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寺遺址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灞橋區新築鄉新寺村西
- 所處時代:西漢
- 占地面積:約 30000 m
- 保護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寺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灞橋新築鄉新寺村西,是西漢時期的長門宮舊址。1漢武帝前元九年(前171年)在芷陽縣境內築陵,取名霸陵。芷陽縣初為秦昭襄王所設,以芷陽宮得名。2新寺遺址面積約3萬多平方米,採集到大量的古建築構件有...
新寺遺址公園,為西漢長門宮舊址。2011年4月28日以一曲盪氣迴腸的西漢長門故事為內涵,以一片奼紫嫣紅、花團錦簇花的海洋為形態的西安國際內陸港新寺遺址公園精彩開園。新寺遺址公園,通過大遺址保護作為向世界展示的視窗,在保護遺址的前提下,全面展示遺址所蘊藏的豐富歷史人文內涵,充分展示西安這座歷史悠久、文明...
毛澤東長征新寺居住遺址 毛澤東長征新寺居住遺址是漳縣境內的遺址。毛澤東長征新寺居住遺址:位於漳縣新寺鎮。1935年9月24日晚,陝甘支隊到達漳縣新寺鎮,毛澤東在新寺木廠里休息,25日佛曉,離開新寺,突破國民黨渭河防線,直抵通渭。原址在現新寺郵政所和新寺稅務所之間。已無任何標誌。
新寺站站名源於車站南側的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寺遺址。新寺遺址為漢長安城長門宮遺址,這裡原是竇太主劉嫖即館陶長公主的私家園林,名長門園。後來竇太主以其情夫董偃的名義獻給漢武帝,作為拜祀漢文帝霸陵的行宮,漢武帝第一任皇后 陳阿嬌被廢后遷居於此。作為司馬相如《長門賦》的發生地,見證了“...
龍興寺遺址,位於成都邛崍市,上世紀40年代曾因一場洪水顯現“冰山一角”的唐代邛崍龍興寺遺址,終於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博物館、邛崍文管所等多方組成聯合考古隊,歷時8個月,終於完成了龍興寺遺址階段性考古發掘,還原了其歷史輪廓。歷史由來 1947年,邛崍西河洪水暴漲,河岸土層因洪流...
龍興寺遺址,位於杭州市延安路與鳳起路交叉口西北杭州外貿局處。《鹹淳志》:梁大同二年(536)邑人鮑侃舍宅為寺,舊名“發心”,唐貞觀中改“眾善”;神龍元年(705)改“中興”,三年改“龍興”,宋朝大中祥符初,復賜今額。舊傳寺基廣袤九里余,南宋初斥為軍器所,留西南隅建寺,餘地多為民居。舊志又有...
青州龍興寺遺址,位於山東省濰坊市青州市王府西街路北青州市博物館南側,是南北朝至明代時期的遺址。青州龍興寺遺址,創始於南朝劉宋,歷北魏、東魏時期發展,唐宋時期是龍興寺的鼎盛時期,明代洪武年間湮滅。1996年10月,在遺址北部發掘北宋末年或金朝早期佛教造像窖藏一處。清理後出土各類佛教造像600餘尊、錢幣142枚...
七個星佛寺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縣七個星鎮西南部、霍拉山東麓,是一處佛塔、佛殿和石窟並存的佛教建築群遺址。七個星佛寺遺址始建於晉代,一直延續到宋元,總面積約8萬平方米,以遺址中部的泉溝為界,寺院遺址分南、北兩大部分。遺址殘存佛塔、僧房、大小殿堂等建築93處。是...
白塔寺遺址,位於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南鎮白塔村,海拔1500米。白塔寺為元代藏傳佛教薩迦派法王赴涼州會談西藏統一、並達成協定的居所。元代寺院平面略呈方形,南北長約430米,東西寬約420米。整個寺院外圍有圍牆,俗稱“佛城”,四角均有高大的角墩,開四門,圍牆中部又有類似於馬面的建築.寺院的中心區域在北部...
玉華寺遺址,位於陝西省銅川市五華鄉玉華村北2公里的玉華山。原名仁智宮。為唐高祖李淵武德七年(公元624年)營造、貞觀二十六年(公元646年)擴建改名為玉華宮,成為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宮。歷史沿革 據資料記載,唐玉華宮由9座巍峨的宮殿組成。正殿名玉華殿,貞觀二十二年,李世民曾在此召見三藏法師玄奘。另外,李世民御製...
