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金三角示範區(晉陝豫黃河金三角)

黃河金三角示範區

晉陝豫黃河金三角一般指本詞條

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和陝西省渭南市,共同構成了晉陝豫三省邊緣“黃河金三角區域”。位於我國中、西部交界地帶,通華北、聯西北、接中原,在全國流通中,可以承東啟西、貫通南北。但是,由於受行政邊界分割的影響,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受到制約。在2009年的全國兩會上,河南、陝西、山西三省代表團聯合呼籲:建立國家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201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立《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2014年3月31日,國務院日前批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以探索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新路徑,推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合作發展。

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黃河金三角地區,在今天再次成為了世人關注的焦點。這塊位於黃河中游地區,覆蓋晉、陝、豫三地,處於我國中、西部地區結合帶的省際交匯區,以20餘年來不間斷的經濟合作與社會、資源整合,正在形成一個日臻成熟的經濟社會發展平台。它所展示的區域互動效應和區域焊接功能為我國現階段“以東帶西、東中西共同發展”的戰略布局提供了極具可操作性的現實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河金三角示範區
  • 別名:黃河金三角
  • 行政區類別:經濟區,城市群
  • 所屬地區:華北,西北,華中
  • 下轄地區:運城、臨汾、渭南、三門峽
  • 電話區號:0359、0357、0398、0913
  • 地理位置:晉陝豫三省交界處
  • 面積:57951平方公里
  • 人口:1745萬
  • 方言:中原官話汾河片、關中片(秦語)
  • 氣候條件: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
  • 著名景點:華山、永樂宮、壺口瀑布、解州關帝廟
  • 機場:運城關公機場
  • 火車站:運城北站、渭南北站、三門峽南站
  • 車牌代碼:晉M、晉L、陝E、豫M
  • GDP:5773.63億(2017年)
  • 中心城市:運城
形成背景,發展情況,國務院批覆,涉及範圍,

