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梨膏糖製作技藝(上海梨膏糖製作技藝)
- 批准時間:2021年5月24日
- 遺產級別:國家級
- 遺產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
- 申報地區:上海市黃浦區
- 遺產編號:Ⅷ-275
歷史淵源
工藝特徵
工藝流程
傳承保護
社會影響
- 重要活動
梨膏糖製作技藝(上海梨膏糖製作技藝),上海市黃浦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相傳,梨膏糖起源於唐朝,在上海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製作歷史,始於上海老城廂;上海老城隍廟梨膏糖的配方以藥食同源為根基,取百草之精髓,是純...
藥用梨膏糖精選梨汁、川貝、杏仁、半夏、茯苓等十幾種優質藥材,採用祖傳秘方,精心加工而成。經專家定量分析,確認有止咳化痰、潤喉清肺之功效,對治療咳嗽、氣管炎、哮喘等疾病有獨到之處。製作技巧 上海灘熬制梨膏糖始於清朝鹹豐五年(公元一八五五年),當時有一對姓朱的夫妻在上海老城隍廟前大殿旁開起了梨膏糖店,...
系採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紅等藥材和白砂糖一起經煎熬精製而成。花色梨膏糖則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藥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現由豫園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專賣。簡介 上海老城隍廟產銷的梨膏糖,最早在清代鹹豐五年(1855年),有本邦、蘇邦、杭邦、楊邦之分,舊社會賣梨膏糖叫做“...
梨膏糖製作技藝,無錫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項目。製作方法 1.煎液:將雪梨榨汁,與18種中草藥一起加水煎煮,每隔20分鐘將汁液取出一部分,再加水繼續煎煮,這樣連續取汁液兩次。2.濃縮:將兩次取出的液汁用旺火燒開,然後再改用文火煎熬,當液汁濃縮時加入冰糖粉,並不斷攪拌至粘稠狀,...
止咳梨膏糖是以川貝母、杏仁、梨等為主料製作的藥膳。藥膳配方 川貝母30克,杏仁30克,前胡30克,茯苓30克,制半夏30克,橘紅粉30克,百部50克,款冬花20克,生甘草10克,香櫞粉10克,雪梨1000克,白糖500克。製作方法 (1)將梨洗淨切碎,與百部、前胡、杏仁、川貝母、制半夏、茯苓款冬花、生甘草一起,加適量水煎熬,...
紅棗梨膏糖由梨,棗,冰糖,蜂蜜等原料製成。中文介紹 【配料】梨1000克,棗80克,冰糖100克,蜂蜜100克,生薑25克。【製作方法】1、梨切碎,棗去核一分為二,生薑切片。2、全部攪拌碎,放入鍋中煮5分鐘。3、取出來擠淨水分。4、將擠出的渣再用沙布包好,重新加水放入鍋中煮10分鐘至汁液出來。5、這個過程...
陳貝梨膏糖以梨的漿汁配合陳皮川貝糖漬而成,主要原料是陳皮和糖。工藝流程 原料選擇→處理→配料糖煮→烘乾→成品→包裝 操作要點 1.原料選擇與處理:以選用鴨梨、雪花梨、 萊陽慈梨為好。去皮、去核,入打漿機打成漿汁。每100公斤鮮梨去皮去心後所得漿汁, 經加熱煮沸緩緩濃縮成25公斤梨膏。2.配料糖煮:每...
大套無名梨梨膏糖製作技藝 大套無名梨梨膏糖製作技藝,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嶺山村種植梨樹有百餘年歷史。選用無名梨為原料,分“選、削、洗、切、吊、熬”六道工序,即“于氏六法”。
常州梨膏糖製作技藝已成為江蘇省級非物質遺產。常州梨膏糖的代表有常州老字號蔡天賜梨膏糖,代表人物有蔡天賜梨膏糖的四代單傳傳承人蔡亞剛先生等。簡介 配方:白砂糖、梨汁、麥芽糖、甘草、桔梗、茯苓、佛手、山藥、陳皮、百合、杏仁、紫蘇、胖大海、菜菔子、青果等。適宜人群:感冒咳嗽、氣喘、乾咳、痰多、咽部不適...