晚期約7~10世紀初,主要新修具漢傳佛教建築布局特徵的佛殿、講堂等建築,殿內供奉2倍於真人大小的佛像。文物價值 莫爾寺遺址經過考古發掘,基本明確了遺址的分布範圍和文化內涵,確定了寺院的總體布局和寺院建築的類型和結構特點,寺院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廢棄的原因,是絲綢之路佛教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為研究絲綢之路文化...
龍門香山寺遺址位於龍門東山南端山麓,呈階梯狀分布於多級台地上,坐北面南,遺址現存面積4萬餘平方米。是唐宋時期著名的“龍門十寺”之一。歷史沿革 龍門石窟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洛陽市考古研究院聯合組成的香山寺遺址考古隊總體是按照中長期、分階段、按單元來進行發掘和編寫考古發掘報告。考古隊自2016年到2021年對...
東寺遺址,分布於庫車河東岸的山樑上,遺址呈不規則分布。東寺依山而築,寺垣已毀,下存房舍、塔廟遺址,均為土坯建築,牆壁高的10多米,有重樓。城內有3座高塔,頗宏偉。最北一座聳立在半山腰,可俯視全寺遺址;大部分遺蹟都集中於地勢起伏不平的河岸。該遺址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約140米,主要由北、中、...
1978年12月、1979年2月、1982年10月、1993年底至1994年初、1994年底至1995年初,南京博物院、常州市博物館、武進博物館先後五次對寺墩及周邊地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2200餘平方米,根據地層堆積及清理的兩座墓葬,確認寺墩遺址分兩個文化層:下層屬崧澤文化,上層屬良渚文化。1990年後,寺墩遺址經考古又新發現...
哈達佛寺遺址位於阿富汗東南部的賈拉拉巴德。年代為公元2~8世紀。中國古代僧人法顯和玄奘曾訪問這裡。20世紀20年代發掘。經發掘的佛寺大多數只有塔院,院落為正方形,中心建主塔,四周是成列的小佛堂,院內有陸續建成的供養小塔。簡介 寺院內的塑像用黃白色石膏製成,有佛、菩薩、僧人、俗人、神怪等。塑像形象逼真...
2022年2月,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入選初評。 遺址特徵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於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對勘探發現的遺蹟進行了持續的考古發掘。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是一處以佛塔為中心的“前塔後殿”布局的佛寺,地塊內現存佛寺面積約7000平方米。遺址出土有泥塑和鎏金佛教...
院內還有古銀杏樹及石碑兩通,一通為遼應歷十年(960年)《三盆山崇聖院碑記》,另一通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大元敕賜十字寺碑記》(明嘉靖重刻)。文物遺存 十字寺原殿宇已毀壞,其遺址尚有寺廟地基;一棵古銀杏樹,樹圍5.24米,樹高約30米,一棵柏樹依附於樹下,古銀杏樹左側10米遠處另有一棵3...
法藏寺遺址位於北京幸福東街南端鐵道西側。初稱彌陀寺,因寺中建有磚塔一座,故俗稱白塔寺或法塔寺。金代大定年間(1161—1189)始建;明景泰二年(1451)太監裴善靜重修並改名為法藏寺。清代法藏寺荒廢,獨存法塔一座,塔中空,內設旋梯可以登臨。寺共有7層,總高約30多米,平面呈八角形,各層每面設明窗,每窗...
龍華寺遺址,位於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城東街道辦事處崇德、馮吳、張官村一帶,為南北朝至隋代古寺廟遺址。龍華寺遺址,東西長2千米,南北寬1.5千米,總面積約120萬平方米。朝向南,前後兩院,內有大正殿、鐘鼓樓等。龍華寺遺址出土的金、銅佛像及其他遺物,對於研究南北朝至隋代的寺院規模、布局和佛教流傳、佛教文化...
