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薩克,官名,蒙古語“執政官”的意思,是一種清朝主要對蒙古族和滿族人授予的軍事、政治官職爵位。清代將蒙古族住區分設為若干旗,每旗旗長稱為札薩克,由蒙古的...
哈密札薩克和碩親王,俗稱哈密回王,是清代新疆哈密的維吾爾世襲貴族。道光年間封為郡王,同治年間封為親王。民國時期該世襲體制被廢除。...
zhá sà 1.原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品級名1。源自蒙古語札薩克(執政官)。清代沿用於西藏。起初地位高於噶倫,後降至噶倫以下而略高於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慣例僧官...
內札薩克蒙古或內札薩克,指歸附清朝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薩克 ,地位在外札薩克之上,屬於外藩蒙古。乾隆以後,內札薩克分為二十四部,四十九旗,由理藩院旗籍清...
封號。清朝藏傳佛教之職任喇嘛。位在札薩克達喇嘛之下。駐京喇嘛設四人。蒙古各廟徒眾過五百人者設一人。分理寺廟宗教事務。 ...
札薩克旗,是清代所設遊牧旗之中的主要一種。...... 外藩蒙古實行王公(封爵)制度、札薩克制度和盟旗制度;內屬蒙古實行總管旗制度;此外由於對藏傳佛教的特殊政策...
外札薩克蒙古,指清代外藩蒙古中除內蒙古二十四部以外的蒙古各部,與哈密、吐魯番、西藏等地的郡王同為外札薩克。外札薩克蒙古包括西套蒙古二旗、漠北喀爾喀四部...
官名。清朝新疆回部之最高首領。乾隆十九年(1754),封吐魯番伯克為札薩克公,綜理回務。後獲罪,改封額敏和卓。不久又晉為郡王。其下設協理圖撤拉克齊二人,...
札薩克派出所轄區面積1105.6平方公里,4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轄區境內還有210國道(174公里——196公里)、府深線(123公里——180公里)、包茂高速(162公里——185...
內外札薩克會盟儀,禮制名。清代對內外蒙古實行札薩克制(即封授旗長之制) 進行治理。...
札薩克鎮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西南部,西與紅慶河鎮、南與陝西省神木縣接壤,東與成吉思汗陵相鄰,全鎮總面積996平方千米,轄27個行政村,127個農...
噶勒丹達爾札,衛拉特蒙古輝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清輔國公羅卜藏第五子。雍正九年(1731),因受兄巴濟裹脅,潛歸準噶爾,駐牧特穆爾圖淖爾(前蘇聯境內伊塞克湖)...
阿尤爾札那(?~1915),內蒙古伊克昭盟達拉特旗人,出身於貴族台吉家庭。在組織"獨貴龍"運動之前,他肩負著該旗梅林章京的職務,曾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獨貴龍"運動。...
駐札大臣(一般寫作駐紮大臣):是清代駐紮於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藩部地區軍政長官的頭銜。如駐藏大臣、西寧辦事大臣、庫倫辦事大臣和葉爾羌辦事大臣等,均派出...
阿拉善旗第九代十任札薩克和碩親王,號銳蓀,公曆1906年(光緒三十一年)1月6日出生在阿拉善旗定遠營。童年時代在阿拉善王府中度過,10歲以後跟隨父母居住北平,先後...
沙克都爾札布,①(?—1722)清代衛拉特蒙古土爾扈特部貴族。阿玉奇汗長子。隨父率部居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流域。早年隨父征戰,卓有戰績。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
外藩蒙古,指清代以世襲札薩克為旗長的蒙古各旗,與內屬蒙古相對。外藩蒙古又分為內札薩克蒙古和外札薩克蒙古。內札薩克蒙古又稱內札薩克或內蒙古,內札薩克各旗...
清朝蒙古又稱清代蒙古,指的是清代一朝時期蒙古的情況,包括清代的蒙古社會和政治體製法律等方面。清朝蒙古分為內屬蒙古與外藩蒙古,實行盟旗制與札薩克制。根據部落、...
1939 年9 月,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任命奇俊峰為烏拉特前旗護理札薩克兼綏境蒙政會建設委員會主任,任命其子奇法武為記名札薩克。之後,奇俊峰在烏拉特前旗三淖召開...
清中央理藩院監督的札薩克(jasak)旗,統稱“外藩蒙古”。漠南蒙古(又稱內蒙古)六盟二十四部五十一旗、漠北蒙古(又稱外蒙古或喀爾喀蒙古)四盟四部八十六旗、漠...
1 基本介紹 2 沿革 3 歷任札薩克 土爾扈特西旗基本介紹 編輯 土爾扈特西旗是青海蒙古的一旗,俗稱“托里和扎薩、托力和扎薩”。元臣翁罕,數傳至博第蘇克,自...
乾隆十八年(1753),因準噶爾部封建主內訌,戰亂迭起,率諸昆弟子侄隨“三車凌”附清,授札薩克固山貝子。尋隨車凌蒙克子巴朗叛逃,流竄於準噶爾塔本集賽駐牧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