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是指主要為了迎接信息的到來,利用信息技術通訊技術網路技術辦公自動化技術,對傳統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進行改革。主要是相對於商務信息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政府信息化
  • 外文名:Government information 
  • 起步時間:20世紀80年代初
  • 目的: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改革
中心任務,包含內容,組成部分,電子政務,深刻變革,辦公效率,服務水平,規範管理,對政府的意義,對社會的意義,提高水準,信息流通,資源配置,動態透明,提高效率,發展歷程,起步階段,推進階段,發展階段,高速發展階段,重大事記,

中心任務

政府信息化包括三方面的基本任務:統一的網路平台建設、統一的數據環境建設、建設重點業務系統,其中最艱巨、最複雜的是統一的數據環境建設。
政府信息化,從理論上說,就是工業時代的政府(即傳統政府)向資訊時代的政府(即現代政府)演變的過程。具體說,政府信息化就是套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以及對政府需要的和擁有的信息資源的開發和管理,來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廉潔程度、節約政府開支,改進政府的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工作方式,全方位地向社會民眾提供超越時間、空間與部門分隔的限制的優質、規範、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這個定義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電子政務必須藉助於電子信息和數字網路技術,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和相關軟體技術的發展;第二,電子政務處理的是與政權有關的公開事務,除政府機關的行政事務以外,還包括立法、法務部門以及其他一些公共組織的管理事務;第三,電子政務並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網際網路上,而是要對其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

