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古籍

文化古籍

詩詞、文獻、音像作品類詞條,不應只有作品內容,還應具備作品類型、作者、創作年代、創作背景、內容簡介等任意幾項,對詞條名做詳細說明。

基本介紹

  • 本名司馬光
  • 字號:字君實
    號迂叟
  • 出生地:河南省信陽市光山縣
  • 出生時間: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11月17日
  • 去世時間:北宋元祐年(1086年)
  • 主要作品:《資治通鑑
中國文化古籍之最,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我國第一部詞典,古代最大的分類書,《古今圖書集成》,《春秋》,《四庫全書》,《史記》,《漢書》,《通鑑紀事本末》,《史通》,

中國文化古籍之最

中國典籍浩繁,其中不少具有極大歷史價值,為人類文化的瑰寶。

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

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是漢朝劉歆編的《七略》 。它所採用的“七略分類法”是我 國第一部圖書分類法,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法, 比歐洲第一個正式的圖書分類表--1545 年德國吉士納的《萬象圖書分類法》—要早 1,550 年。 《七略》包括輯略、六藝略、諸子略、 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和方技略。輯略是一篇總結六略的學術簡史,所以“七略”實際只 有 6 大類,大類之下再分為 38 個小類,構成了以學術分類為原則的完整分類體系。它對我國 的目錄學、圖書分類法、圖書編目工作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我國第一部詞典

我國第一部詞典是《爾雅》 ,成書於西漢時代。書中收集了比較豐富的古代漢語辭彙, 按字、詞的性質和意義分類排列,分上、中、下卷,把同詞義的詞分為 19 篇,對各種詞語及 宮、器、樂、天、地、山、水、草、木、蟲、鳥等等都作了解釋。本書實為考證詞義和古代 名物的重要資料,特別在我國語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我國第一部字典是東漢許慎著的《說文解字》 。全書 30 卷,共收 9,353 字(重文 1,163 字,實收單字8,190 個) 。
本書首創部首編排法,按文字形體及偏旁構造,把所收的字分列為540 部,每字下有解說文字,總計133,441 字。
書中以小篆為主體,把古文、籀文等不 同的形體,列為重文,根據“六書”的原則,解釋字義。本書從創稿至定稿歷時 22 年,是我國文字學上最早的一部系統完整、體例謹嚴的部首編排法的字書。
我國第一部百科全書是明朝永樂年間(公元 1403-1408)由解縉總負責編纂的《永樂大典》 。全書共 22,877 卷,凡例和目錄 60 卷,裝訂成 11,095 冊。
全書編制體例,以洪武正韻為綱,以韻統字,以字系事。內容包括天文、地理、文學、藝術、經書、史籍、工技,農 藝、醫學、宗教等一切科目。它是我國珍貴的文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
此書卷帙浩繁,當時無法刊行,只書寫了一部。明嘉靖期間重錄了一部副本。正本已被火燒毀,流傳下來的副本只存 200 余冊。1959 年中華書局影印出版了 730 卷。

古代最大的分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

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類書是《古今圖書集成》 。此書原名《古今圖書彙編》,系清康熙時期由陳夢雷等原輯,後由蔣廷錫等重輯於全書 10,004 卷,目錄 40 卷,合計 1 億 6,000 萬字,是我國現存最大、蒐集最博、內容最豐富的類書
書中按所收內容分類編排,分曆象、方輿、 明倫、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個彙編,乾象、歲功、曆法等 32 典,6,109 部。
每部先匯考、 次總論,有圖表、列傳、藝文、選句、記事等項目,集我國古籍之大成,是一部有一定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春秋》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編成的《春秋》 。書中對歷史事件按照年月日順序編寫,記載了自魯隱公元年(公元前 722 年) ,到魯哀公 14 年(公元前 481 年) 計 242 年的史事。本書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在史學上有較高的價值。

《四庫全書》

我國最大的一部叢書,是清乾隆年間編纂的《四庫全書》 。這部叢書分 4 大部分,共編集了古代到清初的著作 4,370 種,總計 79,070 卷,大約 9 億 9,700 萬字, 裝訂成 36,300 冊。另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 卷,此書包括了我國幾千年來的重要文化典籍,是空前的一部大叢書,對於我國的學術界有一定的影響。
此書當時用楷字書寫 8 部, 共 25 萬多冊。流傳下來的只存 4 部。1933 年商務印書館抽選了其中的珍本 231 種影印 出版,定名為《四庫全書珍本初集》 。

《史記》

4.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西漢司馬遷著的《史記》 。全書包括本紀 12 篇、表 10 篇、 書 8 篇、世家 30 篇、列傳 70 篇等,共 130 篇,合計 52 萬餘字。書中記載了有史以來到漢武 帝間 2,000 多年的史實,反映了從奴隸制轉變到封建制的全過程。
全書文筆生動,語言豐富,刻劃人物生動鮮明,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歷史名著。

《漢書》

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斷代史,是東漢時代史學家班固著的《漢書》 。全書由 12 本紀、8 表、10 志、70 列傳組成,計 100 篇,分 12 卷。書中記述了漢高祖至王莽時代的史實,包舉 一代,是研究西漢歷史的重要資料。
本書沒有寫完作者就死了,其中 8 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馬續兩人編完。

