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想像:文學理解與教學》是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迪思·朗格[美],譯者是樊亞琪。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想像:文學理解與教學
- 作者:朱迪思•朗格
- 類別:教育
- 譯者:樊亞琪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頁數:179 頁
- 定價:3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44466813
《文學想像:文學理解與教學》是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迪思·朗格[美],譯者是樊亞琪。
《文學想像:文學理解與教學》是一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迪思·朗格[美],譯者是樊亞琪。內容簡介 文學會促進兩種思維方式,這遠遠超越了對文本和文體的理解。文學學習促進學生的文學思維,有助於提升他們在高風險測試中的...
在中華書局、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專著2部,參加編寫3部。曾獲四川省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四川省政府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研究方向:美學、宗教文化學、語文教育學。內容簡介 《文學作品解讀與教學》文學作品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
《文學:想像記憶與經驗》是由著名作家余華主持的“文學問題”年度系列研討會論文集,收入了余華、畢飛宇、王嘉良、張清華、張新穎、洪治綱、王侃等作家與批評家的演講稿或論文。他們從各自的理解出發,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與文學相關的“記憶...
《文學想像與文化利用: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是2005年0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姜智芹。內容簡介 本書從文學想像與文化利用的角度,運用比較文學形象學、後殖民、接受美學等有關理論,對英國文學中的中國形象進行了系統...
朱麗田,1971年11月生,廣東五華人,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東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英美文學、文學理論、美國文化和外語教學。近年來在《當代外國文學》等期刊上發表論文7篇。參加國家社科項目1項,主持...
《理解與對話:國際語言與文學教育》是一本國際會議論文集。全書從大會200多篇論文中選擇了40篇優秀論文,特別是國際專家的論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全書分語言與文學教育理論、重述語文:課程與教學、閱讀與文學經典教學、新寫作教學的理念...
淨化是共鳴的進一步發展,是指讀者通過欣賞活動,實現去除雜念、提升人格、趨向崇高的自我教育過程。延留階段 延留是讀者對文學作品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為主的飛躍,是欣賞活動的最高境界。延留的表現之一是回味;另一種表現是溶入。
(2)狹義的文化概念。認為文化是個人的素養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掌握知識的多少、涵養的粗細等。(3)符號學的文化概念。德國哲學家卡西爾認為,與其說人是政治的、理性的動物,不如說人是文化的動物。文化是人類的符號...
《一體化時代的文學想像》探討了路遙、陳應松、閻連科、王安憶、張煒、張承志和韓少功等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震驚體驗及其表征,探討他們如何用小說的形式梳理自己的體驗,如何理解和表達自己的體驗,試圖描述其中呈現出來的對世界...
1、文學活動把握的對象是活的整體的人及其生活。2、文學創作的直接目的是創造藝術形象。3、文學活動的功能是感染人教育人。4、文學創作活動運用獨特的形象思維方式進行創作。文學創作的形象思維 特點:1、自始至終的形象運動。處於創作...
專業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文化研究,兼及當代理論和思想史研究。著有《人民至上:從“人民當家作主”到“社會共同富裕”》、《想像城市的方法》、《危機時刻的文化想像:文學?文學史?文學教育》等,編有《視覺文化讀本》、《90年代思想...
對於文學和人文教育對一個國家公共生活的重要性,沒有人作出比這更好的辯護了。瑪莎·努斯鮑姆的新書應該成為每個國會成員的必讀物。——斯坦利·費什(StanleyFish),《專業正確——文學研究與政治變遷》努斯鮑姆精彩地辯論道,通過帶著...
如果某一故事體歷史讀物其功能旨在於提供教育認知的,則就應該歸入歷史類去;而只作為審美娛樂作用的讀物, 則歸入故事類中去。例:《二萬五千里長征》,段萬翰著,入K263。《三大戰役》,萬慶華著,入K266。《英俊少年》,墨瑤、 ...