包含內容

政府信息化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
1.政府間的電子政務(GovernmenttoGovernment,即rl]GtoGurl]);b]
GtoG是各級各地政府、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
(1)電子法規政策系統。對所有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提供相關的現行有效的各項法律、法規、規章、行政命令和政策規範,使所有政府機關和工作人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電子公文系統。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在政府上下級、部門之間傳送有關的政府公文,使政務信息十分快捷地在政府間和政府內流轉,提高政府公文處理速度。(3)電子司法檔案系統。在政府司法機關之間共享司法信息,通過共享信息改善司法工作效率和提高司法人員綜合能力。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4)電子財政管理系統。向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審計部門和相關機構提供分級、分部門歷年的政府財政預算及其執行情況,包括從明細到匯總的財政收入、開支、撥付款數據以及相關的文字說明和圖表,便於有關領導和部門及時掌握和監控財政狀況。
(5)電子辦公系統。通過電子網路完成機關工作人員的許多事務性的工作,節約時間和費用,提高工作效率,如下載政府機關經常使用的各種表格,報銷出差費用等。
(6)電子培訓系統。對政府工作人員提供各種綜合性和專業性的網路教育課程,加強對員工的專業培訓,員工可以通過網路隨時隨地註冊參加培訓課程、接受培訓,參加考試等。
(7)業績評價系統。按照設定的任務目標、工作標準和完成情況對政府各部門業績進行科學的測量和評估,等等。
2.政府對企業的電子政務(GovernmenttoBusiness,即GtoB);
GtoB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路系統進行電子採購與招標,精簡管理業務流程,提高辦事效率,方便快捷地為企業提供各種信息服務,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
(1)電子採購與招標。通過網路公布政府採購與招標信息,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政府採購提供必要的幫助,向他們提供政府採購的有關政策和程式,使政府採購成為陽光作業,減少徇私舞弊和暗箱操作,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節約政府採購支出。
(2)電子稅務。使企業通過政府稅務網路系統,在家裡或企業辦公室就能完成稅務登記、稅務申報、稅款劃撥、查詢稅收公報、了解稅收政策等業務,既方便企業,也減少政府的開支。
(3)電子證照辦理。讓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申請辦理各種證件和執照,縮短辦證周期,減輕企業負擔,如企業營業執照的申請、受理、審核、發放、年檢、登記項目變更、核銷,統計證、土地和房產證、建築許可證、環境評估報告等證件、執照和審批事項的辦理。
(4)信息諮詢服務。政府將擁有的各種資料庫信息對企業開放,方便企業利用。如法律法規規章政策資料庫,政府經濟白皮書,國際貿易統計資料等信息。
(5)中小企業電子服務。政府利用巨觀管理優勢和集合優勢,為提高中小企業國際競爭力和知名度提供各種幫助。包括為中小企業提供統一的政府網站入口,幫助中小企業同電子商務供應商爭取有利的能夠負擔的電子商務套用解決方案等。
3.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GovernmenttoCitizen,即GtoC)。
GtoC,是指政府通過電子網路系統為公民提供的各種服務。
(1)教育培訓服務。建立全國性的教育平台,並資助所有的學校和圖書館接入網際網路和政府教育平台;政府出資購買教育資源然後對學校和學生提供;重點加強對信息技術能力的教育和培訓,以適應資訊時代的挑戰。
(2)就業服務。如開設網上人才市場或勞動力市場,提供工作職位缺口資料庫和求職資料庫信息;在就業管理部門所在地或其他公共場所建立網站入口,為沒有計算機的公民提供接入網際網路尋找工作職位的機會;為求職者提供網上就業培訓,分析就業形勢,指導就業方向。(3)電子醫療服務。通過政府網站提供醫療保險政策信息、醫藥信息、執業醫生信息,為公民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公民可通過網路查詢自己的醫療保險個人賬戶餘額和當地公共醫療賬戶的情況;查詢國家新審批的藥品的成分、功效、試驗數據、使用方法及其他詳細數據,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詢當地醫院的級別和執業醫生的資格情況,選擇合適的醫生和醫院。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4)社會保險網路服務。通過電子網路建立覆蓋地區甚至全國的社會保險網路,使公民通過網路及時全面地了解自己的養老、失業、工傷、醫療等社會保險賬戶的明細情況;通過網路公布最低收入家庭補助;還可以通過網路直接辦理有關的社會保險理賠手續。
(5)公民信息服務。使公民得以方便、容易、費用低廉地接入政府法律法規規章資料庫;通過網路提供被選舉人背景資料,促進公民對被選舉人的了解;通過線上評論和意見反饋了解公民對政府工作的意見,改進政府工作。
(6)交通管理服務。通過建立電子交通網站提供對交通工具和司機的管理與服務。
(7)公民電子稅務。公民個人通過電子報稅系統申報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個人稅務。(8)電子證件服務。居民通過網路辦理結婚證、離婚證、出生證、死亡證明等有關證書。如建立電子身份證與居民這冊信息系統,可以幫助政府對每個居民實行不分地區、不分單位的高效管理,以解決由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市、城市人口流動性增加所引起的原來戶籍管理制度與新形式之間的矛盾。

組成部分

總的來說,政府信息化主要包括三個組成部分:
政府部門內部的信息化和網路化辦公;
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路而進行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
政府部門通過網路與企業和大眾之間進行的雙向信息互動。

電子政務

深刻變革

推行電子政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政務管理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是支持各級政府履行職能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術正以空前的影響力和滲透力,不可阻擋地改變著社會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電子政務不僅是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也是信息社會的核心構成部分。政府作為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管理者和推動者,必須積極順應發展趨勢,主動融入發展潮流,把電子政務建設和套用與政府管理創新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對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辦公效率

