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

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

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鳳台南路以東、西營村路以南,這是南京乃至南方地區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布局最為完整的佛寺遺址,有望填補南朝佛寺考古的空白,豐富學界對六朝佛寺的認識,且出土了大量佛教文物,對研究南朝時期佛寺布局、佛教造像藝術風格及東亞佛教文化傳播具有重大的學術意義和社會意義。

2022年2月,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初評啟動,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入選初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
  • 地理位置:南京市雨花台區鳳台南路以東
  • 所處時代:南朝
  • 占地面積:7000 m 
遺址特徵,平面布局,研究意義,考古價值,

遺址特徵

南京市考古研究院於2019年8月至2022年2月,對勘探發現的遺蹟進行了持續的考古發掘。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是一處以佛塔為中心的“前塔後殿”布局的佛寺,地塊內現存佛寺面積約7000平方米。遺址出土有泥塑和鎏金佛教造像殘件、蓮花紋瓦當、筒瓦以及大型石柱礎等建築構件,均具有典型南朝特徵。遺址始建年代不早於南朝劉宋,毀棄於梁代的侯景之亂或隋平陳之際。

平面布局

1號佛殿位於最北側,平面呈長方形,據已發掘部分推測東西面寬45.4米、南北進深超過21米。台基表面殘存兩排磉墩,經解剖確認均存在二次夯築的跡象。
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
南京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2號佛塔
2號佛塔居中,由地上夯土台基、周邊附屬設施及地下夯土基槽等部分組成。地上夯土台基平面近方形,邊長18米,台基四面正中設踏道,東側保存較好,長2.8、寬2.1米。地下夯土基槽平面亦近方形,邊長22.3-22.8米、深1.95米,以黃土夾卵石夯築而成。夯土台基中心發現與舍利瘞埋相關的長方形豎穴土壙遺蹟,在坑底發現石函一件,其上用夯土分層夯築封護,每層均可見大量銅錢等供養物。石函由底座、中腰、頂蓋三部分組成,外邊長0.88、高0.78米,內徑0.56、高0.4米。夯土中出土的銅錢以劉宋元嘉四銖為最晚,發掘者據此推測佛塔舍利函瘞埋年代應不早於劉宋元嘉年間。
3號山門位於最南側,面寬約17、進深約10.7米,中間設有隔牆。1號佛殿和3號山門兩側均設有連廊,佛殿兩側連廊進深略寬,約5.4米;山門兩側連廊進深略窄,約4.5米。遺址中出土大量具有鮮明特徵的泥塑和鎏金佛教造像殘件、蓮花紋瓦當、筒瓦和大型石柱礎等建築構件、以及金、玉石和玻璃等各種質地的供養品。

研究意義

南京(建康)作為六朝都城所在和佛教中心,對東亞地區的文化影響巨大。本次發現的西營村南朝佛寺遺址,其佛寺布局、建築規制、佛塔形制和舍利瘞埋方式具有極大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對東亞地區5-7世紀佛教寺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考古價值

本次發現的南朝佛寺遺址,是南京乃至南方地區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布局最為完整的佛寺遺址,為探索南朝佛寺布局、建築規制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佛塔應為純木塔建築,對於研究南朝時期東亞地區的全木木塔造型與結構有著重要意義。
首次發現的塔基中心開挖帶台階的長方形豎穴土壙“地宮”與夯土分層封護遺蹟,呈現出有別於以往發現的瘞埋舍利方式的新特徵,為研究六朝時期舍利瘞埋方式與內涵提供了重要資料。出土的蓮花瓦當形制多樣,豐富了六朝瓦當體系,佛像體現出塑造成像、施釉、妝鑾等工藝特點,為研究南朝佛造像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