫)修改,定型而成
楊式太極拳,並發展成大小兩種套路。其特點是:姿勢舒展大方,速度緩勻,剛柔內含,輕沉兼有。此拳一出,在京、津一帶影響很大,學者日眾,而這時陳家的太極拳卻仍在陳姓內部傳遞,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寫的詩中,有“誰料
豫北陳家拳,卻賴
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世稱無敵
楊露禪能夠在北京授徒的因緣,是由於在一場宴會,無意中被人挑戰得勝開始的。
永年的武氏,在京城裡擔任官職,因此是北京某富豪張家的貴賓。武氏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將同鄉人楊露禪推薦給
張姓富豪認識。張氏因販賣煤炭而致富。每至夜晚,張氏的家就成了官僚豪紳們尋歡作樂的場所,並雇有武術教師多人。此外,還有一些想考上武術科舉、為光宗耀祖的子弟們,在這裡練習武藝,準備應試。為了給一班學藝的子弟們輔導,武氏在一場宴會中介紹了楊露禪。
張家原已雇有多名武術教師都是彪形大漢身強力壯,與楊露禪那瘦小身材無法相比,張姓富豪對楊原有輕視之意。因此,在宴會上楊露禪被安排在武師們的卑位。席間,主人對楊露禪說:
楊露禪說:“我的拳法既不是長拳也不是少林拳,而是綿拳。”
主人張氏又問:“那么你的綿拳能否打的了人?”
楊露禪答說:“我的綿拳不是用來打人的,但打起來要勝於鐵拳,除了鋼鐵外,凡是父母生的、血肉之體都能打。”
主人聽了這么不卑不亢的回答,其實心裡很不是滋味。非常想試試楊露禪的身手。
因此又說:“你的拳法是否能同在座的拳師比一下呢?”
而在座的拳師,對楊露禪那付文質彬彬身材瘦小的模樣,早看扁了他。但楊露禪當下答應了主人比武要求。
比武開始時,一個拳教師氣勢洶洶地揮拳直奔楊露禪,施了一個餓虎下山的招式,如同
蒼鷹般迅速地撲來,楊露禪略一舉手,那位拳教師他立即被打落到幾丈遠的地方去了,跌得渾身血污。另一位拳教師看到此情景,立即從席上跳下來,向楊露禪挑戰,結果也落得同樣下場,其餘就嚇得不敢再比了。主人看到此情,詫異萬分,連忙又擺了一桌酒席,向楊露禪賠不是。
楊露禪在張家比武一事傳開後,許多武術名家都遠道來和楊露禪比武,華北各省的名家無論各門各派,皆非敵手,因此威震京城,世稱“楊無敵”。
主要成就
後世影響
楊露禪是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將太極武術傳播並發揚光大的人。
反觀當時
陳家溝的
拳術,仍然只有停留在
陳姓家族內部傳承。所以當時的武術傳人楊季子的詩中,寫出了“誰料
豫北陳家拳,卻賴冀南楊家傳”的句子。
現代人的生活,也多如
王公貴族一般,不耐艱苦。
楊氏針對一般非武術目的之學習者,所改動的
楊氏太極拳,由於其易於學習,因此便成為當今全世界最為流行,學習者人數最多的中國拳法。
因此,現代太極拳的流行,實最得力於楊露禪將拳術的練習方法簡化之功!
