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故事出於《左氏春秋》,講述了晏子在晉國與叔向的一次對話。晏子和叔向談論了當時齊、晉兩國公室衰微士大夫強大的局面,兩人均流露出對各自國家前途的擔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晏子如晉
- 出處:《左氏春秋》(《左轉》)
- 相關人物:晏子(齊重臣)、叔向(晉重臣)
基本信息,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出處,人物簡介,左丘明,晏子,叔向,
基本信息
作品名:晏子如晉
出處:《左傳》
體裁:歷史散文
原文
齊侯使晏嬰請繼室於晉。……
既成昏,晏子受禮,叔向從之宴。相與語。叔向曰:“齊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齊其為陳氏矣。公棄其民,而歸於陳氏。齊舊四量,豆、區、釜、鐘。四升為豆,各自其四,以登於釜。釜十則鐘。陳氏三量皆登一焉,鐘乃大矣。以家量貸,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魚、鹽、蜃、蛤①,弗加于海。民參其力,二入於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②。國之諸市,屨賤踴貴③。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欲無獲民,將焉辟之?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齊矣。”叔向曰:“然。雖吾公室,今亦季世也。戎馬不駕,卿無軍行,公乘無人,卒列無長。庶民罷敝,而宮室滋侈。道殣相望④,而女富溢尤。民聞公命,如逃寇讎。欒、郤、胥、原、狐、續、慶、伯,降在皂隸,政在家門,民無所依。君日不悛,以樂慆憂⑤。公室之卑,其何日之有?《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況日不悛,其能久乎?”晏子曰:“子將若何?”叔向曰:“晉之公族盡矣。肸聞之,公室將卑,其宗族枝葉先落,則公從之。肸之宗十一族,惟羊舌氏在而已。肸又無子,公室無度,幸而得死,豈其獲祀?”
注釋
①蜃(shèn):大蛤。
②三老:大臣年老退休者。
③踴:假肢,受刖刑者所用。
④殣(jīn):餓死。
⑤慆(tāo):通“韜”,掩藏。
譯文
(魯昭公三年)齊景公派國相晏嬰到晉國來,請求再把齊國公室女兒許給景公做妃子。……
已經定了婚,晏子接受晉國宴請賓客的接待,叔向跟隨著晏嬰來到宴會上。兩人交談起來。叔向說:“齊國情況怎么樣呢?”晏子說:“這是衰落的末世了,我不敢保齊國就要成為陳氏的國家了。我們君主拋棄了他的人民,他們都歸到陳氏那邊去了。齊國原來有四種量具,是豆、區、釜、鐘。四升為一豆,以此類推都是四進制,一直到釜。十釜就是一鐘。陳氏的豆、區、釜三種量器都增加了一個單位,(成為五進制,)一鐘就比原來大了。他用自家的量具往出借貸,而用公室舊有的量具回收。他把山中的林木運到市場上,價格不比在山中的價格有所增加;魚、鹽、大蛤、蚌類等海產,在市場上出賣時也不比在海邊的價格高。人民三分的力量,有兩分力量的所得進入了公室,而僅僅剩一分所得維持自己的穿衣吃飯。君主聚集的財物腐敗被蛀蟲蛀壞,而三老則受凍受餓。國都內各個市場上,鞋子很便宜而削掉足的人所用的假肢售價很貴。百姓痛苦,陳氏厚加賜予。百姓們愛他像愛自己的父母一樣,跟隨他的人像流水一樣,陳氏想要不得到人民,能用什麼辦法來逃避呢?陳氏的先祖箕伯、直柄、虞遂、伯戲,他們的鬼神跟隨胡公與他的妻子大姬的鬼神都在齊國了。”叔向說:“是的,雖然我們晉國還有公室,現在也已到了末世了。戰馬不再駕戰車,卿大夫沒有軍隊,國君的乘車沒有御者和車右等人,士卒的行列找不出可用的長官。一般老百姓都很窮困,而公室卻更加奢侈。道旁餓死的人可以到處看得見,而寵幸的婦女之家富裕得很。人民聽到君主的命令,就像逃避盜寇和仇人一樣。欒氏、郤氏、胥氏、原氏、狐氏、續氏、慶氏、伯氏的宗族都下降到奴隸的境地,政教出在大夫的家門裡,人民沒有可依託的。君主每天不去改正過錯,而用娛樂掩藏他的憂愁。公室的卑微,還能有多少日子?《讒鼎之銘》說:‘天剛亮就起來,辛勤工作,名聲可以顯赫,而到後世就懈怠了。’又何況每日不思改過,還能維持得長久嗎?”晏嬰說:“你準備怎么辦呢?”叔向說:“晉國的公族已經沒有了。我聽說,公室將要衰落,他的宗族像枝葉一樣首先落掉,而後公室也就跟著敗落了。我的同祖共有十一個氏族,只有羊舌氏這一族在了。我又沒有兒子,公室失去禮度,我若有幸而獲得善終,哪裡會有人祭祀我呢?”
評析
春秋後期,各大國的卿大夫都在用各種辦法爭取民眾,為取代貴族政權做準備。晏子和叔向的對話,說明齊國、晉國都已進入這個時期。
出處
《晏子如晉》選自《春秋左傳·晏嬰叔向論楚晉季世》
《左傳》是儒家經典之一,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從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釋《春秋》,而《左傳》則從豐富的歷史材料去詮釋《春秋》。唐劉知幾《史通》評論《左傳》時說:“其言簡而要,其事詳而博。”對研究春秋史和遠古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左傳》敘事敢於直書不諱,揭示事情的真實面貌,全書有關戰爭的文字較多,這些文字翔實生動,如晉楚城濮之戰、秦晉郩之戰、齊晉鞌之戰、晉楚鄢陵之戰,都有出色的敘述。善於敘事,講究謀篇布局,章法嚴謹,都是《左傳》的獨到之處。正因為如此,它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歷代注釋《左傳》的著作頗多,西晉大學者杜預撰《春秋經傳集解》,把《春秋》與《左傳》合為一編。唐孔穎達遵循杜預注而為疏,成為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注釋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劉文淇撰《春秋左傳舊註疏證》、今人楊伯峻撰《春秋左傳注》,都是比較重要的注本。
人物簡介
左丘明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說姓丘,名明,左乃尊稱),春秋末期魯國人。 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 ”。左丘明世代為史官,並與孔子一起“乘如周,觀書於周史”,據有魯國以及其他封侯各國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國古代第一部記事詳細、議論精闢的編年史《左傳》,和現存最早的一部國別史《國語》,成為史家的開山鼻祖。《左傳》重記事,《國語》重記言。
晏子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5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晏嬰聰穎機智,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