以網上辦公為突破口,力促政府辦公效率提升
隨著網際網路的出現,我們已深深地感到,政府行政的社會環境已發生了深刻變化。全球化的經濟要求每一個政府都必須作出有效而靈活的反應,產生並依賴於工業化時代的傳統政府運轉方式,因其程式繁瑣、效率低下、成本較高而無法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進政府行政方式、創新政務流程勢在必行。
電子政務建設西方已開發國家走在了前列。據ACCENTURE公司對22個國家的調查顯示,在網路服務和電子政務成熟度方面,加拿大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新加坡、美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國。我們國家的北京、上海等城市電子政務系統也比較完善。這些國家和城市的政府行政效率普遍較高。哈爾濱作為區域中心城市,必須在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提高行政效能方面率先邁開步伐。為此,我們遵循“以需求為導向,以套用促發展,統一規劃,共同建設,加強協調,講求實效,資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則,以建設遠程及移動辦公系統為突破口,加快推進網上辦公“一覆蓋三延伸”工程,實現了網上辦公從一般工作人員到市政府領導的閉合運行;市政府與所屬各地區和各部門之間的公文辦理網路化閉合運行;採用無線移動技術,將市政府領導的辦公桌面與空間位移綁定,實現了可移動辦公,取得了“兩升一降”的好效果。
提升了辦公效率。網上辦公的新模式,徹底改變了以往公文處理紙質擬稿、人工送審、機械鉛印、集中交換等複雜而繁瑣的工作,檔案從起草到下發全過程均在網上運轉,極大地提高了公文運轉效率,從過去的平均4-5天提高到現在的1-2天,急件即時就可辦結。
提升了辦公質量。制定了標準化、格式化的電子公文格式,規範了檔案格式、大小、類型等元素,並可隨時查詢檔案的登記、擬辦、批閱等所有環節的檔案運轉的狀態,實現智慧型查詢、痕跡保留、流程查看、記錄備案等功能,有效提高了辦公質量。
降低了辦公成本。通過網上辦公,減少了大量印刷費、計算機耗材費、郵寄費、燃油費等辦公成本。初步測算,全市每年可節約辦公經費300萬元以上,大幅度降低了行政成本,實現了政務辦公的一次革命。我市政府網上辦公系統的建設和套用,為政府流程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開闢了新的途徑,在工業、農業以及全社會各領域的信息化建設上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服務水平

以入口網站建設為突破口,力促公共服務水平提升
電子政務本質上就是通過網際網路建立政府網站組成“虛擬政府”,使得公眾可以方便快捷地通過政府網站獲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務。電子政務的建構與技術有關,但其核心不是技術,而是藉助技術來重塑一個更有效率、服務水平更高、服務體系更完善、公眾更滿意的政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電子政務是技術創新與政府管理創新相結合的典範,其最終價值體現在提高政務活動的公開性、透明度,實現政府與社會、公民的互動,改善公共服務環境上。
堅持把政府網站建設作為電子政務服務社會、服務民眾的支撐點和突破口,本著“以人為本,面向社會,服務公眾”的辦網宗旨,緊緊圍繞“政務公開”、“線上辦事”和“公眾參與”三大服務功能,在網站上設立了政府機構、政府公告、政策解讀、政府規章、黨政檔案、行政許可事項等20餘個欄目,為社會和公眾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
一般認為,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創製者、採集者、使用者和發布者。國外成功實施電子政務的國家無不重視政府信息的公開,在法律中明確規定獲取政府信息是公眾的一項權利。我國也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所以,只要不涉及國家機密的所有政策、決策,我都通過政府網站在第一時間向全社會公開,切實保障人民民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
加強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能。通過“服務企業”、“服務市民”、“辦事指南”等欄目,提供了表格下載、線上申報、辦結查詢、線上諮詢和線上投訴等網上服務功能。發布行政審批、管理服務事項58類1440項,建立了“網上行政服務大廳”,對已經上網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網上辦理”。實現了基本規劃業務的電子審批。同時,還開設了“便民問答”、“生活導航”、“服務旅遊者”、“服務投資者”等面向全社會的公共服務欄目。
保障民眾對政府工作的參與權、監督權,科學執政、依法執政、民主執政的內在要求,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任務。網站開設“市長信箱”、“民意徵集”、“紀檢舉報信箱”等欄目,為公眾廣泛參與、監督政府工作提供了多種渠道和視窗。總之,通過入口網站,民眾“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大事小情”,就可以辦理行政審批事項,就可以參與政府的決策、監督政府的工作。

