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遺址(成都龍興寺遺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興寺遺址位於成都邛崍縣,上世紀40年代曾因一場洪水顯現“冰山一角”的唐代邛崍龍興寺遺址,終於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博物館、邛崍文管所等多方組成聯合考古隊,歷時8個月,終於完成了龍興寺遺址階段性考古發掘,還原了其歷史輪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興寺遺址
  • 位於:成都邛崍縣
  • 發現時間:1947年
  • 機構: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介,遺址發掘和保護,

簡介

1947年,邛崍西河洪水暴漲,河岸土層因洪流沖刷而剝落,數尊唐代石刻佛像因此現身。得知訊息,四川大學博物館(原華西博物館)成恩元等考古專家多次前往收集,並對出土佛像的河邊地帶進行了清理,先後在西河邊發掘和收集到碑碣、經幢、佛像等殘件170餘件。在出土文字材料中,“龍興寺”之名頻頻出現,研究者便稱之為“龍興寺造像”。由於最早出土造像是因洪水沖刷,沒有地層,龍興寺的具體位置無法確定,給學術研究留下了一個遺憾。
龍興寺遺址文物龍興寺遺址文物
史載,公元705年,武則天還政於唐中宗,中宗時為太子,下令天下各州修建中興寺、觀一所,寓意大唐中興。公元707年,武則天死,中宗正式即位,為避中宗之諱,天下中興寺、觀均更名龍興寺、觀。因“級別”較高,故各地龍興寺均是當年香火最盛的宗教場所,內中也多藏有奇珍。

遺址發掘和保護

遺址地點得到確認
龍興寺石刻造像出土地點原為一片農田,幾十年歲月流逝,如今這裡已逐漸被住宅和廠區包圍。2000年,尋找確認邛崍龍興寺準確位置的課題再次提上工作日程。2000年12月至2001年1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邛崍市文管所對傳說中的造像出土地點及其周圍進行了考古調查。一場間隔50餘年的發現之旅再次啟動。在邛崍市老西河與西環線之間,考古人員發現有房屋基址多處,始建於唐代的磚塔基址一處。十分重要的是,發現了塔基底部填土中出土的石刻經版殘片上有填金,還使用有官制琉璃構件,這是當年級別很高的寺院才能使用的遺物。經過長達半年的努力,房屋、墓葬、水井、塔等多種遺蹟現象被發現,專家確認,該地點應是曾經出土大量唐代石刻造像的龍興寺遺址。
緊靠遺址即龍興寺邊上,發現一面積400餘平方米(已發現部分)的宋代民居建築。這是西南地區截止至2000年發現的規模最大、格局保存最為完好的大型古民居。其天井、水井、排水溝等清晰可見,從其規模和緊鄰龍興寺的位置分析,屋主應是權貴之人。
進一步發掘驚喜不斷
為了弄清邛崍龍興寺遺址各不同位置遺存性質及保存狀況,龍興寺遺址考古隊於2005年9月17日進駐發掘現場,開始了大規模的文物勘探工作。龍興寺的發掘從一開始便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張雪芳說:“驚喜天天都有!太多珍貴的文物遺存了!”發掘之初,修建環抱遺址圍牆時,發現一個大型佛像坑,出土30多件大型佛像。這些佛像雕刻技藝相當成熟精美,“任何一件拿出來單獨陳列,都絕對可以和代表唐代最精美造像的龍門石窟相媲美。很明確,它們來自盛唐時期。”更重要的是,細觀造像,考古人員發現它們屬於密教,“當時我們就很希望,出現更多密教的文物,這樣就可以彌補唐代後期川西密宗的發展資料至今不足的遺憾。”果不其然,隨著發掘工作的層層深入,令大家驚嘆的遺蹟競相出土了。
密教是最早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其形態最接近印度本土。在傳入中國的幾千年時間裡,與中國南北宋時期的玄學思想結合,逐步漢化,演變為延續至今的中國化佛教“顯教”。密教最興盛時期即在唐代,當時的興盛區域又在四川。
磚塔遺蹟——飛出過金雞的“大佛院”
在位於遺址東南部,一個小土包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是磚塔!”經發掘,磚塔建築以條石為基,塔體為夯土實心,外砌包磚,基礎外有紅砂石砌散水。磚塔略呈方形,殘高1.8米,四邊長不均等,其中東邊11.29米、南邊13.25米、西邊12.3米、北邊11.64米。磚砌步梯門道在磚塔西北面,使塔基略呈“凸”字形。從地層情況看,磚塔的始建年代不應早於唐代晚期,大部分塔體應為北宋以後重建。在使用過程中,磚塔曾多次出現垮塌,各不同時期維修痕跡十分清晰,由於塔心填土最晚填土層中出土較多南宋瓷器殘片,遺址第三層(南宋時期堆積)疊壓在殘塔上,因此,推測塔的廢棄年代不晚於南宋。按照常規,寺廟磚塔下都應建有地宮,以做收藏珍貴物品之用。但至目前,考古人員沒能從這片塔磚遺蹟下發現地宮的痕跡。專家稱,當地老百姓中一直流傳,明清朝之後,此地名為“大佛院”,“大佛院”下有一大洞,其中曾飛出過金雞。這一謎底還有待進一步發掘解答。
羅漢殿遺蹟——高級別寺院的佐證
羅漢殿位於磚塔西側約120米,坐東南向西北,長27.75米、寬22.85米、應為北宋至南宋時期使用的建築。這是國內迄今發現的年代較早的始建於北宋的羅漢殿遺址。這裡出土的一尊唐代天王像上,有很清晰的座前銘文:“大中九年三月三日弟子××敬造××”。專家說:“大中九年就是855年,這證實了一個歷史疑問,即在唐武宗於會昌年間(公元841—845年)席捲全國的滅佛運動的風波中,當時除大州各留一所佛寺以外,其餘佛寺悉盡拆毀。從邛崍西河邊出土的這些有紀年的遺物中得知,擁有這些造像的這座寺院在會昌年間及其前後仍然有造像刻經活動,證明其為一處級別較高的寺院,不在會昌拆毀之列,在唐武宗毀佛事件中沒有受到多少影響。邛崍龍興寺並沒有被波及遭受毀滅,足可以說明當年的龍興寺與官方的關係密切,地位也尤其重要。”專家說,邛崍當年稱“邛州”,是當時唐朝的軍事重鎮,西南地區的門戶,龍興寺正是這一重要地域最大的宗教寺廟。
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發掘
據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專家介紹,龍興寺遺址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唐宋時期寺廟遺址發掘而言,龍興寺遺址的發掘是中國南方地區規模最大的一次。此次發掘為研究唐宋時期佛教在中國南方地區的發展和影響提供了重要的實證資料。
目前,出土的總重數以噸計的珍貴文物正在逐一整理中,運用國際最新三維成像技術對遺址進行數位化保存的工作也在緊張進行中。據了解,關於這一遺址考古發現的專家論證會即將在北京召開,有結果後就將開展保護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