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總體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編制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本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是配置政府公共資源和引導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 時間: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 發布單位:工業和信息化部
- 類型:檔案
公布通知,前言,產業現狀,發展趨勢,總體思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材料,特種金屬,高端金屬,先進高分子,新型無機,高性能複合,前沿新材料,區域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
公布通知
為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推動材料工業轉型升級,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快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我部組織制定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二〇一二年一月四日
前言
材料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新材料是材料工業發展的先導,是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材料工業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加快培育和發展新材料產業,對於引領材料工業升級換代,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保障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構建國際競爭新優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總體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有關部門和單位編制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本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新材料產業發展的綱領性檔案,是配置政府公共資源和引導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
專欄1 新材料的定義與範圍 |
新材料涉及領域廣泛,一般指新出現的具有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傳統材料改進後性能明顯提高和產生新功能的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其範圍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升級不斷發生變化。為突出重點,本規劃主要包括以下六大領域:①特種金屬功能材料。具有獨特的聲、光、電、熱、磁等性能的金屬材料。②高端金屬結構材料。較傳統金屬結構材料具有更高的強度、韌性和耐高溫、抗腐蝕等性能的金屬材料。③先進高分子材料。具有相對獨特物理化學性能、適宜在特殊領域或特定環境下套用的人工合成高分子新材料。④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在傳統無機非金屬材料基礎上新出現的具有耐磨、耐腐蝕、光電等特殊性能的材料。⑤高性能複合材料。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異質、異型、異性材料(一種作為基體,其他作為增強體)複合而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結構的新型材料。⑥前沿新材料。當前以基礎研究為主,未來市場前景廣闊,代表新材料科技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引領作用的材料。 |
產業現狀
新材料產業體系初步形成。我國新材料研發和套用發端於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經過多年發展,新材料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套用不斷擴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發、設計、生產和套用,品種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體系。
