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教學心理/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把握好教學心理/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為了幫助讀者成為“有意識的教師”,作者蕭楓、姜忠喆提出了若干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並列舉大量課堂實例,作為實踐範例。《把握好教學心理》鼓勵教師去思考學生是如何發展和學習的;鼓勵教師在教學之前和教學過程中做出決策;鼓勵教師思考如何證明學生正在進行學習、正在邁向成功。《把握好教學心理》反映了當前有關的新理論與新進展,所介紹的各種研究結論在課堂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與套用。該書所倡導的兼收並蓄的均衡教學為教學的專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把握好教學心理/四特教育系列叢書
  •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199頁
  • 開本:16
  • 作者:蕭楓 姜忠喆
  • 出版日期:2012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38734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畫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本《用活動管理班級》(作者蕭楓、姜忠喆)是“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系列之一,反映了當前有關的新理論與新進展,所介紹的各種研究結論在課堂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與套用。該書所倡導的兼收並蓄的均衡教學為教學的專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心理效應分析
課堂首因效應
超限效應
課堂高原效應
課堂沉錨效應
課堂詹森效應
課堂頭腦風暴效應
課堂雞尾酒會效應
德西效應
課堂蝴蝶效應
課堂暗示效應
課堂安慰劑效應
預期效應
課堂配套效應
巴納姆效應
齊氏效應
課堂馬太效應
自己人效應
課堂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
霍桑效應
登門檻效應
留面子效應
課堂博弈效應
第二章 在課堂中抓好教學心理
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交流恐懼
課堂教學中的非言語交流
課堂教學的目標
課堂教學類型
課堂教學策略
教師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要做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
學生喜歡的和不喜歡的老師
了解學生才能教育學生
愛的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
做包容、尊重學生的老師
關注的力量
與學生一起面對挫折
面對自閉學生的心理輔導
喚起學生的信心與動力

文摘

在三國時期就上演了一場首因效應的歷史劇。當初,鳳雛先生龐統準備效力東吳,去面見孫權。孫權見到龐統相貌醜陋,又有幾分傲慢不羈,頓時感到不快。最後,這位廣招人才的“招聘者”竟把與諸葛亮比肩齊名的奇才龐統拒於門外,儘管魯肅苦言相勸,也無濟於事。可見第一印象的影響之大!
現代人深刻領會了龐統的教訓,找工作時,總是衣冠楚楚、伶牙俐齒地向各家公司、單位“推銷”自己,包裝精緻的“個人簡歷”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簡歷裡面的個人特長、愛好、成績、獎勵、社會職務等令人目不暇接,力求給用人單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然而,應聘過程中隨機應變的智慧更能令招聘人員注目。請看這樣一則有趣的小故事:
一個新聞系的畢業生正急於尋找工作。一天,他到某報社對總編說:“你們需要一個編輯嗎?”
“不需要!”
“那么記者呢?”
“不需要!”
“那么排字工人、校對呢?”
“不,我們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了。”
“那么,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說著他從公文包中拿出一塊精緻的小牌子,上面寫著“額滿,暫不雇用”。總編看了看牌子,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如果你願意,可以到我們廣告部工作。”
一個牌子表達了這個大學生的機智和樂觀,給總編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從而為自己贏得了一份滿意的工作。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教師也要打響第一炮,贏得學生的接納,為以後成功的班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一位老師在校長的“請求”下接了高二(4)班,這是一個無人敢問津的班級,曾經有好幾個老師在第一節課就被學生趕下“台”。這位老師能不能順利地度過第一節課?上課了,他走上講台,學生們對上課鈴聲充耳不聞,對老師視而不見,肆無忌憚地說笑著、打鬧著。他拿起一個厚厚的本子,晃了晃,問:“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喧鬧不堪的教室慢慢安靜了下來,學生們都莫名其妙地看著他。“這是你們的保證書,校長對我說,用這個可以鎮住你們。”說完,他一下一下地把整本保證書撕個粉碎,扔進垃圾桶里。“同學們,兩年來,別的老師和同學是怎么看待我們的?他們把我們當作過人嗎?……”學生們靜靜地聽著,有的女生還抽泣著哭了起來。“我們並不是不想做人、不想上進!”他頓了頓,“現在,我宣布:高二(4)班的權威統治年代過去了,自由民主的光明社會來了!”同學們都高興地歡呼著:“自由民主的光明社會來了!”以後,在這位老師的帶領下,高二(4)班變成了另外一個模樣,就像脫胎換骨了一般。
