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線木偶製作技藝,南通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線木偶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提線木偶製作技藝,南通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提線木偶製作技藝,南通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歷史淵源據如皋縣誌記載,當地的木偶戲活動始於清代鹹豐年間。而當時如東系如皋縣的東鄉,老藝人們說:在抗日戰爭時期(二十世紀40年代),如東...
福建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鍊,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
福鼎提線木偶戲最早是以宗族內部傳承其道法與技藝,清末以降,則多以師徒的傳幫帶形式存留於民間。清代以後,福鼎與浙南文化交流頻繁,木偶戲藝人林守鈐帶領木偶戲班在福鼎管陽一帶演出,當地天竹村徐氏一家從其藝。後來,徐氏為了生計,到...
清順治時,浦城紳士王明秀酷愛戲曲,常集友吹唱,後根據《水滸傳》人物命匠人製作108個木偶,罩以戲曲服裝,稱108將,又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每個木偶配一塊提線板,板上拴11根提線,木偶操持靈活自如。有一木偶稱郭公,浦城話...
合陽提線木偶製作是陝西省古老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偶頭早先用柳木雕刻,現改用桐木。作為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偶頭具有明顯的“唐俑風格”,尤其是旦角,面部豐腴,鼻子渾圓如膽,與隋代、初唐女菩薩、佛雕如出一轍,此點亦顯示其歷史的...
(1)提線木偶製作精巧細緻,操縱靈活生動。粵東客家地區木偶傳統節目的角色與漢劇無異,即分生、旦、醜、公、婆、紅淨和烏淨七大行當。木偶即是仿照戲劇人物角色的臉譜型,雕出頭、手、足,身高在65cm至75cm左右。但五華縣的木偶形體...
泉州提線木偶形象結構完整,製作精美,尤其是木偶頭的雕刻、粉彩工藝,獨具匠心,巧奪天工,泉州木偶頭輪廓清晰,線條洗鍊,繼承了唐宋雕刻、繪畫風格,當代木偶頭製作,在師承的傳統技藝基礎上,更側重於誇張與變形,尤為強調性格化和表現力...
現有的提線藝人大多步入古稀之年,某些木偶的製作技藝和演出技法己基本湮滅。“提線木偶”面臨後繼無人、瀕臨滅絕的境地。保護措施 近年來,興國縣採取了靜態和動態保護相結合的方法,對這一民間文藝進行保護傳承。一是組織人力、物力、...
平陽木偶造型別致,明清以來的木偶頭與戲裝製作精美,保存完整,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平陽木偶戲兼唱高、昆、徽、亂、時、灘六種聲腔,唱念兼用官話、甌語和閩語。其表演形式多樣,融提線、杖頭、布袋、人偶四種木偶表演為一體而以提線...
泰和提線木偶戲所用木偶主要是仗頭木偶,另有少量的布袋木偶。表演時,用鉤牌和懸絲操控。每個木偶設有懸絲5到12根,最多的可達20餘根。木偶身高五六十厘米,重約7到10斤。以木材雕刻並彩繪製作頭、手、足;竹篾編織胸腹、臀胯;...
曾隨父親駱民生在木偶劇團學習提線木偶藝術和木偶製作技藝,後多次白手起家,先後組建“賀豐年木偶戲團”、“龍川縣文聯線劇隊”、“龍川黎咀木偶劇團”等,較為全面的掌握龍川手擎木偶製作技藝和表演技法,其木偶製作惟妙惟肖,可表演...
梅縣提線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客家人稱“吊線戲”,其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梅縣提線木偶戲是明朝萬曆年間,由江浙地區經福建閩西上杭傳入,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是中國稀有提線木偶藝術之一。梅縣提線木偶戲是各種木偶戲中和木偶...
如今在玉山縣保存較為完整的只有下塘鄉提線木偶戲班。保護措施 為了更好地傳承提線木偶,玉山縣企業文化周農民藝術節、社區文藝匯演等各項文藝演出活動,讓非遺走進市民中間,成立了玉山縣下塘鄉木偶戲藝術團,製作和修復了木偶及道具,...
郃陽提線木偶戲(又稱“郃陽線胡”),地處渭南黃河之濱,與山西西部地區相鄰,是中國北方提線木偶的獨有之秀。明末清初,號稱“關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陽舉人李灌(向若)對線戲的唱腔、音樂、劇目及木偶製作等方面作了較大改革,使其...
反映當時製造木偶的高超技藝。1978年山東萊西漢墓出土由13根木條組成的活動大木偶(通高193厘米)。有人認為是提線木偶的肇始。萊西漢墓活動大木偶究竟蘊涵著何種意義,尚待進一步研究,但它作為中國木偶藝術古老的物證卻是肯定的。同時出土...
隨著二者的不斷深入融合,原有的傳統木偶表演技藝的水平在知識分子和民間木偶藝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提高,逐漸形成了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的海派木偶戲,海派木偶戲才因運而生。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提線木偶戲和布袋木偶戲進入上海娛樂...
木偶頭雕刻起源於木俑雕刻。早在商周時代,就有木俑用於隨葬品。漢代,已出現可以活動的舞俑。唐代,木偶雕刻日臻成熟,木偶戲表演已盛行。宋代,對提線木偶(古稱懸絲傀儡)作了改進。木偶由線牽動,由人雙手操縱,線條有八條,最多...
目前,羅洞木偶劇團僅有從藝人員十餘人,木偶製作和表演均後繼乏人,其傳承處於較瀕危的狀態。傳承人物 彭及演,男,1952年生。自小跟隨祖父彭文朋學習木偶製作及操作表演藝術,全面系統、熟練掌握了木偶的製作流程以及提線操作、演唱的...
製作工藝 木偶的製作包括木偶頭和服飾兩大步驟,本文介紹的是掌中木偶(布袋戲)的製作過程,提線木偶與之大致相同。木偶頭的製作 首先是打坯。泉州的私人作坊中還不能獨立完成這道工序,要到惠安的工廠由專門的打坯機操作,木偶頭所用...
揚州木偶戲又稱為傀戲、“窟儡戲,是一門古老的地方傳統藝術,以“剛柔相濟”“細膩傳神”而著稱於世。揚州有木偶之鄉的稱譽,其杖頭木偶與泉州的提線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齊名。泰興是中國的木偶之鄉。泰興廣陵鎮是木偶之鄉的發源地...
□1999年底,黃奕缺被邀請到美國參加慶祝千禧年國際木偶節表演。□2001年11月10日,黃奕缺赴德國斯圖加特市的奇列斯哈里斯國家歌劇院,與德國國際木偶大師同台表演。□2005年2月8日晚,黃奕缺與他親手製作的提線木偶“金雞”在中央電視台...
1978年以優異成績考入福建省藝術學校泉州市木偶班,師承揚度及陳天恩、吳孫滾、魏啟瑞等藝師,專修提線木偶“生”行的傳統表演藝術。1983年畢業後,轉拜黃奕為專業師,轉攻“雜”行的表演技藝,並學習設計提線木偶形像的內部結構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