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李建昌出身
少論世家,其祖上
李匡師為向隱居於江華霞谷的
鄭齊斗學習
陽明學而舉家移居
江華島,從此落戶江華島,並以陽明學為傳家學問。李建昌父親李象學官至梁山郡守,祖父李是遠官至
開城留守和吏曹判書,在任開城留守時,李建昌生於留守府衙,故乳名“松悅”(開城別稱松都)。其後在江華島長大,跟隨祖父讀書,十歲就通曉儒家經典。
丙寅洋擾時,法軍占領江華府,李是遠仰藥殉國,朝廷賜謚忠貞,並褒獎他的家族為“忠貞之門”。法軍撤離江華島後,由於被大院君
李昰應點名,十五歲的李建昌參加在江華島開設的科舉並及第。
此後,李建昌歷任
承政院假注書、注書、弘文館校理、修撰、
司諫院獻納、
司憲府持平等職,1874年作為冬至使書狀官出使中國,著《北游詩草》,期間觀察到清朝衰落之狀,因此對朝鮮的國運也感到悲觀。1877年出任忠清右道暗行御史,從一個叫全濟弘的胥吏那裡得到監司
趙秉式貪污的證據並彈劾,被趙秉式的保護傘
閔奎鎬陷害,1878年流放平安道
碧潼郡,因他與另一閔妃集團要員
閔泳翊交好,所以翌年就在閔泳翊的援救下被赦免。但
朝鮮高宗聽信閔奎鎬之言,認為是李建昌家族(祖上李真儒)與趙秉式家族(祖上趙泰采)在
朝鮮景宗時的“
辛壬獄事”中所結下的世仇而導致李建昌挾私報復,又認為李建昌“
矯激”,故再無重用他的意思。
其後
李鴻章、
黃遵憲等勸導朝鮮與西方列強建交通商,高宗有意接納,但李建昌提出異議,由此更被高宗疏遠。
壬午兵變時,大院君起用他為告訃副使,準備出使清朝告
閔妃之喪,但還未成行,兵變就平息了。其後李建昌出任京畿道暗行御史,1884年任司諫院大司諫,不久丁母憂,又丁父憂,至1891年起用為
漢城府少尹,期間曾張榜禁止漢城民眾賣房子給外國人,因違反《
中朝商民水陸貿易章程》而引起清朝駐漢城商務委員
唐紹儀抗議,但他表示“我禁我民,於約何有?”並用其他罪名來治罪賣房子給中國人的漢城市民,中方也拿他無可奈何。1892年奉命調查
鹹興亂民,還朝後任承旨。1893年,東學黨舉行“斥倭洋倡義”的集會,
魚允中用安撫的手段將其解散,並稱他們為“民黨”,李建昌則對東學黨主剿,並彈劾魚允中用詞不當,同時針砭時弊,被高宗流放到
全羅道寶城郡。
1894年
甲午更張以後,李建昌被釋放,並拜為工曹參判,但李建昌稱病不赴任,住在江華島。官制改革後,高宗欲任命李建昌為法務協辦,被日本駐朝公使
井上馨阻止。1895年任宮內府特進官,亦未赴任。
乙未事變後,李建昌與洪承憲、鄭元夏上疏聲討日本人殺害閔妃的罪行。1896年頒布
斷髮令,李建昌不願斷髮,遂逃往普門島,作《空谷佳人歌》以明志。
俄館播遷後,高宗任命李建昌為海州觀察使,李建昌堅決拒絕,被流放古群山島,兩個月後釋放。其後在江華島度過餘生,1898年去世。
文學成就
李建昌在登科後,就開始學習詩文,並以“朝鮮五百年文章一家”為目標,“不屑與時人並稱”。不過他還是與姜瑋、
金澤榮、
黃玹等文人交遊,並與他們並稱為“韓末四大家”。金澤榮則將他列入“麗韓九大家”之一(其餘是
金富軾、
李齊賢、張維、李植、
金昌協、
朴趾源、洪奭周、
金邁淳)。文風主要受中國宋朝的
曾鞏、
王安石的影響。
主要作品
李建昌著有《
明美堂集》及《黨議通略》,後者是研究朝鮮王朝政治史的必讀書籍。1978年,韓國學文獻研究所將他的作品合編為《李建昌全集》(上、下兩卷)。
歷史評價
黃玹:建昌清介嫉惡,不與時俯仰,蹭蹬仕路,
釋褐四十年,始階嘉善,甲午六月痛哭還鄉,不復入都,至是患風痹,卒於江華田舍,年四十七,聞者相吊。而建昌文章爾雅,與洪奭周當雁行雲。
金允植:①自幼天才穎異,時稱神童,乃長博覽群籍,無不究研其精,下筆有風神,一洗東國弇陋之習。性孝友清介,一毫不妄取與。嘗再經繡衣,一經按核使,舉劾無所阿避,直聲動一世,間除守令、方伯及內職之顯要,輒固辭不就,退居江華舊廬,與諸弟吟誦不撤, 著書講道,欣然若忘世者,識者高其節而悲其志。今年四十七終,斯世更無斯人,嗚乎惜哉!②玉溫冰潔錦心開,表里光明不染埃。漢殿風霜鵰鶚立,虞廷簫管鳳凰來。貧猶志薄千鐘祿,老益名高八斗才。剩馥殘膏沾後輩,巫陽招去不勝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