然而,首因效應也警告我們,我們要能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在長期的相處中全面、正確地認識和了解他人,以防讓“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者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也不要讓真正的千里馬與自己失之交臂。
二、近因效應
更有意思的是,上述盧欽斯的首因效應實驗並沒有就此中止,他改變了實驗條件。首先,告訴參加實驗的人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誤導,要全面地進行評價,然後,將描述吉姆不同特徵的兩段文字隔開呈現。這些人念完第一段文字後就做一些無關的工作,如做數學題。、聽故事等,然後再將另一段呈現給他們。在這種條件下,大部分人都會根據後面一段的描述對吉姆進行判斷。也就是說,總體印象形成的過程中,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這個現象就叫近因效應(rtnency effect)。
一般地,對於陌生人,首因效應的作用比較大;對於熟悉的人,近因效應的作用比較大。多年不見的朋友,在自己的腦海中印象最深的,其實就是臨別時的情景;兩個學生本來相處得很好,甲對乙關懷備至,可是卻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這都是近因效應的表現。
雖然第,一印象很難改變,但首因效應也並不能完全保證你以後的形象,近因效應對你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
年終考評時,單位對員工的鑑定都會因最近的表現或多或少受到影響。新近違反紀律或有過失的人因近因失誤,單位對他們的評價會大打折扣,新近受到表彰的人因近因進步或取得成績,單位對他們的評價反而提高。
在應聘的過程中,近因效應同樣可以決定你的機遇。一個考生在回答完很多問題後,一位主考官告訴他可以走了,可當他要離開考場時,主考官又叫住他,對他說:“你已回答了我們所提出的問題,評審覺得不怎么樣,你對此怎么看?”其實,這是對考生的最後一考,考察考生的心素質和臨場應變能力。如果這一道題回答得精彩,就可以彌補此前面試中的缺憾;如果回答得不好,這最後的關鍵性試題就會成為他最大的絆腳石。
“壓軸戲”是舞台演出安排在最後的最精彩的節目,整個舞台的演出都會因這最後一刻的精彩而變得輝煌起來,有畫龍點睛般的效果,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溝通的藝術上,也能體現出近因的作用。如果你是在鼓勵你的學生或孩子,你會採用以下哪種說法?
“隨便考上一個學校,該沒有什麼問題吧?雖然錄取率那么低。”
“雖然錄取率那么低,總能考上一個學校吧?”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只因語句排列的順序不同,給人的印象就截然不同。前者給人留下悲觀的印象,後者則相反,給人一種樂觀的印象。這就是說,有時儘管你有心講出令人感到痛快的話,但如果最後一句話是悲觀的語調,整句話就呈現出悲觀的氣氛。
既然如此,我們在批評孩子時,是不是應該講究一點藝術?在批評結束時,如果我們再加上一句:
“……也許,我的話講得重了一點,但願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
“……很抱歉,剛才我太激動了,希望你能好好加油!”
此時,孩子會怎么想?可能他不但不抱怨你的批評,還會接受勉勵,認為這一番批評雖然嚴厲了一點,但都是為我好的,很可能會認真地記住你的訓話。再看下面的方式:
“……懂了沒有?!”
“……聽不聽由你,到時候一筆計算。”
“……如果再犯,我決不饒你!”
如此凶神惡煞般的結束語,可能只會給孩子留下一個惡劣的印象,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使你的教導事與願違。
因此,知道了批評中的近因效應,就要在一巴掌之後趕緊給他揉一揉,使他忘記前面的一巴掌之痛。
然而,近因效應也告誡我們,不要因一時一事評價人,要綜合全面地考慮,不能因為某人、某事的一次錯誤或一點缺陷而給予全盤否定。P3-5

序言

學校教育是個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個人在學校里接受計畫性的指導,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價值觀念,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講,決定著個人社會化的水平和性質,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基地。知識經濟時代要求社會尊師重教,學校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在社會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以“特定對象、特別對待、特殊方法、特例分析”為宗旨,立足學校教育與管理,理論結合實踐,集多位教育界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校長、老師們的教育成果與經驗於一體,圍繞困擾學校、領導、教師、學生的教育難題,集思廣益,多方借鑑,力求全面徹底解決。
本輯為“四特教育系列叢書”之《課堂教學與管理藝術》。