《通鑑紀事本末》

我國第一部紀事本末體的歷史著作,是南宋袁樞編撰的《通鑑紀事本末》 。全書 42 卷。 它以歷史事件為綱,把《資治通鑑》1,362 年的史事,總括為 239 事,始於戰國時的“三家分晉”,終於五代時的“周世宗征淮南”。每事按年代順序編寫,獨立成篇,起訖瞭然,閱讀極為方便。

《史通》

我國第一部史評是唐朝劉知幾著《史通》 ,全書 20 卷,52 篇。分別論述史書源流、體 例、編撰方法、史官建制沿革、史書得失等。作者長期在史館“掌知國史”,深悉當時史學的利弊。此書便是作者對唐代以前史學的總結,也是他畢生從事史學研究工作的結晶,是中 國最早的一部系統完整的歷史理論著作。
我國古代最早的地理志是《禹貢》 ,成書於戰國時代。書中用自然分區的方法,有系統地介紹我國的地理情況,把全國分為九洲,還對九洲的劃分、山脈、河流、土壤、物產,貢賦等,作了全面的敘述。因而,把夏禹治水的傳說,發展成一篇珍貴的古代地理的記載,是我國第一部政治、經濟、山嶽、水文地理科學著作。
我國第一部專門記述河道水系的著作是《水經》 ,據考證成書於三國時代。本書共收河道 137 條。後來,北魏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以《水經》為基礎,經過長期的實地考察,撰成《水經注》一書,補充的河道增加到 1,252 條,詳記魏晉南北朝各地河流水道、山脈、土地、物產、城市位置沿革等,內容極為 豐富。它不僅是歷史地理,而且也是水利學、農業學考古學的一部古典巨著。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錢幣學著作,是宋朝錢幣學家洪遵著的《泉志》。全書 15 卷,分錢幣為正用品、偽品、不知年代品、天品、刀布品,外國品、奇品、神品厭勝品等 9 類,收 錄了古代虞、夏、商、周、齊、楚、秦、漢、唐、宋等朝錢幣 329 種,其中日本國、秦國等 錢幣 85 種。書中對各朝錢幣的鑄造時間、式樣都一一作了介紹,並繪有圖樣,是研究我國古 代錢幣的重要資料。
我國第一部兵書是戰國時孫武著的《孫子兵法》 。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軍事著作。書中 總結了我國當時的戰爭經驗;強調了對待每一具體戰爭,必須從各方面考慮它的利弊,反對 魯莽從事;並對戰爭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細緻的論述。它對後代的軍事科學和哲學都有很大 的影響,為研究先秦的階級鬥爭提供了非常珍貴的資料。它在中外軍事學術史上也占有十分 顯著的地位。
世界上現存最早有日期的雕版印刷的書, 是我國唐朝鹹通九年 (公元 868 年)的《金剛經》 。 它是一部長約一丈六尺、高約一尺的卷子,由六張面積相等印好經文的紙粘綴而成。卷首另 有一幅扇畫,畫著釋迎牟尼在抵園精舍向長老須菩提說法的故事。這卷舉世聞名的《金剛經》 於 1900 年在甘肅敦煌發現,1907 年被英人斯坦因盜去,藏在倫敦博物館。我國國內僅 存最古的刻本書,是 1944 年在成都一座唐墓中發現的唐刻梵文《陀羅尼經》 ,現藏於四川省 博物館。
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編於春秋時代的《詩經》 。全書 305 篇,分為“風”、“雅”、 “頌”三部分,包括從周初到春秋中葉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作品。它反映了我國周代的社會面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書中大部分詩篇,特別是民歌部分,已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作品 形式以四言為主,運用了賦、的手法,樸素優美的語言與自然和諧的音律,抒情真實, 描寫生動,富於藝術感染力。三千多年來,它一直受到崇高的評價,對我國後世文學有極其 深廣的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光輝燦爛的一頁。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是南北朝梁代昭明太子蕭統)編選的《昭明文選》 。全書 60 卷,選錄了自先秦到梁朝的屈原賈誼司馬遷班固張衡曹植、陸機、陶潛等 130 個作家的各體文章,分為碑文等 38 類,總計 480 篇,700 多首。
我國最大的一部詩歌總集,是清康熙年間編的《全唐詩》 。全書 900 卷,收錄了唐、五代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柳宗元李賀李商隱等 2,200 余詩人的詩歌 48,900 多首,按照詩人時代前後排列。其中白居易的詩有 2,000 多首,杜甫的詩有 1,400 多首,李白的詩也有 1,000 多首。
我國第一部詩歌評論專著,是南北朝梁代鐘嶸著的《詩品》 。全書 3 卷,專論五言詩。本書對漢朝至齊梁時代較有成就的陸機潘岳陶潛等 100 多個詩人的文體與創作方法,都作了概要的論述。此書首創了詩歌的批評方法,對後世詩論很有影響,是一部優秀的古典文學批評名著。
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有系統的文學評論專著,是梁朝劉勰著的《文心雕龍》 。 此書分 10 卷,50 篇。主要論述我國古代文學作品的特徵和歷史演變過程,以及文章的作法、 作家的修養、文學的批評原則和任務、作家和時代的關係等等。它全面地總結了前代的文學 現象, 把文學批評的理論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成為我國古代古典文學批評史上傑出的巨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