規範管理

以數位化管理為突破口,力促城市管理能力提升電子政務與政府傳統管理方式相比,最大的改變就是使政府各類信息資源資料庫互聯共享成為可能,讓政府信息資源利用更充分、更合理、更有效率,並且通過網路能夠實現快速和大規模的遠程數據採集和分析,實現跨地域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及時回響,大大增強管理者的核對、監管能力,大大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城市管理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管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體現得最直觀、最直接、最有力的就是城市管理。通過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提升公共管理能力,應首先從城市管理做起。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堅持把數位化手段在城市管理領域的開發套用,作為增強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重要突破口來抓,按照建設現代化、國際化都市的標準,大力推行數位化管理、格線化管理和精細化管理,實現了城市管理的“一個轉變、一個拓展”。
實現了管理模式由傳統型向現代化轉變,形成了“大城管”格局。傳統的城市管理模式,先天上就有著獲取信息滯後、處理問題被動,職能交叉、責任不清、多頭管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不足。而數位化城管,將城市管理信息納入一個平台互通共享,將各專業部門的職能、眾多城市管理責任主體的管理行為“一網打盡”,實現“一口受理、一網協同”。形成了面向全市條塊結合的聯動機制。同時,通過採用監控、微波通訊、無線數據監管、地理信息等先進技術,推動了城市管理從被動等待到主動出擊的轉變,一大批民眾關注的道路塌陷、房屋漏雨、水熱電氣、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等熱點難點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大大提高了城市管理的運行效率。
實現了管理職能從單方面到多領域拓展,發揮了“大功能”作用。數字城管是一個信息共享、指揮統一、監督有力的工作平台。通過萬米單元格線管理法、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信息採集城管通等手段創新城市管理流程,在數字城管的平台上逐步向社會治安、城市交通、應急管理等公共管理領域拓展和延伸。數字城管系統試運行以來,及時處置城市應急搶險事件326起;實時發現城市安全、社會穩定等突發事件23起;為198起社會治安、交通肇事、違章案件提供了有力證據。幾年來,以“數字城管”為主線,還相繼建成了《數字城市管理系統》、《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數字房產工程系統》、《環保系統網上電子報表系統》、《價格綜合業務管理系統》、《建築市場監管系統》、等多個政府資源管理系統。這些系統建成,極大地推動了信息化手段在公共管理領域的建設和套用,有力地提升了公共管理能力。
國內外實踐經驗表明,推行電子政務,有助於理順管理關係、最佳化管理模式、規範管理行為和提高工作效率,是實現現代行政理念、推動行政體制改革、增強執政能力、提升政府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將進一步以電子政務建設推動政府管理創新,全面提升政府管理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更快地推動大發展、快發展。

對政府的意義

1.促進政府職能的轉變
2.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3.增加政府管理服務的公平、公正及透明度
4.提高反腐倡廉的能力

對社會的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政府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大的“信息資源中心”,政府管理國家的過程便是信息蒐集、加工處理,並進行決策的過程。政府職能的正確履行依賴於適時準確的信息。政府是其民眾的代表,它必須了解民眾的需求;政府是社會發展的導航者,需要把握社會變遷的趨勢,從而作出準確的戰略選擇。政府是社會問題的治理者,這要依賴於對社會問題信息的分析、判斷和把握。政府是市場失靈的矯正者,而政府對市場失靈矯正的前提是最大程度地掌握信息。因此,信息及信息網路是現代政府地神經系統。而政府信息化無疑對政府蒐集處理信息提供了極大地便利。具體說來,政府信息化對政府管理乃至整個社會地進步具有一下重要意義。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提高水準

有利於提高政府的決策理性和公共政策地品質。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運用所獲取和掌握的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諸領域準確的、可靠的信息,以制定正確的決策,作出理性的判斷並採取積極的行動,進而提高政府決策和公共政策的水準和質量。

信息流通

促進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在網路社會,信息就是力量和財富源泉。政府不僅是最大的信息收集者,而且是信息資源的最大擁有者。因此,若能充分利用此資源,實現政府信息流通和共享,必將有助於國家的整體發展。