目前,在我國的學校教育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一種主要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想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效率,就必須充分尊重和套用教育科學理論,系統學習、研究、提高課堂教學藝術水平,這不僅是對課堂教學的客觀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之一。因此,有志於從事教育事業去當一名教師的教育專業學生,都有必要去學習、研究課堂教學藝術,為今後做一名合格的教師進行充分的準備。本書把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系統地研究課堂教學的規律和實踐,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實際問題。
本書還有另一個很明確的目的,那就是:確立班級管理的專業地位,提升師生教學質量。我們分別從學生、教師(班主任)的角度分別進行說明。班級管理是門藝術,大凡藝術殿堂的攀登,都需要自覺的奉獻;班級管理又是門科學,涉及科學領域的探索,必依賴智慧的涌動。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工作在第一線的廣大中國小班主任提供一個支點,同時,能喚起一部分對班主任工作感興趣的專家學者的熱情,共同來研究這個新課題,讓班主任班組管理這項至關重要的工作,更具科學性和藝術性。這也是本書編寫的意義所在。
本輯共20分冊,具體內容如下:
1.《怎樣把課說好》
“說課”是深化教育改革,探討教學方法,實踐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業務水平的一種好方法,也是教師進一步學習教育理論,用科學的手段指導教學實踐,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增強教學基本功的一項重要方法。本書主要從說課準備、精心設計與組織說課材料、幽默為教法服務、情感學法說課、輔助教學程式、互動教學目標、應對說課失誤和總結說課經驗等方面來進行鋪墊和闡述。我們站在說課者的角度,多層次地模擬了說課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教師在說課中少走彎路,對於日後的說課教學能起到更大的幫助。
2.《怎樣設計教學情境》
本書著重探討了如何使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真正進入到課堂之中。通過介紹西方課堂設計的理論和教學策略,總結國內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為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設計提供切實的指導和幫助。
3.《怎樣把課備好》
備課能力是一個教師最基本的業務能力。備課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重要保證。教師要上好課,首先必須備好課,備課是一項深入細緻的工作,是教師達成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教師備課最需要用“心”、用“情”、用“力”和重“思”。
4.《怎樣把課上好》
課堂動了,學生活了,互動、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了,課堂上出現一系列變動不居的場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教師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新的教學行為。動態成為常態,生成成為過程,這些教學的新要求,是上課時教師需要加以靈活掌握的,也是本書所要介紹的。希望通過本書,教師不僅能獲得教學的新理念,同時能獲得基本的教學策略。
5.《走出教學雷區》
由於學識、經驗、能力、性格、思維等諸方面的限制,教師由於認識和行動上產生了偏差,在教學過程中走入誤區在所難免。本書列舉了日常教學工作中教師常出現的一些問題甚至錯誤,分析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及這些問題在教學中的呈現形式,提出解決的方案,引導教師避免或者走出誤區,通過“行動一反思一再行動一再反思”,引導教師做一個反思型教師。促進教師在專業化的道路上更快的成長和進步。
6.《讓學生出類拔萃》
在學校里,尖子生往往是重點培養對象,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是作為教師,不能被尖子生“一俊遮百醜”而忽視對他們的培訓和教育。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和了解尖子生,做好培優工作,積極引導,嚴格要求,滿足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充分施展其才能並通過尖子生積極進取的態度、較好的學習方法影響和幫助其他同學共同發展,使全體學生成績不斷地推進。
對尖子生的培養是一項艱巨而漫長但又極具樂趣的工程,希望通過本書的學習,我們的教師都能發現千里馬,精心、盡力培養,讓他們跑得更快、更遠!
7.《一對一教學》
在中國,“一刀切”式的教學方法普遍存在於課堂中,然而,每個學生特點各異,只有建立在了解學生基礎上的個性化教學才能使學生受益無窮。
不是嶄新的課本、新潮的教學技巧,也不是最新的教學設備,唯有優秀的教師才是學生成功的關鍵。堅信我們有責任堅持不懈地尋找和發現優秀的孩子,我們也要認識到每一個孩子都與眾不同。本書致力於了解我們的學生並找到適合各個學生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8.《讓課堂動起來》
教師如何形成新的課堂教學藝術技巧、如何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這正是本書論述的要旨所在。
教師要上好一堂課,除了要有熱情與高度的責任感之外,還要有淵博的知識和一定的講課技巧,教師必須認真備課、多動腦、多想辦法,有了一定的授課技巧,課堂就會時時呈現出精彩!
