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口岸

中國電子口岸

中國電子口岸是一個公眾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平台,依託國家電信公網,實現工商、稅務、海關、外匯、外貿、質檢、銀行等部門以及進出口企業、加工貿易企業、外貿中介服務企業、外貿貨主單位的聯網,將進出口管理流信息、資金流信息、貨物流信息集中存放在一個集中式的資料庫中,隨時提供國家各行政管理部門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的數據交換和聯網核查,並向企業提供套用網際網路辦理報關、結付匯核銷、出口退稅、網上支付等實時線上服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電子口岸
  • 類別:公眾數據中心和數據交換平台
  • 作用:向企業提供套用網際網路辦理報關等
  • 所屬領域:網路
平台簡介,平檯曆程,創立背景,平台目標,平台功能,數據交換,事務處理,身份認證,存證舉證,標準轉換,查詢統計,網上支付,網路隔離,主要作用,綜合治理,政務公開,降低成本,政務發展,商務發展,平台優勢,資源共享,開放性好,入網成本低,安全可靠,平台意義,

平台簡介

"電子口岸"是我國"金關"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海關信息化建設的"品牌"工程。"電子口岸"啟動以來,取得了長足進展,較好地適應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的需要,在整頓國家經濟秩序,加強政府綜合治理,便利企業通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產生了重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口岸電子執法系統"是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為適應打擊走私、騙匯活動的實際鬥爭需要,緊急籌建、逐步發展起來的。它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藉助國家電信公網,將海關、外貿、外匯、稅務、工商、質檢、運輸等涉及口岸行政管理和執法的數據集中存放,使口岸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可以進行跨部門數據交換、聯網核查,企業可以在網上辦理報關、報檢、結售匯核銷、出口退稅等手續,是一個既為行政執法管理服務、又為相關企業服務的信息系統。中國電子口岸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藉助國家電信公網,將工商、稅務、海關、外貿、外匯、銀行、公安、交通、鐵路、民航、國檢、信息產業等12個部門分別掌握的信息流、資金流、貨物流存放到一個公共數據中心,實現部門間數據信息共享,從而加強政府行政管理機關的綜合管理能力,同時方便企業辦理進出口手續。
中國電子口岸中國電子口岸
中國電子口岸的建設受到了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是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工程,涉及十幾個部委,幾十個套用系統,其開發難度、建設規模及涉及的業務範圍都是前所未有的。截止到今天,中國電子口岸的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入網企業用戶超過10萬家,企業可以通過網際網路辦理各種進出口手續,降低了貿易成本,提高了通關效率,為中國電子政務的建設樹立了樣板,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同時,由於眾多銀行、保險公司、倉儲和運輸企業積極參與中國電子口岸的建設,為企業提供了廣泛的電子商務服務,因此中國電子口岸不僅滿足了企業對電子政務的需求,而且在電子商務方面,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今後必將會有更大的發展。

平檯曆程

國務院領導一直高度重視"電子口岸"的建設工作,多次聽取有關工作匯報,並給予高度評價和大力推動。1998年10月25日,朱鎔基同志在國務院召開的八省(區)打擊走私騙匯工作座談會上,針對騙匯活動猖獗的情況,明確指示:"要加快銀行、外匯管理局和海關之間的計算機聯網,加強對報關單和進出口核銷工作的管理,從源頭上防止騙匯、逃匯違法活動的發生。"按照這一指示,海關總署和國家外匯局聯合開發了"電子口岸"的第一個套用項目--"進口付匯報關單聯網核查系統",1999年1月1日起在全國推廣後,很快取得了明顯成效。1998年進行的外匯大檢查,共查出假報關單13874份,騙匯金額高達112.43億美元。當年外貿順差435億美元,而外匯順收僅有47億美元。1999年推廣使用這個系統以後,當年外貿順差292億美元,而外匯順收則達235億美元,外貿順差與外匯順收趨於平衡。由於嚴密了外匯管理,切斷了走私的資金流,走私活動受到極大的遏制,海關稅收大幅增長。
中國電子口岸中國電子口岸
1999年4月1日,吳儀同志在總署視察工作時進一步提出:"要在鞏固'全國進出口報關單聯網核查系統'的基礎上,儘快解決依靠計算機聯網實現對出口結匯核銷單、許可證、出口退稅等電子數據計算機核查問題。"根據這一指示,總署會同外匯局以及國家密碼辦、中國電信、中國銀行、北京市外經貿委、總參三部等有關單位,組織業務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全面開展"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研究開發工作。2000年底,完成了"口岸電子執法系統"資料庫、網路平台、安全認證以及出口收匯核查子系統的開發測試工作。同年,國務院正式批准了海關總署和外經貿部、公安部、稅務總局、人民銀行、外匯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鐵道部、交通部、民航總局、信息產業部等12個部門,關於建設"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請示。2001年1月起,這個系統逐步在全國推廣套用。
2002年6月,國務院領導視察海關總署時,朱鎔基同志對"電子口岸"給予高度評價,指出:"海關信息系統在打擊走私、逃套匯、騙退稅、實行'大通關'制度、提高口岸管理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我國加快政府管理信息化建設、推廣電子政務,起了很好的示範作用,積累了有益經驗。……'電子口岸'建設就是瞄準國家巨觀經濟管理中存在的走私、騙匯、騙取出口退稅等突出問題,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威力,從而取得了傳統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
新一屆國務院領導對"電子口岸"工作也高度重視,在剛剛結束的全國打擊走私工作會議上,溫家寶總理、吳儀副總理再次充分肯定口岸電子執法系統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新的要求。