資源配置

政府信息化可以使人力和信息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和配置。隨著人才和只是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政府的行政和管理主要靠知識和智力;政府信息化的發展使政府工作人員面臨著更多的知識和智力的壓力,促使他們不斷地去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同時,網路的發展也為政府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去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為他們的素質提高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工作效率也將大大提高。各級政府掌握著大部分的社會、經濟文化信息以及全部的政策和法律信息,使信息資源不再是國家資料庫種死氣沉沉的毫無作用的文字和數據,而是可以為社會所用,成為創造價值的富有生命力的無價之寶。也只有在政府信息化的前提下,真正意義上的網路社會和一體化才能夠形成並發揮作用,信息的共享也才不是一句空話。

動態透明

政府信息化的發展使政府的管理呈現出一種動態和透明的趨勢,有利於加強政府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消除官僚主義和反腐倡廉。網路管理克服了傳統管理的時滯性和靜態性的弱點,而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特點。網路信息傳遞的快速和及時,使信息的發布和反饋能夠及時進行,為政府的動態管理提供了可能。政府上網後,政府通過網路宣傳了各種政策,擴大了服務職能,提高了辦事效率,增加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這有利於遏制進而消除官僚主義,也有利於反腐倡廉,便於廣大人民民眾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提高效率

政府信息化有利於促進政府重組,節約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政府信息化必講對政府組織結構和運作方式產生衝擊。政府信息化使傳統的部門組織朝著網路組織方向發展,打破了低於、層級、部門的限制,促使政府組織和職能進行整合,使政府的程式和辦事流程更加簡明、暢通;政府信息化節約了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發展歷程

中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是沿著“機關內部辦公自動化——管理部門的電子化工程(如金關工程金稅工程等“金”字工程)——“全面的政府上網工程”,這一條線展開的。總的說來,中國的政府信息化進程共經歷了四個階段,即起步階段,推進階段,發展階段,高速發展階段。

起步階段

(20世紀80年代初-20世紀90年代初),中央和地方黨政機關所開展的辦公自動化(OA)工程,建立了各種縱向和橫向的內部信息辦公網路。1992年,為了推進政府機關的自動化程度,在政府機關普及推廣計算機的使用,國務院辦公室下發檔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設全國政府行政首腦機關辦公決策服務系統的通知》((1992)25)。該檔案下發以後,在國務院辦公廳統一指導下,經過各地區、各部門近十年的積極努力,全國政府系統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推進階段

(20世紀90年代初-20世紀90年代末)
1993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擬定了《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國務院要求當時的電子部與有關部委大力協調,抓好幾項重大的信息工程。1993年底,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度公路的潮流,中國正式啟動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是中國中央政府主導的以政府信息化為特徵的系統工程,是中國政府信息化的雛形。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金橋”工程又稱經濟信息通信網工程,它是建設國家公用經濟信息通信網、實現國民經濟信息化的基礎設施。這項工程的建設,對於提高中國巨觀經濟調控和決策水平以及信息資源共享、推動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金關”工程又稱為海關聯網工程,其目標是推廣電子數據交換(EDI)技術,以實現貨物通關自動化、國際貿易無紙化。
金卡”工程又稱電子貨幣工程,它是藉以實現金融電子化和商業流通現代化的必要手段。
在部分“金”字工程推動下,部分政府部門的網路建設,電子化的的深度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並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發展階段

(1999年-2001年)
1999年1月,40多個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丁“政府上網工程”,其目標是在1999年實現6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在2000年實現8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通過啟動“政府上網工程”及相關的一系列工程,實現中國邁入“網路社會”,提供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和套用項目,政府站點與政府的辦公自動化連通,與政府各部門的職能緊密結合,使政府站點演變為便民服務的視窗,實現人們足不出戶完成與政府部門的辦事程式。利用政府職能啟動行業用戶上網工程,如“企業上網工程”、“家庭上網工程”等,實現各行各業、千家萬戶聯入網路,通過網路實現信息共享、多種社會功能,形成“網路社會”。
2000年1月,國家經貿委信息中心、中國郵電總局聯合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百家城市政府上網推進交流大會召開。來自全國1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的主管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和各個參會城市電信部門政府上網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參加。
據統計,中國目前已有70%以上的地市級在網上建立了辦事視窗,政府網站也已經多達3000多個。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網路建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政府信息化的的必要條件已經具備