形成背景

黃河金三角地理位置
今天在中央鼓勵各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中西部互動發展的大背景下,這塊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顯示出了更多的想法和願望,三地政府官員頻繁往來、積極磋商,一個共同的構想是協力打造黃河新三角經濟圈,使其成為中西部結合點上的“飛地”。
這是一個極具創新價值的大膽構想,因為,無論是國內外區域發展的理論還是實踐結果都表明,促進區域間的協調發展,必須優先推進區域結合地帶的發展,使其起到梯度轉移中轉站和區域發展增長極的作用。如果這樣的一個經濟發展區域能夠真正確立,那么對於我國當前正在實施的區域經濟戰略無疑是一個極其有力的推進。但是這一構想又有多大的實際可操作性呢?它的形成時機是否已經成熟?誰又將充當極具號召力的中心城市呢?
從“黃河金三角”到“黃河新三角”
其實早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黃河金三角的概念已經基本形成。這塊以山西運城市、河南三門峽市、陝西渭南市為主要涵蓋目標的三角形區域地跨晉、陝、豫三省,區域總面積約5.2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000萬,由於空間上的相互毗鄰,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結構的相近,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接近以及社會結構的相仿等等原因,在“八五”期間全國區域合作組織開始活躍的背景下,三座省際邊緣性城市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當時對這個區域的定名是“黃河金三角協作區”,主要協作項目集中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機制的進一步發展和轉變,這種區域組織合作也面臨了重重困難,一系列瓶頸問題開始凸顯。譬如一些大型區域性基礎設施項目的協同建設難以落實。由於資金來源、利益分配和征地拆遷退賠負擔等地區間利益協調較難落實,使許多已達成共識的較大規模的跨地區重要項目實現起來有難度。
與此同時,區域性金融合作體系發展條件的尚不成熟也讓這種合作在後期舉步維艱。因為對內開放、區域經濟協作的深入發展,迫切需要區域金融的內部開放與合作。“八五”期間中國金融機構設定行政區域化的格局基本未變,信貸資金管理依然實行地區規模控制,嚴禁跨地區發放貸款,同時,發展跨地區、跨部門的企業債券市場仍受到資金行政管理界限的限制,致使區域性資本市場發展緩慢。另外,除了國家的現行巨觀金融調控體制外地方保護主義傾向下的地區利益衝突也成為了重要障礙因素。
而另一方面,“黃河金三角協作區”雖然達成了萬餘個協作項目,但是區域性產業協作卻並未真正達到預期效果,其中區域產業經濟一體化方面的進展尤其緩慢,涉及多邊聯合的大的單項投資項目很少,地區產業結構雷同較嚴重。從協作組織自己發表的統計來看,跨地區企業聯合體雖然發展很快,但實際上,以有機協作和分工為基礎開展的跨地區產業組織合作並未真正實施。
據統計,在我國“八五”以來,全國範圍內共形成了100餘個區域合作組織,其中僅有1/3處於活躍狀態,大多數區域合作組織的組織制度建設處於鬆散型、低層次上。儘管如此,還是有一部分合作組織在信息溝通,促進區域
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績。其中,省際間有代表性的經濟協作區主要有西南五省七方經濟協作會、西北五省區經濟協調會、黃河經濟協作區、中南經濟協作區等四個。黃河經濟協作區便位列其中,可見其成績非同一般。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此期間,“黃河金三角協作區”建立了約10對省區和70多對地市友好合作關係,結成一批行業協作聯合會,達成萬餘個協作項目,省際間融通資金達數億元,物資協作總金額約200億元,物資聯合開發得到了全面加強。與此同時,在基礎建設方面三地在開發黃河航運上大有作為,聯合建設了三門峽風陵渡兩座黃河公路大橋等等。可以說“黃河金三角協作區”的確立和存在,使運城、三門峽、渭南在擴大對外區域影響、基礎設施建設、區域性金融流通水平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直至今日有關打造黃河金三角大旅遊模式、黃河金三角化肥合作項目等等議題和會議仍然時時舉辦。初次合作的成功和由此而確立的良好基礎讓他們在合作機制走入窘境的情況下依然堅持著不懈的探尋和摸索。
此時,中部崛起戰略開始打響,中央鼓勵各地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區域經濟合作、中西部互動發展的政策相繼提出,對於一直在渴盼著重新構建黃河三角區經濟新模式的運城、三門峽、渭南三市來說,無疑再次看到了一抹最為耀眼的曙光,因為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重新構建黃河三角經濟區都有著不容置疑的現實性和必要性。三市良好而長久的合作基礎;二十餘年來各自已經強勁的經濟、社會實力;得到了完全提升的三市交通網路,運城市極具號召力的中心城市價值等等,都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呼之欲出的嶄新經濟區域,於是“黃河新三角經濟區”的說法開始在三市流行。