部分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我國自主開發的鉭鈮鈹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矽鋼、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間位芳綸和超導材料等生產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新材料品種不斷增加,高端金屬結構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和高性能複合材料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先進高分子材料和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自給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我國新材料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仍與已開發國家有較大差距,產業發展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新材料自主開發能力薄弱,大型材料企業創新動力不強,關鍵新材料保障能力不足;產學研用相互脫節,產業鏈條短,新材料推廣套用困難,產業發展模式不完善;新材料產業缺乏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研發投入少且分散,基礎管理工作比較薄弱。
發展趨勢
當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發展,新材料產品日新月異,產業升級、材料換代步伐加快。新材料技術與納米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結構功能一體化、功能材料智慧型化趨勢明顯,材料的低碳、綠色、可再生循環等環境友好特性倍受關注。已開發國家高度重視新材料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具有完善的技術開發和風險投資機制,大型跨國公司以其技術研發、資金、人才和專利等優勢,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新材料產品中占據主導地位,對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構成較大壓力。
從國內看,“十二五”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為新材料產業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一方面,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重大工程,需要新材料產業提供支撐和保障,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另一方面,我國原材料工業規模巨大,部分行業產能過剩,資源、能源、環境等約束日益強化,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新材料產業,加快推進材料工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增長點。
總體思路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以加快材料工業升級換代為主攻方向,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先進複合材料為發展重點,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大力推進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帶動作用強的新材料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加快完善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政策體系,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國防科技工業提供支撐和保障。
基本原則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出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重視新材料推廣套用和市場培育。準確把握新材料產業發展趨勢,加強新材料產業規劃實施和政策制定,積極發揮政府部門在組織協調、政策引導、改善市場環境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突出重點。新材料品種繁多、需求廣泛,要統籌規劃、整體部署,在鼓勵各類新材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套用的基礎上,重點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組織實施重大工程,突破新材料規模化製備的成套技術與裝備,加快發展產業基礎好、市場潛力大、保障程度低的關鍵新材料。
堅持創新驅動。創新是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核心環節,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激發和保護企業創新積極性,完善技術創新體系,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新材料產品開發,提升新材料產業創新水平。
堅持協調推進。加強新材料與下游產業的相互銜接,充分調動研發機構、生產企業和終端用戶積極性。加強新材料產業與原材料工業融合發展,在原材料工業改造提升中,不斷催生新材料,在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中,不斷帶動材料工業升級換代。加快軍民共用材料技術雙向轉移,促進新材料產業軍民融合發展。