創立背景

20世紀90年代中期,利用假單證、假批文、假印章進行的"三假"走私、騙匯、騙稅違法犯罪活動十分猖獗。據不完全統計,1997年全國海關共查獲"三假"走私案案值為人民幣15億元,1998年達到21億元。"三假"走私騙匯、騙稅對國家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按照國家外匯管理有關規定,企業出口貨物必須事先到外匯管理部門備案,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把出口貨物換取的外匯結算給外匯指定銀行。企業進口設備、原材料需要外匯時,只需要向外匯指定銀行出具海關簽發的進口報關單證明,就可以自由購匯。實際上1998年國家外匯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法分子根本沒有進口貨物,而是通過製造假的報關單到銀行騙購外匯。
中國電子口岸中國電子口岸
為了配合有關部門打擊騙匯、騙退稅活動,全國海關曾經採取了許多防偽措施,先後研製了3代防偽印油、2代雷射防偽標籤,並且在所有海關簽發的報關單證明上加貼的雷射防偽標籤和加蓋特防偽印油,進行單證防偽,並且配合外匯、國稅和銀行對進出口報關單進行"二次核對"。
1998年,海關總署和外匯管理局按照國務院領導關於要加快銀行、外匯管理局和海關之間的計算機聯網,加強對報關單和外匯進出口核銷工作的管理,從源頭上防止騙匯、逃匯違法活動的發生的指示精神,聯合開發了"進口付匯報關單聯網核查系統",該系統通過海關與外匯部門的聯網核查來鑑別進出口付匯報關單的真偽,改變了靠書面單證防偽的做法,1999年1月1日該系統在全國推廣使用,並立刻收到了明顯的效果。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貿易順差和順收趨於平衡
1998年我國貿易順差435億美元,同年外匯順收只有47.8億美元。1999年"進口報關單聯網核查系統"套用項目推廣使用後,假報關單沒了,當年貿易順差293億美元,而外匯順收上升到235億美元,到2000年外匯順收趨於平衡。
2."三假"走私案件減少
1996年全國海關查獲的"三假"走私案案值為人民幣7億元,1997年14.7億元,1998年21.2億元。1999年海關實行"電子底帳 聯網核查"新的管理模式後,三假案發案率大幅下降,案值只有3.1億元,2000年則基本為零。
3.促進海關稅收大幅增長
走私是個鏈條,包括購買走私貨物、運輸、銷售、調匯等許多環切,自1999年海關與外匯部門實行進口報關單聯網核查後,很大程度上切斷了走私的外匯資金渠道,使走私活動受到極大地遏制,因此,也促進了海關稅收大幅增長。據海關統計,1998年海關稅收879億元,1999年上升到1591億元,2000 年突破2242億元,連年保持海關稅收大幅度增收。
"口岸電子執法系統"採用"電子底帳 聯網核查"的管理模式,使有關部門之間可以通過計算機網路直接核查對方的執法電子數據,從根本上防止了不法分子的造假機會"。