發展情況

河南省三門峽市、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和陝西省渭南市,共同構成了晉陝豫三省邊緣“黃河金三角區域”的核心,位於我國中、西部交界地帶,通華北、聯西北、達中原,在全國流通中,可以承東啟西、貫通南北。但是,由於受行政邊界分割的影響,區域統籌協調發展受到制約。在全國兩會上,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代表團聯合呼籲:建立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四市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
在黃河中游的河南、陝西、山西三省交界地帶,河南省的三門峽市、陝西省的渭南市和山西省的運城市、臨汾市,共同構成了一個“三角區域”。這片擁有5.8萬平方公里土地、承載1700萬人口的區域,被稱做“金三角”。
這裡是我國中、西部的接合點,是華北、西北、中原的接合部,也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接壤地區,還處在隴海經濟帶的中段,已經形成的鐵路、公路、航空綜合運輸骨架,可以通華北、聯西北、達中原。南同蒲鐵路縱貫南北,隴海、侯西、侯月鐵路橫穿東西;連雲港-霍爾果斯、大同-風陵渡、運城-三門峽焦作侯馬-西安高速公路,以及108、209、309、310等國道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三門峽、風陵渡、禹門口黃河公路大橋的建成,使黃河金三角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全面形成。
這裡能源、礦產、農業和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相關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煤炭開採生產能力約1億噸,占全國的4%;焦炭生產能力4100萬噸,占全國的14%;電力裝機容量超過1400萬千瓦,約占全國的3%;鋁、鎂、鉬等有色金屬材料和黃金產量也在全國居重要地位。
農業產業方面,蘋果生產能力約400萬噸,約占全國的15%,濃縮果汁產能72萬噸,占全國的一半以上。蘆筍的產量和銷量在全國有相當比重,產品行銷全球。該地區也是三省重要的糧食和棉花生產基地。此外,名勝古蹟、文物旅遊,為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提供了優勢資源。
區域協作發展 已有多年經驗
早在1986年,山西運城、河南三門峽、陝西渭南三地就成立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
20多年來,協作區共同編制發展規劃、聯合建設基礎設施,在產業合作等方面也聯合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聯合建設的三門峽、風陵渡黃河公路大橋,為晉煤南運、兩岸經貿往來提供了支持;聯合打造黃河金三角精品旅遊,建成無障礙旅遊協作區,運城和三門峽還實現了旅遊年票一卡通。十幾年來,協作區外融資200多億元。
但是,由於受到行政區邊界分割的影響,區域統籌發展的步伐還是受到了較大的制約。為此,河南、山西、陝西三省代表團聯合提出,在黃河金三角經濟區設立“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探索省級邊緣區協調發展的對策,加快中西部地區發展步伐。
“發揮規劃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突破行政區劃界限,通過區域協調規劃,最佳化基礎設施和生產力布局,推動資源有效利用和深度開發,完善配套政策,促進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等,是綜合試驗區的主要工作。”山西省的一位人大代表說,黃河金三角經濟區在我國中西部經濟傳遞中,發揮著“二傳手”的作用,它既可以優先接收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輻射和產業轉移,聚集自身的發展能力,又可以此為平台輻射中西部地區的廣大市場。
河南一位人大代表說,在黃河金三角經濟區設立“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區”,通過區域合作聯合開發人力、物力資源,對晉陝豫三省綜合經濟水平的提高,對全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
用10年左右時間形成“示範區”
對於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開展區域協調發展綜合試驗,三省代表團提出了具體的操作步驟。代表團指出,要以整合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優勢、人文環境優勢和市場輻射優勢為突破口,以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為動力,用10年左右的時間,探索出一條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發展的新模式,努力把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改革試驗先行區。
從現在開始到2010年為起步階段,重點是在共建骨幹基礎設施、區域聯合治污、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構築循環經濟產業鏈、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等領域先行探索。
2010年後的一段時期,實現由試驗到示範的轉變。把金三角建設成為國內突破行政界線,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區域特色顯著,協調機制完善,實現協調發展的示範區。
要建設一體化區域市場,共構金三角一體化的人才、資本、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共構區域市場秩序和市場信用,聯合建設公共信用信息交換平台。
要共享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圍繞區域性重大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探索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合作機制。
探索區域協調機制。深化拓展已經形成的合作模式,以各自優勢產業為龍頭,健全整合區域要素資源的協調機制,以市場為紐帶、企業為主體,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一體化發展新機制;從機制體制層面建立最佳化發展環境,實現協調互動的長效機制。
共同打造區域品牌。以運城、三門峽、渭南、臨汾等中心城市為主體,培育金三角城市群。增強城市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塑造“金三角”區域形象。