堅持綠色發展。牢固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重視新材料研發、製備和使役全過程的環境友好性,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新材料可再生循環,改變高消耗、高排放、難循環的傳統材料工業發展模式,走低碳環保、節能高效、循環安全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發展目標
到2015年,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新材料對材料工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
到2020年,建立起具備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新材料產業體系,新材料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主要品種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部分新材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材料工業升級換代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轉變。
專欄3 “十二五”新材料產業預期發展目標 | |
01 | |
02 | 創新能力 |
研發投入明顯增加,重點新材料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建成一批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平台。 | |
03 | 產業結構 |
04 | 保障能力 |
05 | 材料換代 |
推廣30個重點新材料品種,實施若干示範推廣套用工程。 |
重點材料
特種金屬
稀土功能材料。以提高稀土新材料性能、擴大高端領域套用、增加產品附加值為重點,充分發揮我國稀土資源優勢,壯大稀土新材料產業規模。大力發展超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發光材料,積極開發高比容量、低自放電、長壽命的新型儲氫材料,提高研磨拋光材料產品檔次,提升現有催化材料性能和製備技術水平。
稀有金屬材料。充分發揮我國稀有金屬資源優勢,提高產業競爭力。積極發展高純稀有金屬及靶材,大規格鉬電極、高品質鉬絲、高精度鎢窄帶、鎢鉬大型板材和製件、高純錸及合金製品等高技術含量深加工材料。加快促進超細納米晶、特粗晶粒等高性能硬質合金產業化,提高原子能級鋯材和銀銦鎘控制棒、高比容鉭粉、高效貴金屬催化材料發展水平。
半導體材料。以高純度、大尺寸、低缺陷、高性能和低成本為主攻方向,逐步提高關鍵材料自給率。開發電子級多晶矽、大尺寸單晶矽、拋光片、外延片等材料,積極開發氮化鎵、砷化鎵、碳化矽、磷化銦、鍺、絕緣體上矽(SOI)等新型半導體材料,以及銅銦鎵硒、銅銦硫、碲化鎘等新型薄膜光伏材料,推進高效、低成本光伏材料產業化。
其他功能合金。加快高磁感取向矽鋼和鐵基非晶合金帶材推廣套用。積極開發高導熱銅合金引線框架、鍵合絲、稀貴金屬釺焊材料、銦錫氧化物(ITO)靶材、電磁禁止材料,滿足信息產業需要。促進高強高導、綠色無鉛新型銅合金接觸導線規模化發展,滿足高速鐵路需要。進一步推動高磁導率軟磁材料、高導電率金屬材料及相關型材的標準化和系列化,提高電磁兼容材料產業化水平。開發推廣耐高溫、耐腐蝕鐵鉻鋁金屬纖維多孔材料,滿足高溫煙氣處理等需求。
專欄4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關鍵技術和裝備 | |
01 | 稀土功能材料技術 |
02 | 稀有金屬材料技術 |
03 | 半導體材料技術 |
04 | 其他功能合金技術 |
開發新一代非晶帶材高速連鑄工藝、薄規格(0.18-0.20mm)高磁感取向矽鋼生產技術、超細超純銅合金製備加工工藝。 | |
05 | 特種金屬功能材料關鍵裝備 |
高端金屬
專欄5 重大裝備關鍵配套金屬結構材料 | |
01 | 電力 |
02 | 交通運輸 |
03 | 船舶及海洋工程 |
04 | 航空航天 |
新型輕合金材料。以輕質、高強、大規格、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為發展方向,發展高性能鋁合金、鎂合金和鈦合金,重點滿足大飛機、高速鐵路等交通運輸裝備需求。積極開發高性能鋁合金品種及大型鋁合金材加工工藝及裝備,加快鎂合金製備及深加工技術開發,開展鎂合金在汽車零部件、軌道列車等領域的套用示範。積極發展高性能鈦合金、大型鈦板、帶材和焊管等。
02 | 新型輕合金材料技術 |
03 | 高端金屬結構材料關鍵裝備 |
先進高分子
專欄7 先進高分子材料關鍵技術和裝備 | |
01 | 核心技術 |
新型無機
先進陶瓷。重點突破粉體及先驅體製備、配方開發、燒製成型和精密加工等關鍵環節,擴大耐高溫、耐磨和高穩定性結構功能一體化陶瓷生產規模。重點發展精細熔融石英陶瓷坩堝、陶瓷過濾膜和新型無毒蜂窩陶瓷脫硝催化劑等產品。積極發展超大尺寸氮化矽陶瓷、燒結碳化矽陶瓷、高頻多功能壓電陶瓷及超聲換能用壓電陶瓷。大力發展無鉛綠色陶瓷材料。建立高純陶瓷原料保障體系。
特種玻璃。以滿足建築節能、平板顯示和太陽能利用等領域需求為目標,加快特種玻璃產業化,增強產品自給能力。重點發展平板顯示玻璃(TFT/PDP/OLED),鼓勵發展套用低輻射(Low-E)鍍膜玻璃、塗膜玻璃、真空節能玻璃及光伏電池透明導電氧化物鍍膜(TCO)超白玻璃。加快發展高純石英粉、石英玻璃及製品,促進高純石英管、光纖預製棒產業化。積極發展長波紅外玻璃、無鉛低溫封接玻璃、雷射玻璃等新型玻璃品種。
其他特種無機非金屬材料。鞏固人造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超硬材料、雷射晶體和非線性晶體等人工晶體技術優勢,大力發展功能性超硬材料和大尺寸高功率光電晶體材料及製品。積極發展高純石墨,提高鋰電池用石墨負極材料質量,加快研發核級石墨材料。大力發展非金屬礦及其深加工材料。開發高性能玻璃纖維、連續玄武岩纖維、高性能摩擦材料和綠色新型耐火材料等產品。加快推廣新型牆體材料、無機防火保溫材料,壯大新型建築材料產業規模。