平台目標

1、建立現代化的管理部門聯網綜合管理模式,增加管理綜合效能。在公共數據中心支持下,進出口環節的所有管理操作,都有電子底帳可查,都可以按照職能分工進行聯網核查、核注、核銷。
中國電子口岸中國電子口岸
2、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強管理部門執法透明度。中國電子口岸,藉助於高科技手段,使管理部門各項進出口管理作業更規範、統一、透明,各部門、各操作環節相互制約,相互監督,從機制上加強了管理部門廉政建設。
3、便利企業,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很多進出口手續在辦公室通過網路就可以完成,通關效率提高,出口退稅迅速,結售匯核銷等手續更為便捷。

平台功能

數據交換

即通過中國電子口岸平台,政府與政府部門、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可實現數據交換和共享。數據交換對象包括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國內外企業、駐華使領館、個體工商戶等;連線方法有:PSTN、ISDN、ADSL、DDN、FR、ATM等有線或GPRS、CDMA等無線接入方式;交換格式包括EDFACT、XML、HTML、WML、SWIFT等。

事務處理

即中國電子口岸可為政府部門和企業辦理核銷單審批、加工貿易契約審批、減免稅審批、報關單申報、進出口許可證件和外匯核銷單的申領、結付匯核銷、保稅區台帳申請、ATA單證申請等提供實時線上服務。

身份認證

電子政務網上操作誰也見不到誰,不僅要解決安全問題,更要解決信任問題,否則發生法律糾紛難以判定法律責任。中國電子口岸入網用戶都要經過工商、稅務、質檢、外貿、海關、外匯等6個部門嚴格的入網資格審查,才能取得入網IC卡開展網上業務,從而有效解決網上業務信任關係和法律責任問題。身份認證包括:對工商、稅務、海關、外匯、外貿、技術監督局等政府部門的身份認證;對進出口企業、加工貿易企業、外貿工業服務企業、外貿附屬企業的身份認證;對個體工商戶的身份認證。

存證舉證

根據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的授權以及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與各用戶單位之間簽訂的協定,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針對部分聯網套用項目承擔存證舉證的責任,電子數據存證期為20年。
中國電子口岸入選教科書中國電子口岸入選教科書

標準轉換

按照國家行政管理機關各部門以及企業用戶的需要,由中國電子口岸數據中心對交換數據進行代碼轉換,如組織機構代碼轉換,業務單證代碼轉換,參數數據代碼轉換。

查詢統計

根據提供共享業務數據主管部門或單位的授權,有控制地開放數據查詢和統計服務。共享數據包括進出口報關單數據、企業經濟戶口檔案數據、外匯核銷單數據、海陸空鐵郵及快件等貨運數據、智慧財產權數據等。

網上支付

針對用戶支付稅費和貨款的需求,由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商業銀行在中國電子口岸設立網上銀行,為用戶開設電子帳戶,提供資金支付、信用擔保、帳務管理等多種金融服務。

網路隔離

企業及個人與政府部門的聯網通過電子口岸實現"一點接入",使電子口岸成為政府網關,並實現政府網與網際網路的邏輯隔離,從而確保政府網路的安全性。

主要作用

綜合治理

國家有關行政管理部門分別將進出口企業檔案、契約、稅票、核銷單、報關單、艙單(運單、路單)、運輸工具等數據資料通過國家電信公網傳送到公共數據中心建立電子底帳,並實現跨部門聯網核查、核注、核銷,使管理部門對進出口貨物、運輸工具和監管場所等進出口環節的管理更加完整和嚴密,從根本上杜絕利用假單證走私、騙稅、騙匯違法犯罪活動。比如說,不法企業為少交關稅和進口環節稅,在報關時用低報價格的方式瞞騙海關,應該報10元的價格只報了1元。如果海關在審價時能夠隨時查到港務、理貨、銀行、交通運輸等部門的有關資料,就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的瞞報行為,防止國家稅款的流失。

政務公開

政府部門的行政審批、監督管理等執法業務操作全部上網,將促使管理部門各項執法行為更加規範、統一、透明,從而形成一種部門之間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有效機制。同時,有關進出口管理、金融管理、稅收管理等政策法規、管理規定上網,增加法規的透明度,促進政務公開。

降低成本

企業只要通過網際網路,就可以在網上向海關、質檢、外貿、外匯、工商、稅務、銀行等國家行政管理機關申辦報關、出口退稅、結付匯和加工貿易備案等進出口手續,減少了企業直接到政府部門辦理業務的次數,節省了辦事時間,提高了貿易效率,從而真正實現了政府對企業的"一站式"服務。過去企業辦加工貿易契約備案,平均每個契約要跑銀行、海關、稅務等部門10多次。如,廣州一家造船廠造一條船要簽120個契約,每年8艘船,要跑960次,這些審批全部在網上做,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政務發展

