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0.6-1米。根頸粗壯,徑1-1.5厘米,灰褐色,存留多數越年枯鞘纖維;根圓錐形,末端細瘦,常分叉。
莖圓柱形,下部無毛,上部分枝多有短毛,髓部充實。
基生葉具長柄,葉柄長5-15厘米,基部有卵狀披針形葉鞘;葉片輪廓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三出式二至三回分裂,第一回羽片具柄,柄長3.5-6厘米,末回裂片菱狀倒卵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至截形,無柄或具短柄,邊緣具不整齊的3-4粗或圓鋸齒,有時下部鋸齒呈淺裂或深裂狀,長1.5-6厘米,寬1.2-4厘米,下表面
葉脈明顯突起,兩面無毛,或有時在下表面葉脈上以及邊緣有稀疏短毛;莖下部葉具短柄,葉片形狀與莖生葉相似;莖上部葉無柄,葉鞘稍寬,邊緣膜質,葉片三出分裂,裂片狹窄,基部楔形,中間一枚基部下延。
復傘形花序多數,頂生或側生,傘形花序直徑3.5-9厘米;花序梗上端多短毛;總苞片無或1至數片,線形;傘輻6-15,不等長,長0.5-4.5厘米,內側有短毛;小總苞片8-12,卵狀披針形,在同一小傘形花序上,寬度和大小常有差異,比
花柄長,與果柄近等長,有短糙毛;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
花瓣卵形,小舌片內曲,白色;萼齒不顯著;花柱短,彎曲,花柱基圓錐形。
果實卵圓形,背部扁壓,長約4毫米,寬3毫米,棕色,有稀疏短毛,背稜線形稍突起,側棱呈翅狀,比果體窄,稍厚;棱槽內油管3-5,合生面油管6-10;
胚乳腹面平直。花期8-9月,果期10-11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甘肅、河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武夷山)。生長於
海拔250-2000米的山坡林緣,路旁或半陰性的山坡草叢中。模式標本采自湖北宜昌。
生長習性
前胡為宿根植物,喜冷涼濕潤的氣候,土壤以土層深厚、
疏鬆、服沃的夾沙土為好,溫度高且持續時間長的平壩地區以及
蔭蔽過度,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不良且易爛根,質地粘重的黃泥土和乾燥瘠薄的河沙土不宜栽種。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前胡種子發芽率較高,可用種子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果實一般9-10月成熟,果實呈黃白色時,用剪刀連花梗剪下,放於室內後熟一段時間,然後搓下果實,除去雜質,晾乾貯存備用。
適時播種
①
冬播:播種時間最好在11月上旬至次年1月下旬開始播種,由於前胡種子發芽緩慢(天氣情況比較好的需要30天以上發芽)一般年前播種完畢。將種子均勻撒於畦面,然後用竹掃帚輕輕掃平,使種子與土壤充分結合,播種量乾淨無雜質的種子需要3公斤/畝。
②
春播,在3月上旬播種,採用穴播或條播均可,在畦上以8寸見方開穴,穴深1寸左右。將種子拌火土灰勻撒穴內,然後蓋一層土或草木灰,至不見種子為度。最後蓋草保墒利於出苗整齊,發芽時揭去。每畝用種量2-3公斤。
栽培技術
除草:化學除草應以播種前土壤施藥為主,爭取一次施藥便能保證整個生育期不受雜草危害,於種子播種前5-10天雜草萌發出芽前,每畝地用48%
氟樂靈乳油80-100毫升對水40-50千克,對表土進行均勻噴灑處理。
前胡播種後15天以後出苗,因此在雜草見綠、前胡尚未出苗前,可用20%克無蹤水劑150-250毫升對水25-30千克進行田間噴灑。也可選用41%農達或
草甘磷水劑150-200毫升對水30-40千克噴灑。前胡出苗後絕不能使用以上藥劑除草,以免殺死藥苗。據試驗效果,應在14天以內噴藥。
中耕除一般在封行前進行,中耕深度根據地下部生長情況而定。苗期中藥材植株小,雜草易滋生,應勤除草。待其植株生長茂盛後,此時不宜用鋤除草,以免損傷植株,可採用人工拔草,但費時費力。
施肥:前胡需肥量小,前期施些豬牛糞。苗出齊後結合中耕除草施人畜糞水或
尿素,以後可施些複合肥。施肥時注意不要傷根、傷葉。
病蟲防治
前胡主要是
白粉病,發病後葉表面發生粉狀病斑,漸次擴大,葉片變黃枯萎。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並噴施三唑銅防治。
主要價值
根供藥用,為常用中藥。能解熱、祛痰、治感冒咳嗽、支氣管炎及癤腫。根含多種香豆精類(為白花前胡醋甲、乙、丙、丁等)。
【來源】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
【藥性】味苦;辛;性微寒。【歸經】歸肺;脾;肝經。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降氣化痰。主外感風熱;肺熱痰郁;咳喘痰多;痰黃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滿悶。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0克;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陰虛咳嗽、寒飲咳嗽患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