9.《不怒自威》
本書以清新的筆調、詳實的案例向教師娓娓道來:要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教師除了要師德高尚、敬業愛生,專業精湛、誠實守信、儀表得當,還要寬嚴有度、教管有方、賞罰分明、公平公正。只有這樣,學生對教師才能心悅誠服,也只有這樣,教師才不會在“學生難管”的哀嘆中失落教育的權威。
10.《好學生是怎樣煉成的》
行為變為習慣,習慣養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一個動作,一種行為,多次重複,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習慣對每個人夢想的實現,命運的選擇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青少年正處於一個習慣的塑造和培養期,養成良好的習慣會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好學生,會使其受益終生。
11.《與差生說拜拜》
本書以新穎的創作手法和情真意切的教育語言從多個方面闡述了怎樣對後進生進行轉化,如何正確認識後進生,堅守對後進生的教育之愛,喚起後進生向上的信心,解開後進生的“心結”,有針對性地解決後進生的“問題”行為,加大對後進生的學法指導,提升後進生的自身能力,善用工作技巧來解決後進生問題,走出教育後進生的誤區。本書有較強的可讀性、針對性、實用性和操作性,對教師轉化後進生的教育工作有實際性的參考和切實有效的幫助。
12.《從管到不管》
課堂管理藝術和技巧是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是教師教學智慧的新表征,是教學實踐和經驗概括和理性提升,本書所闡述的藝術和技巧是簡約的,實用的,可操作的,可借鑑的。教師通過本書的閱讀和借鑑,能夠在新課程實踐探索的道路上,不斷更新課堂管理理念,最佳化課堂管理行為,形成新的教學本領和新的課堂管理藝術,讓課堂教學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13.《把握好教學心理》
為了幫助讀者成為“有意識的教師”,作者提出了若干問題以引導學生思考和學習,並列舉大量課堂實例,作為實踐範例。本書鼓勵教師去思考學生是如何發展和學習的;鼓勵教師在教學之前和教學過程中做出決策;鼓勵教師思考如何證明學生正在進行學習、正在邁向成功。本書反映了當前有關的新理論與新進展,所介紹的各種研究結論在課堂實踐中得到了驗證與套用。該書所倡導的兼收並蓄的均衡教學為教學的專業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14.《完美的班規》
優秀的班集體需要制訂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好班規。本書採用了通俗的創作方法,把死板的道理鮮活化,把教條的寫法改變為以案例為主,分析、評點為輔,把最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融入有趣的情境中。經典的案例,情境式的敘述,流暢的語言,充滿感情的評述,發人深省的剖析,娓娓道來、深入淺出,讓教師更充分地領會先進、有效的教育方法。
15.《讓問題學生不再成問題》
班級里總有那么些學生:有的頂撞老師,經常遲到;有的迷戀網路,偷拿錢物,早戀;有的對同學暴力相向,甚至離家出走;教師在他們身上花費很多精力,然而收效甚微。教育這些學生,需要耐心,更需要教育的智慧。
本書是一部針對這一現象為教師提供方法的教育研究專著,也是一部關於問題學生的教育學通俗讀物。本書以教師最頭痛的問題學生為突破口,努力在這個問題上把智慧型教育理論化、具體化、可操作化,且適當規範化。這既是教育問題學生的一本“醫書”,也是教師科學思維方式的培訓教材。
16.《消除師生間的鴻溝》
本書在編寫中,盡力以輕鬆的筆調來“海闊畏空”地談論教育中的師生關係這一敏感問題,以求能讓讀者在閱讀中有快樂、有啟發、有思辨。本書每一篇章採用夾敘夾議的編寫風格,敘述的是事例,議論的是道理。為了最終能讓讀者更廣泛、更深刻地明白教育道理,本書一般通過“生活事例——生活道理——教育道理——教育案例”這種內外結合、縱橫交錯的行文方式,實現“順理成章”的閱讀品質。
17.《用活動管理班級》
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我們對班級的認識也經歷著一個相應的發展歷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與對班級性質的認識應該是相匹配的。班級活動作為班級功能主要的承栽體,在功能、形式和內容上同樣需要在新課程背景下重新定位。本書緊扣班主任專業化發展這一核心理念,從班主任實際工作需要出發,由案例導入理論問題,又理論聯繫實踐,突出案例教學與活動的組織和設計;不僅貫徹教育部提出的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操作性等原則,而且便於進行系統、有選擇性的培訓。
18.《學生獎懲藝術》
現在的學校普遍提倡激勵教育,少用懲罰性處罰手段,認為處罰只能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喪失上進和改正缺點的動力。但是,激勵不是萬能的。教育不能沒有處罰,沒有處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本書針對教師如何獎勵和處罰學生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可供實際操作的新方案,內容翔實,個案豐富,對中國小教師頗有啟發意義。本書體例科學,內容生動活潑,語言簡潔明快,針對性強,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實用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19.《永葆教育激情》
誰偷走了中國小教師的激情?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對教師起到了什麼影響?教師職業倦怠的原因在哪裡?克服倦怠的具體行動有哪些?如何正確認識和駕馭工作壓力?……這些問題就是本書要為你回答的。本書對教師的職業倦怠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並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新思路、可供實際操作的新方案,內容翔實,教案豐富,對中國小教師頗有啟發意義。
20.《超級班級管理法》
班級管理是門藝術,大凡藝術殿堂的攀登,都需要自覺的奉獻;班級管理又是門科學,涉及科學領域的探索,必依賴智慧的涌動。本書是多位優秀班主任集思廣益、辛勤筆耕的結晶。一是實用性,所選的問題都來自班主任的實際工作,容易引起班主任的同感。二是可操作性,提出的應對方法都簡便易行。三是時代性,所選問題與當前課程改革,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
由於時間、經驗的關係,本書在編寫等方面,必定存在不足和錯誤之處,衷心希望各界讀者、一線教師及教育界人士批評指正。
編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