菜譜名稱 紅茶梨膏糖 所屬菜系 其它菜系 所屬類型 健康菜譜 基本特點 健胃消食 基本材料 紅茶50克,白砂糖500克 製作方法 1、取紅茶加水適量入鍋煎煮,每15-20分鐘煎汁1次。如此重複3次,除去茶渣後,將茶湯合併濃縮,至茶汁濃厚時,加入白砂糖調勻。然後,用文火煎至糖液粘稠、用筷子挑起成絲狀而不粘手時,...
剝枇杷的皮,去核。梨子也一樣去皮去核,用攪拌機打碎。將鍋洗乾淨,抹油,把準備好的枇杷或者梨子果肉放入,把枇杷葉水一起加入,小火開始熬,熬到粘稠將蜂蜜和冰糖倒入後,不停攪拌,越粘稠越好。製作時,成條從鍋中拉出,帶未涼透用刀切成均勻方塊即可。梨膏糖醇香利口,止渴生津,有祛痰化瘀之功效。
碭山梨膏糖製作技藝 碭山梨膏糖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保護 2022年5月,碭山梨膏糖製作技藝被列入安徽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項目編 號Ⅷ—143。
1、製作秋梨膏時,可根據需要加入羅漢果、生地、葛根、貝母等中藥材,可起到保健作用。2、煮梨汁時,如果放入的紅棗較多,則成品的顏色較深,且其中的紅棗味道會蓋過梨膏的味道。3、秋梨膏的濃度可依據自己的喜好增減熬煮時間。4、蜂蜜應選用普通的、沒有特殊口味的蜂蜜,不然蜂蜜的味道會蓋過梨膏味道。5、調入蜂蜜...
巫山梨膏糖傳統製作技藝是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地區是巫山縣。傳承保護 2019年6月18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渝府發〔2019〕16號)》,巫山梨膏糖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重慶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常州梨膏糖製作技藝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梨膏糖產生於唐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據常州府志記載,宮廷古方梨膏糖於清鹹豐年間(1854年)傳於常州,逐漸發展。清宣統年間至民初,常州梨膏糖製作異常紅火,盛極一時。叫賣梨膏糖,唱小熱昏,成為當時常州城鄉一道獨特的文化...
光明社區附近有南京路步行街、外灘、豫園、上海城隍廟(老城隍廟旅遊區)、上海大劇院、淮海路商業街等旅遊景點,有燒白桃、上海春卷、青魚禿肺、上海水蜜桃、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條頭糕、薄荷糕等特產,有上海梨膏糖製作技藝、海派木偶戲、滑稽戲、杏花樓廣式月餅製作技藝、老鳳祥金銀細金製作技藝、功德林素食製作...
上海梨膏糖商店是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文昌路41號(老城隍廟西側)的一家熟食店。適宜環境 適宜休閒小憩、隨便吃吃 餐館簡介 上海梨膏糖創建於鹹豐五年(公元1855年)。當時在老城隍廟門前的石獅子旁,開設了上海第一家梨膏糖店叫“朱品齋”。梨膏糖是上海老城隍廟的特產之一。由於它具有甜如蜜,松如酥,不膩不粘,芳香適...
百草梨膏糖 百草梨膏糖由川貝、杏仁、貝母、冬花等中草藥精心熬制而成。他們制梨膏糖遵循古法,藥放入的先後順序極其講究,因製成後形如糖塊兒,食之清爽,又有秋梨潤肺之功效,故名“百草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食品廠成立於1989年07月06日,註冊地位於浦東新區東方路3643號,法定代表人為張俊。經營範圍包括糖果製品(糖果,憑許可證經營)的生產,自有房屋租賃(除金融租賃),食品流通,從事食品生產領域內的技術服務。公司業務 糖果製品(糖果,憑許可證經營)的生產,自有房屋租賃(除金融租賃),食品流通,從事食品...
