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禹門口
- 外文名稱:YuMen Kou
- 地理位置:山陝交界處
- 氣候類型:暖溫帶季風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景點級別:山西河津黃河自然保護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禹門口抗日英雄紀念碑 梯子崖 鴿子庵 黃河石門 抗日摩崖石刻(山西省保)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山西省河津市
- 神話故事:禹鑿龍門、魚躍龍門
- 人物:大禹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水文介紹,地理情況,地理特點,禹門故事,氣候特點,相關介紹,
水文介紹
禹門口,黃河最大流量每秒為21,800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為70立方米,一般流量為200至700立方米。最大流速每秒為10米,一般流速,每秒為1米。洪水時最大水深為11米,平時最大水深3至7米。
據黃河龍門站實測,多年平均含沙最每立方水為37.5公斤。最大含沙量每立方水為933公斤。含沙量大於166公斤的天數,每年不超過7天。大於133公斤的天數,每年不超過11天。
地理情況
黃河水流經禹門口,被約束在高山峽谷之間,愈近龍門,河床越窄。奔騰的黃河,受到峽谷約束,勃然大怒,橫衝直撞,雷霆萬鈞,卻被靜靜的高山峽谷擠壓在河床中,潰到峽谷盡頭龍門口,一個急轉彎,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嘯著,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掉過頭來,反撲對岸巨石,又一次咆哮著,飛出層層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嶼,再一次瘋狂地咆哮起來,將一道道水柱噴入天空,在一陣喧囂之後,從空中顫抖著落入谷底,跳出龍門。這龍門三激浪,是黃河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無數文人墨客的詩情畫意。如今,龍門口已新建起鐵索橋、公路橋、鐵路橋,溝通了秦、晉兩省。
地理特點
黃河流經禹門,河道漸狹,河水千迴百轉,奔騰澎湃,激山為浪,人稱"禹門三級浪"。禹門出口處,寬約百餘步,水流湍急,波濤洶湧,道是“平地一聲雷”。東岸有一塊二十多畝的平坦地面,上建禹廟,相傳是漢代創建,重修於唐、元、明、清。禹廟屏閣樓亭,畫梁雕棟,依山傍水,形勢壯偉。廟中明德殿,正祀大禹塑像,衣冠莊嚴,冠冕堂皇,神態栩栩,其容如生。可惜此建築在日寇侵華時期被日軍毀壞殆盡。
禹門故事
禹鑿龍門之千古傳奇
禹門風景,奇麗壯偉。有記載"龍門八景"即:石棧連雲,鳴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風,層樓倚漢,飛閣流舟,桃浪三級,雷聲一震。還有一些富有神話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據當地民間傳說,在龍門山北有河口,很象龍門卻不能通。相傳這是鯀治水時所鑿,因沒有成功,人民給它起名叫"錯開河"。另一說是大禹當時開河本開兩條:一條通往現在的禹門,一條開往黃龍山的的下川。當大批民夫正往陝西一條開去,天上有一隻大鵬呼叫:"錯開河,錯開河,開西不勝往東挪!"大禹善辨鳥語,於是命令民夫改向東挪,後人遂將交岔處起名為"錯開河"。又如在禹門南一里多遠的地方,有石磧,大河盤繞而行,洪濤巨浪不能淹沒,相傳禹墳在那裡。王寶釧的故事也是在這裡發生的。十八年的寒窯苦戀,最後的喜劇結局,也是個善良人的願望。
河津古龍門八景
《河津縣誌》載"龍門八景"即:石棧連雲,鳴泉漱玉,南亭夜月,北口秋風,層樓倚漢,飛閣流舟,桃浪三級,雷聲一震。還有一些富有神話色彩的地方。例如,根據當地民間傳說,在龍門山北有河口,很象龍門卻不能通。後人修的鐵索橋也能讓我們興奮一陣了。八條鋼索從兩岸扎牢,中間不鋪任何物體,想到秦地的韓城嗎,就得勇敢些,踏上這一百多米長的鐵索,那可是顫顫危危的了,距離水面約的三十米的高度,雖是無風的天氣(風天是封橋的)因為是太長了吧,在中間也有近十度的搖擺量,似騰雲駕霧,飄然欲仙。當我們小心謹慎的走過去後,頭一眼看到的就是八隻大缸一字排開,也是一景了。那是當地人為了澄清黃河水,特設在那裡。為每一個到達黃河西岸的人準備好的清水。我們的民族是多么醇樸,這就足以證明。喝上一大碗清清的甜甜的黃河水,也不枉為炎黃子孫。八景是看不到了,只是在人的指點下看了些殘跡。那么好的瑰寶確讓日本人給毀掉了,國恥是不能忘記的。
鯉魚跳龍門
就是說的這裡了,那么大的蓬勃氣勢,小小的鯉魚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躍身龍門一步登天。後來聽船工們說每年的三月冰漂才過,沽水季節,這裡的景色又是別有一番,水平如鏡,魚多而大。黃河鯉魚美味也就是三月最鮮,鯉魚逆水行到這裡便只能止步的,再也不能前進了。黃河的運船在這也算是終點的。觀看群追逐嘻鬧,翻花打挺,也能讓人心曠神怡。想來那些可憐的魚兒只能趁著這個時機了。不知何時才能有一條小魚成為龍的了。
三月水寒逆流上,打挺乏力落旋間。待報東風吹浪起,借波躍過龍門前。
氣候特點
禹門口地區屬於暖溫帶季風性氣候,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均氣溫11—13度。夏季炎熱,冬季比山西省其他地方氣溫高,早晚溫差適中。
相關介紹
龍門自古為秦晉交通要衝。相傳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由此渡河直搗幽燕,一度推翻了朱明王朝。龍門山水一向被視為黃河勝跡,古人不斷有詩詠懷。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在其《晚渡黃河》一詩中寫道:“通波連馬頰,進水急龍門。”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則以“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的詩句,道出了龍門的湍悍水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