高性能複合
樹脂基複合材料。以低成本、高比強、高比模和高穩定性為目標,攻克樹脂基複合材料的原料製備、工業化生產及配套裝備等共性關鍵問題。加快發展碳纖維等高性能增強纖維,提高樹脂性能,開發新型超大規格、特殊結構材料的一體化製備工藝,發展風電葉片、建築工程、高壓容器、複合導線及桿塔等專用材料,加快在航空航天、新能源、高速列車、海洋工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防災減災等領域的套用。
專欄10 高性能複合材料關鍵技術和裝備 | |
01 | 核心技術 |
02 | 關鍵裝備 |
前沿新材料
納米材料。加強納米技術研究,重點突破納米材料及製品的製備與套用關鍵技術,積極開發納米粉體、納米碳管、富勒烯、石墨烯等材料,積極推進納米材料在新能源、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綠色印刷、功能塗層、電子信息和生物醫用等領域的研究套用。
超導材料。突破高度均勻合金的熔煉及超導線材製備技術,提高鈮鈦合金和鈮錫合金等低溫超導材料工程化製備技術水平,發展高溫超導千米長線、高溫超導薄膜材料規模化製備技術,滿足核磁共振成像、超導電纜、無線通信等需求。
區域布局
按照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主體功能區定位,立足現有材料工業基礎,結合各地科技人才條件、市場需求、資源優勢和環境承載能力,大力發展區域特色新材料,加快新材料產業基地建設,促進新材料產業有序、集聚和快速發展。
推進區域新材料產業協調發展。鞏固擴大東部地區新材料產業優勢,瞄準國際新材料產業發展方向,加大研發投入,引領產業技術創新,著力形成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綜合性新材料產業集群。充分利用中部地區雄厚的原材料工業基礎,加快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大力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不斷壯大新材料產業規模。積極發揮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加強與東中部地區經濟技術合作,依託重點企業,加快促進資源轉化,推進軍民融合,培育一批特色鮮明、比較優勢突出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有序建設重點新材料產業基地。特種金屬功能材料要立足資源地和已有產業基地,促進資源綜合利用,著力提高技術水平;高端金屬結構材料要充分依託現有大中型企業生產裝備,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換代,嚴格控制新布點項目;先進高分子材料應堅持集中布局、園區化發展,注重依託烯烴工業基地,圍繞下游產業布局;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應在現有基礎上適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高性能複合材料原則上靠近市場布局,碳纖維等增強纖維在產業化和套用示範取得重大突破前原則上限制新建項目。
重大工程
“十二五”期間,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突出解決一批套用領域廣泛的共性關鍵材料品種,提高新材料產業創新能力,加快創新成果產業化和示範套用,擴大產業規模,帶動新材料產業快速發展。
(一)稀土及稀有金屬功能材料專項工程
工程目標:力爭到2015年,高性能稀土及稀有金屬功能材料生產技術邁上新台階,部分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推廣套用達到70%以上。
主要內容:組織開發高磁能積新型稀土永磁材料等產品生產工藝,推進高矯頑力、耐高溫釹鐵硼磁體及釤鈷磁體,各向同性釤鐵氮粘結磁粉及磁體產業化,新增永磁材料產能2萬噸/年。加快開發電動車用高容量、高穩定性新型儲氫合金,新增儲氫合金粉產能1.5萬噸/年。推進三基色螢光粉,3D顯示短餘輝螢光粉,白光LED螢光粉產業化,新增發光材料產能0.5萬噸/年。加快高檔稀土拋光粉、石油裂化催化材料、汽車尾氣淨化催化材料產業化,新增拋光粉產能0.5萬噸/年、催化劑材料0.5萬噸/年。組織開發硬質合金塗層材料、功能梯度硬質合金和高性能鎢鉬材料,新增高性能硬質合金產能5000噸/年、鎢鉬大型製件4000噸/年、鎢鉬板帶材能3000噸/年。推進原子能級鋯管、銀銦鎘控制棒材產業化,形成鋯管產能1000噸/年。
(二)碳纖維低成本化與高端創新示範工程
主要內容:組織開發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的原絲產業化生產技術,突破預氧化爐、高低溫碳化爐、恆張力收絲機、高溫石墨化爐等關鍵裝備制約,開發專用紡絲油劑和碳纖維上漿劑。圍繞聚丙烯腈基(PAN)碳纖維及其配套原絲開展技術改造,提高現有纖維的產業化水平,實現GQ3522型(拉伸強度3500-4500MPa,拉伸模量220-260GPa)千噸級裝備的穩定運轉,降低生產成本。加強GQ4522(拉伸強度≥4500MPa,拉伸模量220-260GPa)、QZ5526(拉伸強度≥5500MPa,拉伸模量≥260GPa)等系列品種技術攻關,實現產業化。開展大功率風機葉片、電力傳輸、深井採油、建築工程、交通運輸等碳纖維複合材料套用示範。
(三)高強輕型合金材料專項工程
主要內容:組織開發汽車用6000系鋁合金板材,實現厚度0.7-2.0mm、寬幅1600-2300mm汽車鋁合金板的產業化;加快完善高速列車用寬度大於800mm、直徑大於250mm、長度大於30m的大型鋁型材工藝技術,促進液化天然氣儲運用鋁合金板材等重點產品產業化;積極開發航空航天用2000系、7000系、6000系、鋁鋰合金等超高強80-200mm鋁合金中厚板及型材製品,複雜鍛件及模鍛件。開發高強高韌、耐蝕新型鈦合金和冷床爐熔煉、型材擠壓技術,推進高性能Φ300mm以上鈦合金大規格棒材,厚度4-100mm、寬度2500mm熱軋鈦合金中厚板,厚度0.4-1.0mm、寬幅1500mm冷軋鈦薄板,大卷重(單重3噸以上)鈦帶等產品產業化。推進低成本AZ、AM系列鎂合金壓鑄,低成本AZ系列鎂合金擠壓型材和板材產業化,開展鎂合金輪轂、大截面型材、寬幅1500mm以上板材、高性能鑄鍛件等套用示範。