此外還有其他美食:上海老大房糕、五芳齋點心、鴿蛋圓子、素菜包、大壺春生煎饅頭、蟹殼黃、南翔小籠饅頭、四鮮烤麩、四季糕團、桂花糯米糖粥、開洋蔥油麵、五香豆、奶糖、梨膏糖、紅燒生煸滑炒等。所謂的上海本幫菜,便是上海的鄉土菜餚,特色是醬油和冰糖放得多,滋味濃郁鮮美,甘腴甜潤,以真材實料和慢火細工...
嘉善小熱昏賣梨膏糖“順氣堂”屬“文賣”形式。文賣(也叫銼木泥子)是設攤經營的,主要特點是現做現賣,當場銼料、當場配料、當場製作,絕無虛假。他們每到一地,在合適的地方擺好凳,鋪上桌台板(約3公尺長),上面放20隻盒子,每隻盒子裡面放一樣中草藥。後面放幾隻盒子,放糖用的。兩旁和上面有布做的...
青龍社區附近有南京路步行街、外灘、豫園、上海城隍廟(老城隍廟旅遊區)、上海大劇院、淮海路商業街等旅遊景點,有燒白桃、上海春卷、青魚禿肺、上海水蜜桃、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條頭糕、薄荷糕等特產,有上海梨膏糖製作技藝、海派木偶戲、滑稽戲、杏花樓廣式月餅製作技藝、老鳳祥金銀細金製作技藝、功德林素食製作...
大興社區附近有南京路步行街、外灘、豫園、上海城隍廟(老城隍廟旅遊區)、上海大劇院、淮海路商業街等旅遊景點,有燒白桃、上海春卷、青魚禿肺、上海水蜜桃、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條頭糕、薄荷糕等特產,有上海梨膏糖製作技藝、海派木偶戲、滑稽戲、杏花樓廣式月餅製作技藝、老鳳祥金銀細金製作技藝、功德林素食製作...
上海百草梨膏糖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百草梨膏糖食品有限公司於1995年03月13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葛好,公司經營範圍包括:食品銷售等。
上海五香豆商店和上海梨膏糖商店均是國家商務部命名的“中華老字號”,是上海的名特商店。上海老城隍廟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經營的“老城隍廟”五香豆、“豫園”梨膏糖是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商品,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公司及所屬的上海老城隍廟五香豆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梨膏糖食品廠均通過國家認可的QS質量認證。“...
朱品齋是上海城隍廟首家梨膏糖店。清鹹豐五年,首家梨膏糖店設在老城隍廟的廟前大門石獅子旁,店號“朱品齋”。自開設以來,生意十分火紅,深受大眾歡迎。發展歷程 據說朱家幾代行醫,且有祖傳秘方,因用藥地道、配材講究、古法炮製,所以梨膏糖與藥梨膏的生意遠近聞名。1870年前後,“朱品齋”便開始有朱老太掌門,...
砂板糖是一種糖果類食品,屬於藥膳,非藥物也非保健品,歷史上俗稱“藥糖”,其同類商品在我國南方、北方均有出現,色澤一般為淺棕色、棕色、暗灰色、灰白色等,在南方地區如浙江、上海等地稱為“梨膏糖”,在北方及東北地區稱“蘿蔔糖”,天津稱其“茶膏糖”,北京則稱之“藥糖”、“大羅卜膏糖”、“砂板糖...
更為難得的是,參觀者在博覽會不僅能看到百年淮海路、豫園九曲橋、鹹亨酒店這些店鋪商街的場景再現,還能看到其他地方看不到的絕技表演。在同時舉辦的"中華技藝展演"中,26家老字號企業進行現場絕技表演,龍鬚拉麵、戲曲臉譜、南京銅切箔、梨膏糖製作等的傳統技藝將逐一呈現。主辦方還將通過網上網下問卷調查,開展"最...
小熱昏,又名“小鑼書”,俗稱“賣梨膏糖的”,是廣泛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諧謔曲藝形式。小熱昏以說、唱結合,形式自由、簡潔,常以單檔或雙檔表演,表演者自操小鑼、板等樂器伴奏。說唱內容以時事新聞和故事笑話為主,唱詞通俗、詼諧,不時加以插科打諢,表演風趣、幽默,深受民眾喜愛。代表曲目有《水果笑話》《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