高速發展階段

(2002-至今)
國家不斷培育政府信息化發展的巨觀環境。2002年是政府信息化逐漸由“由概念變成現實,由爭論轉入實施,由含混轉為清晰”的一年。從“割據”向“統一”發展。
2001年12月26日,國家政府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作出了“中國建設信息化要政府先行”的重要決策。2002年7月3日,在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國務院組織了上百位專家對國家電子政務進行研究,在所發布的十七號檔案重,明確了“十五”期間中國電子政務的目標以及發展戰略框架,將政府信息化建設納入一個全新的整體規劃、整體發展階段;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2002年11月8日,江澤民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推行電子政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2002年12月10日,由中科院中國貿促會、中國科協聯合主辦的“2002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套用大會”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該會為中國電子政務提速助力。
國家對政府信息化的空前重視,開闢了未來一段時間電子政務在中國的發展空間,為政府和企業搭起了共同發展的舞台。
中國政府信息化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各類政府機構IT套用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當完備,網路建設在“政府上網工程”的推動下已獲得了長足的進展,大部分政府職能部門如稅務、工商、海關、公安等部門都已建成了覆蓋全系統的專網。
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不斷提高,適應政府機關辦公業務和輔助領導科學決策需求的電子信息資源建設初具規模。70%以上的地市級在網上建立了辦事視窗,政府網站也已經多達3000多個。
早期啟動“金”字工程已經發揮作用,其他“金”字工程也已陸續啟動。“金稅工程”二期在遏制騙稅和稅款流失上取得了顯著的收效。2001年由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督辦了57起虛開發票案件,57起虛開發票案件共涉及113戶企業。其中,屬於2000年金稅工程開通以前虛開的有40戶,2001年上半年虛開的有68戶,2001年7月1日金稅工程全面開通後,下半年虛開的只有5戶。可見,金稅工程實施後,案件數量明顯下降。“金財”工程、“金盾”工程也已經陸續啟動;“金水”工程、“金質”工程被列為重點發展的十二各業務系統之一。
地方政府建設數字城市的步伐也明顯加快,上海、深圳、廣州、天津等沿海開放城市紛紛提出建設數位化城市或數碼港的概念,其中電子政務的建設是數字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有些地方政府明確提出了建設電子政務的時間表,如北京市提出電子政務具體目標是:力爭用兩年時間,到2002底初步實現政府面向企業和市民的審批、管理和服務業務上網進行,政府內部初步實現電子化和網路化辦公;在此基礎上,再利用'年時間,到2005年底建成體系完整、結構合理、高速寬頻、互聯互通的電子政務網路體系,最終建成北京市政務系統共建共享的信息資源庫,全面開展網上互動式辦公。