(四)高性能鋼鐵材料專項工程
工程目標:到2015年,形成年產高品質鋼800萬噸的生產能力,基本滿足核電、高速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以及船舶及海洋工程、汽車、電力等行業對高性能鋼材的需要。
主要內容:組織開發具有高強、耐蝕、延壽等綜合性能好的高品質鋼材。重點推進核電壓力容器大鍛件508-3系列、蒸汽發生器690傳熱管、AP1000整體鍛造主管道316LN等關鍵鋼種的研發生產,實現核電鋼成套供應能力。提升超超臨界鍋爐大口徑厚壁無縫管生產水平,形成年產50萬噸生產能力。加快開發船用特種耐蝕鋼和耐蝕鋼管,分別形成年產100萬噸和10萬噸生產能力。開發高速鐵路車輪、車軸、軸承等關鍵鋼材,形成年產5萬套生產能力。開發長壽命齒輪鋼、螺栓鋼、磨具鋼、彈簧鋼、軸承鋼和高速鋼等基礎零件用鋼,形成年產300萬噸生產能力。開展DPT、TRIP、熱成形、第三代汽車鋼、TWIP等高強汽車板生產和套用示範,形成年產300萬噸生產能力。大力實施非晶帶材、高磁感取向矽鋼等套用示範。
(五)高性能膜材料專項工程
主要內容:積極開發反滲透、納濾、超濾和微濾等各類膜材料和卷式膜、簾式膜、管式膜、平板膜等膜組件和膜組器,滿足海水淡化與水處理需求。提高氯鹼用全氟離子交換膜生產工藝水平,組織開發動力電池用高性能電池隔膜、關鍵裝備和全氟離子交換膜及其配套含氟磺酸、含氟羧酸樹脂,實現產業化。建成氯鹼全氟離子交換膜50萬平方米/年、動力電池用全氟離子交換膜20萬平方米/年、及其配套全氟磺酸樹脂和全氟羧酸樹脂,加快發展聚氟乙烯(PVF)太陽能電池用膜。
(六)先進電池材料專項工程
主要內容:組織開發高效率、大容量(≥150mAh/g)、長壽命(大於2000次)、安全性能高的磷酸鹽系、鎳鈷錳三元系、錳酸鹽系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新增正極材料產能4.5萬噸/年,推進石墨和鈦酸鹽類負極材料產業化,新增負極材料產能2萬噸/年,加快耐高溫、低電阻隔膜和電解液的開發,積極開發新一代鋰離子動力電池及材料,著力實現自主化。開發高轉化效率、低成本光伏電池多晶矽材料產業化技術,研發新型薄膜電池材料。加快推進超白TCO導電玻璃等關鍵產品產業化,形成產能5000萬平米/年。積極發展太陽能真空集熱管,推動太陽能光熱利用。開展大容量鈉硫城網大儲能電池研究,完成大功率充放電,電池壽命10年以上,實現10MW示範電站併網。
(七)新型節能環保建材示範套用專項工程
工程目標:到2015年,高強度鋼筋使用比例達到80%,建築節能玻璃比例達到50%,新型牆體材料比例達到80%,加快實現建築材料換代升級。
主要內容:組織推廣400MPa以上高強度鋼筋、高效阻燃安全保溫隔熱材料、新型牆體材料、超薄型陶瓷板(磚)、無機改性塑膠、木塑等複合材料、Low-E中空/真空玻璃、塗膜玻璃、智慧型玻璃等建築節能玻璃。提高建築材料抗震防火和隔音隔熱性能,加快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擴大套用範圍,推動傳統建材向新型節能環保建材跨越。
(八)電子信息功能材料專項工程
工程目標:提高相關配套材料的國產率,獲取原創性成果,搶占戰略制高點,力爭掌握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
主要內容:著力突破大尺寸矽單晶拋光片、外延片等關鍵基礎材料產業化瓶頸;大力發展砷化鎵等半導體材料及石墨和碳素系列保溫材料,推動以碳化矽單晶和氮化鎵單晶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產業化進程;積極發展4英寸以上藍寶石片、大尺寸玻璃基板、電極漿料、靶材、螢光粉、混合液晶材料等平板顯示用材;促進碲鎘汞外延薄膜材料、碲鋅鎘基片材料、紅外及紫外光學透波材料、高功率雷射晶體材料等感測探測材料的技術水平和產業化能力提升;突破超薄軟磁非晶帶材工程化製備技術,加快高頻覆銅板材料、BT樹脂、電子級環氧樹脂、電子銅箔、光纖預製棒、特種光纖、通信級塑膠光纖、高性能磁性材料、高頻多功能壓電陶瓷材料等新型元器件材料研發和產業化步伐。推動材料標準化、器件化、組件化,提高產業配套能力。
(九)生物醫用材料專項工程
主要內容:大力發展醫用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醫用金屬及合金等醫用級材料及其製品,滿足人工器官、血管支架和體內植入物等產品套用需求。推動材料技術與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等領域融合發展,降低研發風險和生產成本,提高產業規模。
(十)新材料創新能力建設專項工程
工程目標:提升新材料產業主要環節自主創新能力。
主要內容:進一步加大關鍵實驗儀器、研發設備、控制系統的投入力度,建設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多學科融合的高層次新材料研發中心,重點開展材料的組份設計、模擬仿真、原料製備等基礎研究,研發推廣材料延壽、綠色製備、納米改性、材料低成本和循環利用等共性技術,開發氧氮分析儀、高溫測試儀、超聲檢測儀、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專用設備。在重點新材料領域,建立和完善30個新材料研究開發、分析測試、檢驗檢測、信息服務、推廣套用等專業服務平台,推動新材料標準體系建設和套用設計規範制訂,促進新材料創新成果產業化和推廣套用。
保障措施
(一)加強政策引導和行業管理
