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布囊

塔布囊源於蒙古語,指同成吉思汗後裔結婚者的稱號,也指清代蒙古王公封爵名。分為四等,自一等塔布囊至四等塔布囊,秩同一品到四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塔布囊
  • 外文名:tabun-ong
  • 起源:蒙古
  • 形成時間:元代
  • 等級分類:四個
基本釋義,意義演變,概說,成吉思汗時期,史書記載,元末,清朝時期,

基本釋義

1.源於蒙古語tabun-ong、tabun'ong,為第五王之意。後來因為受到蒙古語元音和諧規律的影響,字形變為tabunang,口語和諧為tavnang,為14—17世紀蒙古人對同成吉思汗後裔結婚者的稱號。大清國統治蒙古地區期間,分為四等,自一等塔布囊至四等塔布囊,秩同一品到四品。
2.清代蒙古王公封爵名。位次輔國公,與台吉同。清初,喀喇沁部塔布囊人等政治、軍事勢力超越本部孛爾只斤氏家族,占據該部的領導地位。其塔布囊爵位,在土默特左翼旗、喀喇沁右、中、左三旗得到清朝的承認和沿用,其他各部王公則封台吉,二者爵號不同而地位相同,如授為札薩克者,即有管理旗務之權。見《清續文獻通考·封建七》。

意義演變

概說

塔布囊:在清代是成吉思汗的愛將濟拉瑪裔特殊享有的世襲爵秩名稱,分四等:一等者秩一品,二等者秩二品,三等者秩三品,四等者秩四品。《民族古籍》1996年第3期《成吉思汗黃金家族末代駙馬圖琳固英族譜的翻譯及價值考》載:“圖琳固英的後人,從譜中能辨認的1920名子孫中,一等塔布囊22人,二等塔布囊3人。三等塔布囊43人,四等塔布囊1019人。”清代的世襲塔布囊爵秩名稱,源於元代成吉思汗的世襲駙馬之意的塔布囊。

成吉思汗時期

成吉思汗在建蒙古國中,圖琳固英的十二世祖濟拉瑪累建功勳,成吉思汗就把自己的獨生女兒華蔭公主斯琴思其格力克下嫁給了濟拉瑪的終日戰而不食不飲不知饑渴的兒子吉布其其格(亦作也孫帖額,按陳)。成吉思汗說:“我將獨生女許給濟拉瑪子,非因其子儀表非凡、聰明過人,乃當討伐薩爾拉格五部時,濟拉瑪傷其父母所生之驅,毅然拔刀砍傷自己的肩膀。今念其功,我將親生骨肉許給其子,以為嘉獎,合於社稷興望之大理!如今吉布其其格已定為我家女婿,因此,其待遇應與四子同。讓他到敖敦大營,同諸子一起讀書練武。”
成吉思汗還旨令其後人與濟拉瑪裔累世聯姻。《元史》(卷118)《特薛禪(濟拉瑪)傳》:“(指濟拉瑪子)子曰按陳(吉布其其格)從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戰,平西夏,斷潼關道,取回紇尋斯干城,皆與有功,歲丁亥(1227年),賜國舅那彥。任辰(1232年)賜銀印,封河西王,統其國族。丁酉(1237年),賜錢二十萬緡,有旨:弘吉刺氏(烏梁海部族的一支)生女世為後,生男世尚公主,每歲四時時,聽讀所賜旨”。
這裡的河西王,即指大凌河以王之王。《特薛禪傳》,“(太祖)申諭按陳曰:‘可木兒溫都兒、答兒腦兒、迭蔑可兒等地、汝則居之’”。這裡的可木兒溫都兒位今大凌河東岸的喀左蒙古族自治縣平房子鎮,今名作蛤蟆嶺;答兒腦兒即今達來淖爾,位今內蒙古克騰什旗今內蒙古喀喇沁旗(清代喀喇沁右旗)錫伯河亦作吉伯格河,吉伯格即成吉思汗的駙馬吉布格其其格,錫伯河是吉伯格河的音變。這就是說,按陳被封河西王后,駐在錫伯河流域,其具體方位即今喀喇沁旗錦山。查史載,濟拉瑪七傳至河通(明初)時遊牧額沁河。這就是說,河通之前一直遊牧在大凌河以西,河通之後擴展到了額沁河(即錦州附近的女兒河)流域,實則就是山海關以西,喜峰口以東的長城之北的沿邊之地。

史書記載

《元史》(卷118)中還詳載了“生男世尚公主”、“生女世為後”的皇帝與后妃、駙馬與公主之名。其公主有也速不花公主、完澤公主、朵兒只班公主、普納公主、唆兒哈罕公主、韓可真公主、不魯爾罕公主、潤潤倫公主。其為後者有憲宗真節皇后及後妹帖古倫、成宗貞慈靜懿皇后、順宗昭然元聖皇后,武宗宣慈惠聖皇后,泰定皇后八不罕、文皇后不答失禮等。《漢譯蒙古黃金史綱》、《南京太常寺志》、《明成祖生母記疑》等歷史著作,還載有元惠宗(元順帝)弘吉刺妃懷朱隸時被朱元璋掠去為妃後所生的記述。“生男世尚公主”的塔布囊,到明代已形成一個強大的族幫群體,明廷稱之為朵彥衛(朵彥即那彥),北元稱作烏梁海,是明廷和北元爭奪的力量。元末附馬圖琳固英族譜說明,北元期間的蒙古正統皇帝及濟拉瑪裔的塔布囊族幫間雖有矛盾,但各自為了存在和發展的需要,還時斷時續的延續了成吉思汗的累世聯姻的祖訓。