五個重點任務
實際上,有關黃河金三角的合作,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展開,並在2000年結束。新的合作試驗區在此前合作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五個重點任務,其中,重新打造區域特色產業體系、基礎設施網路對接以及區域生態環境的治理與建設被列為重點。
運城市辦公室主任羅宏偉向記者介紹說,“亞洲最大的鋁礦企業就在我們運城,同時運城市也是國家鋁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占國家鋁礦總產量的近1/4。”
在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制定的綜合試驗區方案中,也明確指出:大力培育以鋁、鎂、鉬、金等為主的各種有色金屬冶煉產業,通過上大與關小、升級改造與淘汰落後相結合,最佳化品種結構。
“大力發展有色金屬的深加工,並促進區域間有色金屬企業的兼併與重組,是加快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張志斌說。
而該區域的現狀是經營分散,鋁及鋁加工行業面臨的一個必須問題是提高集中度和產品深加工。“重點開發鋁型采、板帶箔、汽車專用鋁合金新材料及其它系列深加工產品,把金三角區域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鋁和鋁材料生產和加工基地,並依託金屬鎂、黃金等資源和現有生產能力,增強在全國的競爭優勢,爭取在區域內早日實現礦山採選——金屬冶煉——金屬深加工產業鏈,建立桅頂的原料供應體系,加強深加工產品間的協作分工與配套。”張志斌表示。
在合作方案中,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如何合理開發利用三省四市的旅遊資源,重新整合旅遊資源以共同打造具有濃郁黃河文化根祖文化特色的旅遊品牌,也成為擺放在面前的一道課題。
在此次所涉及的區域內,共有兩條精品旅遊路線——華夏民族尋根覓祖游及黃河風情游。除此之外,如何聯合行動,進一步提升西嶽華山壺口瀑布死海鹽湖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韓城司馬遷祠墓等在國內外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遊景點,以及加強黃河金三角地區與周邊城市旅遊線路的對接,也是金三角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據介紹,加強黃河金三角地區旅遊產品的宣傳力度,共同開拓旅遊客源市場,已經寫入了規劃方案之中。
張志斌認為,“只有聯合開展區域旅遊產品的包裝、推介活動,共同構建區域旅遊行銷網路和旅遊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協調和管理區域旅遊市場,建立一個跨區域的旅遊誠信體系,並爭取儘快在黃河金三角區域內全面推廣年票一卡通等,才能把黃河金三角區域特有的黃河文化和黃河風光推向全國和全世界,一些具體的措施,我們也正在積極的商討之中。”
路是走出來的
運城市發改委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建立綜合試驗區,是一項複雜而系統的工作,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但也要有新視野、新理念和新路徑。
該官員表示,“發展理念是發展的先導。沒有科學的發展理念,就沒有正確的發展方向;沒有理念的創新,就沒有發展的跨越,黃河金三角綜合試驗區的發展,只有在先進的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才能在推進本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對促進全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起到借鑑和示範作用。”
據悉,綜合試驗區計畫將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同時也將啟動黃河金三角綜合試驗區協調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以理清該區域今後一段時期的發展思路和發展重點,明確任務和措施,並對一些重點行業和重點領域,編制專項規劃,以指導和協調各方行動。”
針對東部產業轉移的歷史性契機,綜合試驗區更期望能夠在做好工業區的規劃建設,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後,吸納更多的生產要素向該地區集聚,成為接納東部產業轉移的重點聚集區。
在一切都進入正軌後,如何儘快完善黃河金三角區域市長聯席會議制度和聯絡員制度,設立常設辦事機構,也是一道必須解決的難題。
羅宏偉向記者介紹說,除了運城市外,其它三市都已安排了聯絡員,以方便各放信息的及時溝通與交流。
按照區域合作的方案,將建立四市有關職能部門溝通協商機制,具體研究和提出市長聯席會議所確定的重大事項的落實方案,並提交市長聯席會議決策。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張志斌對記者說。
國家發改委批准豫晉陝黃河金三角示範區
2012年5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下發檔案,批准設立晉陝豫黃河金三角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這是全國唯一一個跨省設立的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包括山西省運城市、臨汾市、陝西省渭南市和河南省三門峽市。地處中西部結合帶,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區位優勢,礦產、農業、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尤其是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積累了豐富的區域合作經驗。
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示範區建設要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推進科學承接、綠色承接、合作承接,把示範區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與裝備製造業基地、區域性物流中心、區域合作發展先行區和新的經濟成長極
有關專家認為,該示範區的設立,有利於突破行政區劃界限,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增強區域整體競爭實力,為中西部地區合作承接產業轉移探索新途徑、新模式、發揮典範示範和輻射帶動作用。示範區不僅給三門峽帶來又一重大機遇,在該市形成政策的疊加之勢,同時必將為中原經濟區突破省際行政區劃制約、增強對周邊的輻射帶動提供有益借鑑。