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要求,建立和完善新材料產業政策體系,加強新材料產業政策與科技、金融、財稅、投資、貿易、土地、資源和環保等政策銜接配合。制定和完善行業準入條件,發布重點新材料產品指導目錄,實施新材料產業重大工程。推進組建新材料產業協會。建立健全新材料產業統計監測體系,把握行業運行動態,及時發布相關信息,避免盲目發展與重複建設,引導和規範新材料產業有序發展。
(二)制定財政稅收扶持政策
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通過中央財政設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渠道,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扶持力度,開展重大示範工程建設,重點支持填補國內空白、市場潛力巨大、有重大示範意義的新材料產品開發和推廣套用。各有關地方政府也要加大對新材料產業的投入。充分落實、利用好現行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開展新材料企業及產品認證,完善新材料產業重點研發項目及示範工程相關進口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研究制定新材料“首批次”套用示範支持政策。
(三)建立健全投融資保障機制
(四)提高產業創新能力
加強新材料學科建設,加大創新型人才培養力度,改革和完善企業分配和激勵機制,完善創新型人才評價制度,建立面向新材料產業的人才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建立新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技術開發中心,不斷提高企業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圍繞材料換代升級,建立若干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服務平台,組織實施重點新材料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創新發展、創新成果產業化、套用示範和創新能力建設等重大工程,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新材料產業全面發展。
(五)培育優勢核心企業
發揮重點新材料企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通過強強聯合、兼併重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比較優勢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的新材料企業。鼓勵原材料工業企業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和新材料產業,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動傳統材料工業企業轉型升級。高度重視發揮中小企業的創新作用,支持新材料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提高中小企業對大企業、大項目的配套能力,打造一批新材料“小巨人”企業。鼓勵建立以優勢企業為龍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的產業聯盟,形成以新材料為主體、上下游緊密結合的產業體系。
(六)完善新材料技術標準規範
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立足自主技術,健全新材料標準體系、技術規範、檢測方法和認證機制。加快制定新材料產品標準,鼓勵產學研用聯合開發重要技術標準,積極參與新材料國際標準制定,加快國外先進標準向國內標準的轉化。加強新材料品牌建設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鼓勵建立重要新材料專利聯盟。加快建立新材料檢測認證平台,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建立新材料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機制。
(七)大力推進軍民結合
充分利用我國已有軍工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技術優勢,最佳化配置軍民科技力量和產業資源,推進國防科技成果加速向經濟建設轉化,促進軍民新材料技術在基礎研究、套用開發、生產採購等環節有機銜接,加快軍民共用新材料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鼓勵優勢新材料企業積極參與軍工新材料配套,提高企業綜合實力,實現寓軍於民。建立軍民人才交流與技術成果信息共享機制,積極探索軍民融合的市場化途徑,推動軍民共用材料技術的雙向轉移和輻射。
(八)加強資源保護和綜合利用
高度重視稀土、稀有金屬、稀貴金屬、螢石、石墨、石英砂、優質高嶺土等我國具有優勢的戰略性資源保護,加強戰略性資源儲備,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境外資源開發與利用,最佳化資源全球化配置,為新材料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合理規劃資源開發規模,整頓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依法打擊濫采亂挖,提高資源回採率。積極開發材料可再生循環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再生與綜合利用。加大短缺資源地質勘查力度,增加資源供給。
(九)深化國際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