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程標準意識是指教師在備課、上課、課後等教學環節中,對課程標準的本質與內容、意義與價值等認識和運用的自覺性,並以此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學生、課程標準、教材、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敏感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教師課程標準意識
- 外文名:Teachers' awareness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 類型:教育學術語
教師課程標準意識是指教師在備課、上課、課後等教學環節中,對課程標準的本質與內容、意義與價值等認識和運用的自覺性,並以此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學生、課程標準、教材、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敏感性。
教師課程標準意識是指教師在備課、上課、課後等教學環節中,對課程標準的本質與內容、意義與價值等認識和運用的自覺性,並以此不斷調整自身的教學行為、學生、課程標準、教材、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敏感性。教師課程標準意識的內涵主要有以...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由教育部於2011年10月8日以教師[2011]6號文發布實施,體現國家對教師教育機構設定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要求。部門意見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 教師[201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師範大學: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
要從以往的“備教材”轉向“備課程”,首先需要具備課程意識。從教師的實際狀況來看,關鍵在於扎紮實實地研討課程標準,並且在備課(包括評課與反思)的時候反覆“回到課程標準”,“對照課程標準”。另外,還需要加強不同課程之間的溝通與聯繫,教某一學段、某一門課的教師同時需要了解其他學段和其他課程的標準和要求。...
《如何做一個智慧的思政課教師》是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郝雙才。內容簡介 本書以思政課教學瓶頸問題為切入點,對提升教師教學智慧進行了嘗試性探討,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本書是從思政課的學科性質、課標意識、破題立意、語言轉換、教學設計、課程資源、教學模式等問題入手進行針對性的分析,闡明邏輯...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 教師〔201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師範大學: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現就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提出如下意見。一、創新...
“課程即教學的科目”或“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展的總和”等是受到人們普遍認同的觀點。需要明確指出的是,這裡的“教學科目”或“教學內容”主要是指教師在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分門別類的知識。這種課程觀最大的弊端是:教師向學生展示的知識世界具有嚴格的確定性和簡約性,這與以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為特徵的學生真實的生活...
《國小教師怎么用好數學課程標準》針對國小數學教師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痛點問題,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立足國小數學教師和大學師範生的專業發展需要,從基本理念、核心素養、數學“四基”、數學“四能”、行為動詞和問題驅動等六個維度,闡述樹立教學觀念、把握教學導向、分析教學內容、關聯核心素養、...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認真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研究自己的教學對象,從本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和其他有關資料。...
二、做一名反思型的數學教師 1.反思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 2.反思教學態度與教學習慣 3.反思教學目標與課程標準 4.反思教學設計與課堂實際 5.反思情景設定與教學引入 6.反思教學預設與教學生成 7.反思教學活動與教學順序 8.反思教學方式與教學策略 9.反思教學提問與教學應答 10.反思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 三、做一名...
(一)出台相應政策措施,吸引中國小加入到教師培養中/196 (二)以政府檔案的形式明確規定夥伴關係各方在教師培養中的責任和義務/197 (三)將與中國小的合作納入大學教師教育計畫的日常工作,統籌規劃和管理/199 (四)改革大學評價制度,鼓勵大學教師參與中國小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9 二、發揮教師教育課程標準的規範功能,...
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課程開發方案》;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後或過程中,寫自己承擔課程的《課程綱要》(教師用的材料)。(4)評價。評價是指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的一系列價值判斷活動,它包括《課程綱要》的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教師課程實施過程評定以及《校本課程開發方案》的評價與改進建議等。
學習先進國小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國小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二、基本內容 三、實施建議 (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專業標準》作為國小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根據國小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專業標準》導向作用,...
意識與態度 (一)重要性的認識 1.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套用對於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的重要作用。2.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3.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套用對於最佳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二)套用意識 1.具有在教學中套用教育技術的...
我國教師資格制度主要是入職資格制度。為了保證教師的終身發展,建立教師資格再認證制度;建立明確的教師培訓制度,政府為教師進修提供必要的時間、經費、編制等保障以及相應的考核制度,勢在必行。與教師入職資格制度相對應,要求建立相應的專業標準,比如教師標準、教師教育質量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和教師教育機構水平評估...