元末

元末(北元末),清廷利用成吉思汗裔台吉族幫、濟拉瑪裔塔布囊族幫與正統皇帝間的矛盾,向元廷林丹汗進攻時,圖琳固英與台吉族幫聯合在一起,投靠清廷,進攻了林丹汗,導至了清王朝的建立,元的死亡。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李保文先生所編《十七世紀蒙古文書檔案》(117)中的圖琳固英寫給天聰皇帝的信文:“天聰皇帝陛下:圖琳固端呈書。兔年(1624年)以來,在國事上,經常通使。天聰皇帝的使官,使我象見到太陽感到光明。皇女,(指布彥徹辰汗)是我妻。皇帝(指林丹汗)征伐(指林丹汗的趙城之戰)我沒前往,是皇帝後人眾台吉的心愿,也沒違背天聰帝聖命。送往皇帝的使書,是大小台吉的共識。烏嫩布爾古特來時,沒到我這裡來,不要以為國事之書中,沒有我的命令,我是有氣。向天聰皇帝所要說的話,由喇嘛陶克奇烏海帶去”。
成吉思汗的關於濟拉瑪的後人“生男世尚公主,生女世為皇后”的聖意,在元代時斷時續,也是有歷史原因的。《新元史》(卷123):“者勒蔑(濟拉瑪)兀良哈(飯烏梁海)氏,父札爾赤兀歹與烈祖(成吉思汗)有舊。太祖初生,札爾赤兀歹以貂鼠裹袱獻時,者勒蔑亦在襁褓。言於烈祖,請俟長大為太祖服役。及太祖娶光獻皇后,往見王罕於土兀剌河,歸至不兒罕山,札爾赤兀歹率者勒蔑未附。者勒蔑與博爾朮及太祖第別勒古台從太祖,避蔑兒乞之難,捍禦甚力後,者勒蔑之弟察兀兒罕亦慕代歸於太祖。太祖稱汗,命者勒蔑與博爾朮為眾怯薛長。太祖與泰亦兀赤戰於韓難河,頸瘡甚,者勒蔑吮其血至夜半,太姐始蘇,渴索飲。者勒蔑裸入敵營挈一桶酪,返來往無覺者。調酪飲。太祖遂愈。太祖問,何為裸入敵營。者勒蔑曰,我如被擒便謂本欲來降,事覺解衣就戳,乘間得脫走。彼必信我言而用,我可以盜馬馳歸。太祖嘉嘆之。自是人稱者勒蔑烏烏該烏該者,譯言大膽賊也。及王罕來襲,太祖分兵於卯漫都山,以者勒蔑為前鋒敗之,太祖攻乃蠻太陽罕,以者勒蔑與者別,忽必來。速不台為前鋒,一戰擒之。太祖即皇帝位,太封功臣,授者勒蔑千戶,赦罪九次。其子也孫貼額為豁兒赤千人之長。者勒蔑弟察兒烏孩亦授千戶。太祖使為哈薩爾使者偽請降於王罕事,具王罕傳,者勒蔑與者別、忽必來、速不台同以驍悍名,又歸附獨早,以先卒,故功名不及者別、速不台之著。也孫貼額以附諸王為亂,為憲宗所誅。太祖嘗謂諸將之勇,無過於也孫貼額,終日戰而不疲不飲不食而不饑渴,然不可使為將。以其視人猶已,士卒疲矣,饑渴矣,而彼不知也。故,為將必知已之疲,已之饑渴而後能推之於人云。”也孫貼額憲宗時被誣害,成宗時又給其昭雪。《元史》(卷宗118):“按陳,葬官人山(註:在今呼和浩特東)。元貞元年二月(1295年),成宗追封濟寧王, 忠武;妻哈真(華蔭公主),追封濟寧王妃。”也孫貼額的被誣害,其後人與元廷逐漸離心,北元時已時叛時服,乃至圖琳固英時叛離林丹汗,投靠了清廷。前面提到的濟寧,遼時即指今南公營子之地,故“公主奶奶墳”的傳說與歷史記載是一致的。

清朝時期

清廷建立後,編四大支塔布囊為四個旗:圖琳固英支為喀喇沁左旗(今喀左蒙古族自治縣、建昌縣、凌源縣地),萬丹偉征支為喀喇沁中旗(今寧城縣、平泉縣、建平縣地),蘇布弟支為喀喇沁右旗(今喀喇沁旗、承德縣、灤平縣、豐寧縣地),莽古岱支為土默特左旗(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地)。監於他們是元代附馬即塔布囊的世襲者並引以為榮,清廷改塔布囊的駙馬之意為爵位名稱,封其部酋及諸子為塔布囊爵的世襲者。從而,清廷使自己處於元廷的統治地位,並仿照元廷為他們指妻,稱作額駙。自此以後,蒙語中塔布囊的駙馬本意之詞,用滿語的額駙取代。
駙馬之意的塔布囊變為爵位名稱的轉化,標誌著成吉思汗的濟拉瑪裔塔布囊族幫由隸元廷改隸為清廷的起始。清代塔布囊爵者,除按功之大小分四等外,有的還被封為清廷本族之爵。如: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並從塔布囊爵的世襲者中選任世襲札薩克及非世襲協埋。協理者從其職務看是協助札薩克處理旗務,但待遇與札薩克同,即享有一品官待遇。這說明,清廷變塔布囊為爵位名稱,雖然脫胎於元,兩者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前者是世襲駙馬,後者是世襲爵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