提供對於一篇作品的不同理解、觀點和視角等方面的資料。這對於中國小文學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套用價值。從理論意義方面來看,對文學教育的目的、內容與方法,以及文學理論的發展對文學教育的作用等方面都會有比較深入的探討。從現實...
《隆中對》和《三顧茅廬》:史家實錄和文學想像 “意境”的定義:通過個案的分析積累 第四章從讀者中心論突圍:文本中心論 《詩無達詁》:無限意蘊和讀者的有限理解 讀者決定論和“多元有界”“作者死亡”和“知人論世”“意圖謬誤”...
[1] 是美學中關於文學語言的審美作用、文學作品分類與審美經驗的關係、文學的源流與人們審美態度的關係、文學形象的審美價值與人類社會的關係、文學創作手法與文學批評的審美標準、文學藝術在社會中的審美教育作用等等問題的分支門類。中文...
《國家文學的想像和實踐》是200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俊、郭戰濤。作品目錄 自序:“國家文學”解說 《人民文學》:與新中國共生的國家最高文學刊物——關於創刊初期的《人民文學》新中國的第一場“文藝整風運動”——...
《文藝學系列教材·文學欣賞與文本解讀》主要內容:魏天無編著的《文學欣賞與文本解讀》在教學體系和結構上以具體篇目講解為中心,輔之以相關理論知識、概念術語的介紹;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改變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接受狀況脫節的現象,在...
第一層次是作家生平及故事。通過選擇性地、通俗化地講解作家的生平,為學生勾勒一個真實生動的文學家的形象,使學生或從中得到勵志教育,或體會高尚情感和節操,或感受偉人幽默詼諧的智慧。第二層次是文選。長篇小說和戲劇一般節選片段,...
《仿真的年代--超現實的文學流變與文化想像》是1999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曉明。內容介紹 內 容 提 要 本書把現時代理解為一個符號化 的、崇尚形象或幻象的時期――這就 是“仿真”(Simulation)的時期。時代 傳媒...
何雲波,生於1963年,以教書為業。現任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比較文學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文學著述有《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肖洛霍犬》、《回眸蘇聯...
相對於那種內縮而割裂的文學闡釋形態,我如此恢拓無端,有點“其大無外”。但你不覺得唯其如此,才足以開豁耳目、高大其心志,非侷促之學嗎?這樣理解文學,才可以破除過去文學教育常給人一些迷思與錯誤。這些錯誤太多了,我每一講都...
2005年4月任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系主任)、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分管教學工作)。在中日比較文學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源氏物語》和《白氏文集》的影響關係的比較研究上,另外編著《中日比較文學研究資料彙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採用情景教學是否會削弱“雙基”教學呢?體會是:運用的得當,更有利於進行字、行、句、篇的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訓練,特別是在古典文學作品的教學中收效尤甚,關鍵在於教師精心設計畫面,備好情景教學課,切忌粗製濫用,或畫蛇添...
理解納博科夫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相互交融的思想,是理解納博科夫文學創作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在時間與空間的越界中,除了我們常見的時空跳躍之外,納博科夫時空觀中特別突出的一點是空間化的時間觀。納博科夫認為時間並不是物理意義的...
文學研究中的“上海”主題 中國現代文學的下限問題 七、 文學期刊與當代創作 文學民主與個人才能 《上海文學》點評四則 關於台港暨海外華文作者的文學身份本地化 向“新概念”要求“概念”八、 今三十年 打開“傷痕文學”的理解空間 ...
17.文學想像與童年建構 《文藝報》2019.3.17 18.《雪山上的達娃》:信念守望與生命見證 《中華讀書報》2019.6.5 19.論小學生主題閱讀的困境與出路 《教育研究與評論》2019年第1期 20.小學生主題閱讀的指導原則、策略現實路...
弗蘭克·鮑姆的“綠野仙蹤”系列是美國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是美國兒童文學協會(CLA)評選的“十部美國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之一,也是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EA)推薦的“最佳童書之一”。問世百年以來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出版,根據“綠野仙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