學院組建“行知實驗班”,“行知實驗班”採用新的教師教育培養方案,落實《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及新的《教師教育課程標準》;擇優選拔學科教育教師,組成學院教師團隊,擁有學科教育學術帶頭人隊伍;學校建設學科基礎實驗室、微格教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支持、保障學院卓越教師的培養。學校將實行...
為提高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有關精神,特制定《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本標準適用於中國小教學人員、中國小管理人員、中國小技術支持人員教育技術能力的培訓與考核。
學習先進中學教育理論,了解國內外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做法;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文化素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做終身學習的典範。基本內容 實施建議 (一)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專業標準》作為中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根據中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專業標準》引領和導向作用,深化...
9. 教科書要有開放性和彈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地方、學校和教師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10. 教科書編寫應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設計的創新和編寫的特色。編寫語言應準確、規範。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語文課程...
(三)一級教師。1.具有正確教育學生的能力,能根據所教學段學生的年齡特徵和思想實際,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較豐富的班主任、輔導員工作經驗,並較好地完成任務;2.對所教學科具有比較紮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獨立掌握所教學科的課程標準、教材、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教學經驗比較豐富,有較好的專業知識技能,並...
教師應有意識地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收集並分析教學實踐過程中產生的資料,套用研究結果指導自己的教學決策,不斷反思並持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2. 教學願景 教師以核心素養作為學生髮展的目標和衡量學生進步的標準,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支持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引導學生在真實性情境中建構知識,...
《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給國小語文教師的101條新建議》是2019年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費潔。內容簡介 《給語文教師的101條建議》指出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語文教學的目的、意義,語文課程標準,語文教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改革與創新,幾乎涉及了語文教學所有重要的問題。對於每位教師來說,...
教材是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載體,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主要工具。標準是課程的“靈魂”,教材是課程的“肉體”。標準是“羅馬”,教材是“道路”(條條道路通羅馬)。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觀念。喚起教學活動的“目標”意識,反對“教總比不教好,教多總比教少好,教得越多越好”的經驗...
國小教育專業師範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 一、師德踐行能力 1.1遵守師德規範 1.1.1【理想信念】l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內容,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認同、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能夠在...
8、主持華東師大青年科研創新項目“校本教師培訓的理論基礎研究”,經費 0.5 萬元 9、主持“教學方法改革的有效性研究”重點課題 10、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小課程資源的深化研究”11、參與“素質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研究”項目 12、作為核心成員參與《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草案)的研製 (三)...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要求。1.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順序教學。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是各門課程的內在邏輯系統的反映,並且建立在小學生發展一般規律之上,各種教材是以此為依據編寫的,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是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順序展開的。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充分了解...
在課堂上落實核心素養,教師往往並不缺少這樣的理念和意識,只是缺少方法和工具,苦於找不到具體途徑。針對教師面臨的困惑與困難,立足課堂實踐,本書通過數十個教學案例,具體分析如何將核心素養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目標、如何設計具有素養目標承載力的核心任務、如何根據學科大概念重構單元;解釋為什麼要從課時教學走向單元...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要求。1.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順序教學。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是各門課程的內在邏輯系統的反映,並且建立在小學生發展一般規律之上,各種教材是以此為依據編寫的,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是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順序展開的。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充分了解...
在教學中貫徹這一原則,對教師有以下要求。1.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順序教學。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是各門課程的內在邏輯系統的反映,並且建立在小學生發展一般規律之上,各種教材是以此為依據編寫的,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是按照教學大綱(課程標準)的順序展開的。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充分了解...
(1)課前預習。要求教師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編制預習學案,指導幫助學生課前預習與鞏固,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有效地檢查與診斷,了解學情,為課堂上的學生高效學習,教師精講點撥作準備。課前延伸的預習學案編寫要遵循以下原則:①基礎性。緊扣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對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內容的設計。②適度性。預習...
1.4開放性模式。課程的開放性,教師應不局一格,從單調的課堂里走出來,通過媒體看外面的世界;通過開放的教育資源環境建構學生的知識和情感。1.5創生性課程。在課標的準則下,課程是由師生這兩個主體共同創生和建構的。教育必需超越課本,在這方面廣義化媒體教學資源環境擔負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師不能成為教本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