童子寺遺址的佛閣為北齊(556年)創建,依大佛龕建造,東南北三面砌牆,按疊壓關係,可分早晚二期,早期為北齊牆體,外壁上的內壁均雕千佛龕,千佛具有典型的北齊造像特徵;晚期為唐代護牆和前廊,除了閣內南壁外,對北齊牆體內外都進行了護牆加固。童子寺遺址北壁護牆上新發現唐代繪製的佛龕壁畫,有楣龕,內繪一...
鹹平寺遺址坐落在亳州市城裡大寺巷口西路北。據清道光《亳州志》記載,該寺初建於唐,名崇因寺,俗稱“大寺”。但據1956年寺內出土石碑記載,此寺創建於北魏。北齊稱建崇寺,北宋改稱鹹平寺。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嘉靖二十三年(1544)兩次重修,經樓碧宇,巍然莊嚴,為亳州第一伽藍。寺內藏有趙孟疃北山耕雲...
大興寺,現為萬畝槐林環抱,更顯古樸清幽。歷史起源 大興寺,建於唐武德三年,為唐高祖李淵受佛祖庇佑建業有成而興建的寺院。後經自然災害和戰亂破壞,遺址現存標誌性建築大興寺塔,磚雕精美,造型獨特,頗具觀賞和科研價值。大興寺塔 位於內黃縣城西南17.5公里處,因地屬裴村,俗稱裴村塔。該塔建在大興寺遺址上,...
法門寺磚塔,塔高46米,共13級,塔身呈八菱形,塔基周長50多米。法門寺占地1.06萬平方米,自南而北有山門、銅佛殿、真身寶塔、大雄寶殿等,仍為唐代塔院建築布局。寺記憶體唐至清代碑碣十餘通,宋元以來佛經653卷,佛像106尊。2006年5月25日,法門寺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
2004年10月,古台寺遺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20世紀80年代初期,古台寺遺址在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原宿縣文物部門發現,並被確定為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990年春,中國社會科學考古研究所安徽工作隊對古台...
鐵瓦寺遺址,坐落在一塊四千多平方的台地上,座西南,向東北,背靠山面天池。三面青松環繞,,正前方平坦開闊,天然留出一道視野。海北堤壩、湖水,海東臥龍山景,以及遊人行色盡收眼底。內容簡介 據說這裡上一塊風水寶地,左有青龍(左邊林邊凹地有一眼泉),右有白虎(右望終年白雪皚皚的博格達峰形容清晰可見)...
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區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隊在五台山中台東面麓發現了唐代古寺玉華寺遺址,該寺位於五台山中台東南,坐北向南,現遺址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500米,遺址牆體高1.2米——3.1米,碎磚破瓦散落其間。據《清涼山志》記載:隋朝初年,有五百應真棲此,龍神修供,有騾數十匹,不用人騎,自能入市運糧,...
清朝康熙年間,又進行過兩次修復,並改名木塔寺。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該寺經過多次人為和自然破壞,寺內建築和木塔均已無存,僅存清康熙年間所建山門、東西偏殿和法堂等幾處遺蹟。2009年9月,西安高新區管委會決定在原木塔寺遺址的基礎上建設木塔寺遺址公園。項目用地中尚留存的遺址包括大殿基址和山門遺址,殿基線...
寺頭遺址屬於塔兒山西麓的山前坡地,地勢東高西低,呈緩坡狀,汾河從其西面流過。遺址發現於50年代末期。1996年進行了複查,總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寺頭遺址(第一批省保)時代:新石器 地址:襄汾縣與堯都區交界的鄧莊鄉寺頭村西約100米 該遺址暴露在外的主要遺蹟有灰坑和白灰面房址兩種,遺物主要是陶器,...
120萬年前,龍崗寺遺址就有古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築有大量的墓葬。漢代,在龍崗寺以東50米建有墓葬群。南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始建龍崗寺。唐宋時期,龍崗寺規模擴大。1943年西北聯大歷史系陸懋德教授發現了龍崗寺遺址舊石器,引起了地質、考古、古生物學界的高度重視。1959年,陝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做漢中...
新石器時代 發掘地點:安徽省蒙城縣許町鎮畢集村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構型與意義 尉遲寺是一處南北230米、東西220米的圓形環壕大汶口文化聚落,發現成排成組的紅燒土房子40餘間,房內常有數量不等的生活用具和生產用具,最多的達80餘件。反映在尉遲寺遺址中的資料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