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寺遺址

新寺遺址

新寺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新築鄉新寺村西,是西漢時期的長門宮舊址。漢武帝前元九年(前171年)在芷陽縣境內築陵,取名霸陵。芷陽縣初為秦昭襄王所設,以芷陽宮得名。

新寺遺址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採集到大量的古建築構件有表面飾以繩紋、內飾布紋或菱形方格紋的筒瓦和板瓦、菱形方格紋鋪地磚、五角形陶管道、二層台式方形石柱礎、雲紋瓦當、“長樂未央”瓦當等。新寺遺址的發現對西漢王朝的文化具有豐富的研究價值。

1992年4月20日,新寺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寺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鄉新寺村西 
  • 所處時代:西漢
  • 占地面積:約 30000 m
  • 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歷史文化,名稱由來,傳說軼事,活動建設,研究價值,文物保護,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1988年,西安市進行全市文物普查,在灞橋區新築鄉新寺村西一處微微隆起的高地進行詳細調查,發現了3萬多平方米的夯土層,總厚度約1米,夯層厚約6厘米。新寺遺址採集到大量的古建築構件:有表面飾以繩紋、內飾布紋或菱形方格紋的筒瓦和板瓦、菱形方格紋鋪地磚、五角形陶管道、二層台式方形石柱礎、雲紋瓦當、“長樂未央”瓦當等都是典型的漢代遺物,證明這塊夯土台基是一處漢代建築基址。
新寺遺址
新寺遺址考古
2019年12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新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現了兩處古代道路遺蹟和一段牆基。

遺址特點

新寺遺址兩處古道遺蹟主體呈東北—西南走向,路面車轍分布密集緊湊,車輪痕跡清晰可見,轍痕行進方向與古道走向保持一致,基本處於路面中部。車轍寬0.14~0.26米,深0.1~0.16米,其中有兩條車轍可能為一組,軸距2.2米;在古道遺蹟附存有一段牆基,夯層堅硬,厚度均勻。新寺遺址的夯土層並非整片相連,而是分布於數處,說明這裡不是單體的殿閣建築,而是有多處建築,而且範圍較大,與縣治的特點能夠相符。
新寺遺址是西漢建築長門宮所在地。由於長門宮牆基工藝精細與南牆的基礎,對了解長門宮遺址的外圍部分提供了新的資料。至於《長門賦》所說的蘭台、神功、正殿、東廂、曲室等建築,還需要挖掘證實。

文物遺存

長門宮,原是西漢館陶長公主劉嫖的私家園林,以長公主情夫董偃的名義獻給漢武帝改建成的,也是成語“青梅竹馬”“金屋藏嬌”的發源地。

歷史文化

名稱由來

《水經注》記載:“自新豐古城西至霸城五十里,西十里則滿水,又西二十里則長安城。”因此漢新豐古城的位置已經明確,在今臨潼區北十五里新豐鎮西四里的長穹村附近。根據上述記載,按當時的長度單位換算過來,霸城的位置大約就在今新寺村附近。新寺村遺址有可能是霸城縣縣治的所在。霸城縣在漢代叫霸陵縣,與漢文帝霸陵有密切關係。漢文帝前元九年(前171年)在芷陽縣境內築陵,取名霸陵。芷陽縣初為秦昭襄王所設,以芷陽宮得名,縣治在今臨潼區韓峪鄉油王村附近,轄區包括今西安市東郊及臨潼區西南部。漢文帝在位期間崇尚節儉,修霸陵時並未耗巨資專設陵邑,而是改陵園所在的芷陽縣為霸陵縣,轄區不變,兼作陵邑。

傳說軼事

到了漢代之後,形勢發生很大變化。漢代東出長安通往函谷關及東部地區有一條新的交通幹道——積道。這是長安東部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新寺遺址恰恰就在漢灞橋的東口,既扼守住長安東面的天然屏障灞河,又緊鄰東西大動脈——積道,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漢文帝將霸陵縣從秦芷陽縣治原址遷於此,既能起到維護霸陵的“陵邑”作用,又能起到鎮守關口、護衛長安、防範東來之敵的作用。因此,將縣治遷於此。《關中記》記載:“秦為金人十二,董卓壞以為錢,餘二枚,魏帝欲徙詣洛陽,到霸城,重不可致,在今霸城大道南。”霸陵縣於三國魏正始五年改名為霸城縣,因此引文中所稱霸城與漢霸陵縣同為一地。魏時東出長安至洛陽的大道與漢的積道是一條道,因此金人“徙詣洛陽”途經霸城,說明霸城就在大道附近,恰與新寺遺址的位置相符合。

活動建設

2011年4月28日,以西漢長門故事為內涵,以簇花為海洋的新寺遺址公園建成開園,通過大遺址保護作為向世界展示的視窗。

研究價值

新寺遺址的發掘對漢代文化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文物保護

1992年4月20日,新寺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寺遺址的保護範圍:新寺村西民宅外東西200米,南北300米。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新寺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新築鄉新寺村西。
新寺遺址公園

交通信息

西安市內,246路公車,港興路西段公交站下車步行。
西安市內,248路公車,歐亞大道北口公交站下車步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