重大事記

1992年,為了推進政府機關的自動化程度,在政府機關普及推廣計算機的使用,國務院辦公室下發檔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設全國政府行政首腦機關辦公決策服務系統的通知》((1992)25)。在該檔案的指導下,政府機關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展。 1993年底,為適應全球建設信息高速度公路的潮流,中國正式啟動了國民經濟信息化的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橋工程、金關工程和金卡工程。這標誌著我國“金”字工程的正式啟動。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1998年4月,青島市在網際網路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政府網站“青島政府信息公眾網”。這標誌著中國電子政務工程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1999年1月,40多個部委的信息主管部門共同倡議發起丁“政府上網工程”,其目標是在1999年實現60%以上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在2000年實現80%以—的部委和各級政府部門上網。同年5月,gov.cn下註冊的政府域名猛增到1470個。
2000年1月,國家經貿委信息中心、中國郵電總局聯合發起的“政府上網工程”百家城市政府上網推進交流大會召開。來自全國13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的主管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領導和各個參會城市電信部門政府上網工作的相關負責人參加。
2000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推進全國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建設和套用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0〕36號)。積極推進了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的進一步發展。
2000年7月,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開通“海淀園數字園區”,並於2001年4月1日對園區所轄企業全面實施網上辦公,從而實現了“一網式”電子政務。“海淀園數字園區”是我國第一個“數字園區”,真正體現了電子政務的基本原則,在技術的使用、內容和管理等諸多方面都突破了現有電子政務系統的局限性,對我國當前建設電子政務具有參考價值。
2000年12月,召開2000年全國政府系統辦公自動化工作會議。這是本世紀末政府系統信息化方面的一次重要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與會代表共同探討如何推進全國政府系統信息化建設,研究解決當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規劃和討論今後幾年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並討論《全國政府系統信息化建設2001—2005年規劃綱要》。
2001年,國務院辦公廳制定了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建設的5年計畫,即《全國政府系統信息化建設2001—2005年規劃綱要》(國辦發【2001】25號)。對我國政府信息化的指導思想、方針、政策等作出明確的規定。
2001年6月1日,海關總署、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國家工商外匯管理局、公安部交通部、鐵道部、民航總局、信息產業部等12個部委共同參與的“中國電子口岸”在全國各口岸推廣實施。 “中國電子口岸”將上述部門分別管理的進出口業務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等電子底帳數據集中存放到公共數據中心,在統一、安全、高效的計算機物理平台商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交換。
國家各行政管理部門可根據執法和管理需要進行跨部門、跨行業的聯網數據核查,企業也可在網上辦理各種進出口相關手續。2001年8月,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國務院總理親自任領導小組組長,國家副主席胡錦濤、副總理李嵐清吳邦國、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丁關根均在該領導小組中擔任副組長。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2001年12月,國家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會議,提出了推進中國信息化建設須遵循五大方針。其中第二條即強調電子政務建設:政府的信息化建設要從中央政府抓起,進一步加快和完善“金關”、“金稅”、“金卡”、“金盾”等工程的建設,明確把電子政務作為首要的工作來抓。這次工作會議上確定2002年國家信息化的重點是電子政務建設,而且是中央牽頭由上而下推廣。在這次會議上,朱總理強調:“中央各部門和各級政府都要高度重視電子政務建設工作。領導幹部要加強信息化知識的學習,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政府有效管理,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辦事效率和管理水平,促進政務公開和廉政建設。”這表明我國政府將全面推動政府信息化進程。
2002年1月,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京成立了電子政務標準化總體組,全面啟動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為有效支撐我國電子政務工程的建設,加快電子政務標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提供了組織保障。目前,已主持研究制定了《電子政務標準體系》和《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第一部分》的第一版。《電子政務標準化指南》的印發,標誌著我國電子政務標準化工作已經正式啟動。
2002年2月,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在中南海舉辦科技知識講座。朱鎔基等領導聽取了國家信息化專家周宏仁博士做了題為“電子政務全球透視與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報告。
2002年3月,國務院信息辦在北京主持召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研討會,研究如何規範和推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並提出我國電子政務建設工作要堅持的基本原則,即需求導向,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分層推進;與政府職能轉變密切結合;加強管理與促進服務並舉,近期以加強管理為主;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增量投入與存量整和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已建成電子政務系統的作用。
2002年7月,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召開二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化信息發展的重點專項規劃,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指導意見和振興我國軟體產業的行動摘要。並以“17號檔案”的形式下發了電子政務建設規劃指導性意見。2002年9月14日,國家信息化發展論壇在天津召開,天津信息化辦公室負責人提出:“今後幾年內天津信息化發展戰略是以市場需求和信息技術套用為主導;以電子政務為間距;以城市,信息化推動城市現代化。加快政府職能,加強政策法規建設;促進信息化發展。”
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
2002年12月,首屆中國電子政務技術與套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這次大會推動我國電子政務實施,為電子政務技術供需雙方提供交流平台,促進技術進步和信息化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