國務院批覆

國務院日前批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以探索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新路徑,推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合作發展。
國務院在批覆中要求相關部門和地區以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目標,以整合區域優勢資源、創新區域合作機制、協調區際利益關係為重點,以共建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為抓手,著力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著力促進產業分工協作,著力加強生態環境共保共治,著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全面提升整體經濟實力和協調發展水平,努力把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建設成為中西部地區新的經濟成長極和欠發達地區實現一體化發展、跨越式發展的示範區。
為此,國務院要求山西、陝西、河南三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合作機制,合力解決區域合作中的重大問題;根據規劃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編制實施重點領域專項規劃,落實區域合作協調推進機制,抓緊推進重點工作和相關項目實施,探索實施推動一體化發展的績效考核和獎懲激勵措施。
山西、陝西、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改革委:
發展改革委《關於報送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送審稿)的請示》(發改地區〔2014〕169號)收悉。現批覆如下:
一、原則同意《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規劃》實施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以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目標。
三、山西、陝西、河南三省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合作機制,合力解決區域合作中的重大問題。要根據《規劃》要求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完善社會監督,定期向社會公布《規劃》實施進展情況。《規劃》實施中涉及的重要政策和重大建設項目要按規定程式報批。
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切實加強工作指導,在專項規劃編制、項目安排、體制創新等方面給予必要支持,協助解決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合作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發展改革委要加強綜合協調和督促檢查,會同山西、陝西、河南三省人民政府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研究解決新情況新問題,重大事項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推動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合作發展,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舉措,對於探索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發展新路徑、推動我國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方面要提高認識、緊密合作、紮實工作,共同推動《規劃》的落實,努力實現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地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國務院
2014年3月31日

涉及範圍

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的黃河金三角區域,包括山西省運城市、陝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門峽市和山西省臨汾市,規劃面積5.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達1700萬。
雖然該區域“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集散和通道能力”,但由於四個城市與本省的經濟中心——西安、鄭州、太原均距離較遠,使得這一地區成為“欠發達地區”。
也因此,雖然晉陝豫三省分別申請了關天經濟區、中原經濟區、山西綜改區等國家級經濟區,但四市所在的黃河金三角地區,卻在上述任何一個經濟區中,均處於被邊緣化的尷尬地位,難以享受到相關產業政策的優惠支持。
其實,早在1986年,四市便意識到單打獨鬥已難以適應區域競爭的新態勢,開始“抱團取暖”,籌劃建立了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
但行政區劃的隔閡,讓四市在執行政策時均感掣肘。黃河金三角區域協調發展試驗區辦公室主任陸世生便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由於四市分屬不同行政區域,直接導致四市相同產業在不平等的市場條件下競爭,造成重複建設、資源浪費和資源承載能力下降。
2012年5月,經上述四市多次申請,國家發改委批准在該地區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但相互制約問題仍未完全解決。
2013年3月,三門峽市市長趙海燕便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抱怨”,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的合作推進,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缺乏針對性的區域政策,運城市、臨汾市、渭南市和三門峽市只能享受到各自所在省份、所在經濟區的扶持政策,彼此間的政策不能共享,黃河金三角在合作中就遇到了一些政策障礙;二是,缺乏國家層面的重大項目統一協調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