以套用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和信息資源,進行跨部門、跨行業、跨地區信息系統的整合,逐步形成中國政府電子政務的統一網路和數據處理平台,最終實現"一卡通"和"一站式"服務。

商務發展

中國電子口岸入網用戶已經達10萬家,而且還在不斷增長。這些用戶每年進出口貨物的總值超過數千億美元,孕育著巨大的運輸、倉儲、金融、保險等電子商務服務市場,加上中國電子口岸安全可靠高效的交易平台,嚴密的資信和授權管理,為帶動中國信息產業和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平台優勢

中國電子口岸較之傳統的口岸管理模式具有不可比擬的優越性:

資源共享

以前,企業想要和政府部門聯網,必須分別聯網,政府部門之間數據不共享,聯網的效果不明顯。通過中國電子口岸,企業只要與電信公網連線,就可以通過公共數據中心在網上直接向海關、國檢、外貿、外匯、工商、稅務等政府管理機關申辦各種進出口手續,各政府部門也可以在網上辦理各種審批手續,從而真正實現了政府對企業的"一站式"服務。通過數據中心,企業還可以獲得運輸、倉儲、銀行、保險等行業的中介服務,企業間也可以進行聯網,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

開放性好

企業利用電信公網實現對公共數據中心的接入訪問,企業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只要撥打本地電話就可以與Internet聯網,並通過數據中心辦理業務。

入網成本低

登錄中國電子口岸網站,企業只需配備一些簡單設備,數據中心提供免費的系統安裝軟體,比EDI 方式成本低。而且,相關管理部門提供免費技術、業務支持,企業將得到更多的實惠。
4、系統直觀、易學,操作簡單。中國電子口岸以Windows作業系統為平台,普遍套用的IE等瀏覽器為工具,建立起和用戶互動式的友好界面,系統提供一系列豐富的線上幫助和業務規範、操作指南查詢,使用戶輕鬆實現網上辦公。

安全可靠

中國電子口岸採用了國際標準和國內自主開發的高強度密碼設計,在網傳加密、網路隔離防護、機房設施安全以及身份認證、許可權設定以及數字簽名等安全方面採取了多重嚴密的安全防護措施,防黑客、防病毒、防偷窺、防抵賴。並且,該系統由政府部門直接管理,處在政府部門嚴密管理下,安全有保證。

平台意義

中國電子口岸是中國電子化政府的雛形,是貿易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是提高行政執法透明度,實現政府部門行政執法公平、公正、公開的重要途徑。它的建立有著重要意義:
首先,有利於增強管理部門的管理綜合效能。企業只要與電信公網"一點接入"就可以透過公共數據中心在網上直接向海關、國檢、外貿、外匯、工商、稅務、銀行等政府管理機關申辦各種進出口手續,從而真正實現了政府對企業的"一站式"服務。
其次,使管理部門在進出口環節的管理更加完整和嚴密。管理部門實行"電子+聯網核查"的新型管理模式,根本解決業務單證弄虛作假問題,嚴厲打擊走私、騙匯、騙稅違法犯罪活動,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再者,它能降低貿易成本,提高貿易效率。通過中國電子口岸網上辦理業務,企業既節省時間,又減少奔波勞累之苦,提高貿易效率,降低貿易成本,方便企業進出。
中國電子口岸自1999年推廣套用以來,各類上線項目累計達到48個,初步實現了與海關總署、外匯總局、國稅總局、質檢總局工商總局商務部公安部、鐵道部、貿促會等15個部委以及香港工貿署、澳門經濟局和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等13家商業銀行的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此外,依託電信公網,中國電子口岸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個城市建立起了中心結點,並在全國47個省會城市、計畫單列市和300多個地級市計畫設立接入節點330餘個,通過專線、寬頻、撥號等多樣化的接入方式,基本實現了全國範圍的網路覆蓋。 迄今為止,中國電子口岸入網企業超過36萬家,每日處理電子單證數量多達90萬筆。中國電子口岸入口網站每日點擊率超過700萬次。 在嚴密監管、打擊非法貿易活動並為進出口企業及中介服務企業提供便捷貿易服務的同時,電子口岸正在向物流、電子商務等領域延伸,加速構建全新模式下的一體化供應鏈信息系統,為營造便捷、高效、安全的貿易環境做出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