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川手擎木偶戲是廣東省的傳統戲劇。據《黎咀鎮志》記載(詳見附頁《黎咀鎮志》第292頁、293頁)早在民國三年(1914年),龍川木偶由駱七等人從福建引入,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川手擎木偶戲
- 性質:傳統戲劇
- 地域:廣東省
- 角色:生、旦、醜、公、婆、淨等
歷史悠久,形式多樣,深受喜愛,光榮成就,
歷史悠久
形式多樣
木偶角色分為生、旦、醜、公、婆、淨等行當,音樂有民間小調,客家山歌等曲調,形式多樣。木偶的手、腳都能活動,嘴巴、眼睛能隨曲調的旋律張合、轉動,造型十分精巧,惟妙惟肖。既能演現代劇,又能演古裝劇,表演的人物生動鮮明,活靈活現。
深受喜愛
在眾多的木偶戲班裡,黎咀虎口村的“兆豐年”和“賀豐年”兩個木偶戲班比較出名。二、三十年代這兩個木偶戲班在龍川縣甚為活躍。解放後,原“賀豐年”和“兆豐年”木偶戲班中部分木偶藝人於1953年8月成立了“龍川縣文聯線劇隊”。線劇隊排演出傳統木偶戲《蘇小妹三難新郎》、《夜打登州》、《梁山伯與祝英台》、《孫悟空大鬧天宮》等節目,經常在廣東及江西等地演出。劇隊所到之處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省市廣播站及電台紛紛轉播演出實況或錄音選段,當地報刊也熱情洋溢地刊登介紹文章及訊息。
光榮成就
1955年夏,木偶劇隊被選派為蘇聯、東德、捷克斯洛伐克三國組成的木偶專家代表團專場演出。
1955年秋,“龍川縣線劇隊”經國家文化部批准撥調廣西,並改名為“廣西木偶藝術劇團”。
1973年成立了“龍川縣黎咀木偶劇團”。1979年下半年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該團解散。
2004年為拯救行將湮滅的木偶藝術,成立了 “龍川縣黎咀木偶團”,時有人員12人。
2007年,龍川手擎木偶戲被列為河源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