拳術傳承
太極拳流行的就是
楊氏太極拳大架,有108式,46式,競賽48式。最新套路為廣州胡氏所創,為67式。
另外楊露禪在京城所傳第一個套路“太極拳六十四式
老架”,由楊露禪大弟子王蘭亭傳給李瑞東及周玉祥,周玉祥為紀念王蘭亭遁入深山道門,改名為“王道人太極拳六十四式”傳吳錦園,吳錦園遷台後傳葉金山。後來,楊露禪的次子
楊班侯(1837—1892)傳楊式小架太極拳於
全佑(1834—1902),全佑之子
鑒泉後改姓吳,他將父親傳授的楊式太極拳修改定型,自成一家。此拳的特點是:重神靜,長柔化,馬
弓步時呈川字形和身稍前傾,而又要求斜中寓直。推後時,寧靜而不忘動,架式大小適中,動作緊湊柔和,神志舒靜。在社會上流傳後,被世人稱為“
吳式太極拳”。
國家體委正式公布的所謂88式、
簡化24式太極拳等等以及在許多場合表演的,都是由傳統
楊氏太極拳演化而來的。以後,楊氏又派生出李式、吳式太極拳,因而在太極拳界楊氏顯然是執大旗地位的。在全國八大太極拳門派中,源於
永年的已占其五。
社會評價
光緒帝的老師
翁同龢大學士觀其武藝後讚賞:“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渾圓一體也。”並書贈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相祝賀。
《永年太極拳志》載楊露禪“自幼習洪拳,有一身拳腳功夫”。
李連杰:“楊露禪先生創立的楊氏太極拳,在今天仍有數以億計的人在習練,作為一名武術弟子,我很早就想拜祭楊露禪先生。我們要不忘
中華民族的美德,把太極拳這一優秀的
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後世紀念
2011年4月10日,功夫國際巨星
李連杰與
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曾孫楊振鐸及楊家後人,共同祭奠了楊露禪,並為楊氏太極園奠基。
墓地
楊露禪去世,葬於永年縣閻門寨村北,此墓地還安葬有楊班侯、楊建侯、
楊澄甫、楊振基等四代十位太極拳宗師。“文革”期間,楊露禪等子孫的墳墓被剷平。改革開放後,楊氏弟子集資建了楊露禪墓地,並在各個墳塋立起了石碑,該墓地被定名為
永年區重點
文物保護單位。
家世成員
子
孫
曾孫
爭議
沒有得到資助
有拳家言楊露禪從
陳長興學藝前,與同里
武禹襄同為永年
洪拳高手,常一起切磋拳技,私交頗厚,故武氏有“楊露禪赴陳溝學拳曾得到過武氏贊助,學成歸來去京師教拳也出自武氏薦引”的說辭。但是,武禹襄小露禪13歲,《
永年太極拳志》載楊露禪在1820年首次赴陳溝學藝,武禹襄方8歲,因此,與楊露禪同為永年洪拳高手,切磋拳技、私交頗厚者為武禹襄長兄
武澄清、次兄武汝清,或有可能。武氏乃永年望族,武禹襄家一門三弟兄兩個進士一個秀才,均為滿腹經綸的飽學之士。在
等級制度、
門第觀念森嚴的
封建社會,窮困潦倒、沒有文化的貧苦人,與武氏這樣
文化修養極高、富甲一方的官宦人家做不了朋友。
進京原因
有拳家撰文言,楊露禪赴京教拳並非出自鄉紳
武汝清介紹,而是從河南陳溝學成歸來,在原籍比武失手傷人,為了躲避官司逃難進京,隱身北京海淀
醬菜張府為教書先生,因醬菜張府遭仇敵報復,路見不平出手相救而顯絕技,遂經張府薦引給王府管家王蘭亭。
偷拳之說
楊露禪“偷拳”之說,見著於
陳微明、
楊振基著述,更多地見聞於小說、民間傳說。太極拳是一種通過調心調身、鍊氣養氣,以達“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意到氣到勁到”的功夫;是一種通過“神定氣足,盡性立命”的修為“返璞歸真”,以達“天人合一”“無形無象、全體透空”的功夫;是一種求
懂勁,“身知勝過心知”,以達“神明”“應物自然”“從心所欲”的功夫。若沒有明師精心指導下在刻苦磨鍊中感驗體悟,絕非求招、求勢一看即明、一聽即懂、一點即通、一練即精之末技,畢生精力研習尚不能得其真諦。
非家奴學藝
唐豪、
顧留馨所著《太極拳研究》言楊露禪於十歲左右賣於陳溝財主為仆童,從師陳長興學藝三十餘年後,財主遺孀“
鄭氏與祿(露)禪年齒相若,空幃守寡,防生物議,焚其卷遣之歸里”,“祿(露)禪生於1799年,返故里約在1849年左右”。按唐、顧所述,露禪被遣返回鄉、恢復自由時已五十歲“孑然一身”,仍為光棍一個,但露禪三個在永年的兒子鳳侯、班侯、健侯都生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即楊露禪40歲前,豈非咄咄怪事。再者,民間練拳習武多取時早晚,而早晚時間卻是奴僕最為忙碌時辰,楊露禪若為陳家奴僕,其主人絕不會將其早晚閒置,專心致志於太極拳。因此,楊露禪為陳溝財主家奴學藝陳長興的說法實為荒唐
之言。
史書記載
藝術形象
文學
影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